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教案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说课教案精编5篇”教案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在家里》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册《识字一》这组课文的第三课内容。本课由一幅插图、一组表示家庭陈设、用品的词语和1篇反映学生晚上家庭生活的短文组成。文中的8种物品学生非常熟悉,但第一次认识合体字,且识字量相当大,这并非易事。

结合我对教材的解读以及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考虑,本课的学习,我制定如下的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14个生字,认识笔画“、”和偏旁“提手旁”“三点水旁”“绞丝旁”等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4、学做尊敬父母、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由于识字写字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而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1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上、下、土、个”4个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句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如何正确流利地朗读,特别是理解“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中“笑”字的含义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并且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指导观察、师生评议、鼓励欣赏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我采用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自我发现、自由练说、自我评议,同时采用同桌互说、小组合作拼贴、全班交流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具体说明如下: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教学伊始,我便以“老师要搬到新房子了,既高兴又发愁,愁的是不知该为新房子添置哪些家具和电器。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爱帮助人,也很聪明,帮我出出主义,说说我该买些什么。”(一听说帮老师出主义,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此时正是引领学生接触文本的最佳时机。)于是,在学生一一说出物品的名称后,课件显示8种物品的图片及名,于是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认读词语,学会生字

学会八个词语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借助图与拼音识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图与拼音是帮助识字的最有效手段,学生可以借助图猜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时也可以巩固前面所学的拼音。教学时,通过与词语交朋友、找朋友使学生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3、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找寻方法。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因此在指导认字前,我先让学生在即将学的生字中找一找自己已经认识的汉字,并交流识字的方法和途径,给予积极的表扬,从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4、《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字教学要力求识用结合,因此教学时通过乱字排列、组词使学生得到词语的拓展练习。

(此环节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让要识记的生字新词多次与学生见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既是教给识字的方法,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再次看图,练读课文

这篇教材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十四个字,除了随图呈现的八个词语和八个生字外,短文中还要求学习六个生字,为了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我便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学习课文。先通过观察图画,指导学生用“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话,接着出示课文,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这样的句式:“爸爸妈妈笑了,说——————————。”“我也笑了,说——————。”进行情感教育。并就此延伸,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家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要求爸爸妈妈给予评价。

(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是学习这几个句子的难点。通过句式训练,化难为易,既帮助学生理解的句子的含义,又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做个尊敬父母,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四)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词

在14个生字的巩固中,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游戏。

1、四人一小组拼贴被拆散的生字的部件

2、听故事《小兔家里来客人了》,学生听完故事后,说说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说说故事中藏着哪些今天刚认识的朋友,根据学生的汇报,逐一板贴词条:

台灯 电视 茶几 沙发 报纸 送水果 笑了

(爱听故事,好动好玩是低段学生的共性。在故事与游戏中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新词,真正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理念。)

(五)写字指导

关于写字,学生在前两课已接触过,也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而本课写字指导,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同时把字的笔画、笔顺做为重点指导。

(六)板书设计

根据低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的板书,我主要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以利于识记生字新词。

左边是8种物品的图片 右边是8种物品的名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5篇《说课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秘的价值所在。

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进行有关计算。 2、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节课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知欲,并通过实验探究来加深对压力、压强的理解。有关计算和增大减小压强,安排到下一课时进行。因此我确定教学目标为: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b、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体验、观察实验现象以获得对压强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参加探究性实验的活动,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的重、难点:

由于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思维的培养。 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所以我细化了压力部分的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我县提倡的问题导学模式的教育形式。我采用先学后教、小组合作、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设计思路立足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点拔,达到学习目的。

教具准备:海棉、压力小桌、一盒钩码、气球、削尖铅笔 四、说教学过程 1、设计实验

让学生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让学生把他们的设计思路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些基础较一般,他们会打开课本,学会用海棉、压力小桌做探究实验。而对于那些程度好的同学,他们的思维较活跃,探究方法也多。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2、压强知识的应用

将压强联系在生活中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老师介绍每一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物体就会损坏,并举了一些实例。 请学生分析哪些事例是需要破坏物体表面(增大压强)的?而哪些事例中又是要防止物体表面被破坏(减小压强)的? 4、小结

让学生板书对本课时的收获。

5、作业设计 作业1让各小组学生回去设计“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作业2下去收集生活中需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事例或应用。作业3自学压强的计算。

幼儿园说课稿教案大全3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是针对小班年龄感知数量5的数学探索活动。对数量的感知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也使幼儿开始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首先遇到的问题之一,幼儿掌握数概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是从计数开始的。因此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计数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活动的设计,我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将数学与游戏进行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要求,我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趣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基于以上分析,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总数。

2、学习按照数量对应摆设物体,体验5以内的数序。

3、大胆思考与尝试,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5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火车头模型一个,火车厢3节,15张小椅子、3张桌子、3个杯子、2个袜子、1根棍子、5个手帕、2顶帽子、数字1-5的图片若干、音乐《火车开了》、糖果若干。

3、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数学城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尝试自己对物体的点数,生动、形象、直观的感知5以内的数量和数序。小班幼儿好动且注意不集中,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时常提醒,帮助幼儿逐步抽象出数概念。

2、难点:小班幼儿常常不能正确点数实物,教师通过各种感官和边出示实物边数的方法,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说教法

1、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坚持以游戏的轻松氛围和游戏方式来开展教学,如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开火车带孩子们去数学城堡,引导幼儿帮助数学老爷爷整理房间,开火车带孩子们离开等等。

2、情境教学法。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幼儿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但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的特点,我选择了设计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设定一个"数字城堡"的环境,带领幼儿去探索数量的奥秘。

3、操作法。

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的操作材料,如花瓶和花、袜子、帽子、手帕等物品,通过将不同数量的花插进标有相同数量的标签的花瓶上,通过点数不同数量的袜子、帽子、手帕,幼儿能更好地动手感[]知数量的存在,从而更好地建立数量的概念。

三、说教学过程

1、开火车到数学城堡去玩

首先教师邀请幼儿坐火车前往数字城堡。然后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乘火车到数学城堡去玩,请小朋友数一数我们的小火车有几节车厢?请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车厢。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之中,幼儿很自然地练习了点数。

2、参观数学城堡

伴随着《火车开了》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了数学城堡。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请小朋友们下车,看一看城堡里有什么?。这是幼儿通过目测及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本环节的设计是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童话情境,以参观数学城堡的形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先让幼儿观察一下城堡中有哪些好玩的东西,而不是直接让幼儿点数物品,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自主学习,为孩子们下一步的点数做好铺垫。

3、做客数学城堡

这个环节中,教师请幼儿观察出有几张桌子,并请幼儿根据每张桌子贴着的数量卡,搬椅子做好。等幼儿坐好后,教师再根据每张桌子幼儿坐的数量进行检查和调整。接着,教师以神秘的口吻说:"在这个城堡里,住着一位数字老爷爷,这位数字老爷爷知道小朋友来做客,可开心了。他说要跟我们小朋友玩数字游戏"。教师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根据花瓶上的标签的提醒,给花瓶插上数量5的小花。并帮助老爷爷整理帽子、椅子、拐杖、手帕,根据物品数量的多少摆放在不同标签的篮子里。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反复练习点数数字1-5。幼儿在说的时候教师把相应的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最后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数字老爷爷送出的5个小糖果作为奖励,而5个小糖果需要幼儿自己手口一致地取。

4、开火车带小朋友回幼儿园

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请小朋友乘火车回幼儿园,并提出乘车规则:要求小朋友们不要拥挤,排队上车,每节车厢只能乘坐5个小朋友。

本环节与开头部分首尾呼应,但目标不同,让幼儿从开始部分的点数落脚到最后的数物对应,有层次,有梯度。让孩子们对数字5进行了巩固练习。

集合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集合。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本节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解集合的定义及一些基本特征。二是掌握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

(1)能够把一句话一个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来。

(2)准确理解集合与及集合内的元素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把实际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培养数学敏感性,了

解到数学于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难点 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四、教学方法

(1)本课将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分层教学,这样可顾及到全体学生,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学习方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

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

优扶差,满足不同。"

六、教学思路

具体的思路如下

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正体部分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集合有那些概念?

(2)集合有那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给集合分类?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思考: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举例)

集合a={2,3,4,6,9}a=2  因此我们知道 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举例)

集合a={3,4,6,9}a=2  因此我们知道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4、集合分类

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注:应区分 , , ,0等符号的含义

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例2.(课本例2)

说明:(课本p5最后一段)

思考3:(课本p6思考)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 x2+3x+2}与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三)课堂练习(课本p6练习)

归纳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书面作业:习题,第1- 4题

优秀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具体的量和几何直观,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认识小数都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图,从质量、价格、体温、身高四方面说明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后以“量身高”为主要情境组织教学,通过人民币、米制系统、面积、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来帮助学生体会、认识小数的含义。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会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通过具体实例,知道以米为单位,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米尺”模型,认识米与1分米与十分之一米之间的关系,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制分数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

3、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会认、读、写一位小数,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小数的含义。

借助“米尺”模型,认识米与1分米与十分之一米之间的关系,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制分数之间的联系。

二、说学情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已经见过小数,部分学生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但对小数的含义、读写法都没有正确、统一的认识。对小数的含义学生理解起来有还有就一定难度,教学时要借助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去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属于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所以,本节课我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知识迁移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认识小数

1、激趣导入,引出小数。

新课开始我创设了数王国运动会的情境,用动画的形式出示,让学生试读,问学生知道他是什么数吗?从而揭示本节课的内容的学习。

2、认读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在哪见过小数?并出示书中的情景图,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小数和我们原来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再此基础上指出,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以这个小数为例,放手让学生尝试读小数,并自己总结出小数的读法。

(二)借助米尺,初识小数

1、出示例1情境图,提出问题。

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米做单位怎么表示,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可能会说出1米3分米等于1、3米,但说不清原因。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学习。

2、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这一部分内容既是全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用米尺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回忆分数的知识,告诉学生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写成小数米。学生直观感受到1分米,十分之一米,米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在米尺上再找一找哪是米,让学生感受只要把1米平均分成十份,这每一份都是米,加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然后问学生3分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吗?请你写在本上,从而教学小数的写法。

接着让两人一组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到米尺上找小数,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直观感受,进一步理解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学到这例1的问题学生会很容易解决了。重点让学生体会米表示的现实意义,加深对小数的认识,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在尺子上表示米,为数轴上表示小数做铺垫。那老师身高米是多高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巩固练习,运用小数

1、完成课本92页做一做。

2、填一填,画一画。

3、在数轴上写出相应的小数。

所有的习题设计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并巩固小数的写法,其中第一题的设计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知识迁移,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第2题利用正方形使学生内化分数和小数的关系,第3题引入数轴,不仅巩固了小数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4、了解古代小数的表示方法,丰富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分享收获

学生谈谈本节课有那些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0 41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