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王翰》教案优秀10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本诗描绘了凉州的壮丽景色与思乡情怀,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何理解其情感?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凉州词王翰》教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凉州词王翰》教案

《凉州词王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音画导入:

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颖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7.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凉州词王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一类生字,认识3个二类生字,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诵读古诗,感受古代诗韵律美。

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感悟、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音乐背景,课件。

基础知识:

区别字:

琵( )琴( )葡( )战( )

琶( )瑟( )萄( )站( )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凉州词:乐府旧题。作者王翰,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人, 睿宗景云元年进士及第, 直言谏诤, 被贬为道州司马, 现存诗篇不多, 但都属绝妙之作。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配乐朗读诗。

1.范读。

2.练习读。

3.指名读。

4.齐读。

四、听音乐,读古诗,想象诗的意境,了解诗意。

五、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六、作业:

1.写生字、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搜集长城资料。

4.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

这是连绵词,不能拆开来理解,单个汉字没有意义。(澎湃、玫瑰、蚂蚁、玻璃、叮咛)

(2)讨论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3)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三句诗都是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

《凉州词王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及文中3个注音字,学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春日》和《凉州词》。

3、感悟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多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一背。

2、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自由读→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

二、学习《凉州词》:

1、出示第二首古诗,用上面的方法自学。

2、检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纠错互评。

3、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

点拨:万仞、杨柳、玉门关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边塞的风格。

简介:王之涣,盛唐边塞诗人。

这首《凉州词》描写了边塞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当时戍边战士的生活吗?

6、有感情地按七绝节奏朗读诗歌。

7、组织背诵。

三、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3个字。提出好的写字建议。

2、练习写字。

3、互相评价。

四、小结。

五、作业:

请收集王之涣的其他边塞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

1、背诵《凉州词》。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代朱熹的古诗《春日》。

板书诗题,齐读。

二、学习古诗《春日》:

1、出示全诗。指名试着读一读。

2、放录音,生认真听。

3、自学古诗中的生字。

4、小组内互读互听。

5、逐句简析诗意。

等闲—随便

注意:风和日丽时,到泗水边游赏,一望无际的风光恍然一新。随处可见春风的面目,万紫千红的花儿都是他的姿容啊。

6、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想象一下美丽的春天。

7、按节奏朗读古诗,鼓励当堂背诵。

三、练习写“闲”字。

四、请同学们课后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五、作业:

1、背诵《春日》

2、完成课后习题2

《凉州词王翰》教案 篇4

【作者介绍】

王翰(687-726),唐朝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他的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春女行》《古娥眉怨》等。《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共有14首。

【译 文】

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我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就会不停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快点上前作战。

我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至今,前往战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注 释】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点击播放赏析视频

【赏 析】

这首诗的首句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第二句却来了个突然转折,“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子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转,即使在战场是醉倒,也请不要见笑。“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句“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诗海撷珠】

送别诗在古诗中很多,下面这些送别诗你会背诵吗?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于易水送别》

【诗歌小讲坛】

凉州词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之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唐玄宗将改变后的曲谱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等。

《凉州词王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大意。学习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朗读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

感悟体会,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

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凉州词,盛唐流行的曲调名,不是诗题。

2、学生自读古诗。

3、简介作者。

王之涣。公元688-742,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善写边塞诗,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诗;齐读。

三、感悟诗意,朗读体会

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朗读感悟“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看诗的第一行:黄河远上白云间,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试读,评议。

2、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王之涣曾有“黄河入海流”句,李白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句,与“黄河远上白云间”比,你觉得有何不同?

4、请站起来!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二)、一片孤城万仞山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示图片)

1、出示:“仞”、“一片”意,思考:这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

出示课件:玉门关

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米,残垣高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必经之路。)

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

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3、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

(1)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

(2)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4、回读该两行。

生齐读。

师小结: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竞像一条丝带逶迤飞上云端,高耸的山越下,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前两行,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环境的荒凉,为后文刻画人物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环境。这冷清寂寞的城中会有谁呢?心情又如何呢?(三)、齐读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解词。课件出示:

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生。何须:有什么必要。意即没有必要。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柳”又有“丝(思)长”之特点。

度:越过2、谈谈自己对这两行诗的理解。

3、征人有怨吗?怨什么?(怨柳不发芽)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生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夜里,春风不到,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出的怨情是强烈的。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课件出示:读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着战争尽早结束,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

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

4、为什么又何须怨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怨无用。慷慨悲壮。战士们尽管思念家乡和亲人,乡愁难禁,但为国戍边,责任重大,一想到此,就又生出一股豪情。何必怨呢?悲而不失其壮,正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也是盛唐的声音。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首诗!

四、朗读背诵,拓展积累。

1、自由朗读。

2、指名背诵。

3、齐背。

4、抄写这首诗。课件展示:这首诗被人们广为流传,更以书法的形式写成条幅、刻成石碑。让我们欣赏欣赏。同时用自己喜欢的字体抄写这首诗,还可以默写。

五、推荐阅读王翰《凉州词》。

六、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

板书:凉州词

王之涣

《凉州词王翰》教案 篇6

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

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凉州词,盛唐流行的曲调名,不是诗题。

2、学生自读古诗。

3、简介作者。

王之涣。公元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善写边塞诗,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诗;齐读。

三、感悟诗意,朗读体会

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朗读感悟“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看诗的第一行:黄河远上白云间,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试读,评议。

2、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王之涣曾有“黄河入海流”句,李白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句,与“黄河远上白云间”比,你觉得有何不同?

4、请站起来!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二)、一片孤城万仞山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示图片)

1、出示:“仞”、“一片”意,思考:这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

出示课件:玉门关

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米,残垣高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必经之路。)

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

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3、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

(1)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

(2)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4、回读该两行。

生齐读。

师小结: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竞像一条丝带逶迤飞上云端,高耸的山越下,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前两行,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环境的荒凉,为后文刻画人物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环境。这冷清寂寞的城中会有谁呢?心情又如何呢?

(三)、齐读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解词。课件出示:

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生。 何须:有什么必要。意即没有必要。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柳”又有“丝(思)长”之特点。

度:越过

2、谈谈自己对这两行诗的理解。

3、征人有怨吗?怨什么?(怨柳不发芽)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生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唐 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夜里,春风不到,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出的怨情是强烈的。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课件出示:读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着战争尽早结束,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

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

4、为什么又何须怨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怨无用。慷慨悲壮。战士们尽管思念家乡和亲人,乡愁难禁,但为国戍边,责任重大,一想到此,就又生出一股豪情。何必怨呢?悲而不失其壮,正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也是盛唐的声音。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首诗!

四、朗读背诵,拓展积累。

1、自由朗读。

2、指名背诵。

3、齐背。

4、抄写这首诗。课件展示:这首诗被人们广为流传,更以书法的形式写成条幅、刻成石碑。让我们欣赏欣赏。同时用自己喜欢的字体抄写这首诗,还可以默写。

五、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

板书: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 白云

孤城 万仞山 何须怨(悲而不失其壮)

《凉州词王翰》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凉州词》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韵味,熟读成诵。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读诗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

2.体会诗的韵味,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采用多种方式诵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接力赛——对诗游戏

老师出上半句(带有表情和动作)

2.谈话:回忆学习过的唐诗,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位诗人,为什么?

3.复习边塞诗和边塞诗人,体会感情。

4.通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引入王翰的《凉州词》。

学生对出下半句(模仿老师的表情和动作)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背诵边塞诗,谈感受。

齐背王之涣《凉州词》,谈体会。

二、初步感知

1.配乐范读。

2.出示《凉州词》。

3.指名朗读。

4.齐读古诗。

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认真倾听,扫除字音障碍。

指读古诗。

三、体会诗情,练习诵读

1.找出古诗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

2.汇报交流。

3.找出诗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战士勇敢的’一个字。

4.学生交流。

5.练习诵读。

6.出示边塞风光。

7.配乐诵读。

8.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诵读古诗。

9.汇报诵读。

10.识记生字:葡、萄、场。

男生读,女生认真听,找出印象深刻的诗句。

女生读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诗句,并说出理由。

女生读,男生认真听,找出重点字。

男生找出重点字词,并说明理由。

同桌交流。

感受边塞的荒凉,体会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在古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诵读。

找自己的好朋友、老师一起表演读、齐读、轮读、接读。

自创动作表演读。愿意上台表演的到讲台上表演读。观众评比最佳演员。

认读、组词,合作学习。

四、拓展

1.无论现在还是古代的战士,都不怕牺牲,保卫国家,你最想对战士们说什么?

2.王翰用《凉州词》表达了自己的对战士们的敬意,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诗。

谈感想。

配乐诵读。

《凉州词王翰》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能掌握好朗读的节奏,理解诗意。

②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插图、背景材料及想象画面,了解诗句意思。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把握朗读的节奏,理解诗意。

②难点:体会诗人抒发的戍边战士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说在教学过程前的话:

先看课后习题,结合语文要素,提取试讲内容的方向。如本文习题:

1、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答:字面意思是: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醉卧沙场”看似戏谑玩笑,实则慷慨悲壮。既然战争是无法避免的,战死也是极有可能的,那就笑着面对吧,战死沙场,不就像喝醉了酒卧倒在沙场一样吗?

从中可以体会到: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凉州在今天我国甘肃武威一带,古时那里人烟稀少,属于唐朝的边塞重镇。诗作者王翰与“七绝圣手”王昌龄同时期,性格豪放,敢于直言,富有才气,年轻时也曾出征边塞。在他的笔下,边塞生活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2、初读课文:

提问:小组合作,讨论古诗大意。

3、精读课文:

提问1: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边读边想象,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提问2: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想一想,诗人真的是因为喝醉而倒在战场上吗?“醉卧”改为“战死”有什么不一样呢?

提问3:你觉得诗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结:同学们,《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

5、作业:默写该首古诗。

以上是《凉州词王翰》教案 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凉州词王翰》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的作品,请读给大家听听。

课后反思

《凉州词王翰》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乐曲、课件、边塞诗等。

学生准备:

边塞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这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是王之涣描述塞外苍凉境地的代表作。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这话是不错的。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诗状凉州之险恶、荒寒,一言不及征人,而征人苦情可想;虽是1篇怨词,但画面雄壮阔大,神气不落凄切。历来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五、书写巩固。(用钢笔或毛笔书写这首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七、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之涣

相思

离情

孤城

不度

20 3917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