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讲评教案(精彩5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人教版初一语文讲评教案(精彩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人教版初一语文讲评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老师想叫一位同学来复述一下。(同学回答)嗯,这位同学复述得不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踏踏实实的,这样才能够成功。那同学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部作品集吗?对了,就是《伊索寓言》,很多同学利用国庆的时间读过伊索寓言,那么根据自己的阅读,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了多少呢?我来提问一位同学。(同学回答)。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多是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课文第八课也是寓言,但叫做人生寓言,是指有人生哲理的寓言,那这两个故事究竟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呢?现在就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自传《岁月与性情》等。
我们大学里学生喜欢的作家及其作品有规律性,就有一种女生喜欢读周国平,男生喜欢读王小波的说法,我也挺喜欢读周国平的作品,最起码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喜欢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喜欢他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两篇作品吧。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5页,把《白兔和月亮》跟《落难的王子》两篇文章朗读一遍。
2、迅速地回顾一下昨天给词语注音和解释的作业,然后合上课本,给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注音(同学回答),老师强调几个难点词语的解释(风韵、正色、归属、险象迭生等),最后让同学们使用这些词语来讲述这两个故事。
人教版初一语文讲评教案【第二篇】
设计理念:
这是1篇略读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应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点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指导朗读。体会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奇特而有趣。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女娲神话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体会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篇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会认“娲、藤”2个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准备:
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人教版初一语文讲评教案【第三篇】
1、1个生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重点词句,体会诗歌中“山”与“海“的象征意义。
4、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生活信息和哲理。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中“山“与“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本诗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配乐欣赏,谈话导入。
1、放大海的音乐,师诵读此读诗。
2、同学们读过这首诗吗?(板书课题)没读过的同学你们来猜测一下,山的那边是什么?为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3、读过的同学谈谈,你希望山的那边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向往)。
4、如果让我们来写《在山的那边》,有很多不同的写法。原因是——经历不同,思想不同,希望、理想也不同。
5、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在作者笔下,山的那边是什么,作者笔下的海,山是不是自然界中的景观。
二、品读全诗,欣赏全诗。
1、自由朗读全诗。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把不理解词语或句子画下来和同学讨论。
2、交流反馈。(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语言的魅力)给合学生的交流,相机引导:“山的那边是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什么颜色呢?)“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3、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学生共同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
4、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探讨:山的那边是海,海的那边会是什么呢?(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
三、配乐赏读课文。
人教版初一语文讲评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3、认识作者通过恰当的描写,把人物性格特点突现出来的方法。
4、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所描写的三位客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预习作业:
3、描写自己班上的一位同学,要求描写出他们各自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字数在100字左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二)文学常识:(2分钟)。
板书:福楼拜:法国,《包法利夫人》。
屠格涅夫:俄国,《父与子》、《前夜》。
都德:法国,《最后一课》(已学)。
左拉:法国,《小酒店》。
(三)人物外貌描写的对比:(13分钟)。
1、先从肖像描写的角度来看:(文中的“—”标记)。
文中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得最详细的是谁?——左拉这说明了在长像上,左拉最有。
描写得最简单是谁?——屠格涅夫只有“白皙的脸”特点,最容易让人感知其形象。
头发:(都)乌木色浓密卷发(左)很短长与短的对比。
眼睛:(都)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过度近视,眼光模糊。
左:黑色,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同是近视,但模糊与敏锐形成对比。
胡须:(都)卷曲(左)修得很短卷与直的对比。
板书肖像描写的对比。
2、再从语言描写的角度来看:(文中的“()”标记)。
在语言描写上作者对三位客人都没有具体地写谈话的内容,但却通过自己的概括和评价,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各自的声调和口才他的这些概括和评价同样具有鲜明的对比,具体来看:
请大家看到课文的地3和4段,看看文中是如何描写屠格涅夫的语言(注意他用的都是评价性的话语)。
都德:(口吻)极具概括性,且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概括性。
(调子)像唱歌说明有节奏,有韵味说明他的调子是跳动的,呈曲线跳动性。
左拉:(声音)平静、温和呈现的是一条直线温和性。
板书语言描写的对比。
作者这样的一种对人物语言的概括地、对比地描写能让我们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使他笔下的这幅人物画不但具有了形象,而且赋予了声音作者笔下的人物还具有动态美,我们再来看看他是如何描写动作的:
3、在动作描写上,作者也是有详有略,哪一个人的动作、姿态最有特点,就用较多的笔墨来描写我们仅仅从他们坐的姿态来看:(文中的“[]”)。
屠格涅夫:“仰坐在沙发上”
坐姿都德:“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左拉:“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的听大家讲”
板书坐姿描写的对比。
(四),人物性格分析:
“屠格涅夫对他有一种很强烈……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狂热的理想,博学多识。
从第3和第4段对屠格涅夫的描写中,我们还能够归纳出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并非常流利的……普希金的诗句”博学。
板书:屠格涅夫:理想狂热,事业心强,博学多识等。
“他一来就谈起巴黎,……一切人和一切事……”善于言谈。
“他举止活跃,……南方人的特征”性格活跃、充满活力。
板书:都德:善于言谈,性格活跃。
3、(2分钟)最后一位来的客人是左拉作者又是通过哪个词来进入对这个人的描写?——“接着来的”
在第7和第8段中,作者写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寡言。
“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也很温和”温和。
“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聪慧和坚强的性格”聪慧、坚强。
板书:左拉:寡言,温和,聪慧,坚强。
4、(7分钟)作为主人的福楼拜,他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文的第9段“渐渐地,人越来越多……”
讨论结果归结为:
好客:表现在第二段“立刻”,“他总是亲自去开门”第十段“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博学:第九段“……他可以用一句话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四)、课堂习作:(10分钟)。
“这位同学能不能让我认识一下?”,“你对他的介绍满意不满意?”
“有谁能够对他的描写做适当的补充?”……。
(对学生的发言适当点评,从以下几个方面:描写了哪些方面,运用了哪些手法,说话的语速、态度,语言的流畅程度)。
人教版初一语文讲评教案【第五篇】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下一篇:小班教案来跳舞范例【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