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大发现》中班教案(汇总10篇)
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弹性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培养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如何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呢?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弹性大发现》中班教案”,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弹性大发现》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松紧带和麻绳,初步感知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尝试利用铅笔制作简易弹簧。
3、对弹性感兴趣,体验科学探索和制作弹簧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2、长度相同的松紧带一根和麻绳一条,弹簧一根;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松紧带、麻绳、弹簧、扭扭棒、铅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松紧带和麻绳,引入主题。
1、老师:你们看,这两条东西是什么呀?它们一样长吗?
教师手拉长松紧带,提问:它们现在还一样长吗?
2、老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桌子上都有一根松紧带和一条麻绳,请你们现在玩一玩。
二、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物体弹性。
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多种玩法。
2、提问: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
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3、老师:松紧带一拉就会变得比原来长,手一松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三、扩展幼儿生活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1、提问: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呢?
2、引导幼儿联系实际,讲述弹性的作用,以及它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提问:“我们说了那么多有弹性的东西,那这些有弹性的东西在生活中,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四、用扭扭棒制作简易弹簧。
1、玩弹簧。
老师:现在你们每人有一根弹簧,你们玩一玩这根弹簧,感受一下它的弹性。
2、提问:弹簧是用什么做的呀?铁丝是怎么做成弹簧的呢?
老师:弹簧是用铁丝做的,一圈圈的,弹簧的用处可大了,做成沙发,坐在上面可舒服了,做成床,躺着睡觉很舒服,还可以装在圆珠笔里(出示圆珠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那今天我们自己来做一做弹簧,好不好?
3、制作弹簧。
老师:(出示扭扭棒)桌子上现在有很多直的扭扭棒,还有一根铅笔,你们觉得怎么用直的扭扭棒和铅笔一起做成弹簧呢?(用扭扭棒绕着这根铅笔一圈一圈的)这个方法可行吗?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老师:都做好了吗?你们的弹簧有弹性吗?你们压一压试试。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做的弹簧没有弹性。因为一圈一圈做得太密了,我们把它拉一拉,瞧,这样就有弹性了。你们做的弹簧可真棒!
活动延伸:
将扭扭棒投入科学区,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继续制作简易弹簧。
《弹性大发现》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感知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的用途。
2、引导幼儿用感官观察和探索事物,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内装橡皮筋、海绵、松紧带、弹簧、尼龙袜等。
活动过程:
1、感知弹性
(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动脑玩出各种玩法、启发帮助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2)幼儿交流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教师: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好,都动脑筋了,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习词语:弹性)这些东西都有弹性,(出示松紧带)你们看,松紧带一拉就会变得比原来长,手一松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因为它有弹性。还有尼龙祙,弹簧都有弹性。
2、扩展生活经验进行讲述——“找找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3、了解用途
(1)我们找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弹性的物品到底有哪些作用。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出示弹簧)这是弹簧,它是用铁丝做的,一圈圈的,弹簧的用处可大了,做成沙发,坐在上面可舒服了,装在圆珠笔里(出示圆珠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出示拉力器)用弹簧做成拉力器,锻炼身体可好了。
(出示电话)电话上装上弹簧使用时也很方便。
小朋友衣服上的松紧带也有弹性,这样穿脱衣服可方便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课后去玩海棉垫,进一步感知弹性物品的'作用。
2、在区角活动中安排活动感知弹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整理物品方面主要是物归原处的内容。主要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以及操作后碰到。
活动中幼儿有两次操作,第一次操作的材料是蹦蹦球,数量不多,幼儿玩好后放回原来的圈圈中去,整理物品相对比较简单,只要轻轻地放稳、以免球再次滚出圈外就可以了,所以我采取了规则提示和请幼儿自查的方式。活动中,幼儿也都能放好,送回原处。
第二次操作——幼儿尝试各种材料并进行记录之前,我也采取了要求在前、规则提示的方式,这次操作前对幼儿提的要求比较多,既要有操作方法的提示、又要有有关记录的要求,再加上整理物品的要求。这几样要求好像哪一样都不能少,但是要求一多,幼儿容易思维混乱,怎样让幼儿既能听清楚操作的方法,又不忽略整理的习惯,我对这几条要求进行了罗列,在语句上斟酌尽量做到精简不罗嗦,让幼儿听起来简单明了。
比如,“材料架上那么多的材料可以用刚才拍、捏、拉等办法去试试看有没有弹性”——操作方法的提示。
“我们今天有任务哦——桌子上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接下来是对记录方法的提示。
“记录好一样,你觉得都完成了吗?还有这么多材料可以一样一样都去试试,但是试好一样要放好才能拿第二样”——整理物品的要求。
在提要求的顺序上也进行了思考,使几条要求连贯自然,容易记住。
《弹性大发现》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2、发现弹性的用途,并愿意表述自己发现的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弹簧、橡皮筋等有无弹性的物体若干,实验记录表、记号笔、ppt等。
活动过程:
一、设疑:
观看ppt,让幼儿更感兴趣,激发幼儿好奇心与求知欲望。
二、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活动材料,感知物体弹性。
放一些轻音乐,让幼儿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自由探索活动:
(1)探索气球、袜子、海绵、木棒等有无弹性,让孩子通过自己和同伴亲自体验,互相交流获得感性经验,感知物体的弹性。
(2)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及合作,了解弹性的基本特征。渗透幼儿大胆表现,把经验和技能传达给同伴。
(3)给幼儿独立表达的`机会,请个别幼儿来发言,“你是如何做的?它有没有弹性?”
三、师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借助外力时)会变形,不用力时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四、再次投放物品,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弹性,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用ppt介绍实验操作记录表。
(2)分组再次进行操作巩固对弹性的认识,并对操作结果进行记录。
五、联系生活了解弹性的用途及对人们的帮助。
(1)找一找自己身上有弹性的物品。
(2)放ppt,了解弹性对人们的帮助。
六、结束:
老师把所投放的材料放在科学区,在区域活动中自己可以再玩一玩、试一试。
活动反思:
1、通过《指南》科学领域的学习,我在活动中利用ppt凸显弹簧的伸缩及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的展示,重难点突破直观形象,易于幼儿理解;
2、认知上:让幼儿在操作探索活动中,主动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能力上:在探索操作过程中,让幼儿根据各自感兴趣的物体去发现弹性的用途,并注重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的特点,特意提供了幼儿自由操作机会,使幼儿敢于、善于、愿意表述自己发现的过程。情感上: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极大兴趣。
4、情境教学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设置一个ppt,引入幼儿在平时活动中的情景去设疑,发现玩具中秘密,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条件。
5、动手操作法:它是幼儿科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方法,《纲要》中指出:提出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幼儿多种方式探索提供条件。本次活动我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的让幼儿主动探索,感知弹性的特点,第二次通过再次操作来记录,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来辨别物体是否具有弹性。
6、记录: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的结果,是科学活动中的一个必备环节、所谓求证。
《弹性大发现》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发现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与人们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利用材料制作弹性玩具。
三、活动准备
细铁丝、画纸、圆柱体、橡皮泥若干。皮筋、皮球、气球、拉力器等。
四、活动过程
1 、出示"会跳的小狗"引起兴趣,了解物体的弹性我们教室里来了两只小狗"汪汪汪"小狗可开心了,你们看,它们跳得多开心呀!。我们欢迎欢迎两只小狗,不过两只小狗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个问题,想听听是什么问题吗?
(汪汪,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跳起来的吗?)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听,小狗是怎样回答的,好吗?(你们听好了)"小朋友真聪明,在我们的身体下有弹簧,潘老师用力把我压下去,下面的弹簧变短了,我就沉下去了,潘老师一松手呀,我们就跳起来,弹簧呢也就恢复原样了。"教师小结:听明白小狗的话了吗?噢,原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松开力时,又恢复原状,这就叫物体的弹性。
2 、提供各种材料,让小朋友感知发现弹性。
两只会跳的小狗还给我们带来好多好玩的物品,等一下请小朋友去玩一玩,看看这些好玩的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拉拉皮筋会变长,一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压皮球,皮球会扁,松手又鼓起来了。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它们有什么变化?
3 、弹性的作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弹性物体有好多好多,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有弹性吗?
自行车打气,座垫装弹簧,是为了减少振动,夹子、理发推子有弹簧是为了方便使用,沙发、床用海棉和弹簧是为了坐躺时更舒服,水龙头开关里有皮垫子是为了防止漏水,弹簧秤用来测量物体的轻重……
4 、小制作"会跳的小人"师:今天"会跳的小狗"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有弹性的物品,为了谢谢他们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会跳的小人"送给他们好吗?
出示示意图老师带来了制作"会跳的小人"的示意图,请小朋友看看,你们能看明白吗?谁能告诉我第一幅图示是什么意思?第二幅呢?
老师讲解后幼儿操作。
5 、结束:让我们一起来和会跳的小狗跳舞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的,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践,让他们感知弹性物体的特征,探索弹性的`秘密,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但是,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们感觉,对大班幼儿来说,内容多了一些,尽管活动的前半部分,我利用各种弹性物品让幼儿充分感知了弹性物品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并且知道了弹性可以再不同的物体上都能找到,也基本理解了弹性的特质。但是活动的后半部分,我利用铅丝让孩子们进行弹性物品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制作弹簧的铅丝弹性度不够,不能充分的展现弹簧的特征;二是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如何绕?怎么绕?搞不清楚,原因是:作为弹簧本身就有许多的知识点可以给孩子们讲解,其实弹簧本身就能作为一个活动来展开,从而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认识弹性,理解弹性物品。
本次活动虽然有一些遗憾,但是总体来说,孩子们对于最后的作品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在日常生活中可尝试的让他们利用相关的材料制作出更有创造性的东西。
《弹性大发现》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大班幼儿已经接触过很多弹性玩具,如皮球、蹦蹦床、拉力器等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并积累了有关弹性的零碎经验。本活动以弹性为主线,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式主动探索,感受弹性的特征,发现弹性的奥秘,体验弹性物品的有趣,感受弹性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科学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通过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制作弹性玩具,发展幼儿动手制作的能力,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对弹性感兴趣,乐意探索有弹性的物体,感知弹性的特点。
2、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周围事物特性的能力。
3、能细心操作,大胆交流,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弹性玩具、弹簧一个, PPT(各种运用弹性的游戏和实物)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记录表、记号笔、橡皮泥、玻璃球、积木、海绵、橡皮筋、小气球人手一份;电线、毛根、积木、贴花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初观玩具,激发童趣。
(1)、师:亲爱的小朋友们,马上要过圣诞节了,小丑娃娃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过节,小丑娃娃躲在哪里呢?哦,原来小丑娃娃躲在盒子里,我们一起喊123、把它请出来。
(2)、小丑娃娃是怎么出来的?
2、由弹簧和实物分析出弹性概念。
(1) 提问:小丑为什么会蹦上来?他有什么秘密武器呢?
师:原来小丑娃娃的秘密武器是弹簧。
(2) 教师出示弹簧,引导幼儿认识弹簧。
(3) 幼儿玩弹簧、探索弹簧的特性。你发现弹簧有什么厉害的'本领吗?
小结:弹簧在用力拉它、压它时,他会变形;手一松,它又还原到原样,这就是弹簧的弹性。
3、探索比较、感知弹性。
(1) 出示记录表,猜想弹性。
师:原来弹簧有这么有趣的弹性,今天小丑娃娃还带来了橡皮泥、橡皮筋、积木、海绵、玻璃球、气球,我们来猜一猜,谁会和弹簧一样有弹性呢?
(2)实物探索,验证弹性:幼儿按记录表上的物品逐一做实验,在有弹性的物品下打勾。
(3)根据幼儿记录表小结:橡皮筋、海绵、气球和弹簧一样,用力拉、压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会还原,它们都有弹性;橡皮泥能变形,但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玻璃球、积木不能变形,所以它们都没有弹性。
4、联系生活,拓展认知。
(1)、发散思维,联系生活。
师:橡皮泥、海绵、气球有弹性,其实我们的身上就有许多有弹性的地方,自己摸一摸,找一找。
(2)、由近及远,推升层次。
师:除了刚才那些有弹性的物品,平时你还看过玩过或用过什么有弹性的物品吗?
(3)、再入生活,拓展知识。
师:有许多有弹性的朋友一直藏在我们身边,看看他们藏在哪儿呢?(播放PPT)
5、原来有这么多东西有弹性,小丑娃娃好不好玩,那你们想不想来做一个弹性玩具呢?
6、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弹性大发现》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弹性”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探索有弹性的物体,初步认识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尝试改变物体的弹性,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1)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2)搜集有关物体弹性的图画或文字资料。
2、记录纸、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认识材料。
“小朋友,桌子上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许多东西,快看看都有些什么?”(引导幼儿一一说出桌子上的材料)
(2)自由探索弹性物体,并进行记录。
“请小朋友们都来玩玩这些东西,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可以画,也可以用文字表示。”
(3)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纸张贴在展示板上。
2、分享交流,了解物体的弹性特征。
(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与记录。
“谁来介绍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请记录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到前面来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汇总记录,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在大记录表中。
(2)讨论幼儿的发现,了解物体有弹性。
“小朋友们的发现我们都记了下来。大家仔细看看,从结果里你发现了什么?” 请幼儿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小结弹性经验,提升所有幼儿经验。
3、扩展幼儿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干什么?它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回忆生活中弹性的作用,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的方便等。
4、发散幼儿思维,将幼儿弹性经验提升。
“弹性有这么多好处,如果让你来当设计师,你想用弹性的东西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
5、尝试将铁丝变成弹性物体,引发新经验。
(1)观察铁丝,提出挑战。
“铁丝有没有弹性?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得有弹性?大家一起来试试。”幼儿自由探索。
(2)小结:铁丝弯了几圈后就有弹性了。弹簧就是这么做成的。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用弹簧、松紧带、海绵等进行一些小制作。
《弹性大发现》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体验弹性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大胆、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知识经验准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弹簧、橡皮筋、定型棉一组一份
2、第二次操作材料:弹簧秤、拉力器、靠垫、圆珠笔、鞋套、裤子、化妆瓶、毛绒玩具、发带、袖套、弹力球、夹子、发夹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材料
(价值分析:—激发探索弹性的兴趣)
1、重点提问:请你们一起来看看黑板上有什么?(出示定型棉、弹簧、橡皮筋)
2、任务1——玩玩看看:
重点提问:每样材料都去玩一玩,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第一次操作
(价值分析:初步感知弹性的基本特征)
1、分别玩玩三种不同的材料,观察它们外形的变化。
2、集体交流,重点提问:你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结:无论是定型棉、弹簧还是橡皮筋,用手去压压它摁摁它拉拉它,它都会变形,当我们的.手松掉后又变回原来的样子,它们都具有弹性。
三、第二次操作
(价值分析:大胆参与交流,感知弹性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任务2——玩玩找找:
重点提问:玩一玩、用一用,找一找这些有弹性的东xxx在哪里?弹性有什么用?
2、幼儿交流,重点提问:你玩的是什么,弹性在哪里?它有什么用?
3、教师小结:这些东西里都藏有弹性的东西,有了弹性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快乐!
4、找身上的弹性:在身上你找到了什么有弹性的东西?
四、延伸
(价值分析:变一变——对弹性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1、重点提问:有什么办法让原来没有弹性的东西变得有弹性,让它更有用呢?
2、交流方法。
3、小结:这些方法都能成功吗?我们回去都去试试,试过就知道。
《弹性大发现》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2.发现弹性的用途,并愿意表述自己发现的过程。
3.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弹簧、橡皮筋、气球等有无弹性的物体若干
活动过程
一.动手操作实物,激发幼儿好奇心导入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
师:接下来老师让大家自己动手来感受一下提问: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摸看老师准备的东西(橡皮筋、袜子)?你发现了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 他们在使力的时候都变长了,没使力的时候都没有变化。
二.分组自由探索活动材料,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弹性。
引导语:接下来老师想让大家一起来试试看你们手中的物品是不是会发生变化。
提问:你玩的物品是什么?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气球用力会变长,木棒用力也不会有变化等。
提问:你是如何做的?怎么发现他有没有弹性的?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物品没有弹性?
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时它会变形,不用力时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袜子,气球,橡皮筋有弹性,木棒没有弹性。
提问:为什么有的物品能变长、变大,然后再回复原样,而有的材料却不可以呢?
小结:因为有的物品我们用力了他就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它们都有弹性,而有的物体就算使力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它们没有弹性。
三.了解弹性的用途引
导语: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弹性的东西,那你们知道他给我们带了什么方便吗?
小结:沙发有弹性我们做起来才能更舒服等。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找找自己身上有弹性的物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捏捏海绵,拉拉皮筋,压压气球,通过让幼儿对这些有弹性物、体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从而获得了有关弹性的经验。并结合幼儿已有的探索经验,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弹性大发现》中班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分析
《制作弹性球动画》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本课是在初步了解Flash动画制作的基础上(包括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和多图层动画的制作),设置的一节综合运用课。以制作弹性球为主内容,巩固制作动作补间动画以及掌握复制帧的基本操作和“简易”参数的运用等。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综合运用所学的Flash知识进行动画创作。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由于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差异,在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好的学生操作快,差的学生跟不上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大多数学同都能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对于能够再进一步的学生,我设计了再提高的教学任务,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解决了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方面:
1.知识目标:掌握复制帧的操作方法;了解“混色器”、“网格”、“简易”参数的运用;综合运用Flash进行动画创作。
2.能力目标:通过巩固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知识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增进同学之间的友好感情;给学生以方法、以胆量、以鼓励、以成功,让学生享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的Flash知识进行动画创作。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适当以讲解、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准备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将运用网络教室,教师制作篮球运动动画和辅助教学软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巩固复习,导入课题
师:首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创建一个动画。(屏幕出示要求:用1分钟的时间,创建一个由上向下运动的圆。)
(学生操作)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制作的?
[设计思想:通过制作动画,让学生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师:老师也制作了一个动画,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和你们制作的有什么不同?(屏幕播放“弹性球”动画)
[设计思想: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导入新课,通过两个动画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动画分别是由几部分组成?老师制作的是一个篮球由上向下运动,并且在下面有球的光影。而且篮球在落下先是被压扁,然后逐渐恢复原形并向上弹起。]
师:老师制作的是一个弹性球落地后弹起的动画,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一个这样的动画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弹性球动画》。
(二)设置任务,合作探究
任务一:制作“弹性球”动画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动画是由两个元件组成,弹性球和光影。首先,我们先来制作“弹性球”的动画。
1.制作“弹性球”元件
师:在制作动画前,我们要先来制作什么?
生答:“弹性球”的元件。
师:下面同学们就按照教材42页“动手做”中的步骤,自主学习制作“弹性球”的元件,注意在这里有哪些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一会儿老师要找同学来的汇报自学收获。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帮助操作慢的学生)
师:谁能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
(学生汇报)
[设计思想:由于元件的制作已经学过,因此制作“弹性球”元件部分采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教材自己操作,并发现教材中的新知──“混色器”的使用,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制作弹性球落地后弹起的动画
师:“弹性球”的元件,我们制作好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弹性球落地后弹起的动画。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弹性球的运动变化,通过观察,你能知道制作弹性球的运动变化需要多少个关键帧吗?
[设计思想:此刻学生不一定说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说的进行制作演示或出示课件,直到引出需要5个关键帧。]
第1关键帧
第2关键帧
第3关键帧
第4关键帧
第5关键帧
师:同学们再来仔细观察,在这5个关键帧中,有哪两对关键帧是完全相同的?
生答:第1关键帧和第5关键帧相同,第2关键帧和第4关键帧相同。
师:当我们遇到要使用完全相同的关键帧时,我们可以用“拷贝帧”和“粘贴帧”命令进行复制。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样复制的(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复制过程)。
师:通过复制,即能使两个关键帧完全相同,同时也节约了我们的制作时间。
师: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试着做弹性球的运动动画,在这里老师给大家出示两个提示:
提示一:要想准确地确定对象在舞台中的位置,可以根据舞台中的网格线。动画发布后,网络线不会显示在画面中。方法:执行“查看→网格→显示网格”命令,舞台中就会出现网格线,再次此命令,可以取消网格线。
提示二:为了让动画更加逼真,我们可以调整弹性球落下和弹起的速度。方法:在“时间轴”面板上选定要改变速度的关键帧,然后在“属性”面板的“简易”框中输入适当的数(-1到-100的数表示加速,1到100的数表示减速)。
师:大家在制作动画时可以试着运用提示中的方法。动画制作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学生操作,教师个别指导,可以让做的快学生帮助慢的同学。)
[设计思想:制作弹性球落地后弹起的动画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即包含了本课的新知识“复制帧”的操作方法、“网格”、“简易”参数的.运用,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环节。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本环节我只对新知做简单的讲解和介绍,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去分析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另外,由于“光影”的制作方法与“制作弹性球落地后弹起的动画”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本环节的学习也为下一步的制作“光影”动画奠定了基础。]
任务二:制作光影动画
师:弹性球的动画我们做好了,接下来就要制作“光影”。
师:(出示弹性球运动动画)大家再来仔细观察动画,“弹性球”和“光影”,它们两个之间在运动时有什么联系?
生总结:光影的大小随着弹性球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当弹性球向上弹起时,光影变大;当弹性球向下落时,光影变小。
[教师拿一个手电筒做演示说明。]
师:那么光影的制作方法和弹性球的制作方法是不是相同的呢?下面同学们就来自己制作光影的动画,你可以自己参照教材学习,也可以小组合作完全。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设计思想:“光影”动画的制作方法与“弹性球”动画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本环节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主要是巡视指导,并发动做得快的同学去帮助做得慢的同学,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友爱的精神。]
评价小结:(略)
(三)综合练习,分步提高
师:接下来的时间,如果有的同学认为你在制作这个动画时还不是很熟练,你可以再做一遍。如果你认为你已经能掌握这个动画的制作方法了,就制作课后练习,或者发挥你的想象,在这个动画的基础上,再填加一些东西,让动画更加丰富,有创意,一会儿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练习,师巡视,注意收集有创意的动画作品。)
[参考作品:带线的弹性球运动、两个弹性球交替运动、变色的弹性球运动……]
作品评价:(略)
[设计思想:此环节主要是让学通过练习巩固和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差异情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任务目标:基本目标为再做一遍“弹性球动画”,要求全班同学都能完成;提高目标为制作课后练习,要求大多数同学完成;再提高目标为自主创作,要求少数制作能力高的学生完成。让学生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目标,这样,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即能让学生享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同时也达到了分步提高的效果。]
(四)布置作业,总结延伸
师:通过学习制作弹性球动画,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学生总结)
师:课下,请同学们自己根据所学的Flash动画知识,设计一个动画,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设计的动画最新颖、最有创意。
《弹性大发现》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对探索科学现象感兴趣。
2、知道弹性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室外大型玩具。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材料,感知物体的弹性。
幼儿自由玩,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多采用几种材料。
教师小结:有些东西玩一玩,看看这些东西用力拉或压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就能变回来,这样的东西就有弹性。
1、引导幼儿进一笔感知生活中物体的弹性。
教师:请你倒室外再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比一比谁找得多。
引导幼儿在室外寻找、区分并讲述哪些物体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
2、讨论弹性和生活的关系。
教师: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有弹性?
教师:有弹性的东西有什么用途呢?
引导幼儿发现弹性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捏捏海绵,拉拉皮筋,压压气球,通过让幼儿对这些有弹性物、体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从而获得了有关弹性的经验。并结合幼儿已有的探索经验,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存在问题:
关于弹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动的目标只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弹性,有些物体所具有的弹性将有待与幼儿长大后再去研究,游戏时教师对乒乓球弹性的讲解只会带给幼儿一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