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山歌》音乐教案【优秀10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通过《唱山歌》学习民间音乐,感受地域文化,掌握节奏与旋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创造力,如何更好地表达情感?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唱山歌》音乐教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唱山歌》音乐教案

《唱山歌》音乐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唱山歌》,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从优秀的民歌中得到美的熏陶。

2.感受歌曲所营造的“声画统一、声情并茂”的意境,并从中领略到壮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认识到他们是祖国民族大花园中的“一朵花”。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好“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性。

2.感知壮族民歌的特点。

教材分析

《唱山歌》是*《刘三姐》中的插曲。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刘三姐》表现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乡亲百姓与财主机智斗争的种种情节。*所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有大量的壮族民歌,有的旋律优美,有的活泼、风趣,给人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感受。

《唱山歌》为六声徵调式,结构为上句和带扩充的下句组成的一段体。

歌曲旋律优美、委婉,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把握好两处演唱的准确性:一是起句中的

“哎”字从第二拍自然起唱,并注意要将高音的起伏和附点造成的韵味表现出来。二是

《唱山歌》是一首流传多年、脍炙人口的壮族民歌。在教唱中,教师可有目的的向学生简要介绍壮族的情况和歌曲的故事背景。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建立印象。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频,让学生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为何称为“星座”与“花”,顺势引导:“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大花园,欣赏几种美丽的花。”由此引出歌曲《唱山歌》。

2.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唱山歌》音频,切入故事片《刘三姐》中该段歌曲的音与画,让学生悉心聆听,然后谈印象。

3.简介故事,展开背景。

教师介绍“刘三姐”故事梗概。

二、《唱山歌》歌曲学习

1.教师再度播放歌曲,让学生感知歌曲的情感。

2.第三次播放,让学生低声跟唱。

3.第四次播放,跟唱。

4.脱离跟唱形式,揣摩歌曲一字多音,委婉细腻、“好听难学”、不易把握的特点,让学生做到:

(1)力求自然,不可僵硬模拟。

(2)不要大声用力,先轻声体会,逐步掌握其委婉的特征。

(3)分辨不同细节,唱准旋律。

其一:衬词处要把气拖住,不断、不弱。

其二:结尾处“弯又多”两处的变化,要分别开来。

(4)在唱熟、唱准之后,让学生注入自然、优美、深情,唱出歌曲的美感。

三、认识壮族

提问1:

从歌曲中感受到壮族人民有什么特点?

爱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

歌多:“山歌好比春江水”。

乐观、坚强:“不怕险滩弯又多”。

勇敢:一边面对险滩,急弯,仍不忘边唱边行,边唱边和。

提问2:

从歌曲中,你们感受到壮族人民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群山环绕,河流弯曲的山水之间(从歌词中得到)。

教师展示广西地图指出壮族人口分布区域,介绍壮族。同时展示漓江风光、阳朔风光、壮族服饰、民居、壮族歌舞等相关图片,引发民族自豪之情。

学生随音乐《唱山歌》伴奏完整地唱一遍,力求达到声情并茂。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在歌声中走进了祖国民族大花园,了解到了壮族歌曲的风格特征。以后,我们还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认识到更多的民族,更多的花。

《唱山歌》音乐优秀教案 篇2

1、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小学音乐四年级

下册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中歌曲《唱山歌》。

2、教材分析:《唱山歌》是*《刘三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壮族民歌精品。节拍为2/4拍,一段体结构,f小调六声民族徵调式,歌曲共两个乐句,分别为(1~8小节)的第一乐句,和带扩充的(9~19)的第二乐句。一字多音的唱词多以小三,大二度音程进行,配以附点为主的节奏型及起伏的旋律音高,使得旋律优美委婉。通过学习《唱山歌》使学生体会*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感知音乐的不同体裁,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课件、聆听音乐,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感受与体验音乐

带给人的想象。

2、通过演唱和演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是“对唱”,了解一首歌曲中有两种拍

号是“变换拍子”

2、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

幻灯片、视频、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互动

A、欣赏桂林风光

B、了解“歌海”“歌圩”

C、刘三姐故事

2、观看刘三姐用歌声与秀才对歌片段。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两遍,了解歌曲的情绪、速度。

2、摹唱曲谱,找出相似的旋律。

3、解决重难点。

A、找出以下相似旋律的不同之处。

|||

歌哎,

|

水哎,

a、认识变换拍子

b、学唱乐句。

B、找出以下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学唱。

2676|5V61|

湾又多啰

212656|5-|50|

湾又多。

C、了解一字多音,找出本歌曲中一字多音的字。

4、学生学唱歌曲。

A、老师范唱

B、学生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C、用中速、优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D、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三、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欣赏了美丽的壮族风光,了解了*《刘三姐》的故事,了解了别具特色对歌形式,学唱了优美的壮族歌曲──《唱山歌》,相信壮族风情一定给你们带来了无限快乐,同学们动听的歌声,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让老师印象深刻。

四、拓展

了解我国民族民歌,感受我国灿烂悠久的文化。

朋友们,以上就是“《唱山歌》音乐优秀教案汇总 ”的全部范文模板了。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

《唱山歌》音乐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唱山歌》,并背唱。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概况。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5、掌握一字多音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课前活动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节音乐课,首先,我给同学们演唱一首陕北民歌《赶牲灵》(师演唱歌曲后提出问题:谁知道我们陕北还有哪些民歌? 会唱吗?师生 、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导入壮族民歌《唱山歌》)

生:略

三、新授

1、师导入: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都有他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的民俗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壮族民歌《唱山歌》(板书课题)

2、节奏训练:(歌曲的9—12小节)

3、视唱练习:(歌曲的1—4小节)

4、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教师扮演刘三姐跟伴奏表演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听歌曲范唱

(3)、教唱歌谱(重点提示:@ 第 2、3、4、小节中两拍半的时值。@ 第11小节3拍子。@ 引导学生分别9—12小节是第1—4小节的换头同尾)

(4)、添加歌词(重点提示:@ 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5)、完整演唱歌曲《唱山歌》(师:订正)

四、课堂延伸

1、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及拓展资料,讲述刘三姐是咋样的一个人物(略)

2. (大屏幕)播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3、师讲述: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

《唱山歌》音乐优秀教案 篇4

一、说教材分析

《唱山歌》是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影片《刘三姐》表现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乡亲百姓与财主斗争的种种情节。影片所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影片中有大量的壮族民歌,这首《唱山歌》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为六声徵调式,2/4与3/4的变换拍子,结构为上句和带扩充的下句组成的一段体。歌曲旋律优美、委婉,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完整、流畅地演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用歌声表达歌曲情绪,并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

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五、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我尽可能地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听唱与视唱相结合;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体现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六、说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声形并茂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审美情趣。

通过了解故事,导入歌曲学习,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一些关于刘三姐的知识,不知道大家这个作业完成的怎么样,好,谁来说说你的搜集情况?”

学生说自己在课下的搜集情况,然后播放电影《刘三姐》的片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观看刘三姐带领姐妹与其他男青年对歌的情景,了解了刘三姐的聪明和智慧,并且了解对歌的演唱形式。然后,我讲有关刘三姐与财主进行斗争的故事,由此引出歌曲《唱山歌》,学生知道这首歌是一首壮族民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歌曲的学习。

(二)审美感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1、首先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这首歌的情绪和速度,进行歌曲最初的审美感受。听后,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感觉呀?学生回答后,对学生的回答作积极的肯定,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告诉他们,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专门为电影《刘三姐》创作的,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2、随刘三姐的歌声轻声的哼唱,这样设计,进一步感受歌曲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以及熟悉歌曲的旋律。

3、通过我的范唱,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对难点的排除,又考察了学生听的过程中注意程度。

学生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歌曲中的变换拍子。

(三)审美技能训练

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解决歌曲中“哎”字及一字多音处的准确演唱。

首先解决歌中两个”哎”字这个难点,先进行节奏练习,再随琴视唱曲谱,最后填词唱一唱。

再解决歌中易混淆的两处“弯又多”的演唱,此处用听辨的方法区分旋律和节奏的不同。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其它一字多音处,如:边、春、怕、弯、又等的唱法。

以上节奏及视唱训练,反复指导,反复练习,对唱的好的同学及时鼓励,审美技能得到提高。所有这些训练,都是为下一步歌曲的学习作铺垫,解决了歌曲学习的难点,为新课的学习扫除了障碍。

(四)审美表现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熟悉旋律,合作学唱歌曲。

1、因为有前边的铺垫,学生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

2、歌曲处理,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意境,是那么优美亲切自然朴实,体会山歌随口编唱的特点。告诉学生,老百姓爱唱山歌,走到哪就唱到哪,随时都能唱。比如前两句:“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那么,在我们唱这句时就应该唱出老百姓那种爱唱歌的感觉,我们一起来试试。弹前两句,引导学生带感情的演唱,带学生进入到歌曲中的意境。再看后两句:“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弯又多罗弯又多”,山歌来自老百姓心底,多得象春江水,“滩险”比喻的是当时的恶霸势力,老百姓是坚决不怕,同刘三姐一起战胜困难,勇敢地唱他们喜欢的山歌。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演唱是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传说中的歌仙来演唱一遍。演唱的过程中注意情感的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设计演唱形式

我采取师生接唱,男女生接力唱、创设情境领唱与齐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不但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而且从易到难,逐步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使学习效果更具实效。

(五)审美延伸

在对歌曲能准确有感情地演唱之后,进行知识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播放壮族歌圩的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壮族丰富多彩的歌舞活动,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唱山歌》音乐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

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3、再听,轻声随录音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4、难点解决。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学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

7、唱歌词,歌曲处理。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学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三、知识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1、壮族主要分布***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

4、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某某“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5、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唱山歌》。

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唱山歌》音乐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作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五指山歌》。

2.能将《五指山歌》与《军民团结一家亲》进行对比。

3.能模仿斗笠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地图,让学生找一找海南岛的位置,欣赏岛上风光,了解黎族的风土人情。

二、学唱歌曲

⒈范唱。

⒉思考延长音的的作用。

可通过对比方式。

⒊通过模唱学会唱延长音。

注意延长音要唱得饱满,连贯、时值准确,收放一致。

⒋在延长音处加入衬词。

哟 咯? 哟 咯?

⒌讨论如何能更好体现歌曲和意境,试着做一做。

三、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

⒈介绍剧情。

⒉听赏。

⒊比较与《五指山歌》的异同之处。

⒋学跳斗笠舞的基本动作

《唱山歌》音乐优秀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我国地大物博,地方艺术、民族艺术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材几乎是全国**,难以尽善尽美,把客家音乐瑰宝“客家山歌”引入课堂,汇知识之萃,补教材之缺,让幼儿们都能亲身体验当地文化知识,感受客家人的热情,并从客家山歌的特点里了解客家山歌以及激发小朋友对客家山歌的兴趣。

教学方法:

感受、倾听、学唱、对唱、表演

活动准备:

客家山歌《排排坐唱山歌》钢琴旋律;客家人好客的图片以及客家山歌的有关图片若干张。

活动目标:

1.实践学习了解客家山歌,激发幼儿对客家山歌的兴趣。

2.山歌特点,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山歌。

3.能自主、探究、领唱和齐唱,体验山歌的美感。

活动过程:

1.老师三次向小朋友问好,使用问好来引出客家话。

小朋友们早上好!(从小声到大声)

2.幻灯片,故事导入。

通过故事你听到了什么?(师生交流)

唱了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客家是这样唱歌的。

3.引出山歌

这是什么山歌?好听吗?你听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山歌的特点。

学习领唱和齐唱。

4.幼儿学唱和表演

自主的学习领唱和齐唱以及男女对唱。

表演齐唱和男女对唱

5.欣赏《排排坐唱山歌》音乐

附歌词:排排坐来唱山歌,山歌一唱乐呵呵;

阿爸阿妈哈哈笑,阿公阿婆也来哟;

排排坐来唱山歌,山歌一唱乐呵呵;

阿爸阿妈哈哈笑,阿公阿婆也来哟;

阿公~阿婆~哟,都来哟!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很快就学会了《排排坐唱山歌》这首好听的山歌,并且能理解歌词,知道客家山歌的特点,你们真是太棒了。

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们将好听的山歌《排排坐唱山歌》热情大方的唱给其他老师和小朋友听。

2.请小朋友们回家当小老师,把这首好听的山歌教给爸爸妈妈,和长辈一起表演齐唱和对唱。

《唱山歌》音乐优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头戴冠?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肚皮大?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见了皇上背朝天。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生:不是,是蠢才。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三名秀才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生:不能。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

师:很好。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师:谁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生:(齐说)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1)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生:(略)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生:(视唱)

2)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哎”,老师也把它提出,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

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

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3)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了。生:(划拍视唱)。

师:结束处的“弯又多”前面加上“罗”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视唱一下。 11

生:(略)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词,歌曲处理:

1)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歌词分析:师:现在我们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演唱一遍歌曲。

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生:讨论并演唱:

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四、知识拓展

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齐读??。

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生:想。

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生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生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生

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

生4:据古代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生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生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 生:《唱山歌》。

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

生:“歌圩”。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五、板书设计: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

《唱山歌》音乐优秀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F调2/4拍,是一首壮族歌曲,描述的是壮族美好风光,表达壮族人民热爱大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壮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二、说学情

其次,一名优秀的老师,仅仅对教材有深刻的了解还是不够的,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语言;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部分乐谱的识读;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不够集中,自制能力有限;所以我将从学生的认知水准和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解、对比等方法,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并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可以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欣赏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法,多导入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导入

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多导入的方法进行导入。我将播放不同民族服饰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图片上展示的都是哪些民族?”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可以回答出(藏族、蒙古族……)。由此顺利导入到本节课壮族民歌《唱山歌》的学习。

我这样设计是因为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成功的一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也紧贴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基本理念。

(二)新课教授

其次是我的新课教授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主要分成三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一: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风格,了解壮族。

我会先针对壮族这一民族进行简短的介绍。之后我将设置三个问题:1、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2、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通过音乐的感受与聆听,回答出歌曲为中速的,热情优美的一首歌,通过音乐感受到壮族风景秀丽的场景。

通过歌曲的聆听与分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体会音乐风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活动二:学唱歌曲,了解音乐特点。

首先,进行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连贯性。

其次,进行学唱歌谱,唱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强弱规律。

最后,进行唱词,在演唱歌词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歌曲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对谱例的观察,以及对以往音乐知识点的回顾,回答出有很多连音线部分。提出问题“连音线部分应该怎样演唱?”教师进行示范两种演唱方式,分别用连贯的方式,与跳跃的方式进行演唱,学生通过对比,可以感受到带连音的唱法更适合本首歌曲。之后有针对性的对于连音线部分进行演唱,从而使学生掌握连音线部分的演唱方式,也就是一字多音的唱法。

在这样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一个就是将难点部分分解,逐步循序渐进的突破难点。

活动三:完整并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通过对歌曲的剖析后,提出问题:应该以什么样的声音进行演唱才能表达出歌曲情感?学生通过歌曲的聆听与对情感的总结,回答出用抒情、温柔、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请学生推荐学生进行领唱,其余学生合唱。

通过学生推荐学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参与课堂活动。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是我的巩固提高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唱,之后请学生进行展示,我将会对学生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互评。

这样设计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结合了新课标对学生评价多元化的要求。

(四)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

在作业设置上,我会请学生将本节课的歌曲表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这样设计可以巩固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并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将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通过板书了解到本节课的重难点。

《唱山歌》音乐优秀教案 篇10

一、说教材

《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F调24拍,是一首壮族歌曲,描述的是壮族完美风光,表达壮族人民热爱大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完美愿望;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音乐基础知识有必须的了

解,大部分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部分乐谱的识读;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本事有限;所以我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完美风光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过欣赏、讲解、比较等方法,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并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

唱歌曲。

五、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

首先我用多媒体导入播放不一样民族服饰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图片上展示的都是哪些民族?

学生经过日常生活的积累能够回答出(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由此顺利导入到本节课壮族民歌《唱山歌》的学习。

深入

聆听音乐,并提出问题

1、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

2、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画面?

歌曲为中速的,热情优美的一首歌,经过音乐感受到壮族风景秀丽的场景。

2学唱歌曲,了解音乐特点。

首先,进行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连贯性。

其次,进行学唱歌谱,唱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强弱规律。

最终,进行唱词,在演唱歌词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歌曲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对谱例的观察,以及对以往音乐知识点的回顾,回答出有很多连音线部

分。提出问题“连音线部分应当怎样演唱?”教师进行示

范两种演唱方式,分别用连贯的方式,与跳跃的方式进行演唱,学生经过比较,能够感受到带连音的唱法

更适合本首歌曲。之后有针对性的对干连音线部分进

行演唱,从而使学生掌握连音线部分的演唱方式,也就是一字多音的唱法。

创编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节课山歌的歌曲和表演形式进行即兴创作

表演形式可以是唱歌 舞蹈 演奏等让学生通过创作音乐活动来表现壮族人民热爱大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完美愿望

七.小结:

本课介绍了唱山歌带给我们的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完美风光的意识。

愿我们都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希望评委老师给我一些宝贵的意见

20 39515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