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第十章教案【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医学心理学第十章教案【精选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第十四章教案【第一篇】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教学目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理解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了解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理解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巩固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

教学难点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学时2

讲课大纲 案例:关于今日“老大哥”的追问 案例:中国农民的“凤凰涅磐”

1、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依靠的力量有什么变与不变?

2、我们该如何认识这些变化?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案例3:往日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

案例4: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袁隆平

案例5:周恩来用美国战俘交换钱学森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案例6:正确认识我国新的社会阶层 案例7:我国十大社会阶层 视频:对话—新的社会阶层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 视频:邓小平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案例8:从“神六”看人才使用环境和机制建设 案例9:放飞七名博士引发的思考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案例10:西藏巨变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案例11:建国初期我党的一个重大决策——特赦554名国民党战犯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三、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案例12:中国的宗教现状

案例13: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突出特点与特殊地位 案例14:新疆宗教的历史与现状 案例15:疆独问题

视频:“世维会”策划煽动7-5暴力事件全过程公布 案例16:西藏与藏独问题 视频:藏传佛教第三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见专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践安排]做一次调查:主题有新时期的社会阶层状况分析等。

教案

案例1:关于今日“老大哥”的追问 案例2:中国农民的“凤凰涅磐”

思考:

1、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依靠的力量有什么变与不变?

2、我们该如何认识这些变化?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依靠谁,团结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如何正确理解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如何正确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如何正确认识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如何正确认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所有这些都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本节主要回答了依靠谁的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人民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首先依靠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含四层含义: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由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三个因素决定。

(1)我国的性质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特点决定了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3)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2、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1)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2)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3)岗位流动加快。

工人阶级队伍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他们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并没有改变。

3、保障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必须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1)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舆论、行政等手段,切实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工人群众的权益,支持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不断满足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组织职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

(3)广大职工群众要增强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

(4)各级工会组织要抓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维护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经济权益,重点解决农民工、下岗和特困职工遇到的生产生活问题。

(二)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1、现阶段为什么农民是基本依靠力量?

(1)农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即农民不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问题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 ◆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2)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农民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2、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主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三农问题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要教育、引导、支持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国家主人翁观念,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推动农村实习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为什么工人阶级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1)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2)时代特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了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案例3:往日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

案例4: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袁隆平

案例5:周恩来用美国战俘交换钱学森知识分子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作者。知识分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分子也是我国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

2、依靠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点上的主要支撑因素,他们对加快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了继续发挥好知识分子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两点:(1)是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要给予重奖,并形成规范化的奖励制度。

(3)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并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使其发扬“热爱祖国、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案例6:正确认识我国新的社会阶层 案例7:我国十大社会阶层 视频:对话—新的社会阶层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

1、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2、受聘于外资企业和管理技术人员

3、个体户

4、私营企业主

5、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6、自由职业者等

(二)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紧紧相连的。具体来说,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

1、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为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化引起就业多元化。

3、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社会阶层变化。

(三)如何看待这些新的社会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换、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他们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他们的劳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他们的工作开拓了就业途径。

第三,他们的创业精神成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到200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为2433万户,注册资金亿元;私营企业万户,注册资本总亿元。私营企业共创造产值亿元,营业收入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45亿元,出口创汇折合人民亿元。2001年,全国各类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有万人。这一年,私营企业吸纳了国有下岗职工达万人。这就为缓解就业压力,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新的社会阶层都有一种不屈的精神,成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社会阶层在我国已经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生力量。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案例8:从“神六”看人才使用环境和机制建设 案例9:放飞七名博士引发的思考

(一)“四个尊重”是一个有机整体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劳动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劳动。

1、劳动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

2、知识地一种重要资源

3、人才是知识的载体

4、创造本身是一种劳动

把“四个尊重”作为一项重大方针,其着眼点在于坚持群众路线,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二)“四个尊重”方针的必然性

1、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2、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

3、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

4、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5、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首先,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其次,要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通过深化改革,在全社会建立起平等竞争的有效机制,排除权力对社会正常竞争秩序的干扰,形成有利于贯彻“四个尊重”的社会环境。

再次,要严格执法,依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对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在政治上给予肯定,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保护。同时,建立激励和保护创造的社会机制,对成功创造者给予奖励,对创造成果给予保护。

视频:邓小平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四、巩固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充分发挥各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

(一)我国民族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面积加起来超过全国总面积的一半。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一,历史经验的总结。

第二,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第三,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族地区的自身发展。第四,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案例10:西藏巨变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本节主要回答团结谁的问题。概括阐述了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阐述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强调新世纪新阶段,必须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同时,对民族和宗教问题也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作了分析。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

(一)为什么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即是说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或改革开放时期,统一战线一直就是中国共产党胜利的法宝。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

案例11:建国初期我党的一个重大决策——特赦554名国民党战犯

(二)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是什么?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使统一战线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一)把握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应注意两层涵义: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全社会主义劳动者”就包括我们前面谈到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以及新的社会阶级等。

2、统一战线有两个联盟:

(1)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2)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就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三、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才能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四)如何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

1、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

2、要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3、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4、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5、鼓励新的社会阶层投入建设事业。

6、贯彻的党的侨务政策。

四、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1、现阶段民族问题存在的原因:

(1)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2)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颠覆和破坏活动。案例12:中国的宗教现状

案例13: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突出特点与特殊地位

2、民族问题的实质

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3、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总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民族平等是前提和基础。(2)民族团结是根本保证。

(3)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4)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所进行的一切分裂祖国的勾当。

(二)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宗教是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将长期存在。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必须尊重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宗教。

1、认识宗教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2、如何做好宗教工作?

(1)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方面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另一方面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3)实行政教分离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坚决反对和取缔邪教。

案例14:新疆宗教的历史与现状 案例15:疆独问题

视频:“世维会”策划煽动7-5暴力事件全过程公布 案例16:西藏与藏独问题 视频:藏传佛教

第三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见专题)

简单小结:

第一、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农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第二、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第三、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必须深刻认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加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思考题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基本构成,他们各自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要提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怎样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及基本任务?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有何重要意义?

4、怎样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5、怎样理解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6、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阅读文献

1、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3、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4、邓小平:《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5、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江泽民文选》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6、江泽民:《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江泽民 14 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7、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旅游心理学第2章教案【第二篇】

第二章 旅游行为的影响因素

(2课时)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旨在掌握旅游者的常规性决策与广泛性决定及其与旅游行为的关系,掌握旅游者的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旅游行为的内涵,旅游决策的过程,影响旅游行为的因素

三、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为主,辅以板书。

四、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以案例、提问、讨论、启发式等方式

五、作业

试举例分析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

六、参考资料

《旅游心理学》,甘朝有 齐善鸿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一章)

七、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导入:设问: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回顾上堂课知识)

旅游活动中人的行为(主要指人的消费行为)

旅游者外出旅游时必须做出许多和旅游有关的决策,即做出决定。如:到哪里去,去干什么,要选择什么样的路线等。

一、旅游决策

1、决定的定义:是作出决定的意思,它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是人们对行为的选择。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许多行为要素。

2、决策方式:

(1)常规性决策:指决策者在解决一般问题时,依据长期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迅速作出决定的过程。(一般决策)如:有的旅游者习惯性下午4:30左右到就1 近的旅馆住下。

(2)广泛性决策: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有关资料和考虑各种不同的方案之后才能作出的决定。(非常规性决策:无先例可循,又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决策活动)

举例说明:据上海一些国内旅行社统计,近几年来,上海大学生对到功州、杭州、黄山等地作常规的假日旅游已感到厌倦,开始选择南北纵贯或东西横穿的旅游路线。

(3)瞬时性决策:不需要事先考虑就可以立即作出的决定。

如:某一旅游团体在乘车前往目的地旅途中,有一则广告介绍了一个不在预定路线上却颇为吸引人的游览地,于是他们决定中断原定路线而改道前往这一地方。

二、决策过程

1、识别问题或需要

2、寻找情报

3、做出决定

4、消费旅游产品和服务

5、购买后的评估

小测试:请把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如爱情、事业、亲人等)写在纸上。

然后划掉一个,留下四个,并说明去留的原因。

依此类推,再划去一个,留下三个,并说明去留的原因… …

请说明你考虑该问题时受什么因素影响?

三、影响因素

1、心理因素:

动机、知觉、学习、人格、态度等

2、社会因素:

家庭影响、参考群体、社会阶层和社会文化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社会因素,大多是以群体的形式出现的,这里主要介绍群体与旅游行为。

群体——指两个或更多人在其同一规范与目标的驱使下协同活动的集体。相关群体——又称参照群体,指对旅游者思想、态度、信念、价值观形成具有一定影响的社会关系。

相关群体的特点:群体规范、群体内聚力、从众。(举例说明)

八、课后小结

本堂课的知识点不是很多,主要从人们在进行旅游消费时的决策行为及影响其决策的两大主要因素来研究人们的旅游行为。目的是为了旅游从业人员更深入地掌握旅游者消费决策的心理行为表现,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旅游业。在课堂设计中对旅游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更设计得更详细。

辽宁省教育心理学第十章小结【第三篇】

第十章

人际交往

本章小结

1.人际交往的概念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和物质方面的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交往产生的情感积累,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链接,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和距离。情感的产生、保持、改变和消亡都由个人把握。所以,就本质而言,人际关系是一种非规范性的关系。

2.人际交往的条件:①交往双方共同理解并使用的符号系统;②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尽量少受外界干扰;③信息接受者要有适宜的心理准备。

3.交往过程的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信息渠道、接受者。4.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

5.人际认知是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其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6.人际认知包括自我的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

7.人际印象形成的特点:一致性倾向、评价的中心性、核心特性作用。

8.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①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②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认知活动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③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④定势效应是指当认识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以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按照事物的一定外部联系对他们进行认知和评价。⑤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⑥正性偏差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判断往往具有正面评价超过负面评价的倾向。⑦刻板效应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9.归因指的是根据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说对自己或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10.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11.自利偏差是一种动机性的偏差,它是指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自己,而否认或者推托自己失误的责任。

12.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人际吸引的条件主要是熟悉、吸引人的个人特征、相似与互补、喜欢与爱情等。

13.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强化原则、社会交换原则和联结原则。14.良好人际交往的态度:尊重、宽容、真诚、理解、给与爱。

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4章【第四篇】

第四章 注意

本章主要问题:

1、注意与人的认识心理过程的关系;

2、注意的心理活动规律或特点;

3、注意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本章教学方案:本章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与心理学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对于注意在人的认识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对于注意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在学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实际应用等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和理解。教学内容应以注意的心理规律及其教学应用为主。

本章教学时间:4课时

一、注意与人的认识心理活动过程

注意作为人的一种重要心理现象,与人的其它认识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密切关系。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和集中是它的两个主要特点。其中指向是指对对象的选择,而集中则是指排除干扰。注意的生理机制主要与人的大脑的觉醒和激活状态有关。注意的理论主要有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和中枢能量理论等。

2、注意与人的认识心理活动过程。注意是人的认识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同时它自己的存在也离不开人的认识活动。注意不同于人的其它认识心理活动,因为它并不反映具体的对象和内容,它只是人的认识心理活动的伴随状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注意的心理活动规律

心理学研究一般把人的注意心理活动划分为两大类型,人的注意的心理活动规律也就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人的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心理活动。因此其活动规律主要就表现在如何引发方面。依据心理学的研究,无意注意的有效引发主要决定于注意对象或刺激物的特点方面。当然注意者个人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等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无意注意只是人的注意的初级形式。

2、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反,有意注意是人的注意的高级和主要形式,是有预定目的和需要意志努力的人的注意心理活动。因此其心理活动规律就主要表现在如何保持上。有意注意的保持主要决定于人的主体的因素,诸如如何克服干扰,加深任务理解,利用间接兴趣,发展自控能力等。有意注意对于人的社会性活动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注意的相互转化。人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人们的实际认识活动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人的“有意后注意”。一种自觉地有目的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心理活动。

备注:此一部分讲述是最好结合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进行,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不利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对人的注意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值得我们很好地加以利用。

1、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心理问题。事实证明课堂教学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与人的注意心理有关。或者说都与我们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主意,与学生的注意品质的缺陷等有关。即与所谓的非智力因素有关。

2、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的组织。研究表明教师如果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的主意,就必须要善于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合理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和能力,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等。

3、学生注意品质的培养。心理学一般把人的注意的品质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它们也是我们培养学生注意品质的重要方面。

注意的范围。是指人的注意对象的数量特点或广度问题。人的注意范围大小是存在差别的,注意范围大小主要与对象特点和人的知识经验有关,而且人的注意范围的大小是可变的和可训练的。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的注意的时间性特点和保持问题。人的注意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这是注意的起伏现象。它不同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稳定性同样与注意对象特点和活动任务有关。也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着一定的联系。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的注意的对象性特点和能力问题。是同一活动过程中注意的不同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是人后天不断学习训练的结果,是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能力。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的注意的任务性特点和速度问题。是人的注意在不同对象和不同活动任务之间的转移。这种转移的速度同样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同样会影响人的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教师一定要学会对学生的不良注意品质的矫正,并通过对学生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学会注意品质的自我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备注:此部分可适当结合心理测验进行,让学生增强对自己注意心理活动特点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本章作业与复习思考题:

1、2、简述注意与人的认识心理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试述注意的类型及其心理活动规律;

简述人的注意的良好心理品质及其培养。

20 1626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