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教案(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1
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虽然应用的公式只是三条,但要灵活应用于解题却不容易。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相对来说还是稍微简单些。
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关键还是要搞清平方差公式(a+b)(a—b)=a2—b2的结构特点:公式的左边是这两个二项式的积,且这两个二项式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公式的右边是这两项的平方差,且是左边的相同的一项的平方减去互为相反数的一项的平方。
有了前边学习习近平方差公式为基础,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只需要转换思维即可。但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当困难的。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可分三步:
1、写成两项平方、差的形式,即找到相当于公式中a、b的项;
2、按公式写出两项积的形式,即因式分解;
3、两项中能合并同类项的各自合并。
例题及练习的呈现次序尽量本着先易后难的螺旋上升原则。
1、a、b代表单独的数字或字母,如:(1)m2—9(2)16—y2
2、a、b代表单独的数字、字母或只含数字、字母的单项式,如:
4b2—9c2(2)m2n2—25
3、a、b代表多项式,如:(1)(2a+b)2—(a—b)2
—(a+b+c)2+(a—b—c)2
在此要有“整体思想”的意识,注意:+部分的底数作为一个整体相当于a,—部分的底数作为一个整体相当于b,然后再套用公式。
尽管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学生作业中仍暴露出许多问题:
1、不会找a、b
2、思维僵化,对于与公式相同或者相似的式子而需要转化的或者多种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难以入手,说明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较差,如要将9-25X2化成32-(5X)2然后应用平方差公式这样的题目却无从下手
3、因式分解要养成先提公因式的习惯,结果要注意到是否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比如最简单的将a3-a提公因式后应用平方差公式,但很多同学都是只化到a(a2-1)而没有化到最后结果a(a+1)(a-1)
因式分解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难点,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注意到计算题在练习方面的巩固及题型的多样化,相应地对教材内容及教学进度做出调整。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平方差公式2
平方差公式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二节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因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平方差公式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公式,在教学中具有很重要地位。
二、说学情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幂的运算和整式乘法,但在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时常常会出现符号错误及漏项等问题;另外,数学公式中字母具有高度概括性、广泛应用性,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上有困难。因此,我们把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根本,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位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方差公式产生的背景,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方差公式产生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猜想、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和符号感,感受利用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平方差公式,形成学习数学公式的一般套路,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团结协助的意识,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因而我采取的的教学模式定为:三先两主动,即让学生先说话、先动手、先总结,让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探索。学习方法: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数学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为了体现这一思想,我设计了一个实际问题。 这里只提供情境,刺激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个以生活实例创设的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又为平方差公式的引人服务,更为说明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首先,我用情境中一道题目,并再安排了两个练习,通过对特殊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学习习近平方差公式作了铺垫,让学生感受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引出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
顺势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表述,总结出公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然后,教师通过分析公式的本质特征使学生掌握公式,在认清公式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
进一步剖析a、b的广泛含义,抓住了概念的核心,使学生在公式的运用中能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用学生最喜欢的拼图游戏,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认识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再次验证了猜想。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代数与几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思考问题。
(三)巩固深化,内化新知
总结出平方差公式后,我先设计两个简单练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平方差公式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特征和运用平方差公式必须具备的条件。
然后设计了三个例题。例1和例2是教材上的内容,例3是我设计的一道实际问题。
例1有两道小题,其中设计第(1)题,然后学生完成。第(2)题学生板演,师生共同纠错。 例2有两道小题,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出错后教师及时纠正,使学生认识深刻。第一题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和数式通性;另一题是平方差公式与一般多项式乘法的综合,强调不能用公式的仍按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
例3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设计此题与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相吻合,加深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
(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从基础应用公式入手,到拓展提高。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都有收获,体现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在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提升学习理念。
(五)当堂练习
这部分给出两类练习题
设计意图(第一类题是完全平方公式的直接应用,通过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完全平方公式中字母a,b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它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第二道题 直接给出一些同学的错误认识,强调错误原因并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六)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完全平方公式,教师再次强调并指出易错点和需注意的地方公式中项数、符号、字母及其指数。)
(七)布置作业
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设计意图:(必做题巩固本节课知识,让学生熟练应用公式。选做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同时分层布置作业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平方差公式3
2.运用公式要注意什么?
(1)要符合公式特征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
(2)有些式子表面不能应用公式,但实质能应用公式,要注意变形.
四、作业
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l)(x+2y)(x-2y); (2)(2a-3b)(3b+2a);
(3)(-1+3x)(-1-3x); (4)(-2b-5)(2b-5);
(5)(2x3+15)(2x3-15); (6)()(+l);
2.计算:
(1)(x+y)(x-y)+(2x+y)(2x+y); (2)(2a-b)(2a+b)-(2b-3a)(3a+2b);
(3)x(x-3)-(x+7)(x-7); (4)(2x-5)(x-2)+(3x-4)(3x+4).
热门文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当前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古诗三首(墨梅 竹石 石灰吟)
第一场雪
Unit 2 Look at me第五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
威尼斯的小艇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相关文章・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的乘法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乘法(二)
・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
《平方差公式》优质教学设计 例4
1.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理解;(重点)
2.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并讲解一种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平方差公式.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平方差公式
类型一 直接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5)(3x+5);
(2)(-2a-b)(b-2a);
(3)(-7m+8n)(-8n-7m);
(4)(x-2)(x+2)(x2+4).
解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1)(3x-5)(3x+5)=(3x)2-52=9x2-25;
(2)(-2a-b)(b-2a)=(-2a)2-b2=4a2-b2;
(3)(-7m+8n)(-8n-7m)=(-7m)2-(8n)2=49m2-64n2;
(4)(x-2)(x+2)(x2+4)=(x2-4)(x2+4)=x4-16.
方法总结:应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2)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3)公式中的a和b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 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运算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2013×1923; (2)×
解析:(1)把2013×1923写成(20+13)×(20-13),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2)把×写成(13+)×(13-),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解:(1)2013×1923=(20+13)×(20-13)=400-19=39989;
(2)×=(13+)×(13-)=169-=
方法总结:熟记平方差公式的结构并构造出公式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3题
类型三 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化简求值
先化简,再求值:(2x-y)(y+2x)-(2y+x)(2y-x),其中x=1,y=2.
解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展开并合并同类项,然后把x、y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2x-y)(y+2x)-(2y+x)(2y-x)=4x2-y2-(4y2-x2)=4x2-y2-4y2+x2=5x2-5y2.当x=1,y=2时,原式=5×12-5×22=-15.
方法总结:利用平方差公式先化简再求值,切忌代入数值直接计算.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4题
类型四 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如图①,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形(a>b),把剩下部分拼成一个梯形(如图②),利用这两幅图形的面积,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左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2-b2,右图中梯形的面积是12(2a+2b)(a-b)=(a+b)(a-b),∴a2-b2=(a+b)(a-b),即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为(a+b)(a-b)=a2-b2.
方法总结:通过几何图形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可对平方差公式做出几何解释.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9题
类型五 平方差公式的实际应用
王大伯家把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了邻居李大妈.今年王大伯对李大妈说:“我把这块地一边减少4米,另外一边增加4米,继续原价租给你,你看如何?”李大妈一听,就答应了.你认为李大妈吃亏了吗?为什么?
解析:根据题意先求出原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改变边长后的面积,然后比较二者的大小即可.
解:李大妈吃亏了,理由如下:原正方形的面积为a2,改变边长后面积为(a+4)(a-4)=a2-16.∵a2>a2-16,∴李大妈吃亏了.
方法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公式化简解决问题.
三、板书设计
1.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a+b)(a-b)=a2-b2.
2.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学生通过“做一做”发现平方差公式,同时通过“试一试”用几何方法证明公式的正确性.通过这两种方式的演算,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因此教材中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5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目标是:1、会推导公式(a+b)(a-b)=a2-b2,2.理解平方差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简单计算;通过教学,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本节课我从复习旧知入手,在教学设计时提供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学生刚接触这类乘法,对于公式中的字母a、b用其他代数式替换,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我就运用Δ和Ο来表示,让学生在题目中先找出Δ和Ο,左边为两数的和乘以两数的差,在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a)完全相同,另一项(b与-b)互为相反数。右边为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完全相同的项的平方减去符号相反的平方。公式中的a,b不仅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字,还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等代数式。 提醒学生利用平方公式计算,首先观察是否符合公式的特点,这两个数分别是什么,其次要区别相同的项和相反的项,表示两数平方差时要加括号。 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它是特殊的整式的乘法,运用这一公式可以简捷地计算出符合公式的特征的多项式乘法的结果。我很细地给学生讲了以上特点,学生容易接受,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错误主要是:(1)判断不出哪些项是公式中的a,哪些项是公式中的b;(2)平方时忽视系数的平方,如(2m)2 =2m 2。针对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对于共性的或思维方式方面的错误及时指正,以确保达到教学效果。平方差公式是乘法公式中一个重要的公式,形式虽然简单,学生往往学起来容易,真正掌握起来困难。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公式,不能完全理解其含义和具体应用。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深入的专研教材,结合教学目标与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克服自己的弱点,尽量使数学课生动、自然、有趣。
上一篇:《迢迢牵牛星》(优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