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9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培养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如何提升语文素养?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语文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本文是怎样摆事实,讲道理的。

2、本文讲了哪些道理?

3、分析议论文论点提出的几种方式,准确把握论点。

4、学习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

第二课时

1、了解课文运用对照的方法来阐述道理。

2、课文阐述论点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照的方法?

3、学习议论文中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4、阅读议论文,能找出文中表述作者观点主张的议论句,并从中找出论点。

教学建议

段落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5段)列举并评述空想和死做的具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三部分:(8段)联系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想的重要。

论证特点

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摆事实讲道理。文中在摆事实讲道理时富于变化。如第一部分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第二部分的第一层(6—7段),先说道理后举例子,第二层(8段)举例与说理交叉进行,有时先举例后说理,有时先说理后举例,这样正反对照,论证有力。

本文说理脉络很清晰: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系起来,再论述如何联结,然后联系学校学习生活现状,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最后是简要的总结。由于联系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实性、针对性更强。

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建议

两课时读懂课文,以口语训练为主。开始读课文,选择默读或散读的方式比较恰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认真思考和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使用工具书,弄懂自己所不熟悉的字词的音、形、义。为了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教师可以抽查若干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指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它的内容和写法,概括段落大意,体会作者批评这两种态度的语气和感情。可以让多一些学生发表看法,相互启发,补充意见,通过比较对照,从课文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学教法建议

针对学生议论文基础薄弱、缺乏兴趣的弱点,引导他们自己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调动。

根据课文写得通俗,题材为学生熟悉的特点,启发学生自学联系感性材料,正确理解课文所阐明和主要道理。

文中的举例论证

这篇课文用举例说理的方法,论证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文章夹叙夹议,正反比较,说理辩证。事例证明道理,道理来自事例。举例是叙,说理是议,夹叙夹议,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浅出的来证明道理。举例则有正例(如记住动植物的分类等),也有反例(如学语文硬读课文等),正反对比鲜明。从正反对比中,把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作了辩证的论述。

本文的分论点

1篇议论文只有单一论点,学起来较为容易,如果有中心论点,又有几个分论点,学起来就有较大的难度了。《想和做》一文就是这样。所以列出本文的分论点,便可以突破难点了。其分论点如下:

A、一面做一面想是非常重要的。

B、在行动中去想,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C、想和做紧密结合很有现实意义。

D、想和做相脱离是要不得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从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

2、明确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道理,并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

3、在议论文中运用说理和举例相互配合的写法

4、指导并启发学生把读书和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议论文,仿作议论体短文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评现象引论点(为什么?)

概述两种人的表现(第1—2段)

简要评析两种人,着重分析后一种人(第3—4段)

归纳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第5段)

二、具体论述(怎么样?)

想和做的关系,怎样联结从实际出发(第6—7段)

幻灯片设计

把本文列举的七个事例用幻灯片等媒体打出文字或图像:

1、有的人只读不想,只记不想。

2、有的人空想不做。

3、有的人死做不想。

4、有的人在学习上能想出有效而且省力的办法。

5、人类文化是怎样进步的。

6、人怎样才能学会游泳。

7、课外活动怎样会劳而无功。

语文教案 篇2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

《阿里山纪行》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1课时.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2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都是些美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小石潭记》(一)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对柳宗元的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材料。欣赏并说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

2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学生思考回答。

3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比一比谁对柳宗元的了解最多。学生发言,交流图片资料。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启发学生归纳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朗读课文。归纳、交流。

5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思考交流。

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2课时《小石潭记》(二)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课前准备: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

课堂学习:

第一块:引导联想,体会并能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在黑板上写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后提问作者是谁集体回答。

2联系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贬永州之后孤寂悲凉的心境,再提问,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的心境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思考交流。

3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样心境的语句。读课文,寻找,交流。

4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小组讨论后交流。

第二块:品位探究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

2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喜欢的理由。各抒己见。

3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思考归纳。

4引导体会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

5组织有感情地朗读。个别朗读。互评。

第三块:拓宽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创设活动情景: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导入)明确要求。

2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交流,点评。

3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4组织全班交流,评选最佳楹联。交流,评选。

第三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课前准备:收集苏轼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内容。

收集一些古人写月的诗句。

课堂学习:

第一块:音乐导入,引导“咏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启发联想:月亮,以其皎洁的光辉,娟秀的姿影,曾激起多少诗人的灵感和词人的遐想啊,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走入月光下,一起来吟咏“写月”的诗句。学生吟咏课前准备好的诗词。

2.总结:一缕月光能抒发人的情怀,或壮烈或缠绵。当人有心事时,把心托给明月,何尝不是人生一种情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宋代大学问家的美文《记承天寺夜游》进入新课学习。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提问:作者写此文时心情怎样?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独立思考,交流。

5组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体验作者的心情。

第三块:品味赏析,深入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闲中生愁,对愁又能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这就是苏东坡,人生仕途不顺,难免心中不快,但却表现得非常理性,透露出他胸襟的旷达与磊落,问:文中哪一句描写最能体现这一心境?独立思考,回答:“庭下交横,盖竹柏影也。”

2引导联想:这短短三句话,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散文的笔调描绘出这月下美景。学生书面描绘,交流,评点。

3品味赏析:说说这月下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什么感受,是如何传神地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的。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组织有感情地朗读投入地朗读

课后学习:熟练背诵课文。

本文篇幅很短,却表达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透露出他在被贬期间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在被贬期间,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课后查一下,看看这期间作者还写了哪些优美诗句,把你喜欢的诗句整理下来。

第四课时:《阿里山纪行》(一)

学习目标: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前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分组活动)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导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欣赏歌曲《高山青》,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阿里山。每组派代表发言。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解说。如实物投影展示图片等。时间:每人2—3分钟。

2导入:阿里山的风光真是迷人,听了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还是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跟着吴功正再去游览一番吧。

第二块: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可以反复朗读,体会它好在哪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写的好的地方并做批注。独立思考。

2指导:从多个角度去赏析从各个角度进行赏析。

如词语用的精当、修辞、节奏感等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讨论。

4布置任务:课后将好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第三块:欣赏歌曲,朗读优美语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语文教案 篇3

1、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1.认识“元、汉、桌、爷、毛、笔、您、事、示、休、息、啦”13个字;会写“毛、笔、元、示、写、字、太”7个字。学习新偏旁“竹字头”、“秃宝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古人造汉字的有关资料。

2.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情导入

1.猜字

出示挂图。(甲骨文的“马”字)

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这是“马”)这就是我们祖先最早创造的文字。

2.出示教材P1中的图。

请你们看一幅图画,发现什么了?

(1)我发现图上有两个人在走,旁边的字像两个“人”字。

出示 “从”叠在两个人身上。

(2)我看见一个小孩靠在树旁休息,旁边的字像一个人靠在树旁。我觉得那个字像“休息”的“休”。

3.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4.读课题,说说“有趣”是什么意思。

二、读文识字

汉字怎么有趣?你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1.自由读课文、识字。

要求:(1)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记住这个字。

(2)找找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看看课后生字表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

①小老师教读

②学生轮读

(2)出示本课的认读生字。

①学生轮读

②游戏巩固生字

第 二 课 时

一、读文,初步了解汉字有趣的造字规律。

1.这课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四)

2.请四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汉字怎么有趣?

3.小组交流,说说汉字怎么有趣。

4.集体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读、议一、二自然段,了解象形字的造字规律。

①从第一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写字象画画。

②从第二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是用图画出事物的。

③简笔画演示“山、羊”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象形字很有趣。 ④教师贴用图画出事物

⑤指导朗读一、二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⑥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

你们知道古人“用图画出事物”的还有哪些字?

(2)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了解会意字的造字规律。

①通过读、议学生知道有些意思画不出来的时候,古人就把两个字合在一起,造出一个新字。

②演示 “鸣、休”的造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会意字也很有趣。

③教师贴把两个字合在一起

④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⑤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

你们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这样造出来的?

(3)小结谈话,齐读第四自然段。

(4)总结谈话,分角色朗读全文。

①通过元元和爷爷的对话,我们知道了两种有趣的造字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教师板书)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进一步感悟汉字的'有趣。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毛”字。

(1)图片出示“毛”,让学生仔细观察“毛”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竖弯钩从竖中线的左边起笔。

(3)学生练习书写“毛”。

2.指导书写“笔”。

(1)出示实物毛笔。问:笔头、笔杆都是什么做的?然后图片出示“毛”“竹”。

(2)让学生说“笔”字怎么写?图片出示“笔”。上边竹字头,下边是毛,合在一起就是毛笔的“笔”。

(3)学习新偏旁“竹字头”。

出示“”,和“竹”比较,哪些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

(4)图片出示“毛”和“笔”,让学生观察“毛”和“笔”这两个字里的“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习书写“笔”字。

3.指导书写“元、太、字、写、示”。

(1)学生自己观察字形。

(2)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把这几个字写好看。

①“元”和“示”进行比较。

“元”字第二横稍微向右上斜一点,“竖弯钩”从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处稍向上一点起笔。

②“写”与“字”进行比较。

a“写”的偏旁是“秃宝盖”,提醒学生注意“秃宝盖”与“宝盖头”的区别。 b“写”的第四笔是“竖折折钩”,注意这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有趣的汉字

口-鸟----鸣

人-木----休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

一、合欢树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

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

一、教学导入: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

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浏览,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1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

讲述了什么事情?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见课文导读)

2、精彩赏读。

教师示范引导:在整篇课文中,最能感动你,打动你心弦的段落是哪一段?能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吗?为什么能够感动你?(示范朗读2、3自然段)母亲对残废的“我”的照顾、治疗、鼓励,从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师提问: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

板书设计:

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回忆自己,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照顾、

治疗、鼓励“我”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去世多年

三、深析课文

(一)介绍作者

作者在青年时代遭遇意外残废后,一度意志消沉,想以死来解脱自己,后来在母亲的照料、关心、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板书设计:

“我”母亲

感激、怀念、愧疚关心、鼓励(身体和精神)

(二)重点句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教学环节二:作业指导

单音节词语(一个字的词语)

吃、喝、洗、敷、熏、灸、逛

二、善良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把握善良的含义,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善良过时了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导入语:《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二、《诗经》知多少1、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百字以内的简介。(课前已布置预习)2、学生发言,补充。3、教师总结相关文学常识。(多媒体显示)

三、四读《诗经》两首,初步认知文本到研知文本。(多媒体显示诗的内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较高质量的传美课堂生活,必须拓展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获得道德认识、道德评判方面的收获,也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学会合作交流等隐性教学目标的追求,那么传美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生对道德认识的掌握,而应体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生活环境与空间,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传美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化,生活角色的选择,把时间和空间放手给学生,打破传统观念,让学生到生活中、社会中、网络中去学习,再回到课堂中经过教师的教学有机指导,相信会更加充满活力。

设计特色:乐于参与,主动汇报

教材简析:“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小学高年级组的一课。本课列举了古今往来名人们诚实守信的事例,并且对这一美德进行了比较细致的阐述,为培养学生的修养提供了很好材料。

教学对象分析:现在的小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想,做事不踏实,缺少责任感,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与人为善,做事情缺少诚信等。针对这些情况,我选择了这一课目。

教学目标:

1、指导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懂得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

2、懂得生活中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做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真正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引导如何真正做到“诚实守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布置同学们到生活中、网络中、社会中去做调查,挖掘同学间、邻里间、商家中的典型事例;

2、从多种渠道(听到、看到书报中、网络中的)古代、近代、现代社会中名人的诚实守信的典型事例;

3、收集反面事例,分析原因及后果,谈感想;

4、收集值得讨论的事例,

(诚实守信与哥们义气的区别是什么?)

5、收集有关公益广告、名言警句、儿歌。

注:以上可自己完成也可小组内完成,自由选择,汇报时可制作课件、图表、表演等方式。

教师准备:

1、深入到各组中了解收集情况,指导归类整理,

2、设计汇报环节。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同学们,上次课结束的时候我们布置了本次课的内容那就是“诚实守信”。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四个字的?(可结合资料谈、可查字典、可以从字面、从自身经历谈。)

教师:看看书中是怎样说的?(诚实守信,就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伪装、不虚假,说话办事实事求是讲信用。)

教师:那么诚实守信有哪些意义呢?(汇报收集的资料)

信息交流开始:

信息反馈表一:

信息来源时期人物事件启发手段

古代曾子

商鞅

宋合曾子杀猪

商鞅变法立竿为信

捧着空花盆的孩子

近代罗荣恒

齐白石帮助民族人士

以画像自荣

现代女记者

温总理金利来领带

哈佛演讲

信息反馈表二:

调查对象来源事件启发(汇报方式)

同学(自己)亲身经历与同学有约等下去录像

老师所见

家长亲身经历答应的事做到

邻里

商家“老干妈”的真诚

网友

信息反馈表三:

不诚实守信的例子:

事件启发汇报方式

《狼来了》动画片配音

《改分》情景再现

《牛奶公司不守约》

反馈四:(办报形式,书签制作,配图)

成语、格言、公益广告、儿歌、歌曲等。

成语:一诺千金、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抱诚守真

格言: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3、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景德传灯录?卷六》

公益广告:

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诚信。

中央电视台广告部

讨论:诚实守信宇哥们义气的区别

教师出示案例:

两个好朋友,甲犯错误,甲对乙说:“千万别告诉别人。”乙果然没有说出去。

总结讨论结果:

诚实守信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实事求是,不掩盖过失,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并认真改正。不欺人,不自欺。善于诚恳地指出同学的缺点,并帮助他改正。

教师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已经感觉到了,通过同学们的收集和课上的讨论,“诚实守信”的春雨已经滋润了我们的心田,诚实守信的种子已拨入我们的心中,诚实守信之花也必将开放而且越开越美。

给学生悔过的机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贺龙设下草帽计、敌人中计的过程。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具体原因及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教师叙述,使学生了解故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同学们,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实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话说贺龙同志率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草帽计》。

2、板书课题,学生发现问题

板书[草帽计],通过学生发现错误、指出错误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印象: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有关计策的故事。

3、引导学生理解“计策”

①学生依据理解自己说一说“计策”的意思

②用课间出示词义,指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呢?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阅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集体正音:

面面相觑汗流浃背山场山土坊里一窝蜂似的

在正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山场”的意思:就是山上比较平坦的、比较大的空地。

3、读后交流: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

三、细读课文,分析课文内涵

(一)贺龙设计

1、结合“计策”的词意,提出问题及读书要求: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在自己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具体情况:

①当时是炎夏、天气酷热;

②红军上有飞机的轰炸,后有追兵;

③贺龙选择了一块山场(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板画当时的情况)

4、体会当时红军面临的最大威胁

师:在酷热难熬,敌人上下夹击的情况下,红军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体会红军最需要摆脱的是敌人的上下夹击)就在这种情况下,贺龙同志设下了草帽计。

5、读书学习战士的表现

①师:听到丢草帽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读读书。

②学生交流读书情况

③通过教师叙述,创设情景:听!贺龙同志的命令传下来了!如果这时你就是一为红军战士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学生体会战士们对丢草帽的不理解)

(二)敌人中计

1、过度:敌人这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通过读课文的那部分知道的?(三、四自然段)

读三、四自然段,体会读时的心情

2、学生读书

3、交流读书时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等

4、指导朗读

5、师问:在痛快、高兴之余,你对敌人的做法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置疑: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6、前后联系地读书,体会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7、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读书情况: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帮助学生梳理: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班述:天气、心理、地形)

小结: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四、总结全文

1、谈话体会,师问:当战士们后来听到战斗胜利的消息,会怎么说?(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再问:我们读了草帽计,又会受到什么启发呢?

2、作业:自古至今这种巧用智谋、克敌制胜的故事很多,建议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读一读,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语文教案 篇7

课 题:明天不封阳台

教学目的:1、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2、理解主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1、理解全文中心

2、文中的多处对比

教学难点: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讨论、练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题

“地球转呀转得快,城乡的变化还要快”。乡下变化→城里变化→高楼大厦一幢幢,青山绿水一点点→鸟兽减少→如果我们生活在十二层的高楼上,突然家中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你会怎么办?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四课:《明天不封阳台》。

二、快速阅读课文,考虑下列问题

1、开始我一家决定封不封阳台?

2、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后,想法如何呢?

3、最后我们的决定封不封阳台?

三、扫清拦路虎

1、注音

倏然( ) 蜷缩( ) 恬淡( )

翘望( ) 呐喊( ) 喧嚣( )

鳞次栉比( ) 龟裂( )

2、解词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沐浴: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瑰丽:异常美丽

恬淡:恬静、安逸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年的故事,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2.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会写的字,认识15个会认的字。

3.能力目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简单概括地叙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及“过年”由来的民间说法,从而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教学准备:

字卡,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学习“贴”“联”“团”“俗”“代”四个字。

1.播放过年时贴对子、放鞭炮等热闹的场面。师问:同学们,看到这段录像,你们能想到什么时候的场景?生汇报: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贴春联等。引出“贴”“联”“团”三个字。(师贴字卡)

贴:学生出字谜识记:独占钱财(贝本义是钱财)。

教师演示往黑板上贴字卡的过程,引出粘贴这个词。

要求同桌之间贴近点,引出贴的另一个意思:靠近。

联:让学生用手捂上耳朵,联想一下家里过年的场面。

团:给出口,加字变新字:国、园、圆、困等。

组词:团体、团结。用团结说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

团用作量词:一团(毛线)

团团围坐、团团圆圆

2.同学们,每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全家人团圆在一起,欢欢喜喜地过大年。这种风俗,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我们来看“俗”和“代”这两个生字宝宝。

俗:用讲故事方法识记:在山谷里有一个村庄,一个人来到这个村庄后就入乡随俗了。引出风俗、习俗。

俗的另一个意思: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俗语=俗话

代:这个字宝宝,大家太熟悉了,我们学习古诗的时候都要知道作者的朝代,那你都知道哪些朝代呢?

爷爷、爸爸和你叫?生:祖孙三代。

3.过年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我们每个人都盼望着过年,那你们知道吗?关于过年啊,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年的故事》吧。(师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宝宝。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提问“年”在古代的时候指什么?生:凶猛的野兽。

3.学习“凶”“野”“兽”。

凶:数笔划识记。结构:半包围。笔顺:

野兽:指家畜以外的兽类,天性凶猛,尤其指野生的哺乳动物。

师出事动物的图片(小猫、小狗、老虎、狮子、企鹅、骆驼、豹)请学生从中挑出真正的野兽。

野:注意读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组词:田野、原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兽: 记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脚踩地。读音是翘舌音。

4.知道了年是一种凶猛的野兽,那它长什么样子呢?又什么特点?引出吼。

吼:让学生大吼一声。吼叫,狂风怒吼。

5.指导朗读第一段:“它长着狮子头,牛身子,生气时大吼一声,地动山摇。”不难想象年的凶猛的样子,(播放年的FLASH课件)要求大家在读的.时候要读得夸张些,突出年的凶猛、吼和地动山摇。

6.全班齐读。

四、学习二、三自然段。

1.如此凶猛可怕的野兽,人们为什么要和它作斗争呢?怎样斗争的?结果怎样?(课件出示问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后,同桌讨论问题。

3.学生汇报问题后,师出示“缺”“庄”“渐”“敲”“扭”“逃”的字卡。学生小组合作集中学习6个生字。

缺:换一换方法识记“缸”。扩词:完美无缺,缺一不可,缺点(造句)

庄:字谜:广阔的土地。读音,扩词:庄稼、村庄、庄严

渐:渐渐地意思是一点一点地,一步一步地。(造句)同义词:慢慢地。

敲:拿小棍做敲的动作。形声字:高表音,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

敲打、AABB(敲敲打打)

扭:做动作,扭头。区分:纽扣、电钮。俗语:强扭的瓜不甜。

逃:字族识字,兆字家族:挑、跳、桃。

4.指导朗读二三段。

“这一次‘年’又窜进村庄,一看到这些,吓得扭头就跑,逃进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了。”这主要写了“年”逃跑时的样子。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一些,突出又、看、吓、扭、逃、再这几个字,读出年逃跑时的狼狈。

5.男女生比赛读,选两名代表。

五、学习四自然段。

孩子们,古代的劳动人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战胜了凶猛的野兽“年”。我们应该为他们骄傲,为他们自豪。后来为了纪念胜利……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师指读生字,生开火车拼读,组词。

七、字宝宝大家都会了,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指名读文。

八、写字指导。

食:书写时要注意人字的撇捺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点。

凶:的书写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在虚宫格中的位置,要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九、课件出示词(爆竹词卡),指名读,正确后发出爆竹声。

十、小结:

年的故事同学们都了解了,老师希望你们能把这个故事,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讲给你得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一.导语(幻灯片展示中国四大名楼)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

……

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崔颢《黄鹤楼》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王勃、《滕王阁序》写作背景介绍:(幻灯片展示)

1.作者简介(学生回顾曾观看过的《唐之韵》)

说到王勃,我们就会想起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论者所欣赏。

三、初读奇文

1、听(多媒体视频朗读)

听课文朗读,找出生字,看注释注音。

2、读(补充:诵读指导——幻灯片展示)

自读课文,看注释,粗通文意

本文是骈文,基本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有少数七字。

四字句的停顿只有一种模式:二二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

(1)孟学士/之词宗(2)临/帝子之长洲

(3)钟鸣/鼎食/之家(4)气凌/彭泽之樽

(5)扶/凌云/而自惜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2)宾主/尽/东南之美

(3)秋水/共长天/一色(4)都督/阎公/之雅望

3、测(幻灯片展示)

做字词辨析训练。(学生都参与并轮流回答)

(一)判断词语注音、释义正错

1、襟()三江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2、躬逢胜饯()宴会

3、鹤汀()水边平地

4、凫()渚凫:野鸭

5、川泽纡()迂回曲折

6、孤鹜()纵横奔驰,动词

7、迥()远

8、南溟()海

9、胜筵()古代席地而坐时铺的席子

10、梓()泽梓树,与“桑”相连,借指故乡

(二)通假字

俨骖腓于上路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三)古今异义

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穷困

等终军之弱冠古义:二十岁今义:无此意

盛宴难再古义:第二次今义:相当于“又”

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四)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以为襟、为带

雄州雾列名词作状语,像雾那样

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流星那样

川泽纡其骇瞩意动,对感到惊骇

屈贾谊于长沙使动,使屈居

窜梁鸿于海曲使动,使窜逃

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四、作业。

再读全文,并背诵《滕王阁诗》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理清思路

2、重点段落鉴赏

一、再读奇文

方式:集体齐读课文

注意:诵读的节奏和语气准确(回顾:诵读指导)

步骤:集体齐读

二、讨论与点拨: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幻灯片展示)

1、明确: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风貌,引出与会人物。

第二部分(2-3):三秋时节,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叹知己难遇,胜宴难再。

2、第2、3段描写了哪些内容?(讨论后明确)

第二段:滕王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第三段:登高所见——人烟之胜(富庶祥和)

自然之景(雨后景色—高潮)

生活之乐及自然情景

三、阅读与鉴赏(幻灯片展示优美图片)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当堂朗读)

评:注意意境和谐美,想象要自然生动,色彩要明丽。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

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2、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阅读下面三句子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自由发表)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马射赋》)

四、作业

1、书面表达:把你最欣赏的一两句话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

2、思考:怎样看待4、5两段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1、鉴赏四-五段

2、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特点

一、回顾旧课:

抽背2-3段。

二、三读奇文

1、高声朗读四、五段,体会作者情感。

2、讨论:这两段写了哪些内容

(同桌讨论后教师幻灯片展示)

第四段:写宴会盛况——管弦之胜,歌声之美和宴会豪华,人物高雅

兴尽悲来——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反村人之渺小)

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第五段:言自己虽时运不济,但因之自勉,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三、鉴赏与拓展:(分组讨论,推举佳作)

1、怎样看待王勃的思想感情?

师小结:联系际遇。不遇之悲,是对社会(“盛世”)现实的控诉和揭露。既表现出嗟悲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又表示自己壮怀白首不移。

失意的悲哀——对时代的抨击;

写积极的壮怀——表现出一种用世的乐观。

2、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目的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四、讨论与点拨

归纳骈文有何特点?有什么缺点?(分组讨论,推选回答)

从六朝到初唐,骈文统治了文坛,其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意藻辞和用典。

注重形式,排比事典,使人难以理解。如本文为硬凑四六对句,把杨得意缩为杨意,徐孺子略为徐孺,早被前人指为荒谬。但对本文来说白玉微瑕,文中对现实人生的感受认识,是骈文僵化凝固的形式无法束缚住的,作者如同戴着镣铐跳舞,在束缚中表现自己高超的技巧。

五、小结与巩固(幻灯片展示)

1,韩愈曾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则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文章的优美动人之处。并思考本文写作的特点。

(句式错落,节奏分明/骈俪藻饰,辞系华美/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2、仿照课文中句式,写对偶句

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B:见秋水之浩淼————————

学生意见汇总:A都督宴上,胜友如云

B望长天之明彻/望高阁之巍峨

六、课后作业

1、找一下,文中运用了哪些典故、哪些成语?并积累。

2、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设计说明]

本文被选入鲁人版第四册“感受艺术之美”单元。所以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理解本文情感的基础上,品味作品的优美语言。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本教学设计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教读活动、析读活动、品读活动、听读活动及说读活动等不同的朗读活动形式,使这节课充满琅琅读书声,从而在美读中鉴赏了骈文之美。

不要求学生看有关的参考资料,以免“先入为主”,在名家的分析面前丧失了自我阅读的勇气和信心。“我思故我在”,相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上一篇:语文教案(通用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20 3833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