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认识东西南北教案(通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三年级数学认识东西南北教案(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西南北教案【第一篇】
谈话:同学们,五一都去哪儿玩了?今天许老师要带你们到更远的地方,到我国的大江南北去欣赏祖国壮美的河山。
课件出示长城、介绍长城,再问: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吗?提示:长城全长6700()填上合适的单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出示答案:“千米”引出课题。
(1)看到答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说说你对千米都有哪些了解?
(2)根据学生的回答,学生千米和米的进率。
1千米等于多少米?1000米又等于多少千米?学会正确地读法。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1)你认为一千米实际到底有多么长,你能想得出来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从学校大门出发到叶廷鹏鹏纪念馆门前大约500米,来回约是一千米。闭眼想一想这一千米的长度。
让学生根据已知的长度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例如:学校的大门到最里层教学楼的距离大约是50米,2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旗杆高10米,100根旗杆头尾相接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课前准备:让学生先了解学校内各场所有长度。两幢教学楼之间长约50米;旗杆高10米;篮球场的长约25米;多媒体教室长约15米等等;)。
(3)根据了解的一千米长度,同桌讨论:从林步桥十字路囗沿乡交车往平阳方向出发,大约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选择:练川卫生院;柳洋路囗;上桥路囗;)反馈时说说你的想法。
(4)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从你家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
对学生先前可能提出的1千米的路进行回顾。(刚才某同学说的距离是一千米吗?课后,选择同学们讨论的一种方法去验证。)。
3、千米的应用。
(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在表示路程、河流的长度或象长城这样巨大的建筑工程时往往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2)课件出示:长江,黄河、我国南北、东西长。
(4)课件出示1小时的路程。
成人1小时约行5千米;
自行车1小时约行15千米;
公共汽车1小时约行60千米;
火车1小时约行90千米;
飞机1小时约行1200千米。
4、千米和米的化、聚(在欣赏景色同时展开教学)。
要求讲法要准确,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5、刚才在领略我们祖国壮丽山河的同时你还收获了什么?
(1)填写单位。
(2)千米与米的化聚练习。
(3)大数字化聚。
(4)看书质疑:书上给我们介绍了有关千米的一些知识,你们看看,有什么新收获或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再与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相互探讨探讨。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西南北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的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自身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写有东、南、西、北的标牌各一张,校园平面示意图记录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全班学生分四组按如下形式站好。(也可以给各组取组名)。
第二组。
第四组第一组。
第三组。
3.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描述这四个组的位置与方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西南北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第77页吨的认识、“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概念,直到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那些呢?
二、教学新课。
(2)你很聪明创造出的这个质量单位和科学家创造出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它和克、千克一样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板书:吨)。
(3)你能说一说,在你平常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东西的质量是用“吨”作单位的?
(4)建立1吨的概念。
出示袋子图。
逐一出示袋子图,说明1袋子大米重100千克。出示一个就让学生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地数,满10张。
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告诉学生:这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标出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5)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填空。
(6)教学“试一试”
出示: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引导: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所以3吨等于3000千克。
提问:根据前面我们学过的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第2题先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7)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说出怎么想的。
三、组织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先分别看每个框里是什么物体,各有多少,再连起来说一说。(2头牛重1吨,20袋水泥重1吨............)。
2、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吨,知道计量较重的或者较大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千克,根据吨与千克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把吨和千克进行换算,换算时只要想几吨是几个1000千克,或者想多少千克里有几个1000千克,就能很快推算出结果。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3、4题。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西南北教案【第四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提高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体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鸡婆婆的生日,公鸡兄弟俩给外婆准备了两盒礼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哥哥拎着小盒的礼物,弟弟拎着大盒的礼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轻松,而哥哥却越走越吃力。
提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猜一猜两盒礼物哪一盒重吗?
谈话:今天老师把这两盒礼物带来了,我们也来掂一掂。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两盒礼物到底有多重呢?(用秤称)。
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1.认识秤。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秤吧?谁来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秤?(学生自由说)。
多媒体出示各种秤的图片。
谈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盘秤(多媒体演示),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把要称的物体都放在托盘里,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上面的刻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重量是多少。仔细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有10个数,一根指针,字母kg)。
讲解:称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用字母kg表示。(板书:千克kg)称物品的时候,指针指到1就是1千克(多媒体演示),指到几就是几千克。
多媒体出示用盘秤称西瓜、白菜的图片,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质量。
2.掂一掂。
谈话:刚才我们用秤称出了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一样重,都是1千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试一试。
小组轮流掂一掂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
指名分别掂三个盒子,找出其中1千克的盒子。
3.称一称。
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给外婆过生日,小白兔也想给外婆过生日,它想准备苹果、黄瓜、土豆各1千克,你能帮助小白兔称出这些物品吗?(把课前准备好的苹果、土豆、黄瓜分发给各个小组)。
反馈时,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1千克苹果的个数。
5
6
7
4
1千克土豆的个数。
10。
8
7
6
1千克黄瓜的个数。
3
3
3
3
启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各小组称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1千克的同一种物品,由于它们大小不一样,数量也可能不一样。
4.估一估。
提问:(拿出鸡蛋)能估一估多少个这么大的鸡蛋大约重1千克吗?
验证:1千克鸡蛋到底有多少个呢?怎么办?(称一称、数一数)。
谈话:(拿出1个鹌鹑蛋)掂一掂,比较一下1个鹌鹑蛋和1个鸡蛋哪个重。
提问:1千克鹌鹑蛋的个数和1千克鸡蛋的个数哪一个多?1千克鹌鹑蛋大约有多少个?
三、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1.估体重。
谈话:谁愿意来称称自己的体重?(称两个学生的体重并告诉学生)。
提问:(指一个体重约在前两个学生之间的学生)你能根据前两个学生的体重,估一估这位同学的体重吗?(利用“轻一些”“重一些”等语言来引导学生估计,并称出第三个学生的体重进行验证)。
提问:你能根据刚才几个同学的体重,估一估自己同桌的体重吗?
请一个学生来验证同桌的估计。
要求:知道自己体重的同学,直接告诉你的同桌他估对了没有;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体重,课后可以用秤称一称。
2.找体重。
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俩去了外婆家,那里有很多动物,他们来到一座小桥边,发现一个牌子(限重300千克),看桥的小松鼠拦住了他们:“要想过桥,你们必须去称体重!”于是他们一起去称体重了。
提问:限重300kg是什么意思?
出示:
老虎2kg。
大象70kg。
公鸡40kg。
小狗200kg。
小鹿900kg。
学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提问: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完成板书:认识千克)。
谈话:我们要想真正结识“千克”这个朋友,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
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千克”录像片断。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西南北教案【第五篇】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进率。
教学用具演示用的实物钟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1)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一圈呢?
(2)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多少时间?
(3)1时等于多少分?
2.说出下面钟面上的'时刻,并写出来。
二、揭示课题。
计算很短的时间,如运动会60米、100米比赛所用的时间,做20道口算题所用的时间等,一般不用时和分计时,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这节课就来学习“秒的认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1.认识时间单位“秒”。
出示带有秒针的实物钟,让学生观察后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哪一根针走得最快?
指出: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叫做“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我们平时听到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认识分与秒的进率。
教师把分针和秒针都拨在12上,然后慢慢地拨动秒针走一圈,让学生观察分针走了几个小格。
提问:(1)秒针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书:1分=60秒。
3.体验1秒时间有多长。
(1)教师报秒数,让学生从1写到10,看需要用几秒钟?
(2)你呼吸一次,用几秒?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1)钟面上有()个数,有()根针,比较短的针叫()针,比较长的针叫()针,又细又长的针叫()针。
(2)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分。
(3)60分=()时60秒=()分。
2.练习教材第72页下面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教师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三个时间单位,那就是时、分、秒。
2.时、分、秒间的关系是:1时=60分,1分=60秒。
3.时间正是一秒一秒地积累起来的,因此,同学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要从珍惜一分一秒开始。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5、6、7题。
七、思考练习。
练习十九第9题。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西南北教案【第六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尺子,树叶,卡片等。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描一描。
1,同学们,天是越来越冷了,到处树叶飘落。老师来的时候搜集到了一些树叶,想欣赏一下吗你收集了哪些(举起来)这些树叶真漂亮,你能在纸上描下它们的形状来吗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说一说看我们画的图形,这画的其实就是树叶的什么啊树叶的边线就是(树叶一周的长度)。
摸一摸那我们能一起摸一摸你手中树叶一周的边线吗边摸边说说什么是它一周的边线。(一名展示说)。
(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师展示了许多漂亮的树叶,给了学生美的享受以后,学生有了得到树叶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又让学生用描的方式把图形保留下来描树叶的轮廓,短短几分钟描的过程,学生的体会在不断地加深,这种在做中感悟我想是老师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这样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态,使课堂气氛骤然升温。教师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摸一摸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指一指,说一说我们通过树叶的边线,认识了树叶的周长,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课件出示游泳池,),你能指出他的边线吗先指给同桌看看,然后指名上台指。池口边线是什么颜色黑色的一圈就是池口的边线。那么这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的长我们就叫做池口的什么呢(周长)。
看一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周长还有很多,看。(课件出示其他图片)。
描一描。
刚才我们认识了物体上的边线,那这些平面图形有边线吗如果选择你喜欢描的一幅你选择谁能一笔描出它的边线吗其他人都能吗(课件练习2)打开书翻到62页,拿出水彩笔,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描完后展示。我们同学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谁来说说它们的周长(长方形先开始)。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无论物体或图形一周的长我们都可以叫做边线,而这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他们的周长。
练一练看我们同学学的这么认真,两只小甲虫也来凑热闹拉,它们把树叶当成了运动场,我们来看一看那一只爬的才是树叶的周长(课件)。
(教师进一步来揭示周长的含义,通过实际物体的边线周长抽象到平面图形的周长,再到数叶的小甲虫围周长的富有童趣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完善周长的概念,同时为周长的测量引入到实际物体埋下伏笔。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赋予枯燥的学习内容以纯真的儿童气息和快乐的生活情趣,而且切实帮助学生建构了对周长的理解,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测量周长1,那么小甲虫到底爬了多远我们有办法测量吗谁来说说(集体交流)然后同桌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
2,试一试:是不是所有的周长都要围一围呢请看,谁先说说它的周长是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知道它们的周长,同桌各选一个量一量,算一算。
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树叶和平面图形周长,说明我们一定是要根据物体的形状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直线图形选择直尺比较合适,曲线图形选择围的方法比较好。
3,老师这还有一个图形,(出示五角星)你用什么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呢。
有不同的方法吗。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是教材的基本要求。先让学生从数叶的周长的测量过度到平面图形的周长测量,这样符合儿童的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进而总结出周长的测量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内化:曲线图形采用化曲为直的转化方法,象这样一些直线图形的周长,要先测量出边长,再计算所有边长的总和,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来计算简单的平面图形。)。
练一练。
你怎么算的(结合学生的算法板书)。
同学们真聪明,不仅会用各种方法计算周长,还能感借助方格图,求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在方格纸上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重点是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可以结合平面图形的特征,在计算时采用简便方法,从而为后续的学习作好铺垫。特别是对于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学生想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法,渗透了转化,割补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四,拓展延伸,运用周长。
总结评价。
拓展。
今天的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广泛了,(课件)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
做树叶书签。今天你们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希望大家一起记住这个时间,我们可以把我们喜欢的树叶制成书签。在背面写上上课时间。展示(成品)。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西南北教案【第七篇】
含义: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举例:1袋大米约重10千克,10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2吨=千克。
方法分析:
1吨=1000千克,2吨是2个1吨,就是2个1000千克,是2000千克,即2吨=2000千克。
方法归纳:
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去掉3个0。
生活中吨的应用:
吨的确是个比千克重的多的单位,那么,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例如“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50吨,一般一辆货车大约有30—50节车厢,也就是说可以运送200吨左右的货物。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比如: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2。35吨;空集装箱本身的重量在2吨—5吨;亚洲象平均重3—4吨,非洲象平均五到六吨左右等等。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西南北教案【第八篇】
1、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和分数大小比较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7/8-7/8=10-4/4=14/30+5/30=12/28+16/28=。
二、新授。
1、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
2、涂一涂,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妈妈吃了六分之一。
(1)他们一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几分之几?
4、分数计算。
5、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个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6、有三个苹果四个梨。
苹果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梨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苹果占的分数比梨少几分之几?
7、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8、(1)参加跳绳活动的共有几人?
(2)男同学占总人数几分之几,女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9、数学故事。
10、实践活动:制作七巧板。
这是个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数的知识。七巧板又变成了研究分数加减法的学具了。
一定要鼓励学生亲手制作七巧板,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能使他们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11、做一做。
(1)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剪下来。
(2)用剪下的正方形纸,按下面的顺序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11、想一想。
(1)1号图形是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2号呢?它们共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3号、4号、5号、6号、7号图形分别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三、小结。
课后反思: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上一篇:大班认识星期教案热选【汇编8篇】
下一篇: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教案精编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