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课教案【最新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口才课教案【最新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口才教案【第一篇】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实务 课程特点 案例教学法
社会上紧缺的是能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据调查,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名列第一至第六位的是: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这些岗位人才都需要理论知识和实际操练能力才能上岗。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向传递教学模式,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国际贸易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贸易热点问题多。需要学生能够理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
1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经济贸易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随着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增加,本课程也成为许多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应使学生把握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全过程,掌握具体操作的细节。其特点有:
1)涉外性:由于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双方分别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进出口贸易实务中都是涉外贸易。因此,从事对外贸易业务的人员应该熟悉国际上的习惯做法。
2)实践性: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是专门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基本技能与技巧。
3)应用性:这门课程涉及到许多国际惯例、法律。合同条款的磋商与订立、出口单据的制作等既要符合法律、惯例的规定,又要符合具体进出口商品行业的规范,往往用英文表达。
4)综合性:进出口贸易的中间环节多,涉及知识面广,涵盖了不同学科的许多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也在外贸领域被普遍应用。国际贸易实务具有极强的综合性。[1][2]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要求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个别性很强的工作流程,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每项业务都处在动态变化中。进出口贸易又是金额和数量较大的交易,在整个流程中稍有差池就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这就决定了本课程教学应因课施变,[3]为了顺应形势的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素质” 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精神,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为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外贸人才,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模拟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业务流程和国际贸易的“生意经”,熟悉和理解相关政策和国际惯例,学会在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达成交易,能够熟练地从事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进出口业务。理论部分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专业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部分教学以外贸业务人员实际岗位要求为指导,以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为主线,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4]
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具有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其作用主要有:
1)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案例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5][6]
2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案例教学法
课前准备
要使案例教学法发挥好作用,课前的精心准备必不可少,在准备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目标圈定在一章或节内容中比较合适,这样能充分包含全章或节内容,起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2)要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知识领域和能力,考虑到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之间的关联度,选择难度适中的案例,循序渐进。
(3)案例教学选用的案例必须不断更新,以适应国际经贸活动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比如,在出口价格核算有关汇率与价格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问题,从汇率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影响出发,进而对汇率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以及出口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关系做出分析;同时,从进口角度分析汇率对进口商品价格和竞争力的影响;还可以从资源、能源和国家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使得学生不但了解到汇率与及出口商品价格的关系,结合相关课程的内容,扩大知识应用面。
课堂掌握
课堂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分析案例所提供信息的过程,是调动学生以往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思考的过程。
(1)解释案例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中的贸易术语部分教学,它是重点也是难点。其中CIF贸易术语的“象征性交货”特征,可通过案例来讲授:
某出口公司按CIFTokyo术语向某国商行出售一批蔬菜,由于该商品时间性较强,双方在合同中规定: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5月2日驶抵目的港。如迟于规定时间抵达,买方有权取消合同。问此合同有无不妥。
(2)问题分析解答
此案例分析关键在于这一合同的性质是否属于CIF合同?理解CIF术语下, 象征性交货含义,即,只要卖方在约定的装运港将货物装上船,并向买方提交了合同规定的相关单证,就完成了交货,无须承担保证货物按时完好抵达目的港的责任。经此案例就会加强对“象征性交货”的理解。
(3)递进理解
CIF术语的合同中,要防止出现“要求卖方保证到货或以到货作为付款条件”的陷阱条款。即,若卖方要买方保证到货时间,则应选用其他术语。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要较好地进行组织管理,讨论后要做好恰如其分的点评和系统的总结,指出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错误加以纠正,提高学生知识点的巩固、分析问题的能力。将学生讨论发言情况记入平时成绩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措施。
案例总结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指出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等。要充分肯定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和独到的见解,激励学生今后更积极地参与讨论。
3 总结
基于贸易实践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案例教学以市场岗位需求为导向,课堂案例教学的使用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 夏涛。面向应用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11).
[2] 蔡筱霞。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2009(2)(下旬刊):40.
[3] 赵桂荣。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启发式教学[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1).
[4] 柯宗俊。《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出国与就业,2009(8).
口才教案【第二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选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187-02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在笔者几年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感受很深的是我国际贸易实务的许多内容理论性强,且大多数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理解起来具有相当难度。
对于相对晦涩的知识,要是照本宣科的讲解,不但学生很难领会其核心内容,且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笔者尝试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取得了很好效果。具体来说,先利用有针对性的案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思索案例,结合案例大家可以相互讨论,再提问不同的学生来谈谈对案例的理解。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分析,找不到切入点,但是随着几个学生发表一些观点,是非曲直也慢慢变得清楚。最后我再做一些补充讲解,把关键点和学生没有能够考虑周到的地方讲解出来,学生就能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也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相结合。但是要注意这样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技巧,案例一定要有代表性。
1案例教学对促进学生理解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作用
(1)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例如,在介绍商品买卖合同中的有关商品描述的各项条款规定时,都会提到应注意“明确具体”,否则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容易引起纠纷。这个道理很容易接受,可是在实践中订立合同时怎样做到明确具体地呢?若不明确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这时教师就应适时给出一个例子,一方面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例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订立品质条款为例加以说明。案例一:中国从美国进口收割机,合同中的品质条款为:买新的XX牌XX型号收割机。货到后才发现,是一种旧样式的收割机,上面有蜘蛛网但确实未用过。而我们想要的是2010年产的新型收割机。为什么会出现想要的与购买的不符呢?关键在于品质条款的订立有问题,不够明确具体,容易引起歧义。怎样才能明确具体呢?学生在课堂上经过讨论后将品质条款更改为:“2010年产新型XX牌XX型号收割机”。这时的品质条款可以说就明确具体了。讲课时通过这个小例子使学生既能对原理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又能让学生进入实践环节自己去订立合同条款,这样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再例如:在讲到海洋货物运输基本险项下保险责任起迄的时候,根据规定,基本险承保责任起迄期限是采用国际惯例中的“仓至仓条款”,即从保险单上面所载明的装运港起运地仓库开始运输时候开始,到达保险单上面所载明的目的港收货人的最后仓库为止。但是要很好的正确的理解“仓至仓条款”还是需要通过案例来说明。案例二:2009年6月,中国A公司采用CIF贸易术语向英从B公司仓库运往码头装运的途中由于车祸而导致大部分货物受损。事后中国B公司出口一批货物,中方采用条款投保了一切险加战争险,但是货物国的A公司以保险合同上面采用“仓至仓”条款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试问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付?如果是采用CFR或者FOB贸易术语保险公司又是否应该理赔呢?根据目前保险行业的国际惯例,对于基本险保险责任区间都是采用“仓至仓”条款,和保险条款也采用该条款。但是在国际保险业中不仅仅涉及到是否持有保险单,而且还要看被保险人是否有可保利益。《1906年英国海上保险法》第六条规定“被保险人在被保险标的受到损失时必须要享有可保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一条也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该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于投保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故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不管是卖方还是买方投保,都需要对已经投保的货物拥有所有权或者承担相应的风险,即是货物的可保利益人。如果货物受到损失,保险合同才会生效,对于采用CIF贸易术语成交,如果投保人是卖方,通常被保险人也是卖方,因为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的规定,如果信用证没有明确的指定保险单的被保险人,则被保险人为信用证的受益人。其投保的利益就是从保险单上面所载明的发货人的仓库出来开始,到达保险单上面所载明的目的港收货人的最后仓库为止,故前面所述案例中货物由于车祸而造成的损失应该由保险公司赔付。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到损失,由于货物已经越过船舷,风险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即此时买方是货物的可保利益人,且卖方在交单时候对保险单业背书转让给买方,所以买方此时可以在保险单上面指定的进口地保险索偿地点向当地的保险公司索赔。但是若采用CFR或者FOB等贸易术语情况就不同,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前只有卖方拥有保险利益,而买方不是可保险利益人,因为一般采用这些术语投保都是在货物装船后的,买方作为投保人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前是没有保险利益的。所以在采用CFR、FOB、FCA和CPT等贸易术语成交时,进口人投保时候所取得的保险单上也会表明采用“仓至仓”条款,但是保险公司的实际承担保险责任是从货物装上海轮,或者在发货地承运人接管货物即通常所说的货交承运人才开始,到对方收货人的仓库为止,实质上是“港至仓”条款。通过简单的案例就可以把相对比较复杂的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起讫解释得非常清楚:通常“仓至仓条款”主要适用于CIF贸易术语,而对于CFR和FOB的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是从货物越过船舷之后开始的。
(2)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但是有许多实践经验往往很难从国际惯例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而这些实践经验又是十分有助于学生对国际惯例的理解。合适的案例作为桥梁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解释,出口商所交货物应与合同条款规定严格相符,这样才能保证收汇的安全;而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解释,出口商所交单据应与信用证严格相符才能保证收汇的安全。所以在实务操作中,要求信用证内容应与合同条款内容相符,这样才能保证卖方交货既与合同相符又与信用证相符,进而才能安全收回货款。若信用证与合同不符,应要求买方修改信用证。这个原理表面上的含义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在实践中的应用却并不那么简单。现以举例加以分析:某进口商进口钢圆盘,合同中规定:“每卷重600公斤,多卷捆在一起,每捆公吨左右”。而进口商开来的信用证却只规定:“每卷重600公斤。”无“多卷捆在一起,每捆公吨左右”的规定。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要求进口商更改信用证。可是在实际业务中,这种情况往往是卖方按合同履约。原因在于信用证中已规定了的内容与合同是完全相符的,因此,卖方按合同履约是既符合合同又符合信用证的规定,出口方在收汇方面是安全的。通过以上案例分析,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把知识学活,而且也能积累一些实践经验,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且典型的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在《ACollectionofCaseinMarketingManagement》一书中说过:理论的深钻细研,并不是学有所得的真正标志,学习知识的宗旨要义在于掌握知识并且灵活运用知识,而案例教学的精华就是要学以致用。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案例的选择有至关重要,好的案例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选择案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这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前提条件。案例教学法尽管与传统教学法存在很多差异,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重视成都是一样的,因此,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这样才能够选择恰当的案例,并能够设计出讨论的框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才可能更好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索、发现和应用知识。
(2)在选取案例时要反复斟酌,力求其能囊括较多的知识点,并具备一定的复杂性。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过于简单,教师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案例。只有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的综合案例,才可能激发学生进行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这样才便于学生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案例的选择要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所以选择的案例
要将固定的国际惯例和规则融汇于具体实际之中,以便学
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国际贸易实际工作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提出正确的处理办法。
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启示
(1)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教师无论是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案例教学不是取论教学,也不可能替论教学。应该说理论教学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二者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切忌把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对立起来。教学时在分析案例的整个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包括读熟案例内容、明确题目要求、最重要的需要重点明确基本理论观点、写出分析思路;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最后要进行全面深刻分析。另外,也可以把案例分析穿插在理论讲授中,这时的案例不需要太复杂,用小案例就可以。
(2)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企业的实际工作。这方面笔者深有体会,因为我曾经在外贸公司挂职锻炼过一段时间,对外贸的业务知识和一整套的工作流程有一定了解,这对从事国际贸易类教学有很大帮助,教学中几乎每章节的内容都能在实践中找出对应的案例。上课时,有时讲到某一惯例,除了用资料上收集来的一些案例帮助理解外,还可以信手拈来,随口就可以讲出一个身边的实实在在的案例,这也是枯燥的理论课程受到学生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方法因人、因课程性质在具体实施时会有所不同,主要有指导自学法、讲解分析法和课堂讨论法等,教师在课堂上对这3种方法的运用应有所选择。换言之,就是针对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于一些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案例,由于内容综合,针对该章的案例分析题也较复杂,就需要采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就是组织者。另外,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即把学生的具体表现体现在课程的最后成绩评定中去。曾担任美国案例教学协会主席的RobertRonstadt说过:人们通过实际才能学得更好,他说每一个哈佛大学的MBA都要认真阅读和分析500~700个案例。
(4)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全面提高运用国际惯例和规则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比如情景式教学法等。针对不同课程章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得方法就是成功的方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最大的优越性还是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融学习、思考与表达一体,且加强团队协作的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黎孝先。进出口合同条款与案例分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口才教案【第三篇】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能力;科学发展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针对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作出的总体设计,是职业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教学文件,也是组织专业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依据。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要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切实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强专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符合度,为高职院校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下面试对就业导向下职业院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明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职业教育进入深化改革、整合、发展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1998年2月,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程开发须以社会和经济需要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人手,科学合理地进行。要建立健全课程标准,优化课程结构,教材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采用各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2004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七个有关部委联合召开了第五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中等职业教育应为半年至一年。”2005年11月国务院再次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决定》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我们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之前要认真学习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贯彻其基本精神和要求,并将其充分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质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遵循就业导向下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紧密结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区域产业结构,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和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的综合素质教育。
2.理论知识以“适用、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坚持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群)能力需要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结构,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
3.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及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设计,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4.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方向。要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始终坚持专业建设围绕企业需要、课程开发围绕岗位需求的原则,通过与优秀企业的合作,提升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内涵;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适应未来职业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增强学生的自我就业能力。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学计划要在充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应达到教学计划总学时的50%以上。各专业应在第一学期尽可能安排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同时应适当安排一些专业认知性教学活动,诸如参观或短期实习等。其他学期的核心专业课程按项目化方式或工作任务化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实践性强化训练。最后一个学期要加大专业实习和毕业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力度,力求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情境中真正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思路
(一)瞄准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之前,要走出校门,面向社会,进工厂、进企业,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广泛收集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有用的信息资料。首先,要兼顾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区域人才市场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分析,深人工厂、车间,把握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最后,确定其专业培养目标,要注重培养口径宽广、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艰苦创业精神,能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或教育事业发展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为一体
“工学结合”顾名思义,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应该是“学中有工、工中有学”,表明学习者的劳动与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重视学习与劳动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以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为核心。
“工学结合”充分体现了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转向掌握实践技能为主。
这种办学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职教特色,既是中国历史的产物,又是当今职教的亮点。我们要不断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推倒”学校的围墙,“打破”教室的黑板,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标准,改革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三)构建基于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的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培养方案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完全学分制是完全遵从学生的学习意愿,不受学制限制,学生修满规定下限学分就可以毕业获证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采用弹性学制,学分统计是以整个专科学段为单位,统筹计算学生修课的学分,修满(或未修满)规定下限的学分,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推迟毕业)。弹性学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更多的人性化服务。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愿,允许学生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自主选择专业”,以使学生学习他们爱好的专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或资格证书等课程组合模块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适应性。
职业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设立“个性化课程”,探讨和研究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的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基于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的教育管理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设置以“工作任务或项目导向”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操作技能型人才,因而其课程体系的理论构架应该是能够对应于学生就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的工作结构(体系)。企业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构成是以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或项目”为目标的,因此,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采用“工作任务或项目导向”为主体构建课程结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架图)如下:
四、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步骤和基本要求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致可分为社会调查、专业研讨、起草方案、修改定稿等四个主要工作阶段,如下图所示: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可机械地套用,要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执行相对统一的规定,又可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从各专业的实际出发,发挥其优势和特长,突出本专业特色,制定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口才教案【第四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106-01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人才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医学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重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口腔医学生是医学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扎实的口腔医学知识,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从而为口腔医学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保障。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是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创新思维是人的大脑与医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过程,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口腔医学知识的一种重要能力,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口腔医学这门学科具备很强的严谨性,也有一定的逻辑性,而且跟其他医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有助于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还能够促进口腔医学相关学科的学习成效。第二,站在社会层面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让发散思维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些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益处。
二、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者与实施者,学校的责任非常重大。对于口腔医学专业来说,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实践能力,还要明确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把这些固化到具体的教学计划中去。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要从口腔医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以及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要求学生人文科学知识与口腔医学知识之间能够实现融会贯通,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发挥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导作用。要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需要积极优化教学模式。在引导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本身已有的结论方面,还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知识的补充以及方法的介绍,鼓励学生质疑。在知识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跟学习成效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处在一个积极的状态下,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效。在教学中,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去理解问题,也愿意花费精力去探索知识点,这样的求索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过程。从这可以看出,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多么重要。比如,案例教学模式,通过运用口腔医学经典案例教学,教师跟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产生良性互动,大家在一起讨论、探究教学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再比如,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把学生根据实际特点分成不同的小组,这些差异化明显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出自己对问题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过程,也是思维发散的过程,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3.注重教学反思,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主要是口腔医学教师针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的总结和反思,从而明确教学优势,查找不足,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重复问题的再次发生,让教学成效得到明显的提升。所以,口腔医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一定要转变认识,重视教学反思,决不能因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而麻痹大意。通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跟同行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先进典型。事实上,教学不是单向活动,而是双向活动,教师需要关注的不只是自身在教学中的方法和表现,还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在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有时候学生会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不在教师的备课范围之内。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比教师预想的多,这些都给专业教学注入了很大的活力。所以,教师在总结的时候要把学生的创新点和闪光点记录下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在培养口腔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理论知识学习之余,还要实现“做中学”。对于口腔医学来说,其实践性与操作性都比较强,要求这个专业的学生具备临床诊断、技工以及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实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教育活动跟实践结合在一起,正确把握基础教育跟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口腔医学实践的时候,要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不能因为单纯的实践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在实施的时候,要结合教学目标,建立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的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步发展,能够科学有效的M织实践活动,,从石膏牙、蜡牙雕刻到印模制取、灌注模型,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口腔医学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都要结合不同的学生实际,在专业知识与实践方面给予相应的启发与指导,进而扩展其专业知识,进而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腔医学学习成绩,而且在提高教学成效方面也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更是学生就业的重要法宝,成为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培养口腔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认清当前医学的发展形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把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J] .中国高教研究,2015(8).
口才教案【第五篇】
关键词:报关;实务;实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长足发展,吸纳了大批人员就业。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在进出境时均应通过海关,均应履行报关义务,其中货物报关是海关监管的重点,因此产生报关员工作岗位,高校大多数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为此开设了《报关实务》课程。由于此课程设立时间较短、教学内容随实际报关工作规范的变更也不断变化,实训方式与内容还未完全规范。因此,本文就此做专项研究,以利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和手段。
一、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报关、通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培养具有专业分析能力的通识人才,或说是具备横向可迁徙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不会定位于为某具体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报关实务》作为与进出口贸易必经的通关环节所对应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为培养该学科领域的通识人才必开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目的总体而言在于教授学生掌握报关、通关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工作岗位,如进出口贸易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应掌握的通关知识与技能。
报关、通关的专业知识包括:我国海关与海关制度,报关范畴、报关单位和报关员制度,对外贸易管制和报关要求,进出口商品税则归类,海关监管货物模式与程序,包括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与相关要求;暂准进出境货物报关程序与相关要求;特定减免税货物报关程序与相关要求;保税加工货物、保税物流货物报关程序与相关要求;与报关相关的海关法律制度;进出口税费征收等。
报关、通关的专业技能包括:进出口商品税则归类;货物进出口报关单填制;原产地确定;进出口税费计算等。[1]
二、《报关实务》课程施教普遍存在重面授、轻实训的问题
所谓实训,就是在学校能控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2]。按《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目的对专业技能掌握的要求,实训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报关实务》课程实训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定报关的条件,按实际报关的要求训练学生的报关专业技能,以培养学生综合性、设计性的专业技能。
由于我国海关法规定货物通关申报人员实行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准入资格制度,即由海关总署举办报关员全国资格统一考试,取得海关制发的《报关员资格证书》并受聘于具有报关资质的企业(收发货人及报关企业)的人员方可申领并获取海关核发的《报关员证》,凭证方可进行货物进出口报关工作。与此职业资格要求相衔接,不少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开设《报关实务》的教学目的在于教授学生考取《报关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考试基本上采用客观题型,实行标准化考试,以利于管理简单化,这使得教学过程更注重面授形式、应试教育,专业技能的教育也简化为在局部给定条件下的选择题练习,轻视实训,导致综合性、设计性的技能教育缺失。[3]
高校《报关实务》课程并非仅为报关岗位培养专项人才,其它相关工作岗位同样需要报关、通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应强调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报关、通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就应重视安排实训以培养学生报关、通关专业的技能。
三、手工实训是《报关实务》课程最佳的人才技能培养手段
按能控状态水平实训有两种方式,一是实际工况实训;要求引进与实际岗位工作环境(设备),按岗位工作要求编排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此类课程的实训环境(设备)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大致相同,要求实际工况表现为具体的固化的机器设备,才可能引入学校构建实训室,这类实训课程多属理工学科的课程。二是模拟实训;对那些较难引入实际工作环境,却可在工作流程、内容在虚拟空间上模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编排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此种实训方式多适用于服务业和可计算机仿真的实际岗位工作环境。模拟实训按装备水平又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计算机及软件模拟;这对于以计算机及软件为重要工作工具的实际岗位具有较好的模拟和仿真效果,如会计电算化实训。二是手工实训;手工实训就是教师以文字图表及口语的形式模拟和仿真现实,以案例等方式设定实际岗位的工作环境,组织学生同样以文字、图表及口语等方式完成实际岗位要求的技能工作,以达到训练学生达到岗位技能要求的目的。这适用于手工作业为主的实际岗位,往往因环境变化快,岗位技能的内容与要求亦经常变化,使用计算机及软件模拟调整困难、成本高昂,实际岗位环境变量过多也使得仿真拟合度较差。因此,对这类岗位技能实训最好采取手工实训的方式。
尽管我国目前已普遍采用电子报关,但报关岗位工作并非都要使用计算机及软件,且电子报关单也要生成纸质单据。此外海关的电子报关软件属国家机密,难以模仿。因此,使用手工实训是《报关实务》课程实训的最好方式。手工实训要求教师利用主观能动性按实际环境的变化组织及调整案例,还有助于提高教师实际工作技能之优点;更有时效快、实训设备投入少之优点。但是,目前对《报关实务》课程手工实训的研究很少,本文特此提出《报关实务》课程手工实训的方法和内容安排,以供有志《报关实务》课程实训研究的同行借鉴。
四、《报关实务》课程实训项目与内容
按报关、通关的专业技能的要求,《报关实务》课程应对应开设四类技能实训,每类技能实训又按工作方法分若干实训项目。为便于教师组织手工实训,本文将具体实训类别及项目内容作如下归纳整理:
1.商品编码的查找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正确掌握按照《协调制度》归类规则对进出口货物查找编码。
实训要求:由教师顺序按照六项归类规则设置商品 名称,要求学生运用《商品名称与编码》表查找正确的编码,手工作业方式完成。
重点和难点:六项规则的正确理解和顺序使用。
项目设置与内容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要求
属性
1
规则一的运用
按税目条文和类注、章注查找编码
验证
2
规则二的运用
查找具备完成品特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的货品编码;查找混合及组合的材料或物资,以及由两种或多种材料或物资构成的货品的编码。
验证
3
规则三的运用
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编码的货品的正确归类。
验证
4
规则四的运用
最相类似归类法的运用
验证
5
规则五的运用
盛装物品的容器及包装容器的编码
验证
6
规则六的运用
查找某一税品目项下子目的归类
验证
实训项目案例:
按规则一查找以下货物的商品编码:用小米、燕麦碎粒、加那利草子混合配制的鸟食(零售包装)
答案:2309.9090
解析:由小米、燕麦碎粒、加那利草子混合配制的鸟食,从原料上看是植物,从用途上看是饲料。查阅类、章标题,当作为前者时似应归入第二类植物产品,当作为后者时似应归入第四类第23章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依据第23章章注对配制的动物饲料的描述,该商品应按配制的动物饲料归类,归入品目23.09,最终归入2309.9090。
2.进出口税费计算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依据《海关法》、《进出口关税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正确计算进出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主要税费。
实训要求:由教师按实训项目设置计算案例,要求学生正确运用关税计算方法,正确查询关税税率,从价税时正确计算完税价格,从量税时正确选用计量单位及总数;再由教师在关税案例的基础上加设资料,要求学生计算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因船舶吨位税及海关监管手续费等其他税费计算较为简单,建议不设案例实训。
重点和难点:完税价格的计算、增值税组成价格的计算和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
项目设置与内容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要求
属性
1
进口关税计算
查找税率、计算完税价格、计算关税
综合
2
出口关税计算
查找税率、计算完税价格、计算关税
综合
3
进口增值税计算
确定增值税税率、计算组成价格和增值税税额
综合
4
进口消费税计算
确定消费税税率、计算组成计税价格和消费税税额
综合
实训项目案例:
进口关税计算。境内某公司从香港进口日本产的糕点食品生产线2台,成交价格CIF广州50000美元/台。设1美元=元人民币,应征进口关税税额为多少?
答案:查糕点食品生产线商品编码为,查2011年进出口税则进口最惠国税率为7%,普通税率为30%,按从价税计算税额,完税价格按CIF广州50000美元/台计算。
则进口关税税额=50000××2×7%=45500元人民币
3.货物原产地的确定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各种产地规则,正确选用产地标准,申领及撰制产地证。
实训要求:由教师按实训项目设置案例,要求学生正确选用各种产地规则,并按产地标准计算及确定产地属性,填制产地证申报表及撰制产地证。
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按从价百分比标准计算产地属性;按实质性改变标准确定产地属性。
项目设置与内容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要求
属性
1
优惠原产地认定
正确运用完全获得标准、从价百分比标准和直接运输标准
综合
2
非优惠原产地认定
正确运用完全获得标准、实质性改变标准
综合
实训项目案例:
优惠原产地认定。中国某企业生产的登山帐篷,生产中使用了美国产的防紫外线的成匹的织物做原材料,经裁剪、缝纫等工序制成。出口至马来西亚织物的价值占制成品离岸价(FOB)的53%,问该产品能否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享受关税减让?
答案:查阅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得知,如一产品的本地加工增值不低于该产品总价值的40%,则该产品可被认为是原产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享受自贸区的优惠税率。该登山帐篷符合《产品特定原产地标准》清单标准,进口织物价值占制成品离岸价(FOB)的53%未超过60%,符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百分比标准,可享受关税减让。
4.报关单的填制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按照《海关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规范》的要求,完整、准确、有效地填制报关单,这是报关从业必备的基本技能。
实训要求:教师按海关监管货物模式分类设置案例,包括随附单据,要求学生手工正确填制纸质报关单。
项目设置与内容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要求
属性
1
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
出口报关单、进口报关单的填制
综合
2
上一篇:大学语文教案(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