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推荐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评课稿【推荐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评课稿【第一篇】

对《可爱的家乡》这节课的几点建议

在教师打开自己保存的网页与让学生自己下载网页之间,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突出总结先下载然后在本地机上浏览资料与上网浏览网页的优势之所在。

第一个任务,也就是介绍鸡西的任务还可以更明确一点,比如,让不同的小组分别从自然景观、人文特点、经济、气候等不同的方面选定某个专题,集中搜集资料并进行较为翔实而具体的介绍,要求学生的介绍的资料要有代表性,要能抓住鸡西在上述方面的独特性,介绍要能吸引人(比如充分利用文字、图片,甚至录像等多种方式);

“刚才大家练习了下载网页,可是有时我们并不需要整个网页,而是需要网页中的部分文字或网页上的图片。”这一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自己总结出来,并且可以让已经掌握下载网页中图片(或动画)、文字材料方法的学生介绍做法,然后再让学生借助学习课件系统学习。

“把你搜索到的介绍鸡西的漂亮图片和介绍鸡西的文字资料下载到自己的D盘上,由组长汇总。一会以小组为单位介绍给在座的全省各地的教育专家们。”这个任务基本属于为了下载而下载的任务,与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还是有差距。为了进一步体现任务的现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结合上面的建议,可以把任务改为“根据本组确定的专题,进一步收集鸡西在自然景观、人文特点、经济、气候等的方面资料,然后制作成一个介绍鸡西的演示文稿(学生之前应该学过了吧)“。由于下载整个网页不适合制作演示文稿,学生就会对只下载网页中某个图片的必要性体会的更深刻,而且利用下载的图片制作成PPT不但实践性更强,还可以加强新旧知识技能间的联系。

评课稿【第二篇】

汪老师人如其名,课如其人,清新、秀美。听了《泉水》一课,让我感动了好久。这节课的亮点很多,细细品味,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一、有效识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汪老师引领学生用各种形式的诵读来识字,把理解词语与认识事物融为一体。如适时地用多媒体出现“瓦罐”、“杜鹃花”、“天然水塔”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认识事物来理解词语,从而也积累了词语。在理解“清脆”一词时,汪老师巧妙地运用现成的资源,说:“你的。声音很清脆。”还提了一个拓展性的问题:“你还听到什么声音很清脆?”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清脆”一词的意思,又学会了运用这一词语。

二、以读为本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所以汪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品读、换位体验合作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达到了审美的情趣。

三、个性阅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汪老师在课堂中非常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如:在学生读了“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这句话后,汪老师说:“老师发现你这个“冲”读得特别响,为什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的感受,你能把这些感受浓缩成一个词来说吗?冲出来”然后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来读好这句话。汪老师又引导学生说:“泉水在黑暗的地下呆了那么久,一下子看到这么美丽的世界,阳光那么灿烂,到处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泉水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再次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在指导读泉水说的话时,汪老师启发道:“从泉水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泉水很热情、大方、自豪、高兴)。在学生带着这些感受读好这句话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泉水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感谢汪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既实在又精彩的课。

评课稿【第三篇】

20xx年10月30日上午听取了李老师讲的《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节课,《认识立体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鲍老师利用分一分、摸一摸、推一推、搭一搭等自主、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大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

通过听课,我觉得鲍老师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尝试分类——探究形成——联想应用。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充分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建立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等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从生活数学出发。新课标中指出,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了解生活环境,改变生活现状。本着这个精神,我尽量安排知识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在小组“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获取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基本思想:“猜想——验证”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按形分类的环节欠缺一些引导,显得单薄,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滚一滚进行分类,一类是可以滚动的、有球和圆柱。其中球可以任意滚动,而圆柱放到用手推回滚动。另一类是不能滚动的'长方体。

3、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指导了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全班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整节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正如教学设计所预测的,这节课自主性操作明显不够(由于担心课堂纪律),在个别环节的设计上,总因苛求课堂的井然有序而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忽略了其实学生在磕磕绊绊地发现过程中可以对知识加深理解。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出现圆球在教室地面乱滚,影响课堂纪律的问题,需要改进。

总体而言,李老师的这节课,语言表达流畅清晰,教学结构合理,师生互动较好,是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纪律管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是低年级,所以也是多数班级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后需要共同研究,进步。

评课稿【第四篇】

能上一节好的语文课,是许多教师梦寐以求的夙愿。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力的!那么,语文课的力在哪里?我认为,它应当在课堂中师生的情感和智慧中。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关键点。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文本对话而不能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经历一次心里历程、情感洗涤,哪还有什么力而言呢?

但语文课仅有情感,力就够了吗?不是,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力。

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和智慧的力呢?下头我试以赵军文教师上苏教版六年级《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课例来作阐释。

一、导入新课显示教师亲和的力

赵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段课前谈话,谈话包括两层资料:一层是师生情感沟通,缩短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接纳教师,让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教师借用这一学生喜爱的人物一下拉近了距离,向零距离心理教学靠拢。另外一层内涵30 是导入新课。优秀的导入或自然、或新颖、或曲折、或意外,但不管形式如何,导入语言必须在资料上与教学资料有必然联系,否则,不是哗众取宠,就是喧宾夺主;不是教师卖弄,就是故意做作。所以,一个好的揭题谈话或新课导入,在资料选择上应当有以下要求:

1、要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

2、要能和教学资料有机联系;自然相关;

3、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充分激发学习热情。

二、质疑问难,显示教师启发的力。

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即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问,是心理问题,勇气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教、不唯上、不唯真、唯美的意识,敢于说出自我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敢于向书本和教师挑战。从低年级开始每节课留下必须的时间让学生提问题,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善问,是方法问题,是本事问题。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就能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从教学片断之中我们能看出学生提问本事也不是很强,开始的时候,学生问不到点子上,提出的问题也有语病。但教师没有否定学生,而是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他的那番调动的语言实在精彩:同学们,如果你提的问题与你的同桌一样,你们都是英雄!因为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你提的问题与同桌不一样,有两种办法你能回答他的问题,证明你比他强,你当当小教师,回答他的问题;如果你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请你向他请教,因为他提出了你没有发觉并且又不能解答的问题。一番话将所有的孩子调动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待教师一声开始,整个课堂已经沸腾起来。可想而知,之后学生的问题真是精彩纷呈,几乎个个出采,上台写上自我问题及大名的学生达十人之多。从学生问扫天游峰的人是年轻人,还是老头?逐步引导到问天游峰景那么美,作者为什么不写美景,而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呢?从问扫路人身上有什么伟大的事逐步打磨到扫路人身上有什么高尚的品质?这些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耐心,教师的启发,教师的循循善诱。最终,应对那满黑板的问题,赵教师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地让学生选一个最重要的'金点子,这其实是让学生学会梳理问题,学会真正地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抓住最关键的问题带动讨论其他问题,期望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触发灵感,解决其他的问题。

我想,在提倡研究性学习的今日,我们经常呼唤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可是学生真的懂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吗?真的会吗?我觉得赵教师就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研究与学习的关系,这节课也的确当之无愧是研究性学习的典范。

三、朗读体悟,显示教师指导的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本事。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当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就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

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读起来了,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朗读教学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朗读教学时,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有走入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怪圈的倾向。出现这样的状况,从理论上讲,存在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误导。多读确实有利于语言的积累、感悟和理解,但多读绝不是一遍又一遍不加思考地读,也绝不是排斥教师应有的引导、指导和讲解的读。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贴合阅读规律。读而不思则罔,有些深奥的课文,如果离开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精讲,不要说读一百遍,就是读一万遍也搞不懂。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成了谬误,我们要把握朗读教学中读的度,要有辨证的思维,而不是盲目地读、读、读。朗读教学出现效果不明显的状况,从实践层面上讲,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缺乏朗读指导的方法,所以只能在一个层面上读,不能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来。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还是举赵教师这课为例:第一步,让学生理解爬天游峰是很累的,而老人却不觉得累,让学生找出有关的词句。第二步,学生找到了九百多级,飘飘悠悠等词语后,体会天游峰的险峻,老人的简便自在,并读出意思。第三步读中感悟,体会老人对天游峰的爱,对扫路工作的热爱。第四步师生相互品读、赛读,先由学生朗读师生评议,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品赏,体会出师生读得好在哪儿,哪儿需要改善,从读的情感和技巧两方面品析,在品析中感悟,在品赏中提高。

从以上课例能够得出:朗读教学要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方法。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

四、随机点评显示师生智慧的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十分重要,往小里说,它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往大的说,它有时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可是当前课堂教师点评语言现状实在不容乐观,有的死板生硬,有的信口胡扯,有的不着边际,有的照搬标准答案,有的是板着脸训人,有的是廉价的表扬,所有这些均不能体现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照和平等对话。

20 16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