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杂谈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杂谈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1

教学目标

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2、体会雨果充满激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通过朗读,体会人们对伏尔泰的崇高敬意,感受伟人的魅力,接受自由、平等、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教学重点及实现措施

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这既是文章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通过介绍背景、作者生平来辅助了解,也可以通过反复地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加以讨论,促使学生理解。)

2、通过朗读,体会雨果充满激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作为1篇演讲,本文诗化的语言风格,澎湃的激浪潮和闪耀的思想光辉,使它成为朗读教学的难得材料,要把朗读的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理解、欣赏精彩的语言和澎湃的激。)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1、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

⑴结合《世界历史》,让学生了解背景情况,或让学生在上课前分工查找资料,或者教师进行比较详细的说明。

⑵可通过讲述“伏尔泰之死”“卡拉斯事件”等故事,激起学生了解时代与思想背景的兴趣,尽量不要跟学生照搬历史或哲学教科书上的抽象概括。

⑶如果学生对启蒙思想(如弘扬理性、反对宗教、提倡人权)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可以把重点和突破口放在“正义感”方面,即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行动。

2、在总结伏尔泰的贡献时,学生可能不太好把握,尤其是对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不容易明了。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意:伏尔泰与黑暗势力斗争的武器是什么?“笔”的寓意是什么?演讲开头所说的伏尔泰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朗读,体会雨果充满激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2、置疑法:

通过朗读,体会雨果充满激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点拨法。

4、讨论法。

5、合作法。

6、探究法。

教学辅助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778年,“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一颗巨星陨落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1篇激澎湃的演讲。让我们一起走近伟人,去领略这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二、检查学生预习

1、注音:

陨柩睿恪

2、解词:

陨落灵柩睿智凌驾黎民百姓恪尽职守

三、教师介绍

多媒体课件出示:

1、伏尔泰:

原名弗兰苏阿,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做个法官,但他对文学发生兴趣,后来成了一名文人。

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他深刻地;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他对朋友说:“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伏尔泰才思敏捷,多才多艺。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

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伏尔泰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以及他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夫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他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

2、雨果: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暴力、以爱治恶。创作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简介《巴黎圣母院》,它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而《悲惨世界》刚被称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罗曼•罗兰评价雨果说,“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四、自由朗读课文

说说读完本文后的第一感受:

1、内容上的:

⑴雨果对伏尔泰作出了怎样高度的评价?

参考:

①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伏尔泰比国家领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

伏尔泰为人类开启了思想,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一切都靠理性,不再盲目臣服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真理及良心。

②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原因是──伏尔泰生活的年代反映了法国十八世纪的特点。他启迪人们思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⑵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了怎样杰出的贡献?(是像牛顿,爱迪生一样看得见的成就吗?)

学生找相关语句后明确:──他的贡献主要是思想上的!他用著作同封建专制制度斗争,教导、安抚、教化人,当然,他也用行动为受害者辩护,替弱者伸张正义,他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鼓舞人民从混沌愚昧中走出来,推翻君主统治,开创一个民主文明的法兰西。

2、语言上的:和别的文章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⑴这是演讲词,本文具有充满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⑵雨果对伏尔泰充满了高度的激和崇高的敬意。感情的自然流露,鲜明的感情色彩。

⑶演说词面对观众,有现场的交流和提示等。

五、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本文可分几部分?让学生读课文后讨论回答,这有一定的难度。

可分为三部分:(也可分四部分,把他的人格魅力单独分为一部分)

1、(1)对伏尔泰作出的世纪性贡献进行了总体性的评价。

2、(2~12)带领人们回顾历史,高度赞扬伏尔泰为被压迫的人类而孤军奋战的精神。不仅在于他的著作和思想,还包括他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还专门礼赞了伏尔泰非凡的人格──“睿智的微笑”

3、(13~14)回到现实19世纪,高度赞扬伏尔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们向他讨教,并表达自己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六、细读本文,要求体会作者的感情,文句的深刻含义和语言运用的妙处

1、细读第一部分,思考:

⑴作者怎么评价伏尔泰的逝世?

“一颗巨星陨落了。但它是永生的”,高度评价了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

⑵“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这句话蕴涵着哪些丰富的意义?

首先,“一个世纪”指他所处的那个风云激荡的法国18世纪,这是“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摇篮”“灵柩”“深渊”“曙光”这些词语极其生动地概括了法国18世纪的历史特点。

其次,见证了这个伟大时代的伏尔泰,他所行使的职能和使命,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及其世纪性的贡献。

⑶“诅咒”和“祝福”如何在雨果的身上被看似矛盾地体现?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越是伟大的人物,越是遭受激烈的毁誉。“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所受的极端毁誉,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启蒙”的西文原意,就是带来光明)。

小结:雨果对伏尔泰的精彩评价,激起了听众的共鸣,赢得赞同的掌声。

2、细读第二部分,思考:

⑴伏尔泰是一个勇猛的“斗士”,他让我们想起旧中国也有这样一位勇士──那就是“鲁迅”,说说他们的共同点:

①用笔作武器。

②孤身奋战,都遇到无数的困难、挫折。

③不仅有思想上的教化,还有行为上的具体帮助。

教师小结:从思想上引导人类走向光明和平,这正是伟人先知的最大贡献。不同的是,他们生活的世纪不同,斗争的性质、对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些不同,获得的效果最终也不一样。

⑵本段演说词哪些体现了口语化的特点?

“各位先生”“我再说一遍”面对观众,提醒注意。

①用短句、问句和排比句增加口语色彩。如“人民是什么?是无知。宗教是什么?是不宽容。司法是什么?是不公正。”“这是一场战争,是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理智反对偏见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反对压迫者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等等。

②注意和现场交流。如提示听众:“各位先生,”“我再说一遍”,这些提示,目中有听众,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3、细读第三部分,思考:

⑴伏尔泰的高贵人格还体现在他的“微笑”上,“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说说这“微笑”中含有的多层含义?

“睿智的微笑”。这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含有黎明的曙光”。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恕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安抚,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忧伤,也许来自一代精神巨人缺少知音的孤独,来自对改造社会与人心之艰难的体悟;但“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济世情怀,终究使他把一生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于是,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从而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⑵在本段,雨果又用了哪些词语来评价这个伟人?

“伏尔泰比国家领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在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⑶说说“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这句话的含义。

思想取代武力,意味着人民普遍地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作为公民,“恪尽职守”,就是要维护法律的尊严,防止强权与丑恶势力对人权的践踏;做为个人,“行使自己的权力”,就是捍卫自由,追求真理。

4、细读第四部分,思考:

⑴雨果的时代是个怎样的时代?

“野蛮还在”,“刀剑猖狂”,人类还在流血,还有君主独裁,还有不息的战争,还有被压迫者的痛苦和呻吟。

⑵“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这句话包含怎样的意思?

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但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

⑶本文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巧妙之处?雨果演说本文的最大意义在于什么?

内容上:(演说意义)作为法国19世纪精神领袖的雨果,他希望像他的前辈伏尔泰一样,再一次向世人大声疾呼“人的生命权,良心的自由权,理性的最高权威,劳动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呼告:“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结构上:巧妙地呼应了演讲开头的“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一句;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一起。

七、诵读全文,再次体会本文语言特色,体会雨果饱含激、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教师阐述: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地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

1、任何一种语言风格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和感情为基础的,浪漫主义的语言也不例外,在本文激洋溢的语言背后,是雨果对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

2、本文语言,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同学们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美感和激。

板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总体评价──伏尔泰世纪性贡献

2、回顾历史──思想启蒙与现实帮助

礼赞人格──“睿智的微笑”

3、回到现实──呼吁讨教,表达决心

语言风格:充满崇高敬意、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感情自然流露。

课外延伸

伏尔泰哲理名言积累

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虽然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我将以我的生命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激是使航船扬帆的骤风,有时也使它沉没,但没有风船就不能前进。

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

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光总向上腾,石头总往下落。

美只愉悦眼睛,而气质的优雅使心灵入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杂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2

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中 郦亚萍

〖情感教育,让阅读教学如此美丽·借助诵读,享受情感〗

诵读是把无声的视觉语言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抽象静止的感情变为真实具体的感情,使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情景呼之欲出,使学生进入角色,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多角度感知作品内容是达成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体验主旨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体验文本情感的最佳方法。在我们的教材练习中时常可见“有感情背诵课文”、“朗读全文”、“细读课文”,“反复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等等要求,足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对带动学生情绪、引导学生自主地朗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美读”,准确再现文章情感,引领学生进入听而不厌、如痴如醉的氛围。教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要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散文诗歌,可用“浅吟低唱”或“慷慨激昂”的朗诵来诠释作品;其它文学作品,也可通过富于感情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

教师范读精彩之极,但缺少学生的声音,这无疑是美中不足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亮出自己的嗓子,深入体会文章情感是尤为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朗读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碰撞、交流、融合。如齐读:精选精彩文段让学生同声朗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轮读:开展朗读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朗读水平,有比较地理解内容;分角色读:要求准确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情感、语调等,情真意切地表现出来。

如我在教《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时,先用充满激情的范读感染学生,将其带入情境,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读的或最有自信读好的内容进行指名朗读,学生能较好把握情感,体会语气,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中学 田育生

〖学做赏花人·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如前述,远程教育资源,不是给我们一个抄袭的范本,而是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参照系。我们应该利用它提供的丰富内容,充实我们的教学,搞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达到此目的,以语文教学为例,主要应利用如下资源。

补充课堂文本的相关知识信息。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要对教学内容做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文本涉及的知识等。快捷方便的远程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应充分利用。例如:讲授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时,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开设的远程教育资源网搜集到丰富的关于伏尔泰信息,如他的出身、经历、斗争历程,主要成就,还可以了解到雨果浪漫主义的多种表现形式,这对学生理解文章对伏尔泰的赞美之情和雨果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大有帮助的。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玉石实验学校 李中华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实践与运用·文本语言探究〗

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入围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都具有文章的典范性和文质兼美的特点。语言或质朴、自然,或优美、典雅,或微言大义,或激情洋溢。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语言探究的问题,引领学生走进那墨韵书香之中,揣摩感悟,吟咏品味,用审美的眼光去探究语言运用的妙处,形成语感,陶冶性情,内化为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如学习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文,由于这篇演讲词很好的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体现出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的语言特点,所以就可以设计一个语言探究的问题:联系思想背景,在反复诵读中探究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新塘中学 谢雪梅

〖培养农村学生的质疑能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几乎不复存在,但另一个弊端又出现,教师精心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牵着学生的鼻子往前赶。学生根本没有质疑问难的机会。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比如,我在教授每1篇文章的第一课时,都会让学生自由默读或朗读课文,读完后,说自己的收获。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可深可浅,在说收获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就会说我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记得在讲述《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文时,就有学生讲到通过“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形式。”他知道伏尔泰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死后,人们给了他祝福,我及时给予赞扬。就在这时有学生提出了新问题:“祝福是荣誉的一种形式,可为何文中讲诅咒也是荣誉的一种形式?”我就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发现“诅咒是黑暗势力给予的,说明黑暗势力与他是敌对的,也就是说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为民服务,故受诅咒,也是荣誉的一种形式”。这是学生在充分解读课文后的一种思考,也是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宽松交谈中,促发质疑的意识。所以一定要营造氛围,让学生愿问、敢问,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质疑潜能。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 王 君

〖何妨让学生抄一抄·抄出美丽,抄出语感〗

像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样的课文,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人文内涵,要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字,对初三学生来说,甚至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件颇不易的事情。我自己针对我所任教的两个择校生班的娃娃作了一个调查后核算了一下,如果要讲深讲透,这篇文章耗时最少也在三个课时以上。我再次认真研究了课文,仔细揣摩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我觉得像这样的自读课文,除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启蒙思想家们的智慧和人类文明进程发展的艰辛坎坷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雨果精彩的演讲语言,以此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简化了教学目标,整堂课只要求学生做两件事情:

1、摘抄文中的至少十对形成对比和基本形成对偶的句子,并且至少背诵五对。

2、激情朗诵全文,结合所抄句子简要议一议伏尔泰这个思想家的伟大形象。

比如学生抄出了以下句子:

──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

──一边是欢呼和赞美,一边是嘘叫和仇恨。

──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

──这武器轻如和风,猛如闪电。

──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理智反对偏见的战争,理智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战争,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

──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

──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坚毅战胜顽强,以真理战胜愚昧。

──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他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悯安抚百姓。

──文明过去曾服从武力,文明以后将服从思想。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守职责。

──野蛮还在,让哲学抗议。刀剑猖狂,让文明愤然而起。

──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

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效果很好。课堂上确实“沉寂”了十分钟,但大部分时间娃娃们的背诵朗读点评都很有激情。在“抄”中,学习目的得到了明确;在“抄”中,学习的头绪得到了简化;在“抄”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文字表层的的锋芒和内在的深情;在“抄”中,语言的美丽被凸现出来了,语感和情感的孕育都有了肥沃的土壤。

在“抄”中,一节课学完了《纪念伏尔泰一百周年的演说》,轻松扎实而充满热情。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一中学 李 琼

〖开辟语文教学的绿色通道·走向书籍、网络等丰富的资料世界〗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录音、音像、影视、报刊、网络等系统日益完善,突破了语文教学的旧环境,旧格局,向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指导学生挖掘、运用资源。针对一些背景较复杂,理解有难度的课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丰富的资料,提高学习的效率,逐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钻研探索精神。

文字资料:文字资料是最基本的一种资料形式,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其实就是对文字资料搜集的一个途径。文字资料包括作者生平简介、代表作品、课文出处、文体知识、写作背景、典故解说等。文字资料的准备与运用,对学习文本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1篇外国的19世纪的作品。由于学生对课文中涉及的时代和思想背景极为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地位,因而对于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阐述难以理解,很难激起感情共鸣。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上网或从有关书籍中查阅背景材料,并形成文字,以顺利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海南省儋州市新英中学 吴福良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段落的质疑〗

质疑段落的意思,平中见险,常中见奇,发射创新的电波。

我们的老师,见惯了“教参”的表述,定向了思维,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掉进了又老又俗的框框,却还讲得振振有词。而学生却能抛弃一切干扰,于是很容易就发现了别人习以为常的问题,表现出令人刮目的新见解来。如教《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时,雨果对伏尔泰这位人类先 贤给予了崇高的礼赞,对他的思想和人格力量给予了热情的颂扬。雨果的演讲赢得了一阵阵掌声和呐喊。出乎预料的是,一个学生找到全文结尾后的括号内容(那里写着:“全体一致经久不息的欢呼。从四面八方高呼:‘维克多·雨果万岁!’”),向我发难:“本文赞美的是伏尔泰,但为什么听众高呼的是‘维克多·雨果万岁’,而不是‘伏尔泰万岁’?”问题一出,石破天惊!学生议论纷纷,答案也很深刻:“演讲者是雨果,雨果是当时的文坛巨星,表达了人们对雨果的热爱崇拜之情。”“表达对雨果之于伏尔泰的赞美的认可和接受。”……那是学生的创新精神的电波在不断地发射。

吉林省德惠市第四中学 李泽艳

〖让学生从主动体验中走进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学习内容的开放,让学生勤于主动体验〗

通过课文学习之前的学生活动,或作交待,或作悬念,或作铺垫,或作解说这样可以丰富课文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学习《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文前,可布置学生与历史课程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讲述伏尔泰的故事,聚焦于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正义行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了解了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才能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也能激起感情共鸣。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3

一、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们背诵下来。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风格、激发感情共鸣;背诵精彩段落,增加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教师可以先对“浪漫主义”做些解释。

二、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做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此题意在让学生把握全文大意,进行内容概括。

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三、品味下面的句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此题意在品味诗化语句中的哲理和激情。

1.“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恕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安抚,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3.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地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揭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4.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话,极其巧妙地呼应着演讲开头的“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一起。

四、课文中,雨果盛赞了伏尔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到的巨大作用。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被雨果如此推崇的伟人吧?在课外查找有关伏尔泰生平、创作、思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此题意在锻炼学生的资料检索能力。

20 3120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