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精选12篇

深成 分享 时间:

通过观察和讨论孔雀的外形、习性,结合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孔雀的美丽呢?以下是阿拉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相关范例,供您参考借鉴,感谢支持。

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

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体会傣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2、通过学跳孔雀舞,学会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的美。

3、通过了解傣族风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生活。

教学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傣族儿童歌曲,乐曲采用欢快的2/4拍,五声调式。歌曲采用规整的节奏以及优美的旋律描绘了傣族儿童在小溪边同孔雀一起跳舞的快乐情景,刻画了一幅美丽、幸福的生活画面。

教学重点:

用活泼、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并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演唱时能体现出傣族的风格特点。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头饰、歌词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猜谜导入:锦袍身上穿,花冠头上戴,尾巴象把扇,展开人人爱。

2、你见过孔雀吗?你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出示孔雀图片)你知道他们生活在哪个地区,哪个少数民族中吗?(云南、贵州等地,傣族)由于气候及自然条件关系,傣族地区孔雀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饲养孔雀的习惯,他们认为孔雀美丽、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的感情。

二、展开部分:

1、初次聆听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初步歌曲了解歌曲旋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听听歌曲是怎样歌唱美丽可爱的小孔雀的!)

2、再次聆听,感受傣族舞的优美。(师:傣族人常把孔雀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未来。下面就由汪老师为你们表演一下孔雀舞,想看吗?师示范傣族舞蹈动作)

3、第三次聆听歌曲,熟悉歌词。

(师:刚才老师不小心把歌词的顺序弄错了,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把顺序理一理。)

三、深入部分:

1、哼唱歌曲旋律。

(师:歌曲中的小卜少小卜帽在傣语中就是小姑娘小伙子的意思,你们今天愿意做个快乐的小卜少小卜帽跟老师一起学唱这首傣家歌曲吗?首先请大家用LU来哼唱旋律。)

2、学生听唱第一段歌词。

3、完整演唱第一段。

4、自学第二段歌词。

(师:你们能试试将第二段歌词自己唱一唱吗?看看那一句有困难?学生自主学习找出难点,共同解决,可采用小老师教唱)

5、完整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跟着美妙的音乐一起演唱这首《金孔雀轻轻跳》。)

6、学跳舞蹈《金孔雀轻轻跳》

(师:大家唱得太棒了!金孔雀很喜欢你们,它很想邀请大家一起来跳舞!)

(1)、教师示范孔雀舞动作。

(2)、学生学跳舞蹈动作。

(3)、师生共同表演。

四、拓展部分:傣族风情介绍

(师:同学们的表现这么棒,舞蹈跳得这么美,金孔雀可高兴了,她呀,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的家乡西双版纳看一看呢!播放乐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点击课件进行解说)

傣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原始森林,素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称号。瞧,野象正在里面悠然漫步,灵巧的小猴子正开心的玩耍呢!

接下来,让我们再到傣家人居住的地方去看一看。傣族人把它称作竹楼,它不但美观,而且还很牢固,还可以防止野兽的侵害。葫芦丝是傣族特有的乐器,吹奏出来的音乐好听了!大家现在听到的优美的音乐就是由葫芦丝吹奏的。

傣族人信奉佛教,所以来到西双版纳,到处可以看见大大小小、气势不凡的佛塔。傣族不仅景色秀美,而且那里的人更爱美,尤其是傣族的妇女。瞧:傣家妇女穿着漂亮的衣裳多像一群美丽的孔雀呀!

看到这,让老师想起了傣族的一个重要节日。就是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看,人们正相互泼洒清水,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

傣族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瞧!她们的舞姿多优美呀!

五、课后小结

1、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美丽吉祥的孔雀,学唱了优美动听的歌曲,学会了跳美丽的孔雀舞,还了解了傣族这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这些都让我们认识到,只有爱护身边的小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有幸福快乐的生活!

2、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 篇2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孔雀的基本特征,包括其独特的羽毛颜色、生活习性等。

2.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孔雀及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3. 技能目标:通过手工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学会制作简单的孔雀手工艺品。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孔雀的图片、视频资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羽毛(可以是仿真的)、彩笔、画纸等手工材料。

环境创设:在教室一角布置成“孔雀乐园”,展示孔雀的相关图片和幼儿的手工作品。

知识准备:教师提前收集孔雀的相关资料,准备生动有趣的讲解内容。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故事引入: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孔雀的简短故事,如“孔雀找朋友”,通过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初步了解孔雀的美丽和骄傲。

二、探索发现

观察与讨论:展示孔雀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如长长的尾巴、多彩的羽毛、头部的冠羽等,并鼓励幼儿自由讨论自己所看到的。

知识分享:教师详细介绍孔雀的生活习性,如它们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食物、如何求偶等,让幼儿对孔雀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创意表达

绘画孔雀: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孔雀形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用色,表现孔雀的美丽。

手工孔雀:提供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羽毛等材料,指导幼儿制作简单的孔雀手工艺品。步骤可以是:先剪出孔雀的身体和尾巴形状,再用胶水粘贴羽毛和眼睛,最后进行装饰。

四、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将幼儿完成的绘画和手工孔雀作品展示在“孔雀乐园”中,让幼儿互相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分享交流:邀请几位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延伸活动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孔雀舞会”,让幼儿扮演孔雀,模仿孔雀的走路姿态和开屏动作,进一步加深对孔雀的了解和喜爱。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更多关于孔雀的资料,或尝试制作其他与孔雀相关的手工艺品,增进亲子关系,拓宽知识面。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习了孔雀的相关知识,还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了爱护动物的美好情感。

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 篇3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了解孔雀的基本形态和色彩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大胆地表现孔雀的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帮助幼儿掌握孔雀的外形特征,尤其是孔雀开屏时羽毛的形状和色彩。

指导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表现孔雀。

2. 难点

启发幼儿在创作中展现孔雀的独特美感和动态感,如孔雀走路、开屏等姿态。

引导幼儿在使用材料时能够合理搭配,创作出富有个性的孔雀作品。

三、教学准备

1. 孔雀的图片、视频资料,包括孔雀开屏、行走、觅食等不同状态的影像。

2. 各种绘画工具,如水彩笔、油画棒、颜料、画笔、画纸等。

3. 手工材料,如彩色卡纸、皱纹纸、剪刀、胶水、彩泥、羽毛等。

4. 展示作品的展板或画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播放孔雀的叫声,引起幼儿的注意,提问:“小朋友们,快竖起小耳朵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呀?”引导幼儿回答。

2. 展示一张孔雀身体被遮挡,只露出部分羽毛的图片,问幼儿:“猜猜看,这会是哪种漂亮的动物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观察与认知

1. 播放孔雀的视频,让幼儿全面观察孔雀的形态,包括孔雀的头、脖子、身体、尾巴、脚等部位,引导幼儿观察孔雀在不同状态下的姿态变化,如开屏时的绚丽、行走时的优雅等。

2. 暂停视频,展示孔雀的图片,详细介绍孔雀的`外形特征:孔雀有小小的脑袋,细长的脖子,圆圆的身体,长长的尾巴。孔雀的尾巴羽毛特别漂亮,像一把大大的扇子,上面有很多像眼睛一样的图案,而且颜色非常鲜艳,有蓝色、绿色、黄色等等。孔雀的脚细细长长的,用来支撑它的身体和行走。

3. 引导幼儿观察孔雀羽毛的色彩和花纹,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颜色和图案,如“孔雀的羽毛有像宝石一样的蓝色”“羽毛上还有金色的边呢”。

(三)创作表现

1. 绘画创作

为幼儿提供绘画工具,鼓励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孔雀。可以先从孔雀的身体轮廓开始画起,再添加美丽的羽毛和其他细节。提醒幼儿注意孔雀的比例和色彩搭配,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描绘孔雀。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绘画过程,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对于遇到困难的幼儿给予帮助和启发,如“孔雀的羽毛可以画得再长一些哦”“你想想看,孔雀站在什么地方呢?可以给它画一个漂亮的背景”。

2. 手工制作

材料准备:为幼儿提供彩色卡纸、皱纹纸、剪刀、胶水、彩泥、羽毛等材料。

示范制作:教师示范用彩色卡纸制作孔雀的身体和尾巴,用皱纹纸搓成纸条制作孔雀的脖子,用彩泥制作孔雀的头和脚,最后用胶水将羽毛粘贴在尾巴上,制作出一只立体的孔雀。

幼儿操作: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孔雀。可以用彩泥捏出孔雀的形状,也可以用卡纸剪出孔雀的轮廓并进行装饰,还可以将羽毛直接粘贴在画纸上创作。教师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使用胶水时不要涂得太多。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1. 作品展示: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展示在展板或画框上,为幼儿创造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空间。

2. 作品评价: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表扬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创意,如“你画的孔雀颜色真鲜艳,就像真的一样”“你的手工孔雀做得好精致呀,特别是羽毛粘贴得很整齐”。同时,也可以针对作品提出一些小建议,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

(五)活动拓展

1. 阅读区投放有关孔雀的绘本故事,如《美丽的孔雀》,让幼儿在阅读中进一步了解孔雀的生活习性和更多有趣的知识。

2. 美工区提供更多的材料,如珠子、亮片等,鼓励幼儿继续创作与孔雀相关的作品,或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装饰和完善。

3. 带领幼儿在幼儿园的花园或动物园中观察孔雀,让幼儿近距离感受孔雀的美丽和灵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 篇4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孔雀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观、生活习性等。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之情,激发保护动物的意识。

3.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手工制作,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孔雀的图片、视频资料、彩色纸张、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环境创设:布置一个“孔雀乐园”的主题墙,展示孔雀的相关图片和幼儿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故事引入: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孔雀的简短故事,如孔雀在森林中开屏的美丽场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新知学习

2. 观察与讨论:

展示孔雀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孔雀的羽毛颜色、形状和开屏的样子。

提问:孔雀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孔雀在什么时候会开屏?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3. 知识讲解:

教师简要介绍孔雀的基本特征,如孔雀是大型鸟类,雄性孔雀有美丽的尾羽,能用来吸引雌性。

讲解孔雀的生活习性,如它们喜欢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三、实践操作

4. 手工制作:

分发彩色纸张、剪刀、胶水和水彩笔等材料。

指导幼儿用彩色纸张剪出孔雀的'羽毛形状,并用胶水粘贴在纸上,制作孔雀的简易手工。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水彩笔添加细节,如眼睛、嘴巴等。

四、展示与评价

5. 作品展示:

将幼儿制作的手工孔雀展示在“孔雀乐园”主题墙上。

邀请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6. 教师评价:

对幼儿的作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强调每个作品的独特之处。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学习,培养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五、延伸活动

7. 角色扮演: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如扮演孔雀、森林里的其他动物等。

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孔雀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增强对自然的感知和体验。

六、总结与反思

8. 总结回顾:

回顾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强调孔雀的特征和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保护自然和动物。

9. 反思与改进:

教师反思本次活动的实施情况,包括幼儿的参与度、教学效果等。

根据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孔雀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还通过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了对自然的感知和体验。希望小朋友们能继续关注和保护自然和动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 篇5

活动目标

1.能合着节拍用优美、轻柔的动作表现孔雀婀娜多姿、美丽动人的姿态。

2.感受傣族舞蹈抒情、优美的特征。

3.乐意在傣族舞蹈中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杨丽萍《雀之灵》录像,《金孔雀轻轻跳》歌曲音频、舞蹈视频,葫芦丝。

2.活动前经常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做鸟飞动作进教室。要求做出小鸟飞翔的各种姿态。

二、欣赏舞蹈《雀之灵》,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你知道杨丽萍阿姨跳的舞蹈表现的是哪种动物吗?哪个民族孔雀最多?我们也来学一学孔雀舞。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我们听听歌曲是怎样歌唱美丽的`孔雀的。

3、教师边唱歌边舞蹈,幼儿欣赏。

三、学习歌曲。幼儿跟唱歌曲。

四、学习舞蹈中的重点动作孔雀步、孔雀开屏比美、孔雀展翅。

1、幼儿跟着教师随音乐学习表演舞蹈。

2、感知傣族舞蹈的柔美、抒情。

教师:你觉得这个舞蹈动作怎么样?和《娃哈哈》比较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感受傣族舞蹈动作的美丽、轻柔。

3、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创编歌曲中的情节和动作,如:孔雀喝水、在湖边梳洗、照镜子等。

4、多种方式熟练舞蹈动作。

(1)在音乐的伴奏下请个别幼儿舞蹈,其他幼儿评价。

(2)幼儿选择喜欢的伙伴几个一组自由表现。

(3)教师与幼儿一起翩翩起舞。

五、欣赏葫芦丝演奏《金孔雀轻轻跳》。

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圆和椭圆形画出孔雀的主要特征,并能装饰孔雀的尾翎。

2、鼓励幼儿大胆的按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色彩搭配漂亮。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幅。

2、油画棒、勾线笔、幼儿用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带领幼儿跳孔雀舞进活动室,问:刚才我们跳得是什么舞(幼:孔雀舞)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孔雀。(幼:电视上、书上还有动物园)你们觉得孔雀美丽吗?(幼儿:美丽)那孔雀美丽在什么地方

2、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提问:

(1)孔雀长得怎么样?你喜欢吗?

(2)你知道孔雀吃什么吗?(玉米、小麦、高梁、大豆及青草。

二、讲解示范。

先用圆画出孔雀的头和身体,并添上孔雀的'冠、嘴、眼、腿和爪子。然后画半圆形的尾翎,尾翎要画的大些,给装饰花纹留下地方。

三、幼儿练习

引导幼儿颜色搭配要漂亮。同时鼓励幼儿多画几只孔雀。

四、讲评

教师点评,看谁画的孔雀最美丽。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学会用艺术的形式表达美、创造美。《美丽的孔雀》通过观察发现孔雀羽毛的美感,再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在教学中,我通过跳孔雀舞、画孔雀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感受动物的美,陶冶了幼儿的情感。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尾翎画的不够大,很多细节还不够完善(画孔雀时,个别幼儿头和身体的比例失调----头大身体小)以后还要多思考把握好每个细节。

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 篇7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包括孔雀的头部、颈部、身体、翅膀、尾巴等部位的特点,如孔雀头顶的冠羽、细长的脖子、五彩斑斓且带有眼状斑纹的尾羽等,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2. 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各种色彩和线条来表现孔雀,能够用流畅的线条描绘孔雀的轮廓,并用丰富鲜艳的色彩装饰孔雀的羽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色彩运用能力。

3. 通过欣赏孔雀相关的艺术作品和视频资料等,让幼儿感受孔雀的美丽与优雅,激发幼儿对美的欣赏和追求,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帮助幼儿深入了解孔雀的形态结构,特别是孔雀开屏时尾巴的独特形状和绚丽色彩,使幼儿能够在绘画中准确地表现出孔雀的主要特征。

2. 引导幼儿掌握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来表现孔雀,例如用油画棒或水彩笔进行线条勾勒与色彩填充,或者尝试用彩纸粘贴等方式制作孔雀的羽毛,以丰富幼儿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教学难点

1. 启发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孔雀的动态美,如孔雀漫步、开屏、转头等姿态,让画面更具生动性和活力,这需要幼儿对孔雀的生活习性和动作有一定的观察和理解,并具备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

2. 引导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合理搭配色彩,既要突出孔雀羽毛的鲜艳夺目,又要使整个画面色彩协调统一,避免颜色过于杂乱,这对于幼儿的色彩感知和搭配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准备

1. 不同种类孔雀(如蓝孔雀、绿孔雀)的图片、视频资料,包括孔雀开屏、觅食、行走等不同状态的影像,以便幼儿全面了解孔雀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 孔雀的标本或仿真模型,让幼儿可以近距离观察孔雀的身体结构和羽毛细节,增强直观感受。

3. 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水彩笔、画纸、彩纸、剪刀、胶水等,满足幼儿不同绘画创作需求。

4. 展示孔雀相关艺术作品的 PPT,如画家笔下的孔雀绘画、孔雀主题的手工艺品等,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为幼儿的`创作提供灵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进入教室,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种非常美丽的动物,它有着长长的尾巴,尾巴上的羽毛像一把把五彩的扇子,你们猜猜它是什么动物呀?”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孔雀。

(二)观察与认知部分

1. 展示多张大孔雀不同角度和姿态的高清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孔雀的头部,让幼儿观察孔雀头顶的冠羽像什么(如像皇冠),眼睛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嘴巴是什么样子的。接着观察孔雀的颈部,引导幼儿发现孔雀脖子的细长和优美的曲线。然后重点观察孔雀的身体,包括身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羽毛的覆盖情况。最后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孔雀的翅膀和尾巴,让幼儿描述翅膀的形状和羽毛的排列,特别强调孔雀尾巴在开屏和未开屏时的不同形态,以及尾巴上眼状斑纹的特点和颜色分布。

2. 播放一段孔雀的视频,视频中包括孔雀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如孔雀在草地上行走、展开美丽的尾羽求偶、在树枝上休息等。在播放视频过程中,教师适时暂停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孔雀在不同动作下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如孔雀开屏时尾巴是如何慢慢展开的,行走时身体和腿部是如何协调运动的等,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孔雀动态特征的认识。

3. 教师拿出孔雀的标本或仿真模型,让幼儿分组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感受孔雀羽毛的质地和纹理,同时教师在旁边讲解孔雀羽毛的功能,如保暖、求偶展示等,使幼儿对孔雀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三)创作表现部分

1. 绘画创作

教师向幼儿介绍绘画工具和材料,如油画棒、水彩笔、画纸等,并简单示范如何用线条勾勒孔雀的轮廓,从孔雀的头部开始,依次画出颈部、身体、翅膀和尾巴,提醒幼儿注意孔雀身体各部位的比例和形状。

引导幼儿思考自己想要画一只什么样的孔雀,是开屏的还是未开屏的,是站着的还是飞着的,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在绘画中表现出孔雀的独特姿态。

鼓励幼儿为自己画的孔雀选择鲜艳美丽的颜色进行装饰,教师可以提示幼儿先涂大面积的颜色,再用较细的画笔描绘细节,如孔雀羽毛上的花纹等。提醒幼儿注意色彩的搭配,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美观。

幼儿开始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对于遇到困难的幼儿,如不知道如何画孔雀的眼睛或羽毛的花纹,教师可以进行个别示范和指导;对于想象力丰富、表现独特的幼儿,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其他幼儿向其学习。

2. 手工制作

对于有兴趣尝试手工制作孔雀的幼儿,教师提供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并进行示范。首先,教师用剪刀剪出一个孔雀的身体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作为孔雀的躯干;然后,剪出许多细长的纸条,用彩笔或油画棒在纸条上涂上各种颜色,代表孔雀的羽毛;接着,将涂好色的纸条一端粘贴在孔雀身体的后部,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形状排列,制作出孔雀的尾巴;最后,再用彩纸剪出孔雀的头部、颈部和翅膀,并粘贴在相应的位置,一只漂亮的手工孔雀就制作完成了。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将剪刀对着自己或其他小朋友,同时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如可以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彩纸制作孔雀的羽毛,或者在孔雀的身体上添加一些装饰,如粘贴亮片、彩色纽扣等,使作品更加独特。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部分

1. 作品展示

当幼儿完成绘画或手工制作后,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或黑板上。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展示作品的位置,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感。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为展示区进行简单的布置,如在作品周围贴上一些用彩纸制作的花朵、树叶等装饰,使展示区更加美观,像一个小小的艺术展览厅。

2. 作品评价

教师首先对幼儿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美,表扬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认真和想象力。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画或制作的孔雀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接着,组织幼儿进行相互评价,让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个小朋友的作品,为什么喜欢。在幼儿相互评价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会发现他人作品中的优点和亮点,如某个幼儿画的孔雀颜色特别鲜艳,某个幼儿制作的孔雀手工很精致等,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综合幼儿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幼儿的作品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点评,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某个幼儿画的孔雀如果尾巴再画大一些会更漂亮,某个幼儿制作的孔雀手工如果在羽毛的粘贴上更整齐一些会更好等,帮助幼儿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五)活动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与孔雀相关的材料,如孔雀羽毛、彩色珠子、丝线等,鼓励幼儿继续创作孔雀主题的手工艺品,如制作孔雀羽毛项链、孔雀头饰等,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艺术创作空间。

2. 在图书区投放有关孔雀的科普图书和绘本,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了解更多关于孔雀的生活习性、种类分布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等知识,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激发幼儿对动物世界的探索兴趣。

3. 在音乐区播放孔雀舞的音乐,如著名的傣族孔雀舞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自由地模仿孔雀的动作进行舞蹈表演,将艺术领域中的音乐、美术和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 篇8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孔雀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认识孔雀的美丽与独特性。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技能目标:通过手工制作或绘画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孔雀的美。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孔雀的图片、视频资料,彩色纸张、画笔、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环境创设:布置一个“孔雀乐园”主题区,展示孔雀的相关图片和幼儿作品。

知识准备:教师预先了解孔雀的相关知识,准备简短生动的讲解内容。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孔雀的简短故事,如孔雀如何在森林中展示自己的.美丽羽毛,吸引伙伴,引导幼儿进入孔雀的世界。

二、新知探索

观察讨论:展示孔雀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如长长的尾巴、鲜艳的羽毛颜色)、行为习性(如开屏、觅食)等,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知识讲解:教师根据幼儿的观察,结合准备好的资料,详细介绍孔雀的生活环境和特点,强调孔雀作为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三、情感体验

角色扮演:邀请幼儿扮演孔雀,模仿孔雀的姿态(如优雅地走路、开屏展示),感受孔雀的美丽与自信。

情感交流: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孔雀的羽毛如此美丽,它们如何在自然界中保护自己,激发幼儿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四、创意表达

手工制作:提供彩色纸张、画笔等材料,指导幼儿制作孔雀手工艺品或绘制孔雀图画,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展现自己眼中的孔雀。

作品展示: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孔雀乐园”主题区内,让幼儿互相欣赏并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五、总结延伸

总结回顾: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孔雀的美丽与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关于孔雀的知识,共同寻找更多关于动物保护的信息,培养家庭中的环保意识。

活动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创造力表现和与同伴的交流情况,评估活动目标的达成度。

收集幼儿的作品,作为他们学习成长的记录,同时也是对他们创意和努力的肯定。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旨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学习到孔雀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 篇9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幼儿欣赏孔雀的形态与色彩之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2. 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孔雀作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深入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尤其是羽毛的形状与色彩分布。

掌握用不同材料表现孔雀羽毛的方法,如绘画、手工粘贴等。

2. 难点

能够创造性地表现孔雀的动态和神态,使作品富有生命力。

合理组织画面或手工造型,突出孔雀的主体地位并搭配适宜的背景。

三、教学准备

1. 孔雀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如孔雀开屏的视频、不同角度孔雀的高清图片等,用于欣赏环节,帮助幼儿直观地感受孔雀的美。

2. 绘画工具,包括各种颜色的水彩笔、油画棒、颜料、绘画纸等,满足幼儿绘画创作的需求。

3. 手工材料,如彩色卡纸、皱纹纸、剪刀、胶水、羽毛、亮片等,便于幼儿进行手工制作。

4. 孔雀的头饰若干,用于情境导入和幼儿表演环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头戴孔雀头饰,模仿孔雀的姿态走进教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孔雀,孔雀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鸟儿,它有着绚丽多彩的羽毛。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孔雀的世界呀?”

(二)欣赏孔雀

1. 播放孔雀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孔雀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姿态,如行走、觅食、开屏等。引导幼儿观察孔雀的外形,包括身体的形状、头部的特征、腿部的姿态等,重点让幼儿观察孔雀羽毛的形状、颜色和排列顺序。

“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孔雀的羽毛,像不像一把把五彩的扇子?它们的颜色有哪些呀?”

2. 展示不同角度孔雀的高清图片,进一步让幼儿观察孔雀羽毛的细节,如羽毛上的`花纹、眼睛的形状等。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孔雀开屏和未开屏时的不同形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孔雀的美丽。

“这张图片里的孔雀羽毛上有好多像眼睛一样的花纹,是不是很神奇?谁能说一说孔雀开屏的时候像什么?”

(三)讨论创作方法

1. 绘画创作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孔雀。“如果我们要画一只孔雀,先画什么呢?是先画它的身体,还是先画羽毛呢?”

示范绘画孔雀的基本步骤,先画一个大大的椭圆形作为孔雀的身体,再在身体上方画一个小一些的圆形作为头部,然后画出长长的脖子和细细的腿。接着重点示范画孔雀的羽毛,从孔雀的背部开始,用流畅的线条画出羽毛的形状,一层一层地叠加,表现出羽毛的层次感。最后给孔雀涂上鲜艳的颜色,可以按照真实孔雀的颜色来涂,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独特的色彩搭配。

“小朋友们,看老师画的羽毛,是不是一层一层的?像这样画,孔雀的羽毛就会很丰满哦。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给孔雀穿上漂亮的衣服。”

2. 手工创作

展示用手工材料制作的孔雀作品,如用彩色卡纸剪出孔雀的形状,用皱纹纸搓成纸条粘贴成羽毛,再用羽毛、亮片等装饰。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制作材料和方法,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看看这个孔雀,它是用卡纸和皱纹纸做的,是不是也很漂亮?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

介绍手工制作孔雀的材料和工具,如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羽毛等。示范用卡纸剪出孔雀的身体和头部,用皱纹纸搓成纸条并粘贴在身体上作为羽毛,最后用羽毛和亮片进行装饰,让孔雀更加华丽。

“我们先用剪刀剪出孔雀的形状,要小心哦,不要剪到手。然后把皱纹纸搓成细细的纸条,像这样一根一根地粘在孔雀的身上,就变成羽毛啦。最后可以贴上漂亮的羽毛和亮片,让孔雀闪闪发光。”

(四)幼儿创作

1. 为幼儿提供绘画工具和手工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创作方式,可以绘画孔雀,也可以进行手工制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创作过程,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发挥想象力。对于遇到困难的幼儿,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如帮助幼儿画出孔雀的形状,或者指导幼儿如何粘贴羽毛更美观。

“你画的孔雀颜色真鲜艳,如果羽毛再画得大一些就更好了。”“你的手工孔雀很有创意,用亮片装饰得特别漂亮。”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 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区。

2. 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小朋友们,看看大家的孔雀作品,你觉得哪一个最漂亮?说说你的理由哦。”

3.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小朋友们都太棒了!你们用自己的小手创造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孔雀,每一只孔雀都有自己的特点,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六)活动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的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创作与孔雀有关的作品,如用彩泥制作孔雀、用废旧物品制作孔雀的装饰品等。

2. 开展“孔雀的故事”语言活动,让幼儿讲述自己心中孔雀的故事,进一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孔雀的形态和色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对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幼儿在手工制作时使用剪刀不够熟练,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幼儿手工技能的训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 篇10

活动名称:

快乐的孔雀

活动目标:

1、学会弹簧步,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对孔雀的认识与喜爱。

2、体验用舞蹈表现的快乐。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交流经验,引发兴趣

1、师: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会有什么小动物?谁能用动作来告诉我?

2、幼儿大胆做动作并互相猜测动物名称。

3、师:这些小动物都来自各个地方,那么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云南那边也有一种美丽的动物,你们知道是谁吗?(不知道)--教师做孔雀手势提示。

4、跟着教师做孔雀手势。

二、进入情景,学习舞步

1、师:想去看孔雀吗?那就乘上我们的'大巴士到西双版纳去,西双版纳比较远,去的时候一定要带好安全带。

2、师:我们的车子一会儿开得快一会开得慢,而且还有山路,很崎岖,你们一定要跟上哦!

3、教师以驾驶员的身份示范动作,区别慢慢开与快快开的差别。

4、幼儿跟着音乐与教师一起搭乘大巴。

5、着重讲解弹簧步:膝盖要弯曲,左脚一步右脚一步,要有弹性,膝盖不弯曲就会很僵硬。

三、尝试表现孔雀的动态

1、师:你们觉得孔雀来了吗?听孔雀来了!远远的一只美丽的孔雀渐渐地向我们小朋友走来。出来了吗?当我们眼睛睁得大大的时候,孔雀就出来了,多漂亮!(播放课件)

2、师:这是傣族的竹楼,孔雀就住在这儿。这是什么颜色的孔雀?(白孔雀)

3、(出示孔雀开屏图片)我们也来开开屏,幼儿张开手臂上下舞动。

4、瞧,这是谁呀?--这是演员,跳的是孔雀舞。

5、学着模仿与想象孔雀的动作。

1)孔雀的头怎么做呀?--三根手指三根毛,要竖直,高高的在头上。

2)孔雀理理自己的羽毛。

3)孔雀开屏。

4)孔雀喝水。

6、教师示范--将所有的动作编进音乐里。

7、幼儿与教师跟这音乐共同演绎孔雀。

8、请幼儿交流自己不同的孔雀动作。

9、想象走路的孔雀样子并创编舞蹈动作--配音乐加上弹簧步。

四、活动延伸

我们小朋友跳得真不错,老师建议可以几个小朋友合作一起表演孔雀舞,排一些队形,作为演出节目在北石小剧团里表演,好不好?

反思:

这节活动也反映出我教学机智有待提高。要有敏锐的发现的眼光、灵敏的反应,才能更好的应对临场发生应急事件。如:当我到问孩子们玩了这么多游戏,你们开不开心时,很都孩子都在嚷嚷不开心时,我没有及时做出应对,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是整个活动更多的流于了形式,而没有真正扎根教学。如果能机智的问问:为什么不开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环节设计,效果也许更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的把握、教学现场的机制应对,是每个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我需要在教学中多总结经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 篇1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亲身感受和对比等方法来体验歌曲的特点,尝试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美的意境。

2、通过对歌词的分析,让幼儿对歌曲展开相关联想,体验傣族小朋友亲近大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的生活情趣。

3、喜欢歌曲,能安静的倾听。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二、活动准备:

音乐:《红星歌》、《经孔雀轻轻跳》伴奏、演唱MP3;

视频:动画片段《两只小孔雀》、傣族风情风光片段、《经孔雀轻轻跳》flash;3教具:纱巾。

三、活动过程:

1、进场

在《红星歌》的乐曲声中,老师和幼儿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进入活动区。

2、开始部分

1.欣赏动画片段《两只小孔雀》。

师:在刚才的动画片里,有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大家嬉笑着相互泼水,你知道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吗?在我国,有一个民族,那里的人们把孔雀作为吉祥鸟,泼水节是他们特有的节日,这个民族就是傣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孔雀的'家乡,去看看傣家优美的风景吧。

2.傣族风情

播放短片:傣族风情

3、基本部分

(一)乐曲欣赏

1、欣赏乐曲,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

师:这首曲子的旋律跟《红星歌》比起来,有什么不同?(有力-轻柔,快-慢)

2、请幼儿伸出双手闭上眼睛再次欣赏乐曲,教师用纱巾从幼儿手上轻轻划过。

师:你们在欣赏这首曲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没有?(轻,柔,软,舒服)曲子速度怎样?(慢)

3、鼓励幼儿一边欣赏乐曲一边尝试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二)歌曲欣赏

1、请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歌曲两遍。“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歌词?”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句清唱。请幼儿想象歌词中的情景。

2、无伴奏教师教唱歌词一遍。(陪视频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教唱,结合视频画面,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让幼儿从“面”上展开联想,感受歌曲的美的意境。

3、结合flash动画完整欣赏,幼儿自由跟唱或者舞蹈。

四、拓展延伸

邀请在场的老师共跳孔雀舞。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傣家,感受了傣家风情,还欣赏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老师希望你们能爱护我们的大自然,让美丽的孔雀健康快乐的生活!让我们载歌载舞,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 篇12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文化象征意义,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孔雀的美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3.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如彩纸、画笔等)创作孔雀形象,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教具材料:孔雀图片、视频资料、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手工材料。

环境布置:将教室一角布置成“孔雀乐园”,展示孔雀相关的图片和幼儿作品。

知识准备:教师提前收集关于孔雀的信息,准备简短有趣的讲解内容。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孔雀的简短故事,如“孔雀开屏的秘密”,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对孔雀的兴趣。

二、探索发现

观察讨论:展示孔雀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如长长的尾巴、多彩的羽毛、头部的冠羽等),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知识分享:教师简要介绍孔雀的生活习性(如喜欢生活在热带雨林中,以植物为主食,雄性孔雀会开屏吸引雌性)和文化象征(如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美丽)。

三、艺术创作

创意手工:分发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指导幼儿制作孔雀手工。可以是简单的孔雀折纸,也可以是更复杂的孔雀剪贴画,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独一无二的孔雀作品。

绘画表达:提供画笔和颜料,让幼儿自由绘画心中的孔雀,可以是孔雀开屏的壮观景象,也可以是孔雀在森林中漫步的温馨画面。

四、展示分享

作品展示:将幼儿完成的作品布置在“孔雀乐园”中,邀请每位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集体欣赏:组织幼儿围坐一圈,共同欣赏“孔雀乐园”中的所有作品,感受集体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五、总结延伸

情感升华:总结活动,强调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也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寻找更多关于孔雀的信息,如阅读相关绘本,观看纪录片,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活动评估: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

通过幼儿的作品和分享,评估其对孔雀特征和文化意义的理解程度。

注意幼儿在使用工具时的安全意识和创造力表现。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旨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同时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0 3871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