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论文范例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论文范例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启发式教学的经典案例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教学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和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发轫于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日趋丰富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产出为导向、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为三大核心理念[1]。在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国的正式会员,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及其理念在国内各高校产生了越发深刻的影响。在2017年10月,本专业接受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家组的进校考查,并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毕业要求第3点“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第6点“工程与社会”及第7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明确指出:在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中,必须考虑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2]。因此,如何通过本课程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价值取向,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从“传统教学法”向“案例教学法”转移

传统教学法是目前针对理工科学生最常用的授课方法,即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为辅。传统教学法面临着教学形式单一、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课堂氛围比较枯燥、学生参与度不够、激励手段持续性差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有效调动[3]。而案例教学法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以当下热点问题作为经典案例,通过不同方式引导学生对经典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4]。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探索求知的主导地位,而教师处于启发、引导、辅助学生能力达成的从属地位。这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将教学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扭转填鸭式教学现状,这正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3教学方法实践的具体创新思路

3.1共性环境问题中基础理论的教学

以教师传授为主,针对各专业学生共同面临的共性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及物理污染等,从污染源、污染类型、危害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理论教学。

3.2针对部分工科专业选取经典案例开展教学

以教师引领为主、学生参与为辅,针对已经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学生,由教师设置案例,以各认证专业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实际面临的一项真实环境污染问题为切入点。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理解国家政策方针制定时的背景及原因,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和解决的基本途径;建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3.3学生自主提出本领域经典案例开展启发式教学

将所有学生以专业进行分组,以学生为主,自主提出本领域工程实践过程中的经典案例。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围绕事件的起因、经过、事件影响、治理方案、事件得到的启示等这一主线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剖析、讨论、辩论、总结等,将真实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转换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复杂工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互动教学过程,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均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交流与合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近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4通过小论文培养所有学生能力和建立环保意识

在期末课程考核中,针对各工科、理科和文科等工程实践过程中具体的环境污染为案例,独立查阅相关的主题文献,撰写课程小论文。授课教师仔细批阅后,对小论文提出指导建议并反馈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及后续工程实践。3.5各专业案例库的建立通过对各专业学生小论文中提及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和论证,实现由个别专业案例库到所有专业案例库的建立。同时总结各领域中学生重点关注和感兴趣的案例点或知识点,为下一学年的授课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第二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93-02

一、谨防教学方法变成教法

尽管“教学”一词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已逐渐被“教与学”所替代,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已经认同“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并在课程中努力地尝试这一观点,但是至今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依旧集中于教法,单纯的关于学法的理论探索或经验总结并不多见。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常常无法明确地区分教法与学法,不能清晰地认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归根结底,只要教师教好了,学生也就学好了”,以致其在课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依旧偏重于教法,而忽略了学法。

教法解决的是教的问题,学法解决的是学的问题,其联系在于,二者都服务于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二者的主体和客体互为主客体,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缺失了教法或学法,或彼此不适应,那么二者就会相互制约,不利于教学,反之则相互促进,有利于教学,因此,教学方法要教法学法并重,并力求相互适应。

二、谨防启发式教学变成课堂问答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自古以来,启发式教学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受教学环境及教师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启发式教学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其形式甚至被大部分教师变成课堂问答。教师连珠炮似地问个不停:“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是不是”、“对不对”,学生疲于应答、随声附和。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在国内一些学校,平均每堂课的问答有效率只有65%。其结果只能是让启发式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大打折扣。

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教师启发促进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而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问答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表面上看启发式教学和课堂问答似乎是相同的,但是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触类旁通,而课堂问答并不都有这样的作用,那些无关宏旨的、难度不适宜的、不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的问答以及无视学生个体差异以致多数学生滥竽充数的问答,甚至不允许学生回答非标准答案的问答,是毫无启发意义的。此外,除了课堂问答,师生之间的手势、眼神等交流同样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启发式教学与课堂问答是不同的,启发式教学应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去得以实现,而采用课堂问答则应追求“柳暗花明”、“点石成金”之效。

三、谨防案例式教学变成举例子

1870年前后,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开启了案例式教学的先河,今天案例式教学在我国也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案例式教学仍会被一些教师不正确地理解与应用,经常将案例式教学变成举例子。教师讲解完一个理论之后接着讲述一个故事,学生则只听不说,结果案例式教学面目全非。

案例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争辩进而对案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做出判读与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旨在发现并掌握案例中所蕴涵的理论,案例在此法中占据中心地位。而举例子是在讲解过程中,以一个或多个事例说明或证明理论正确性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单向的活动,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用实际帮助消化理论,案例在此法中只占据次要地位。从这些方面的对比可知,案例式教学与举例子虽然都是案例的应用,但二者有着根本的差异。因此,案例式教学最好由有深刻认识和丰富阅历的教师采用,最好对有一定分析、判断、决策能力的学生运用。

四、谨防自主学习变成自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了课堂之上,由于其能够充分地张扬学生的个性,并且恰如其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颇受广大学生与教师的欢迎。但是,由于理论尚不完全成熟,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自主学习变成了毫无约束的自学,即学生自由学习、自己学习,教师撒手不管、放任自流。

实际上,自主学习与“放羊式”的自学有很大的不同。自主学习是学习主体在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主动构建过程,其要求学生善于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学习这种能力,即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最终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之后,就可以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了。而“放羊式”的自学则是指学生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自己学习,教师不对学习方法做出相关指导,甚至不对学习内容做出必要讲解,不对学习目标做出明确要求,其结果只能是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学得一头雾水、无所适从。所以,自主学习不意味着学生的绝对自由,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放羊式”与“填鸭式”之间走出一条最适合学情的道路。

五、谨防合作学习变成小组讨论

伴着教学改革的浪潮,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了课堂上的常用教学方法,其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因而可以对教学改革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难免会表现出一些矛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外在与内在的矛盾:在一些课堂上,内涵丰富的合作学习变成了表面热闹的小组讨论,学生怎样分组、组内讨论什么,教师关心甚少,合作学习有名无实。

从本质上说,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是以改善班级内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研究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教学方法。其对学生的学习小组的构成方式、组内分工是有着较高的要求的,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小组讨论只是学生在教师既定问题下的目标模糊、组织涣散的群体学习行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合作学习要让学生主动地、均衡地、全程地参与有实质性价值的活动,力争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而教师则在学生分组方式、小组成员分工方面发挥必要的作用,力求“组间角色相当、组内角色互补”。

参考文献

1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新年[M].长沙:岳麓书社,2002

启发式教学的经典案例【第三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注重“八性”

案例教学是教育界公认的对提高学员实际能力最有效的手段,是哈佛商学院等世界名校的主流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研究、提高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可以最佳地发挥教师在理论和信息储备上的优势与学员渴望知识和思维活跃的优势,彼此启发,优势互补,教学相长。近几年来,我们在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搞好案例教学,要把握的首要环节是选择案例。那么,如何选择案例呢?笔者以为,当前,运用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注重时代性。在各种不同的案例中,既有经典案例,也有现实案例。在教学中,教师选择案例时,既要兼顾历史,从中得到有益的教训和经验,证明真、善、美,增强说服力;更重要的是要面对轰轰烈烈的社会生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选择案例。只有选择能反映社会现实、充满时代气息、把握学员所关注的热点案例来进行剖析,才能使课堂教学有吸引力。如果教师只翻老皇历,不注意时代性,不选择当前火热社会生活中的案例,不管你讲得如何动听,学员也不会感到满足。

二是要注重趣味性。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生动有趣、联系实际的案例,使学员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来剖析案例。法国著名的演讲专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教师的幽默,不仅可以打破沉闷气氛,缓解紧张情绪,摆脱困境,而且可以融洽教师和学员的情感,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帮助学员轻松掌握知识。

三是要注重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要从众多的案例中,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反复比较,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选择这样的案例进行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众所周知,原理和概念一般是比较抽象的,学员往往不易接受,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具体、典型的案例来帮助学员分析和理解。而教师设置的案例必须能够反映和说明相关的理论,同时又要符合教学目的和要求,具有典型性。离开了典型性,案例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四是要注重针对性。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授课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必须要认真精选案例。所选案例要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努力实现“案”、“理”合一,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授课教师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善于从事物的表象中进行概括、提炼,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帮助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员学有所获。授课老师只有选用针对性强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激起学员强烈的共鸣。

五是要注重准确性。案例教学首先要做到案例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不能随意将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事情当作案例,更不能任意杜撰。授课教师在讲述案例时,一定要说明案例的来源,以体现案例教学的科学性、严肃性、真实性和可信性。这样才能让学员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反之,则会使学员对授课教师所教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六是要注重适当性。即所选案例要难易适中。案例太简单,容易得出答案,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太难可能超过学员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就会使学员难以入手分析,会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案例的搜集有时不能只限于某门专业课的内容,还应当考虑综合其他法律知识的内容,这样的案例搜集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有助于学员进行分析和学以致用。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中学生物 启发式 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尽力打开思维的大门和想象的空间,主动学习,拓展智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物教学具有逻辑结构要严密、实验观察要细致、分析判断要准确等特点,使启发式教学成为一种特别实用的重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也对中学生物学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各地也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对中学生物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形成以教师为中心、围绕课本的群体化的教学模式,它限制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个性的发挥,只能按部就班地讲授,不仅降低了授课效率,也出现了教师为上课而上课、学生为学习而学习的现象,忽视了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脱节,无法吸收更多的课本之外的重要知识。对于学习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各地的实践结果来看,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几个方面的缺陷,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启发式教学也对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自身需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教师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实施者,而且教师的思维习惯和方式也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自身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式已经成为启发式教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势。同时,要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思维的辩证性和科学性,增强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这些要求对当今的中学生物学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高标准,但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师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带领学生在广阔的生物学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2.教师必须深入领会教材,善于拓展教学内容。深入领会教材是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先全面、系统地明确并掌握教学内容,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注意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善于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适当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采取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一步一步地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扩大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3.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善于因材施教。每一届学生往往都有共同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全面了解学生状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前提。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学生情况通常包括: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生物学实验的技能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4.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观念,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自觉学习。

二、积极探索生物学启发式教学的科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特别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因此,近几年来启发式教学也成为中学生物教学方法中的一个主流。无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验教学中,具体的启发式教学的科学方法目前还在不断探索、完善之中。

1.启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初中学生来说,生物学科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许多学生是靠对生物学的兴趣而学习的。因而,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的特点,以生物科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巨大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对世界粮食生产的重大贡献,克隆工程、转基因食品的原理和应用等,也可以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知识都与生物学息息相关,处处充满了生物学知识,在生物科学上还有诸多的难题等待攻克,以生物学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来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期望和目标,立志在生物科学领域有所作为。

2.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以设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开启思路、开动脑筋,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完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际应用。教师在设问中应特别注意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学习程度相适应,同时也要依据教材的编排顺序,遵循由浅入深、由近到远、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学生不仅从教师的设问和启发中思考出正确的答案,还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3.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树立挑战性思维。生物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前景无限,通过应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树立学生的挑战性思维,才能为生物科学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师应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鼓励学生不迷信经验和权威,敢于逆向思考问题,不害怕错误和反对意见,敢于阐述独到的见解。不担心失败和挫折,敢于尝试前人未做过的实验。给学生思维以想象的空间,特别是对思维活跃、具有较好生物学基础,并立志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展现才华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4.启发学生自己动手,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生物课程中,学生动手制作和实验占了相当大部分,启发式教学在制作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也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并由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来回答问题。通过由易到难的各种制作和实验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启发式教学【第五篇】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因材施教 诱导 学思并重 由博返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聚徒讲学、整理古代文献。 概括起来,孔子的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道德教育,二是知识教育。在二者的关系上,他主张以前者为核心。孔子的教学方法可以集中归纳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由博返约。他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其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瑰宝。研究探索他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理论的学习,也离不开教育实践,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成长,才能得到成长与发展。

一、孔子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一)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依循着自己的性向作最适当的发展,这也可说是现今老师们最理想也最希望达到的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经验的核心,其它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则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宋学家、教育家朱禀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遂有“因材施教”的名言。虽然如此,孔子的教育实践确实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育教学。

(二) 启发诱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教学过程顺利完成的关键。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并使之成为一种日趋完善的理论。孔子是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的首创者,也是世界教育史上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孔子己经认识到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地位,他第一次精辟地论述了启发式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端正思维的方向,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学思并重

学和思就像是一车的两轮,一鸟的双翼,是互相支持成长的。 孔子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随时都在指导学生“学”和“思”同时并进。 他的原则是老师举一,学生也要能够反三,老师导引问题的两端,而学生就要能够反思而执得其中。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他精辟地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他认为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空乏而不实,没有进步。“学思并重”解决了学与思、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学生由于年龄和社会经验不足的原因,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把发展思维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 由博返约

孔子在提出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学思并重”这三个原则之后,又提出了“博学多闻”的主张,以此来解决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矛盾。他主张学生应当“多闻” 、“多见”, 知识面要广,才能适应社会。他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讲学,虽然有热心政治的因素,但也不乏让学生多接触社会现实的苦衷。这与他培养适合于统治阶级选拔的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是分不开的。孔子把当时正统的、比较有影响的诗、书、礼、乐作为教学内容,范围涉及政治、军事、礼仪、外交、文学艺术等等。他自己为能做到博学,经常多问多学,所以才成了多才多艺的人。

二、孔子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教师这个职业,俗话说是良心活,教师的职业生涯,就要象孔子投入毕生的精力与代价,和学生一起行影相伴,了结学生的喜怒哀乐。1、安贫乐道,热爱教育事业,是我们首先应该作到的,经济地位的显赫似乎从来与教师无缘,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经常不被接纳,时有冻馁之虞。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正确认识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漫长而宁静的,我们倡导“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态与环境。2、孔子还提出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和强调教师的威信,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为人正派,以身作则具有稳定的人格特征要有强烈的与学生交往的意向,要有及时阐述思想的健谈风格,要有一贯的热情乐观的待人习惯。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要诚实谦虚。教师的职业性格是诚实的,教师要诚实对待那些影响学生知识和生活的教育过失,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教师在学生面前,也要学会道歉,教师的道歉将会重新获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坦率地承认错误的事实或不当的解释,不但能使自己诚实的品格得到具体表现,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4、终身学习的观念。孔子把一生都倾注与教学,教师要传播知识,就要先拥有知识,为了教书育人,必须知道的越多越好,学习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要了解和掌握一门课程要虚心接纳别人的知识。

总之,孔子是我国古代史上第一位将毕生精力贡献于教育事业的伟大教育家,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贯彻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整理古代典籍用做教育弟子的教本。他首倡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学思结合等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不愧为万世师表。虽然孔子那一时期的教育与今天的教育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但其中的有价值部分一直为后人所引用。我相信孔子的这些教学方法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所帮助、有所启迪。我们应学习借鉴这些优秀遗产,其目的就是要古为今用,力争做一名优秀教师,教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如果广大教育工作者能从孔子的教学方法中求得教学真谛,我们的现代化教育将会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23 30287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