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知识点总结(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分数乘法知识点总结(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分数乘法计算题范文【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促进迁移
1.出示144×5 44×15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校对后提问:计算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用十位上的1去乘44,乘得的数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表示44个十)
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1.提出新的计算问题
出示例题及相关的场景图。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怎样列式?(板书:144×15)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就是求15个144是多少?)
这道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三位数乘两位数)
2.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3.尝试笔算。
提问:你能用竖式算出得数吗?
学生尝试练习,同时指名板演。
4.交流总结。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44个10,1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5幢楼共有720户)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44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10幢楼共有1440户)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得2160,就是求出了15幢共有多少户。再把横式和答句都写完整。
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有什么相同?(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谁能概括地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么乘?
师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1题。(把第二题309×26改成302×26)
让学生写出竖式进行笔算,同时指名板演。
这三道题目中,哪道题目的乘数比较特殊?为什么?(乘数中间有零)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为什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没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有零?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小马虎也做了三道题目,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先让学生独立找错改错,然后交流说说错在哪里。
为了不让小马虎以后犯同样的错误,你想提醒小马虎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指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要注意每次相乘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二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三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下面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练习。
这三个乘法算式,哪个乘法算式比较特殊?(25×112)
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当回小会计,帮水果批发部算一算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钱?
从这张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每种水果的总价,你会求吗?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学生汇报后交流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
四、全课总结,知情共融
这节课大家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获得并掌握了乘法的新知识,老师祝贺你们!谁能告诉大家,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谁还能提醒大家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学反思
1.在比较中建构新知
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是新授内容,但学生在学之前也有所接触,不少学生已经能够进行计算了。因此,在教学时并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的网络。先通过两道不同的复习题的比较,唤起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作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练习新授的144×15,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一新知识可谓迎刃而解。然而教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而是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次的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的得到整理重组,学生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分数乘法计算题范文【第二篇】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以及角和直角。
1、 万以内的减法是在百以内减法和万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 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数混合运算、乘加(减)或除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3、 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口诀,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以及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进一步学习一个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
4、 除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5、 时、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会看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6、 角和直角,教材通过实物图象,抽象出角,使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2、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
两步计算式题。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笔算,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4、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学
会用乘法演算出发(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5、认识钟面。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时
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算。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6、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四、教学措施
1、 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饿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1)讲清算理,揭示规律。(2)加强基本训练,大好计算基础。(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饿能力。(1)加强基础训练(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3、 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 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分数乘法计算题【第三篇】
一、学生解不同类型乘法计算题的错误情况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不存在学生对某种类型的题目绝对不会做的情况。通过教学,学生对乘法运算法则均能基本掌握,但是在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学生所出现的错误率的差异是明显的,也就是说,某类型的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较容易出错,其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中的错误情况
[题型\&错误率%\&题型\&错误率%\&A类:不进位\&\&D类: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B类:一次进位\&\&E类:一个因数末尾有0 的\&\&C类:多次进位\&\&]
(表中的错误率指该项错误次数占该类总测试题次的比率。)
表2 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中的错误情况
[题型\&错误率%\&A类:多次进位的\&\&B类:多次进位并含有7、8、9口诀的题\&\&C类:因数中间有0的\&\&D类: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的\&\&]
从以上两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乘法过程中错误出现增多的一些发展趋势:
1.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错误率增高。
2.有两次以上进位的乘法计算题的错误率明显高于不进位或只有一次进位的乘法计算题(见表1)。
3.有多次进位并含有7、8、9口诀的乘法计算题的错误率高于多次进位但不含有7、8、9口诀的乘法计算题(见表2)。
4.因数中间有0 的计算题的错误率高于因数末尾有0 的计算题。
二、学生乘法计算的错误类型及其分析
根据对试卷的分析,我们将学生在乘法计算中的错误进行分类,列入表3(表中的错误率指该项错误次数占该类总测试题次的比率)。
表3 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
[错误类型\&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错误次数\&错误率%\&错误次数\&错误率%\&粗心错误\&66\&\&112\&\&加法及进位错误\&69\&29\&303\&\&乘法口诀错误\&61\&\&159\&\&位数错误\&10\&\&66\&\&0 的错误\&11\&\&5\&\&加法与乘法混淆\&5\&\&37\&\&其他错误\&16\&\&24\&\&总计\&238\&706\&]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学习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与学法计算题中的错误类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于除法计算我们也做了类似的研究),学生在学完每项内容的三四周后,出现最多的错误仍然是粗心错误和积累性错误(积累性错误是指与先前所学内容的混淆而产生的错误,表3中的加法及进位错误即属于这类错误),这两项错误的总和占了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不同位数乘法时所犯错误次数总和的一半以上。这种情况进一步说明了在乘除法计算的教学中,在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要将粗心错误和积累性错误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来处理。这类错误在乘除法计算中,其表现形式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一些主要的错误类型分别进行分析和研究。
1.粗心错误。(1)忘记在横式中写得数;(2)抄错题或抄错得数;(3)当因数有0 时,在列式计算后,忘记将0 移下来等。粗心错误在教师、家长及学生本人看来,既不认为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却又感到头痛。其实,经常出现粗心错误的学生往往不是由于认知结构上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心理品质、行为习惯上存在着某种偏差引起的。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的,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学生计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56”写成“65”,把“109”当成“169”,等等。要克服这类错误,应在教学活动中强化训练,如加强审题、估算和检查等程序,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2.加法及进位错误。乘法计算中的加法运算有两种思维过程:一种是内隐的思维过程,即在两个因数相乘时,将口诀运算中十位数上的数目记在头脑中,当两个因数中高一位数相乘以后,再加上这个数;另一种思维与普通加法运算的思维过程相同,是外显的,即乘法运算中最后一次运算――加法运算。学生较多的错误发生在内隐的思维过程中,如:
[ 6 3 9
9 7
4 4 7 3
5 8 5 1
6 2 9 8 3][×]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从儿童思维发展进程看,内隐的思维出现得较晚,可以认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过程;其二是这种思维过程中,有一个短时记忆的过程,这种短时记忆在受到干扰时极易遗忘。乘法口诀不太熟练的学生出现这类错误较多,这主要是当他们在做一个因数与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相乘时,需要投入较多的注意力,这时原来进位的数往往就不清晰了。此外,在初学竖式乘法时,对乘法运算的规则不太熟悉,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注意力,这也是使得短时记忆消失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学习竖式乘法的初级阶段,可以用笔将进位的数记下,以减少错误,同时需要加强口诀乘法的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这种错误是可以逐渐减少的。
3.口诀错误。在竖式乘法中,口诀错误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高(见表3),尤其在6、7、8、9口诀中错误率明显增高,见表4。
表4 口诀错误情况
[口诀顺序\&1\&2\&3\&4\&5\&6\&7\&8\&9\&错误率%\&0\&0\&\&\&\&\&\&\&\&]
(错误率指各项口诀错误次数占总口诀错误次数的比率)
从表3、表4我们可以看出,口诀错误在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乘法运算时经常发生,尤其是在含6、7、8、9口诀乘法运算中错误发生的频率更高,这种情况与除法运算中的口诀错误比率大致相当。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学生在初学乘法时,按顺序往往可以准确无误地背出乘法口诀,但顺序一打乱,错误便出现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按顺序背诵时,学生往往采用连加的方法进行背诵,而且记忆的成分比较大,这在初始阶段有助于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背诵口诀,但在学习的后阶段,应经常采用打乱顺序的口算乘法训练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口诀乘法的熟练程度,达到自动化,以减少运算过程中口诀乘法的错误。
4.有关“0”的错误。常见错误有:
(1)当因数末尾有“0” 时,在列式计算中忘记将0移下来。此类错误已列入粗心错误。
(2)当因数中间有“0” 时,学生漏乘0,这类错误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对“0” 的理解不够。
“0” 的问题在乘法计算教学中是被作为难点来教的,因此错误的比例不高,但仍要在教学中强调对“0” 概念的理解,对经常出现此类错误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5.加法和乘法混淆错误。有些学生受到加法定势的影响,在用一个因数各位乘另一个因数的各位时,时而出现加法计算,如:
[×] [ 4 6
4 2
9 2
1 0 4
1 1 3 2]
分数乘法计算题【第四篇】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及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演示第一题人造卫星发射实况,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教师接着问:2圈、5圈、10圈呢?让学生计算所需要的时间,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2.思维引导: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列式114×21;3.揭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提问:你怎么能很快估算出结果?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交流并归纳出估计的方法,对于问题的学生及时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14×21的积比2000多比2500少)
归纳总结:将两个乘数分别按“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再将近似数相乘,所得的积作为估计的结果。
2.引导用其他方法计算。(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①把21看作20加1 ②把21看作7乘3
114×21 114×21
=114×(20+1)=114×(7×3)
=114×20+114×1 =114×7×3
=2280+114 =798×3
=2394 =2394
③把114分成100、10和4 ④用表格计算
114×2
=(100+10+4)×21
=100×21+10×21+4×21
=2394
3、因势利导,挖掘竖式算法。
以前之学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114×21
⑵算理:乘得的数字该怎样对齐?
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归纳总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⑷课本34页试一试
①54×312 列竖式时调换两个乘数的位置:312×54
②408×25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③47×210 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三、反馈练习,强化理解
1.填空
①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②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因数的()位对齐。
③在计算整数乘法时,如果因数末尾有0,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然后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④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0×()<1201200×()<801
2.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计算280×50,积末尾有( )个0。
⑵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少是( )。
A.三位数B. 四位数 C.五位数D.不能确定
⑶672×53=( )
×53×2×53 ×50+672××53×72×53
3、竖式计算。课本34页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口述算法,并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等。)
4、森林医生。课本34页练一练第二题(通过改错,强调易错注意问题。)
四、拓展应用,升华提高
1.列竖式计算。
386×15 407×28540×3062×204
2.应用题。
商店从工厂批发了80台复读机,每台140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元?
(140×80列竖式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位添上几个0。
五、作业
下一篇:分数除法知识点总结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