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汇总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汇总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第一篇】
章节名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计划学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分析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学习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基础,逐步地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他们情感丰富,好奇心强,对美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乐于感受、乐于探究、乐于表达、乐于交流,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学习能力。但是对宋庆龄这个人物仅有耳闻,对樟树的特点知之甚少。因此,在学习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宋庆龄照片、樟树的外形,创设图、文、声、像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大概了解“无论……总是……”和“只要……就……”这两组关联词。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樟树的外形及生长特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了解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解决措施: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拓展说话等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有充分的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初步感知宋庆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照片、文字介绍观看感悟通过照片、文字介绍,使学生对宋庆龄这个人物建立初步的印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多媒体展示课文录像与朗读播放精美的画面、合适的语速以及平实的语调等综合的艺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一下子就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听得认真,读得也很感兴趣。理解重点生字、词语能够说出词语意思截取光盘上的部分图片资料看图想象说 话精美的图片以色彩夺人,直观地给学生展示樟树叶子的长势之盛,扎实理解词语意思,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认识人物导入揭题初步了解宋庆龄人物形象3’1、你认识她吗?相机教学生字“龄”。2、简介宋庆龄。3、指导读好课题。1、学生交流课前对宋庆龄的了解。2、读好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约10’1、提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子,标出小节号。2、检查自读情况:(1)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2)这是怎样的一种树,从文中找到答案,读给大家听。3、课文1~3小节和第6小节分别写了什么?1、认真读书,标示小节。2、分小节读课文,重点读好4、5小节。3、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大意。研读品悟深入理解品读第四自然段12’1、这到底是两棵怎样的樟树?指名读第四自然段。2、根据学生交流板书:枝、叶,相机学习生字“稠”。(多媒体出示图:你眼前的树叶长什么样?理解“稠”的意思)3、这樟树枝干多、叶子密,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它的特点吗?板书:繁、茂,相机学习生字“繁”。理解“繁”的意思。文中还有一个带“繁”的词,又是什么意思?4、这两棵树还有什么特点?板书:四季常青,通过关联词理解“常”。相机理解词语“蓬蓬勃勃”。5、读着,读着,你是不是从这樟树的外形想到了其他的人或物?出示图片,并填空:这两棵樟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6、让这两棵樟树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7、读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两棵怎样的树?出示填空:这是两棵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树。1、读第四自然段。 2、交流读后的理解。描述图片上树叶的样子。 3、概括樟树外形“枝繁叶茂”;辨析不同词语中“繁”的意思。 4、读中理解“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5、想象说话。 6、感情朗读。 7、品悟概括。 品读第五自然段11’1、默读,画出写樟树的句子。2、樟树有什么可贵之处?3、香气从哪来?“永久保持”怎么理解?出示填空。4、这香气仅仅是让我们的感官得到了享受吗?板书:拒虫。读句理解。5、其它树有这样的品质吗?为什么要写石榴?6、读了这一段,我想你们心中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填空:这真是两棵__________的树!1、默读,画句子。2、找出樟树的可贵之处。3、想象说话。 4、读句理解。 5、体会作比较的写法。 6、用自己的话赞美樟树。小结第二部分1’课文学到这儿,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不但……而且……”说一说。用关联词概括樟树外形和品质的特点。总结全文激发阅读期待2’宋奶奶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在这故居里生活、工作、战斗,这里的每本书、每幅字画、每张照片甚至每件家具背后都隐藏着动人的故事,可作者为什么偏偏写这两棵樟树呢?又仅仅是在写樟树吗?我们下节课学习。倾听、思考积累内化课外拓展布置作业了解伟人 1’作业1、完成习字册。2、背诵4、5两小节。3、阅读光盘上宋庆龄的故事。完成基础练习,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课堂教学流程图说明 认识宋庆龄人物概况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光盘提供的资料导入揭题
借助光盘提供的录像整体感知
研读品悟利用截图理解重点词语三次重复出现宋庆龄故居图片和句式:“这是两棵________的树”一唱三叹加深印象 截取光盘上相关图片
总结全文借助光盘提供的图片和资料 面对反复出现的照片和句式对全文内容做一回顾并引起阅读期待利用光盘中提供的其他丰富资料
实现课后拓展
教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配套学习软件是花巨资精心打造的一套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工具,它利用声、形、色更丰富的内容更强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但是每一种新的产品都需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使物尽其用,那怎样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更好地整合,提高有效性,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呢?我在教学的实践中,觉得软件的使用需要讲究两个“活”:
一、材料选用要“活”
每位教师都是活生生的人,有个性、有思想,因此每位老师设计的教案都是各不相同的。而软件提供的资料丰富全面,我们应结合教案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否则泛滥无度,失去了它本身辅助的身份,浪费时间,而且变得喧宾夺主了。比如,本课在导入部分需要让学生知道文章是写有关宋庆龄的文章,需要大概了解她的生平事迹。但是光盘上关于她的事迹介绍很多,一股脑儿出示收效甚微,况且文章还没有学习,就出示课文之外的大量文字,反而让学生产生厌恶情绪。于是我截取其中的关键语句,用红线划出,简明扼要地完成了教学的导入环节。另外,学习文中生词“稠密”,我也灵活运用录像中的一个镜头,使用截屏的方法,突出叶子的特写镜头,让学生观察长势,并要求用以前积累的词语进行描绘,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这个新词语。
二、出现时机要“活”
知道选用资料只是其一,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懂得恰当选择时机出示课件。
1、激发兴趣时
上课铃一响,学生坐定,而他们的心思还很难极快地进入课堂,情绪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适时使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那就等于构建了一座桥梁,能引导学生迅速而顺利地投入教学活动。本文开头就是利用录像和课文朗读的声、色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2、突破难点时
一节课的知识讲述是不可能包罗万象的,也不能让学生了解掌握这节课所包含的全部信息。那么,教师对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应更明确地体现在如何突出重点、分解难点上。教师要在贯彻课文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对知识信息自行加工、系统整合,同时正确取舍,不可面面俱到,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保持和提取,才有助于对知识的消化与能力的形成。一般说来,软件的封面都会被老师们所忽视,但是在本课件的封面是宋庆龄故居的照片,两棵枝繁叶茂的樟树犹如大伞撑起浓荫,给她的故居更增添了几分古朴与雅致,犹如品格高尚的宋庆龄的化身。本课教学的目标是从外形和品质两方面了解樟树,我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品悟外形特点和樟树品质的内容后,分别反复让这幅画面出现,并相机出示句式:“这是两棵________的樟树!”在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当中,画面与文字交融,外形与品质辉映,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为第二课时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篇】
由于本课是1篇借物喻人的课文,课文通篇也没有提到有关宋庆龄的事情,把她与樟树进行链接,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难的。所以,本课时主要以“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线,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宋庆龄的简介,从而让孩子们初步知道宋庆龄的为人。由此在本课结束时形成新问题:宋庆龄与樟树有什么关系呢?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一、导入新课,由题质疑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新课文,出示课题,指导写好“龄”。
看了这个题目你猜猜看,本课会讲些什么?(写下孩子们提得有价值的问题。)
如:故居是什么意思?(曾经住过的房子,)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曾经住过的房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二、看图,了解宋庆龄,初步体会到她是个伟大的人。
1、介绍宋庆龄、
我们先来了解宋庆龄,谁来说说自己对她的了解。
出示:图,看图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贵,美丽)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对她的了解,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谁来读读。
出示相关资料。指名读。
谁来说说,现在你认为她是什么人?(一身正气,爱国,维护世界和平)说得好,她不光得到了我们中国人的赞扬,由于她一生志立于世界和平,得到了许多外国友人的赞美,现在我们来看看外国友人是怎么说她的?
出示相关内容。指名读,提问:现在你对宋庆龄有怎样的感觉?(崇敬)好,现在我们用崇敬的心情再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樟树的样子,特点:拒虫,香气。
四、读通读顺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正音,指导个别难写的字。
师:可这与她故居的樟树有什么关系呢?刚才,我们同学读了一遍就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明我们同学很会读书。现在请我们同学再读,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一会儿老师请同学站起来读,看看谁能把课文读准,读流畅,现在再请我们同学好好练练。
纠正孩子们读错的地方。同时学习孩子们在读书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如稠密 繁衍、瞻仰等,如果孩子们没有出现问题就不学,留到下节课理解课文时再学,出现了就顺势学习它。
3、再读课题,想想你有什么疑问?我们学校也有樟树,为什么单单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如果学生提不到,老师可以直接引导,说出来。)
师:说得好,我们学校也有,马路上也有,为什么单单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五、布置作业,书写生字新词。
现在我们来完成本节课的最后一个任务:完成《钢笔习字册》注意写字姿势,注意临摹,把字写端正。
学生作业。
六、小结课文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了解了宋庆龄的生平,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是宋庆龄与樟树有什么关系?还没弄懂,不要紧,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一定会了解清楚的。请同学们收集宋庆龄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她的伟大,可以帮助我们弄懂这个问题。
板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高贵 生机勃勃
正气 ? 香 气
拒 虫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三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1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教学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时空;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樟树的“高贵”又可以从哪里看得出来?出示:
②“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交流这些句子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可以围绕樟树香气的作用及持久性来品读每句话,每个词语。
相机板书:高贵: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启发感悟:课文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樟树与宋庆龄有什么联系吗?继续追问:文章写樟树的处形和内在的品质,这与宋庆龄有什么关系呢?这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
我又问,知道宋庆龄的请举手。
这时候我适时地读了一段与课文紧紧相连的文字读给学生听,问:你听明白了什么?
然后,我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让他们说说感受。
有的说宋庆龄很清秀。
有的说相片中的她很高雅。
有的说看起来她很高贵。
有的说她很温柔慈爱。
我顺势简要介绍了宋庆龄的生平事迹,让她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明晰起来。
然后我问孩子,现在你们明白了吧,文中樟树与宋庆龄的关系了吧?
孩子情感的闸门被打开了:
有的说宋庆龄的精神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
有的说宋庆龄像樟树一样让敌人畏惧。
有的说宋庆龄就是一株高大的樟树。
树如其人!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这时,我再让他们齐诵最后的一段。
感情可想而知!
再组织交流,寻找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相似之处。学生很快找出答案:
樟树蓬蓬勃勃————宋庆龄的精神蓬蓬勃勃
樟树拒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
樟树有高贵的木质————宋庆龄有高贵的品质
相机板书: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
教学随想: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应当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应当重视语文的积累和感悟作用。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通过品读,我们既要感悟到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高贵之处,又要品味出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高贵品质。这个教学环节,借助课外补充阅读资料,意在唤醒沉睡于学生内心的精神食粮,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而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第四篇】
佚名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