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推荐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三峡》教案【推荐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三峡》教案【第一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我们走进另1篇文章,来更细致地领略三峡的景色。

二、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风景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称奇于天下。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三、走近作者

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关于本文作者及代表作品的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

《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郦道元作注时大为扩展,介绍了1252条河流,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有很大参考价值。

2.教师点明《水经》、《水经注》与《水经疏》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听范读,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明确读音。

3.自由朗读。

4.分组齐读。

五、再读课文,理顺文章大意。

(一)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A)三个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B)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C)五个步骤:审、切、连、验、誊

1、审。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4、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

5、誊。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D)具体方法:

1、留

保留法。即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等,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不必翻译。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这里除了“春、谪守”之外,都要保留。

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黔州那个地方,从未有过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了一头驴子到那里去。(“驴”、“船”古今的词义完全相同,翻译时不能改变它的原意。)

2、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①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②“夫战,勇气也。”--“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曹刿论战》)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3、补

(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②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相同、一样)

③祖母刘(氏)(怜)悯臣孤(独)弱(小),躬亲抚养。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口技》)

②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阿房宫赋》)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曹刿论战》)

4、换

(替换法)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最常见的是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调换文言文的单音节词;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1)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上有瑕疵,请允许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尽了它的肉,才离去。(“断、喉、尽、去”均为一个字换为两个字)

5、调

(调整法)包括: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生在我前面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且拜他为师。

②求可使报秦之人--寻找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③还自扬州。(《伤仲永》)(状语后置)--从扬州回家。

6、变

"变",就是变通。遇到活用词时,应灵活地译出该词的活用意义。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另外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见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①波澜不惊--(湖面)风平浪静。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二)按照这“六法”,学生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独立疏通文意。

六、作业

独立思考,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文学常识导入。

二、检测作业完成情况

1.交流翻译心得。

2.小组内提出完成作业过程中的难点,合作交流。

3.全班合作互助,翻译全文。

参考: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主要写的是哪种景物?

明确:

三峡的山、水。

两个。

一层:三峡的山。

二层:三峡的水。

2.第二个大层次又分成哪几个小层次?

明确:

夏季的三峡。

春冬的三峡。

秋季的三峡。

四、研读第一层次:三峡的山

1.作者集中写三峡的山的是哪一段?

明确:第一段

2.写出了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3.作者是如何体现三峡山的特点的?

明确: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先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来写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再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势高大狭窄的特点。

4.本文是为《水经》作注,应该重点在写水,可是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才开始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因为山势造就水势,写山的特点,为写水作了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五、研读第二层次:三峡的水

研读:夏季的三峡

1.夏季的水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水涨流急,交通阻断。

2.在写夏季三峡水是,作者运用哪些方法去体现三峡特点?

明确:

(1)王命急宣--侧面体现

(2)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对比。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

2.搜集关于三峡的神话传说。

《三峡》教案【第二篇】

教学设想

这是第七册第四单元的1篇古文,教学本文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习惯,废止“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代之以学生自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大体弄懂文句,了解课文内容)、辅以教师的指导、学生讨论的教读方法,使学生悟得学习文言文的门径。在此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文言语句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服务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使整个教学过程带有明显的语言、思维的训练的特征。

媒体运用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这是一组“长江三峡”邮票(幻灯2),三峡风光能上邮票,必然有其非同寻常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幻灯3出示课题),领略三峡独特的美。

请同学来看一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4)

师:请同学们把目标齐读一下:

1、抓住景物特征,领略三峡的美。

2、背诵课文。

重点:在解疑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三峡的山、水之美。

三、关于作者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请同学对照注释1,完成下列填空。

生举手回答

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他是____时候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幻灯5)

四、教学过程

㈠朗读课文

师:伴着音乐,我们来朗读课文,大家说说看,在我们班谁朗读得最好?

生:推荐。

师: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朗读。其它同学要当好小评委,等下请你发言。

学生对朗读同学作评价。

师:刚才大家评价的很好,朗读的同学也读得不错,在古文的朗读中特别不能把停顿停错。举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示范朗读。

㈡师:看着这图画,老师要考大家一个字的解释:(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

师:峡是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和字义

生:两山夹水的地方(幻灯6)

师:那郦道元要写三峡,必然抓住什么景物来写呢?

生:山、水

师:对,那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幻灯7)

㈢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幻灯7)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㈣分析课文

1、师:请一位同学把描写山的语句朗读一下。思考:从句中找出关键的字词来说明山的特点。

幻灯显示一邮票作背景,请同学看一下邮票中的山与所说的特点是否吻合?

投影打上关键字词:连、高、陡、险、窄,根据那些特点来背诵山的语句。请一个学生来背

2、师: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奇山之下,必有异水,那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独特的美呢?作者又按什么顺序来写水的呢?

请学生先来看一幅描写三峡水的动画,说说那画面中的水有什么特点,然后根据内容用书中的语言评述一下画面中的水。(抓住“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作文章,指导学法。)(——齐背)

3、如果说这是三峡水迅疾、凶险的一面的话,那三峡水也有其恬静、温柔的一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述画面景物(素、绿、清、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值得细嚼)。

4、师:秋天水枯谷空,这时的三峡又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呢?从那些景中传达了这种情呢?

生:凄异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

㈤在感受了三峡的美后,我们边欣赏录像,边试背课文。

㈥布置作业:完成文后练习题。

《三峡》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三峡风光》导入课,给学生创造下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整体感知,突出重点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品读,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检查预习

(要求读背课文,弄准字音,掌握文学常识。)

1、给下列字注音

阙曦 溯 湍 漱

2、本文作者是,(朝代)人,著名的

三、研讨课文,掌握重点。

(讲练结合,展示风采。)

(一)字词释义,我最棒!

1、略无阙处

2、夏水襄陵

3、沿溯阻绝

4、乘奔御风

5、不以疾也

6、素湍绿潭

7、良多趣味

8、属引凄异

(二)区分词义,我能行!(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中

自非亭午夜分

2、绝:哀转久绝

绝多生怪柏

3、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4、属:属引凄异

属于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三)辨析词类,看我的!(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回清倒影

3、每至晴初霜旦

4、素湍绿潭

(四)慧眼辨真假(通假字)

1、略无阙处

2、哀转久绝

(五)博古通今(古今异议)

三声

(六)学以致用(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团结就是力量(课文分析)

1、文章从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

2、文中引用名句的作用是什么?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句诗?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什么?它和本文的那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延伸迁移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你能说出理由来吗?并从本文找出印证的原句。

六、总结

本文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通过对三峡山水的具体描绘,突出了三峡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七、检测

比较阅读:《三峡》 《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

1、下列句子有写水流湍急的,有写水清澈的。请选出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不同的一句()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下列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谷,悄怆幽邃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教案【第四篇】

基础题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个分别是(4分)(1)a.素(chuǎn)绿潭          b.不见(xī)月c.夏水(xiāng)陵               d.重岩叠(zhàng)(    ) (2) a.略无(quē)处           b.沿(sù)阻绝c.(shǔ)引凄异                 d.飞(shù)其间(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3分)(1)略无阙处           略无:     阙:(2)非亭夜分       自:       亭午:(3)夏水陵,沿溯阻绝 襄:       沿:       溯:(4)乘奔御风         虽:       奔:(5)素湍绿潭           素:       湍:(6)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声:3.解释下列词语。(4分)(1)重岩叠嶂:(2)隐天蔽日:4.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分别是(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b.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a.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b.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5.译述课文时,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请你补出下边句子中省略的词。(5分)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①其间,②清③荣④峻⑤茂,良多趣味。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6.按要求默写并译述句子。(18分)(1)写三峡两岸的山长又多的句子。默写: 译述: (2)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默写: 译述: (3)写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默写: 译述: 7.请用横线标出译述下列句子不妥的地方,并在横线下改正。(8分)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日子,树林里十分清冷,山涧里一片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大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宛转,很长时间还未断绝。 8.文学常识填空。(4分)课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我国古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综合题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基础题1.(1)a(2)c2.完全没有 同“缺(2)如果正午 (3)上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4)即使 奔驰的马 (5)白色 急流的水 (6)几声(这里的“三”不是确数)3.(1)重重叠叠的岩峰(2)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4.(1)b(2)a5.①于②水③树④山⑤草6.(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7.(1)“霜旦”应译为“降霜的早晨”。(2)“林寒涧肃”应译为“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3)“高猿”应译为“高处的猿猴”。(4)“久绝”应译为“很长时间才消失”。8.水经注郦道元 地理学 散文 综合题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等第评定参考意见优:课文写三峡之水的顺序说得清楚,并概括出这种顺序;对这样安排的作用说得正确。良:课文写三峡之水的顺序说得较清楚,但未作概括;对这样安排的作用说得较清楚。中:大体上能说出写三峡之水的顺序,对这样安排的作用说得不够清楚。下:对写三峡之水的顺序及其作用说得不清楚,语言也不通顺。

《三峡》教案【第五篇】

[教学设想]

《三峡》是1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1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识记、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背诵全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记、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我校四步导学模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查阅三峡的有关资料 ,了解作者郦道元的有关情况。

师:收集有关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情系三峡》为背景音乐),然后让学生畅谈对三峡景观的所见所闻及感受,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评价总结(简单介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长江三峡工程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的优美风光。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明确。

三、预习检测。(见课件)

给加点字注音。

作者及作品介绍。(学生先说,再让生补充,师生明确。)

三峡有关知识补充。(重点了解三峡景点风光)

整体感知课文。

过渡语: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下面听《三峡》课文的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感情等。

学生自由出声读,读通顺、流利。

指名读、集体读,声情并茂。

交流探究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本文四层分四大组完成,每大组一层;每组四人一小组分工明确,合作交流讨论,理解重点字词,疏通层意,疑难问题提出来,班上共同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参与活动。

师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翻译。

全文可分四层,每层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掌握每层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不会的组内其他成员补充,师生简单分析每层写景特点,教师可适时提出问题或补充学生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畅谈收获

课文内容小结及主旨理解。(见课件板书)

生各抒己见,班级交流,师生明确。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师生朗读,试背课文。

老师要教学生背书技巧,按课文内容、写景特点理解记忆。老师范背(师按作者写作思路、写景顺序及景色特点边讲边背),学生试背。5分钟后让学生背,集体背。(80%学生应背过)

巩固拓展

拓展延伸。

1、搜集相关图片资料,了解三峡风光及现状。

过渡语:同学们学了三峡,初步感觉这里景色怎么样?生答好。有机会想不想去三峡旅游?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先了解一下三峡的风光图片及三峡的现状。 2、积累有关长江三峡的诗句。让学生先说,老师归纳。师生交流整理有关三峡的诗句。

多媒体展示 有关三峡的诗句

①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飞舟已地万重山。

②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③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⑤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⑥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⑦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欣赏歌曲《三峡情》,结束全文。

结束语:同学们,三峡风光壮丽,大家长大后都想去看看,那么现在就要好好学习知识,将来才有机会去观光旅游,到那时三峡的景色会更美。

推荐作业:

必做题:默写全文。

选做题:假如你是导游,请用简洁的语言向游客介绍一下三峡的风光。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三峡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20 1788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