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教案【推荐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数学的教案【推荐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数学课教案【第一篇】

可能性

第2课时

学习内容:

第94、95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第4~6题。

学习目标:

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重点:

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事件发生的过程来感知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有10张倒扣着的相同的卡片,其中有4张画的燕子,3张画的大象,2张画的老虎,1张画的喜鹊,打乱后从中任意拿1张。

(1)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

(2)小娟喜欢燕子,她一定能拿到画有燕子的卡片吗?

(3)拿到画有燕子的卡片的可能性和画有大象的卡片的可能性哪个大?为什么?

(4)分组游戏,并做好记录,然后集体汇报。

(5)思考: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6)猜想:任意拿1张,拿到燕子的可能性是( ),拿到大象的可能性是( ),拿到老虎的可能性是( ),拿到喜鹊的可能性是( )。

(7)汇报每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验证猜想。

(8)教师小结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教学例4。将一副扑克牌的13张方块牌和匀,从中任意抽出1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 “偶尔”“经常”等来描述抽牌的情况。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说说例4让我们做什么?

(2)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3)集体汇报实验结果。

(4)填一填

( )抽到方块2,( )抽到黑桃A,( )抽到方块A,( )抽到方块。。。。。。

3、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 “偶尔”“经常”等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1、小林做5个纸团。并将其中几个纸团做上记号。小丁任意摸出1个并作记录,放回和匀后再摸

(1)小丁摸了40次,将结果记录如下

(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得出什么结论?

(3)两人交换角色。小丁做纸团并做记号,再由小林来摸并记录

两人交流对这次游戏活动的感受。

2、盒中有形状相同的红色小棒8根,黄色小棒2根。小兰从盒中任意取出1根小棒,取出哪种颜色的小棒的可能性大?

选择“不可能”、“偶尔”、“经常”填空。

(1)( )取出红色小棒。

(2)( )取出黄色小棒。

(3)( )取出白色小棒

四、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4~6题。

家庭作业:第95页课堂活动。

板书设计:

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课教案【第二篇】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难点

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像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玩游戏。

掷骰抱团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小学数学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3、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点。

3、认真思考,分析得出。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把握关键。

四。教学方法(过程):

1、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业等。

2、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3、顺序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边讲边讨论,边复习边讲授。

4、使用以下提示语: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演示)——(讨论)——(讲述)、(设疑)——(启发)——(小结)、(举例)——(分析)——(解答)、(概括)——(归纳)——(推论)、(练习)、(提示)、(着重指出)、(板书)、(边写边讨论)、(回忆)、(强化)、(注意)、(资料)、(思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

在明确的计划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果;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认知结构。

1、教学效果

2、个人反思

数学课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1.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教师板书:商不变

(二)成反比例的量

1.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1)计算工效和时间的乘积. 2.教师提问

(2)这一组题中涉及了几种量?谁与谁是相关联的量?

(3)请你举例说明谁与谁是相对应的两个数?

(4)在这一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举例说明)

3.小结:有什么规律?(板书:积不变)

(三)不成比例的量

1.出示表格

(1)总吨数是怎样得到的? 2.教师提问

(2)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运走的吨数少,剩下的吨数多;运走的吨数多,剩下的吨数少;总和不变

(四)结合三组题观察、讨论、总结变化规律.

讨论题:

1.这三组题每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第一组商不变,第二组积不变,第三组和不变.

总结:

3.分别概括正、反比例的意义

4.强调第三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叫做不成比例

5.教师提问

(1)两种量成正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两种量成反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五)字母关系式

三、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一种圆珠笔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3)每组等式说明了什么?

(4)两种相关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当速度一定,时间路程成什么比例?

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长方形的面一定,长和宽

4.修一条路,已修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的关系,要抓住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是本质.

五、课后作业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20 1266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