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说课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通用5篇)
【导言】此例“初中美术说课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通用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说课稿美术初中【第一篇】
对于人类来说,太阳仅有一个,但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经过自我加工修饰注入情感的太阳形象,或完美、或温暖、慈祥……在幼儿头脑中太阳形象更加丰富、奇特,这节美术课经过启发幼儿想象,让幼儿充分融入主观情感从而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我心中的太阳”形象,而不拘泥于简单模式化的太阳形象,正如纲要所说:“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既要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所以,到达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教师的引导。
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本次活动准备既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积累与参与,同时也注重艺术的感染力,对粘贴用的彩色卡纸做成半成品供幼儿选择利用。利用flash动画创设情境导入主题,在幼儿欣赏作品的同时,并运用了歌曲《七色光》的背景和音乐为整节课起到了示范引导、启发幼儿想象的作用。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活动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动物王国召开《我心中的太阳》辩论会——展示出各种各样的太阳形象——引导幼儿说自我心中的太阳——创作自我心中的太阳——活动评价(参加画展,幼儿相互欣赏评价作品,送给客人。)——参加动物舞会(自然地结束活动)
具体活动过程:
1、导入:以动物国王举行辩论会flash课件导入课题,创设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富有情感主角的小鸟、小兔、小鹿、小猴、熊猫的辩论,易于引发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同时使幼儿欣赏不一样形象,不一样色彩的太阳,这样避免了说教,更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同时到达了启发幼儿想象的作用。
2、让幼儿互相说说自我心中的太阳的样貌,然后引导幼儿选择自我喜欢的方式(绘画或粘贴)创作自我心中的太阳,这正体现了《纲要》艺术活动的目标“能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要求。
3、幼儿进行作画,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要注意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对本事弱的幼儿要加强指导,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4、活动评价:参加画展送给客人。纲要中明确规定:为幼儿创设展示自我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以让幼儿参加画展的形式,使幼儿之间能相互评价欣赏自我的作品,以送给客人画的形式进行,既合乎主题情节,又利用了可借用的教学资源,让众多的听课教师参与活动评价,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同时也促进幼儿语言表达本事和交往本事的发展,做到各领域资料相互渗透。
整个教学过程,主题鲜明,脉络清晰,环环相扣,趣味性强,进一步促使幼儿在简便、愉快、自由的情境中,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初中美术说课稿【第二篇】
说教材
东皋印派在中国篆刻流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是从雪渔派、徽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区域性流派。东皋印派的印人留传下来的艺术遗产十分丰富,是中国文人篆刻的宝贵财富。东皋印艺讲求构思精致、刀法细腻、章法平稳、匀称调和。印作把书法、章法、刀法三者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展示出书法的笔意美、布局的结构美、用刀的镌刻美,体现出“方寸之地,气象万千”的意境。
本课教材是本人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实践后编写的,编写时我关注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找到了由他们来继承东皋印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就是通过欣赏来走进东皋印派、通过设计来了解东皋印艺、通过制作来深入东皋印艺、通过研究来传承东皋印艺。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东皋印艺的艺术特色与传承。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东皋印作印文设计与制作。
说学情
初中学生经过多年的美术及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知识的容量上,已经具备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来至本土的地方民间美术——南通东皋印艺,则更接近于他们的生活,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说目标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欣赏、设计、制作来体验、探讨、研究东皋印艺,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地方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让学生在乡土美术学习中打开创造之门,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由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界定成三块: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关注南通篆刻艺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探寻东皋印派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魅力并尝试设计或制作。
三、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东皋印派作为区域性流派的辉煌历史。引导学生传承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为家乡而自豪的思想情感。
说教法、学法
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我主要采取了四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本课符合的情境,会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因此本课在导入部分通过播放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使学生从宣传片中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印章的历史和在生活中具体的实用价值,并由此导入研究的主题——东皋印艺。
二、合作学习法:通过“确定主题”和“探究”让学生围绕老师拟定的相关东皋印派的课题来研究或自己确定的其他东皋印派的研究课题组成自主合作研究小组,完成研究任务。
三、自主探索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渠道,对于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研究更是如此。本课通过“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魅力。
四、拓展延伸法:学校美术本身就是生活美术和乡土美术的归纳与提升,东皋印派作为南通地方美术中的一朵奇花,我们仅在课堂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将她们运用到生活中去。本课要求学生运用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尝试进行自己姓名章的设计、制作并尝试运用,不仅促进了这一文化的传承,也将该艺术进行了拓展。
说教学设计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进入课前准备阶段,这时教师不仅需要准备相关的东皋印派的资料和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和美术课笺等常规物品,还需要准备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视频及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另外篆刻工具和篆文字典的准备也是必须的。对学生准备,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同时还要收集相关东皋印派的其他资料及篆刻时需要的相关工具和材料。
关于课堂教学,首先导入非常重要,因为她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所以我准备了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让学生在中国印的介绍中了解篆刻、进而了解东皋印艺,进入课题。
我们知道,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具有较强的作用,而自主探寻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探究”环节,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各组研究东皋印派的主题,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总结、归纳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本环节先由教师初步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并提供主要资料,不仅促进了学生完成研究的速度,也保证了研究方向的准确性,降低了研究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第四个环节是“欣赏分析”,这个环节教师的主导非常重要,虽然前面我们进行了“探究”,学生已经领略到了一些东皋印派的艺术特点,但他们往往不容易形成合理的分析与系统的归纳。因此我重点通过欣赏与分析东皋印作,和学生来研究东皋印艺的设计与制作特点,以便于他们了解东皋印派的设计风格,掌握设计技巧。
作业是知识积累,技能锻炼的巩固过程。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本环节我只要求学生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自己姓名的设计即可。而对条件成熟的学生则可在我的指导下用蔬果块茎或肥皂、橡皮等易于操作的材料进行刻制尝试。
最后,作业的展示也是对学生美术学习的一次检阅与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进行立体的评价。
说评价与拓展
而对学生的评价我注重其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这时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注意因人、因时、因地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充分体现多元评价的内涵。本人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如美术课笺中“教学反馈条”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评价方式。而作品展示时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则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体现。结合本课特点,本课我还增加了最佳设计(创意)奖与最佳制作奖的设置,形成了积极向上学习氛围。
总之,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个合适的评价方法必然会刺激学生去关心、去探寻其相关的课题。这对课堂的延伸、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本人根据教学实际和本课的特点,认为可以抓住学生在初步掌握东皋印派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技法的创新,以让东皋印艺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初中美术说课稿【第三篇】
单元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② 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③ 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
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④ 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⑤ 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课后拓展
(1) 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2) 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活动二(第二课时)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下)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初中美术说课稿【第四篇】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傲雪梅花"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使学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发展史、表现题材、技法分类。演示用笔用墨的方法。
第二课时:选用梅花的诗歌及图片设置情境导入,然后介绍梅花外型及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着示范画法及技法讲解、学生分析和尝试。
第三课时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创作。
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
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
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④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王维的诗(谜语)引出新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美术的素养。
教师示范,引导观察教师(示范)画一张花鸟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展开讨论,激发思维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胆的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
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
本缓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
初中美术说课稿【第五篇】
一、说课标
(一)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对7—9年级学段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1、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2、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 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评价要点则提出柱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二、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二)编排体例:
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教学内容的设置—学习建议—思考与讨论—学生作业等组成。
(三)内容结构:
本教材在内容结构编排上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而采用了并列式、散点式排列而非单元式。在本册教材中,四大学习领域所包含的课程内容所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5课,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共包含了6课,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1课,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共包含了2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和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占全册教材的80%左右,可见这两个学习领域在这学年段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知识整合: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着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知识进行的学习。
1、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2、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3、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
(3)多在随堂教学时提供给学生,重在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
(4)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教材。
(5)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6)重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清晰展示美术技法更能发挥教师的作用。)
2、评价建议
评价点:
(1) 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2) 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是否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
表达方式和方法;
(3) 学生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在过程中是否尝试各种技法;
(4) 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5) 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评价方法:
(1)自评方法
(2)互评方法
(3)师评方法
(4)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法
(5)作品展览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设备与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校外资源;剪纸、编制、废弃物再利用等;
(3)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共享;
(4)自然环境资源;自然风光写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