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课教学计划【范例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通货膨胀、供应链危机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相互交织,影响各国发展与稳定,亟需合作应对。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口才课教学计划【范例8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口才教案 【第一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106-01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人才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医学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重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口腔医学生是医学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扎实的口腔医学知识,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

一、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保障。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是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创新思维是人的大脑与医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过程,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口腔医学知识的一种重要能力,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口腔医学这门学科具备很强的严谨性,也有一定的逻辑性,而且跟其他医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有助于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还能够促进口腔医学相关学科的学习成效。第二,站在社会层面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让发散思维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些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益处。

二、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者与实施者,学校的责任非常重大。对于口腔医学专业来说,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实践能力,还要明确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把这些固化到具体的教学计划中去。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要从口腔医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以及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要求学生人文科学知识与口腔医学知识之间能够实现融会贯通,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发挥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导作用。要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需要积极优化教学模式。在引导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本身已有的结论方面,还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知识的补充以及方法的介绍,鼓励学生质疑。在知识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跟学习成效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处在一个积极的状态下,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效。在教学中,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去理解问题,也愿意花费精力去探索知识点,这样的求索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过程。从这可以看出,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多么重要。比如,案例教学模式,通过运用口腔医学经典案例教学,教师跟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产生良性互动,大家在一起讨论、探究教学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再比如,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把学生根据实际特点分成不同的小组,这些差异化明显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出自己对问题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过程,也是思维发散的过程,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3.注重教学反思,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主要是口腔医学教师针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的总结和反思,从而明确教学优势,查找不足,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重复问题的再次发生,让教学成效得到明显的提升。所以,口腔医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一定要转变认识,重视教学反思,决不能因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而麻痹大意。通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跟同行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先进典型。事实上,教学不是单向活动,而是双向活动,教师需要关注的不只是自身在教学中的方法和表现,还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在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有时候学生会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不在教师的备课范围之内。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比教师预想的多,这些都给专业教学注入了很大的活力。所以,教师在总结的时候要把学生的创新点和闪光点记录下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在培养口腔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理论知识学习之余,还要实现“做中学”。对于口腔医学来说,其实践性与操作性都比较强,要求这个专业的学生具备临床诊断、技工以及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实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教育活动跟实践结合在一起,正确把握基础教育跟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口腔医学实践的时候,要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不能因为单纯的实践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在实施的时候,要结合教学目标,建立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的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步发展,能够科学有效的M织实践活动,,从石膏牙、蜡牙雕刻到印模制取、灌注模型,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口腔医学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都要结合不同的学生实际,在专业知识与实践方面给予相应的启发与指导,进而扩展其专业知识,进而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腔医学学习成绩,而且在提高教学成效方面也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更是学生就业的重要法宝,成为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培养口腔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认清当前医学的发展形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把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这样才能把学生培�

参考文献

[1]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J] .中国高教研究,2015(8).

口才教案 【第二篇】

强化英语教学

英语是从事国际贸易人员必须掌握一项基本语言,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英语底子较差,特别是在听说能力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如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语言听说等课程,学生不仅在这些课程中学到英语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外贸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积累个人社会经验,同时学习到基本的商务交际理论。另外,在课后还需要同学加大口语的练习力度,如多举办些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观看英文电影等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材相对滞后,大多数教材中的国家贸易理论部分还是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的,相比,现在我们进入21世纪,国家贸易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在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规范、国际贸易摩擦呈现多、杂、深的特点,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现下,我们将这些变化趋势引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如何让去做?是国际贸易教学必须突破的问题。有优势的高职院校最好能用自编教材,现在的教材内容的滞后使得教学内容远离国际贸易的现实。前面提过,因为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哪怕是最新的教材都会有些滞后。鼓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自编教材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2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开展“模拟国际贸易”的实践教学

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国际贸易流程中的不同角色,加强流程认识,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对社会更进一步的接触,熟悉并更快的掌握国际贸易的业务技能,这样对自己从事国贸工作有初步了解,同时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教学软件模拟。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国际贸易教学软件,软件中包括业务操作、单证练习、在线考试、知识网站及在线帮助等几个方面组成。在进出口业务操作中,我们将不同的同学分为不同的角色,如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的相互配合,这样的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每个外贸环节的具体步骤。

将案例教学融入到课堂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没有形象的告知学生如何去做,而且书本上的内容与现实工作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学生会产生乏味心里以至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并影响学习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 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仅靠教师在课堂上采取老师讲、学员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这样的授课方式,那么最后只能在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所以我们要把案例教学法多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如信用证、贸易术语等章节。

师资力量的培养问题

从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教学的任课教师大多数是刚毕业的,他们存在理论知识非常的丰富,但是实践操作技能却显不足,甚至有很多上了多年国际贸易课的教师都没有企业培训的经历和实际外贸的操作经验,这样的授课水平和能力很难为社会培养出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要尽量把教师送出去,请进来,鼓励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以赛促学

通过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后,学生有多种职业资格考试可供选择,如全国单证员考试、全国报关员考试、全国外销员考试等,通过这些职业资格考试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口才教案 【第三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其所需人才。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权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准入门槛降低后,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大幅度增加。由于国际贸易特殊的贸易环境和运作惯例,外经贸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员工招聘中倾向于录用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外贸人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贸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出口交易前的准备、签订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出口计划、组织货源、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出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开展广告宣传、办理商标注册;签订出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货款为核心的货物、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出口报关、办理保险、缮制单据、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必要时,还有出口索赔。

进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个阶段:进口交易前的准备、签订进口合同和履行进口合同。进口交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进口计划、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进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选择交易对象;签订进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进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货款为核心的租船订舱、派船接运、办理保险、买汇、审核单据、进口付汇核销、进口报关、检验货物;必要时,还有进口索赔。

从国际贸易的进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所涉及的业务环节非常多。因此,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网上进行商务处理技能、商品检验技能、识别与填制外贸单证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③专业能力,如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外语运用能力。

2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脱节

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熟悉进出口业务程序的现场活动。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但是,由于外贸业务量大,一项外贸业务涉及时间较长,从发盘到完成业务全过程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它们之间相互脱节,学生很难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这样就造成了实习的非系统性,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与实习脱节,难免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专业课案例教学不能相互衔接

案例教学是把实践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各专业课任课教师均从所授课程角度出发组织案例教学,重点当然在所讲课程之中,这就导致不同课程的案例很难形成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学生也很难将多门课程的知识应用到一笔业务,这样就会造成所学知识的“无用性”,知识之间形成壁垒,很难相互衔接。

课程设计组织难度大

通过课程设计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是对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但是,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如讯盘、发盘、还盘、接受,在合同磋商的每一个环节里,又涉及贸易术语、商品的数量和品质、商品的包装、商品的运输及保险、商品的检验、货款的收付以及索赔等。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要联系其他课程的知识,不容易组织。

3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的自身特点,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

我们首先对原有的时间短而又分散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了整合,统一调整为四周的专业实习,将原来为期十三周的毕业论文调整为十八周,调整前后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总周数却没有变化。然后,在学期安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前四周进行,毕业论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四周,安排在第七学期后四周进行,第二阶段为后十四周,安排在第八学期后十四周进行,专业实习恰好置于毕业论文的两个阶段中间。

改革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相关企业,选择一笔或几笔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毕业论文前四周的时间和寒假进行选题、开题和收集资料,从而确保论文选题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在接下来的四周专业实习期间里,学生依据选定的论文题目和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继续在企业里进一步了解、熟悉相关的业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毕业论文最后的十四周里,学生要确定论文撰写提纲、查阅资料、撰写、修改、审查、进行答辩等环节。

通过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可以使学生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等环节紧密联系实际,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按国际贸易业务程序统一制定案例教学方案

我们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共同商讨、相互沟通,依据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和程序,最终制定出来一套统一的案例教学方案,所有专业课的案例都按照业务程序融合在其中,确保了案例教学相互衔接,便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另外,我们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与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相邻,可以组织学生到辽化对其国际贸易业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在企业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企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将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

情景模拟组织课程设计

为了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计难以组织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景模拟教学形式。按照国际贸易相关业务和程序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发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要求学生认真研读,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作为补充,模仿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进行模拟训练,可以对出口报价、结算以及所涉及的单证等业务进行模拟。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商讨,共同理解、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方法,学生的学习乐趣倍增。

口才教案 【第四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化趋势,许多国际性的企业、公司在我国得到持续发展,为高职高专学生涉外就业提供了愈来愈多的机会。这就对学生的口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 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同时,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合‘ 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一直是薄弱环节。许多学生虽然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英语应试能力,也积累了大量词汇,但在日常的英语交流中时常出现无法和别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教育工作者发现“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既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能模拟真实的生活工作环境,是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好方法。所以我们需要构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新的口语教学模式。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相应的策略。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是立足于以“教与学”的关系角度,运用英语教学理论与策略研究、结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求、探讨如何培养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以赛促学,是指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各项语言知识通过组织参加相应的竞赛开展具有针对性和逼真性的知识理论教学,设计语言与实际能力的锻炼,最终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理性思维与语言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与创新型人才,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目的。在以赛促学的环境中,英语语言学习者在被给予大量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语言运用能力,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以赛促教,则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有效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与培养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是一种使师生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模式。

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方法,关键是教学实践案例的选取。案例选取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选取案例时,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保证案例的选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把一个案例分解成一个个子案例,通过子案例来积累知识和实战经验,再通过竞赛大案例把各个子案例知识点串联起来,巩固内容的同时,融会贯通这些专业知识同时,竞赛也促进了老师专业技术与教学水平的增强。

具体来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高职高专学生生实践口语能力培养模式

如图1所示。

这种培养模式以技能竞赛为载体,通过比赛的案例贯穿到英语口语课程学习中,并鼓励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去参加比赛。以竞赛的形式驱动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学习质量与教学水平。

三、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对高职高专英语水平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口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开展和组织校内外语言技能比赛,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语言实践技能培养,促进学风建设,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比赛交流学习,取长补短,通过比赛凝炼专业文化。强化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英语口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有利于促进英语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以技能大赛为平台,积极吸引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同时让专业教师了解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信息,明晰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在锻炼学生语言实际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校内实习资源利用率,深化校企合作。

(三)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建设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修改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构建了新型的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学模式。高职高专英语按照实践环节的课程安排和过程性考核方式设置。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英语口语的实践,以达到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四、结语

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 ,探讨赛促学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构建。这种模式的构建,不是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对立的,而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互相结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两者有机的相结合,把评价和激励体系纳人第一,二课堂,通过教学多样化,实习学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代英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1):155-156.

[2]邵艾群。我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 (12):82-83.

[3]陈兆芳。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1,(7):78-80.

口才教案 【第五篇】

关键词: 电气信息 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培养对象设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涵盖了人才规格、质量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过程方式。目前高校常见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种类型,即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学科型;有较厚基础、较宽口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应用能力型;技能、技艺应用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学校办学思想的指导下,选用有较厚基础、较宽口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应用能力型的培养模式,对四个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修订,旨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培养方案的制订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高等教育法》为指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培养方案不仅要反映出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专业技术基础、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而且要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主动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质量意识,把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落实在培养方案中。

二、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本科综合培养方案着眼于学生在校期间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和教育,不仅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而且强调课外教育活动的协调发展。因此,本科综合培养方案包括两部分的内容:本科规定性课内培养计划;本科指导性课外培养计划。

2、本科规定性课内培养计划是各专业建议学生按学期学习的课程计划,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安排学习进程的指南,也是学生毕业资格审查和获得学位的基本依据。因此,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从有利于全面推进学分制的角度,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

3、本科指导性课外教学计划是对规定性课内培养计划的补充。要坚持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科技素质和业务素质相结合。要针对各年级的特点,将各项课外教育内容安排在课外教育计划中。即每个本科学生毕业时至少获得4个学分的素质拓展课外教学内容,以及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等。

4、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要逐步执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新模式。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要在核心课程设置上与国际一流大学基本一致。在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认真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培养方案,借鉴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结合二级学院各专业的特点,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5、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宽基础的原则,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坚持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共基础课、部分学科基础课按打通学科专业大类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按宽口径原则设置。进一步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增设学科前沿性和综合性课程,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的结构上,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可行的专业培养方案

1、构建电气信息类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使学生在更宽的专业平台接受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整个培养方案又请校内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二级学院的电气信息类4个专业按照专业招生,实行大类培养,既保证学生有足够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不失其专业特色,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使学生就业面更广。具体的培养模式为:全部课程分成六部分组成,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素质教育课,4个专业在l~4学期两年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学习中,课程基本全部打通,拥有共同的学校基础平台。保证相同的专业基础平台后,规定各专业的主要课程,体现其专业特色。各专业主要课及专业主要实践环节课程如下: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基础、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级程序设计、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软件工程。

(2)电子信息工程

电路分析基础、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与数字通信、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 微处理器原理和接口技术、图像工程。

(3)电子科学与技术

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基础、VLSI原理与设计、集成电路EDA、微电子概论、光电子和光电子器件、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IC测试技术、FPGA的应用开发等。

(4)通信工程

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微波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移动通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于JAVA的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技术、网际互连原理等。

2、电气信息类各专业主要实践环节

电工电子实习、课程设计、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与实施

1、体现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行因材施教,力求把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达到较好地结合

对覆盖面大的几门重要公共基础课,设立了AB课程模式,针对二级学院四个专业的特点,高等数学采用A模式为187学时;大学物理采用B模式为102学时,大学英语课程根据入学测评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课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专长、能力等自由选择。此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设计学习进程,在4~6年之内什么时候获得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就什么时候毕业。二级学院还制定了本科生转专业制度,以弥补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机会少的不足。以上措施的实施,改变了原来培养方案的固定模式,给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多样化,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展其个性。

2、精选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

2005年,二级学院投入近300万元用于相应实验环境的建设,使整个课程群的教学质量达到较高水平,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强调多媒体授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了提高多媒体授课的质量,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二级学院就多媒体授课进行了多次研讨。

3、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之中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本科阶段的教育目的,应当落实到培养方案之中并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如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要修满不少于4学分课外素质拓展教育学分,包括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修订新一轮培养方案中,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原有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将部分实验单独设课,增大了实践教学所占总学时的百分比,同时还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通过系统的实验体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训练及综合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二级学院还设立了创新实验室,为培养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5、打破专业,优化教学

二级学院的四个专业属于电气信息类,对相同的学科基础课,打破专业的界限,优化二级学院的师资力量,建立二级学院学科平台课[2]。如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通过实验室平台建设和师资整合,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通过对二级学院四个专业的培养计划的修订和实施,我们有信心使学生真正得到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通过学科平台课程建设,优化师资资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有信心培养更优秀的电气信息类(本科)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口才教案 【第六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选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187-02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在笔者几年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感受很深的是我国际贸易实务的许多内容理论性强,且大多数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理解起来具有相当难度。

对于相对晦涩的知识,要是照本宣科的讲解,不但学生很难领会其核心内容,且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笔者尝试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取得了很好效果。具体来说,先利用有针对性的案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思索案例,结合案例大家可以相互讨论,再提问不同的学生来谈谈对案例的理解。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分析,找不到切入点,但是随着几个学生发表一些观点,是非曲直也慢慢变得清楚。最后我再做一些补充讲解,把关键点和学生没有能够考虑周到的地方讲解出来,学生就能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也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相结合。但是要注意这样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技巧,案例一定要有代表性。

1案例教学对促进学生理解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作用

(1)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例如,在介绍商品买卖合同中的有关商品描述的各项条款规定时,都会提到应注意“明确具体”,否则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容易引起纠纷。这个道理很容易接受,可是在实践中订立合同时怎样做到明确具体地呢?若不明确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这时教师就应适时给出一个例子,一方面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例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订立品质条款为例加以说明。案例一:中国从美国进口收割机,合同中的品质条款为:买新的XX牌XX型号收割机。货到后才发现,是一种旧样式的收割机,上面有蜘蛛网但确实未用过。而我们想要的是2010年产的新型收割机。为什么会出现想要的与购买的不符呢?关键在于品质条款的订立有问题,不够明确具体,容易引起歧义。怎样才能明确具体呢?学生在课堂上经过讨论后将品质条款更改为:“2010年产新型XX牌XX型号收割机”。这时的品质条款可以说就明确具体了。讲课时通过这个小例子使学生既能对原理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又能让学生进入实践环节自己去订立合同条款,这样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再例如:在讲到海洋货物运输基本险项下保险责任起迄的时候,根据规定,基本险承保责任起迄期限是采用国际惯例中的“仓至仓条款”,即从保险单上面所载明的装运港起运地仓库开始运输时候开始,到达保险单上面所载明的目的港收货人的最后仓库为止。但是要很好的正确的理解“仓至仓条款”还是需要通过案例来说明。案例二:2009年6月,中国A公司采用CIF贸易术语向英从B公司仓库运往码头装运的途中由于车祸而导致大部分货物受损。事后中国B公司出口一批货物,中方采用条款投保了一切险加战争险,但是货物国的A公司以保险合同上面采用“仓至仓”条款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试问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付?如果是采用CFR或者FOB贸易术语保险公司又是否应该理赔呢?根据目前保险行业的国际惯例,对于基本险保险责任区间都是采用“仓至仓”条款,和保险条款也采用该条款。但是在国际保险业中不仅仅涉及到是否持有保险单,而且还要看被保险人是否有可保利益。《1906年英国海上保险法》第六条规定“被保险人在被保险标的受到损失时必须要享有可保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一条也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该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于投保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故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不管是卖方还是买方投保,都需要对已经投保的货物拥有所有权或者承担相应的风险,即是货物的可保利益人。如果货物受到损失,保险合同才会生效,对于采用CIF贸易术语成交,如果投保人是卖方,通常被保险人也是卖� 其投保的利益就是从保险单上面所载明的发货人的仓库出来开始,到达保险单上面所载明的目的港收货人的最后仓库为止,故前面所述案例中货物由于车祸而造成的损失应该由保险公司赔付。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到损失,由于货物已经越过船舷,风险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即此时买方是货物的可保利益人,且卖方在交单时候对保险单业背书转让给买方,所以买方此时可以在保险单上面指定的进口地保险索偿地点向当地的保险公司索赔。但是若采用CFR或者FOB等贸易术语情况就不同,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前只有卖方拥有保险利益,而买方不是可保险利益人,因为一般采用这些术语投保都是在货物装船后的,买� 所以在采用CFR、FOB、FCA和CPT等贸易术语成交时,进口人投保时候所取得的保险单上也会表明采用“仓至仓”条款,但是保险公司的实际承担保险责任是从货物装上海轮,或者在发货地承运人接管货物即通常所说的货交承运人才开始,到对方收货人的仓库为止,实质上是“港至仓”条款。通过简单的案例就可以把相对比较复杂的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起讫解释得非常清楚:通常“仓至仓条款”主要适用于CIF贸易术语,而对于CFR和FOB的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是从货物越过船舷之后开始的。

(2)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但是有许多实践经验往往很难从国际惯例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而这些实践经验又是十分有助于学生对国际惯例的理解。合适的案例作为桥梁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解释,出口商所交货物应与合同条款规定严格相符,这样才能保证收汇的安全;而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解释,出口商所交单据应与信用证严格相符才能保证收汇的安全。所以在实务操作中,要求信用证内容应与合同条款内容相符,这样才能保证卖方交货既与合同相符又与信用证相符,进而才能安全收回货款。若信用证与合同不符,应要求买方修改信用证。这个原理表面上的含义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在实践中的应用却并不那么简单。现以举例加以分析:某进口商进口钢圆盘,合同中规定:“每卷重600公斤,多卷捆在一起,每捆公吨左右”。而进口商开来的信用证却只规定:“每卷重600公斤。”无“多卷捆在一起,每捆公吨左右”的规定。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要求进口商更改信用证。可是在实际业务中,这种情况往往是卖方按合同履约。原因在于信用证中已规定了的内容与合同是完全相符的,因此,卖方按合同履约是既符合合同又符合信用证的规定,出口方在收汇方面是安全的。通过以上案例分析,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把知识学活,而且也能积累一些实践经验,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且典型的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在《ACollectionofCaseinMarketingManagement》一书中说过:理论的深钻细研,并不是学有所得的真正标志,学习知识的宗旨要义在于掌握知识并且灵活运用知识,而案例教学的精华就是要学以致用。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案例的选择有至关重要,好的案例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选择案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这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前提条件。案例教学法尽管与传统教学法存在很多差异,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重视成都是一样的,因此,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这样才能够选择恰当的案例,并能够设计出讨论的框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才可能更好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索、发现和应用知识。

(2)在选取案例时要反复斟酌,力求其能囊括较多的知识点,并具备一定的复杂性。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过于简单,教师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案例。只有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的综合案例,才可能激发学生进行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这样才便于学生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案例的选择要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所以选择的案例

要将固定的国际惯例和规则融汇于具体实际之中,以便学

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国际贸易实际工作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提出正确的处理办法。

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启示

(1)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教师无论是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案例教学不是取论教学,也不可能替论教学。应该说理论教学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二者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切忌把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对立起来。教学时在分析案例的整个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包括读熟案例内容、明确题目要求、最重要的需要重点明确基本理论观点、写出分析思路;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最后要进行全面深刻分析。另外,也可以把案例分析穿插在理论讲授中,这时的案例不需要太复杂,用小案例就可以。

(2)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企业的实际工作。这方面笔者深有体会,因为我曾经在外贸公司挂职锻炼过一段时间,对外贸的业务知识和一整套的工作流程有一定了解,这对从事国际贸易类教学有很大帮助,教学中几乎每章节的内容都能在实践中找出对应的案例。上课时,有时讲到某一惯例,除了用资料上收集来的一些案例帮助理解外,还可以信手拈来,随口就可以讲出一个身边的实实在在的案例,这也是枯燥的理论课程受到学生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方法因人、因课程性质在具体实施时会有所不同,主要有指导自学法、讲解分析法和课堂讨论法等,教师在课堂上对这3种方法的运用应有所选择。换言之,就是针对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于一些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案例,由于内容综合,针对该章的案例分析题也较复杂,就需要采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就是组织者。另外,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即把学生的具体表现体现在课程的最后成绩评定中去。曾担任美国案例教学协会主席的RobertRonstadt说过:人们通过实际才能学得更好,他说每一个哈佛大学的MBA都要认真阅读和分析500~700个案例。

(4)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全面提高运用国际惯例和规则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比如情景式教学法等。针对不同课程章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得方法就是成功的方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最大的优越性还是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化被动学

参考文献

[1]黎孝先。进出口合同条款与案例分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口才教案 【第七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环境保护概论》 实施效果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首创于美国纽约大学,后因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系统性、决定性地应用和推广而发展起来。案例教学法的大致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整理案例;(2)分析案例,解决问题;(3)回顾总结。

1.《环境保护概论》及其特征

《环境保护概论》主要包括环境与环境科学、生态学基本知识、资源与环境、水污染及其防治等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基本内容、方法,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环境保护概论》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而且是集素质、道德和知识教育于一体,相互交融的学科。

2.《环境保护概论》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1]是一种启发、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把现场的问题带进课堂,把枯燥的理论章节变成公开讨论的话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突破上课时间等限制,在《环境保护概论》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

激活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始终处于接受知识方式单一、被动的地位。案例教学法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问题讨论,手、脑、口并用激活思维。如在讲述“人口、环境、资源”这一话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大城市生活或者小城市生活,说出选择的原因,当原因涉及人口问题时,教师要展开讨论,大城市和小城市人口有什么差异,又因为人口差异导致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生活环境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何差异,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潜移默化地理解了人口、环境、资源三者的辩证关系。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品质。

通过案例教学法,在探讨问题的合作与沟通中学生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很好的发展。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逼真的故事情镜,让每个学生都融入进来,亲身感受面临的实际问题,主动分析案例中的信息,找到问题症结点,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理论知识才能向能力和素质转化,才能够提高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差距。

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脱离是传统教学中最明显的弊端,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理论脱离实际的影响。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对某一实际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互动、启迪等方式,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特点是把现场问题带进课堂,把枯燥的理论章节变成公开讨论的话题,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间的差距。

3.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精选案例,严谨设计问题。

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如何巧妙、科学地设计问题,是实施教学前的重要工作。问题设计,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需要,多角度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其次,越是接近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亲身的经历就越能激活学生的探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要注意难度适中。不能太难或过于简单,要难度适中,这样才能调动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评判标准不能教条化。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一直沿用以前的指标,反映不同学生的特点并不是很直观。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兴趣爱好、个性等都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做出评价之前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真正融入问题探讨,因此要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有序讨论、合理评价[2]。

4.增强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措施

案例教学法,经过许多学科的教学应用和推广,越来越被证明是一种教学效果非常突出且实用的方法,深得学校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为了增强案例教学实施的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

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

要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案例学习的过程。其次,教师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使讨论活动变得轻松愉快,学生只有通过愉悦的心情探索,才能有所创新和发现。

注重教师角色的扮演。

在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有时间观念,使讨论井然有序,辅助学生理清思路,总结分析案例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扮演好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处的角色[3]。

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案例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实决策过程的模拟,因此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认识:(1)学生是案例分析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2)别指望有“正确”答案;(3)学会“思想共享”;(4)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参考文献:

[1]姚俏梅。论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法研究,2007,3.

口才教案 【第八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 情景模拟

教学法作为一种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教育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验证,已经非常成熟,许多具体的表现形式也被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在高等教育的教学反馈中,也获得了肯定。其中,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是发展相对较晚,也是开放性和创新性较大的一种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其在当代体现的教学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不仅让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教学对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此外,传统教学中,学生们往往缺乏具体的社会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他们弥补这些重要的能力缺失。同时,案例教学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习惯和自学能力。

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商务英语教学面向的教学对象,除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之外,主要包括英语专业(非商务

类)学生,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国际金融专业学生等,由于课程受众范围广泛,也决定了此类型相关的课程设计有别于传统的,单一的语言类课程或者商务类课程。而其中的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更具备其特殊性。传统英语口语课程旨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英文口头表达能力,课程设计涵盖英文对话,英文陈述,英文演讲,英文辩论等多个口头技能。从授课主体来看,英语口语课程有中国教师承担,也有英美国家的外教老师承担,但其课程培养目标几乎是一致的。该课程的另一个特点在于技能性,在课堂进程和时间安排上,应尽可能的让学生有更多实际演练口语的机会,这也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传统讲授的方式。那么,从教学目的的角度,商务英语口语在大的培养目标上和一般英语口语课程并没有太大区别,即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升。但从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来看,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商务领域的英文口头表达能力。简单点说,通过该项课程学习的学生,应当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专业的商务英语词汇,在一般的商务场合能够用英语无障碍的口头交流,甚至能够在较为复杂的商务关系中进行专业化的英文沟通。

这里可以很清楚的明确商务英语口语课程设计需要做到两点,第一,与传统英语口语课程一样,提升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将商务知识融会贯通,使英文口头表达更加商务化,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口语做商务交流。从第二点也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也是对其他商务英语专业课或经济金融类专业课的语言检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该项课程。教师在英语口语课程中,有一种被普遍接受并广泛运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演练口头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中,这种情景模拟的设计通过现代教学理念和手段的不断更新,逐渐也被更真实的具体案例所替代。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也慢慢的革新了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设计模式。首先,课程的商务性特� 其次,案例教学本身也是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一种运用,而任务教学法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已经突显了其优势作用。最后,案例教学提供的任务更接近真实的商务场景,案例本身是一个完整和统一的商务事件, 有开头和结尾,同时也提出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理清商务关系和事件发展的因果性和逻辑性, 这需要运用自己掌握的商务知识,结合案例给出的情景和任务来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需要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理论来分析案例,这有别于传统口语课堂,虽然最终都是让学生“各抒己见”,但案例教学是需要学生的最终口头陈述或者观点分享更加“有理有据”,商务英语口语输出应当显得更专业化和学术化。同时,当选取的案例真实性更强时, 学习者会将置身于案例中 , 从而驱动自我进行思考和质疑。与普通任务教学不同, 案例教学的任务完成,通常无关乎于答案的确定与否,而在于学生是否能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并能够将商务知识和理论系统和完整的进行口头英文输出。当然,除了思维和知识引导,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仍然需要对一些专业的商务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服务于今后的其他案例,举一反三,让学生熟能生巧。

在当代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下,课堂教学质量仍然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要素。这一要素也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高等教育,为了适应新的社会人才需求,更是对传统课堂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改革。当然,高校教学改革包含很多方面,涉及到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大纲等。但有一点是高等教育众多学者和一线教师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课堂的创新一直在主导着课程的改革。而以教学法为指导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正是课堂创新的所需要的。案例教学法已经风靡国内外的教学课堂,也逐渐从运用于专业知识型课程,过渡到运用于语言技能型的课程。商务英语口语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教师辅以案例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既可以为此门课程提供更多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也让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更加有效率,掌握一门语言技能更具备准职业化素质。

23 3573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