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七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金色花》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由朗读、齐读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

2.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3.学习用托物寓情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2.学习用托物寓情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日子吗?(母亲节)很好,那天你对妈妈有什么表示吗?(学生自由说)我们都是由嗷嗷待哺的婴儿从母亲怀抱中渐渐成长起来的,一张卡片、一次洗碗或者仅仅是一朵鲜花(根据学生地回答而定)都是我们对母亲的一份感激。有同学送了红色康乃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学生:代表母爱)那么每个人都会送母亲康乃馨吗?未必如此,比如说印度诗人泰戈尔就送了什么呀?(金色花)

对泰戈尔你了解多少?(由学生先说,教师补充)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20xx年诺贝尔文学奖是法国作家克莱齐奥。)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看书业中的插图:这位有着一头银发,白须飘逸,有力的大手握住一支金不换的笔,目光永远注视着前方的老人就是泰戈尔。

金色花是美丽而神圣的,下面让我们朗读这首美丽的散文诗,感悟泰戈尔对母亲的深情。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掌握的字词:嗅(xiù) 摩(mó)衍(yǎn) 匿笑 祷告 沐浴

2、教师范读,引情入境。学生思考:

(1)文中这个孩子借用什么表达对母亲的爱?

(2)“我”变成金色花后,主要做了哪些事?

“我”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即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她所读的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求妈妈讲故事。

3、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由此推断,他又会有一个怎样的妈妈呢?

孩子——天真 可爱 淘气 善良 孝顺…… 妈妈——温柔慈爱 关心孩子……

三、研读赏析

泰戈尔多才多艺,不但擅长作诗,还擅长作曲和绘画,《金色花》不仅是一首诗,还是一支悠扬的乐曲,也是一组优美的图画。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捕捉这些温馨的画面。

1、指导一组对话:

(1)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妈妈一天没见到孩子,心里怎么想?母亲焦急,我调皮)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此刻一见孩子,是什么心情?妈妈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呢?孩子真的坏吗?爱怜,责怪。要读出疼爱之中的一丝责备语气)

(3)“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孩子不回答妈妈的话,是不是不尊重妈妈呢?为什么不说实话,你能猜猜孩子这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吗?不是。孩子淘气天真,想下次再玩,想在妈妈面前撒娇……因此,孩子的话要读出顽皮、撒娇、暗暗得意的语气。)

2、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深情朗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

朗读指导,明确语气:舒缓、深情;语速:中速。朗读的时候可以想象成这是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比如本文的三个“当你”和“我便要”便如一首歌曲每段的起始句一样,唱响了诗歌的主旋律,所以读的时候尤其注意重读与停顿。

四、质疑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科学表明:好奇与疑问是研究性学习的开端,假如那个天使般的孩子不远万里,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他呢?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不是别的?(从意义和写法)

明确:金色花在印度宗教中的地位意义。金色花与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美丽、可爱、纯洁无暇等)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用金色花表现了母子之爱的美好与圣洁

诗中我就是那朵金色花,那朵金色花就是我,这在写法上叫以物喻人,金色花这种具体的事物在诗中叫意象。

2、我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想让妈妈知道我想做的那些事情呢?

提示:探讨孩子的行为有什么用意?这和母爱又有什么相似处?可以理解为:母爱是无私的,孩子体会到了母爱的神圣,所以也想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3、为什么妈妈读的书是《罗摩衍那》而不是别的书?

《罗摩衍那》为印度叙事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历史上最有名的两部史诗。这两部史诗之恢弘磅礴,足堪和荷马史诗相媲美。至今仍在印度人民中广为流传,成为他们思想行为、道德观念的准则和生活的楷模。从内容上看,作品也是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

五、情感拓展

但丁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六、结束语

同学们,我不想再说母爱似海深像山高,但已作为妈妈的我现在懂得了,母亲们常常把心掰成两半,把一半留在自己的躯体里,另一半贴在我们的身上,随时感受着我们的冷暖,就像歌词里的“欢乐着你的欢乐,痛苦着你的痛苦”。真可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此送大家一句金玉良言: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布置作业:

1、背诵《金色花》

2、课外收集歌颂母爱的诗歌和名言。

3、预习《荷叶母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5篇7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金色花教案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金色花教学设计2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之《金色花》,而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是重点。

教学难点: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想象”的能力,运用“想象”以借物抒情进行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启发点拨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美读感知法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4、板书辅助法。

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1、充分预习,熟读课文,为上课做好准备。

2、针对七年级学生常常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

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和背诵的方法。

教学过程: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美读课文,披文而入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由此我安排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二、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泰戈尔从小就生活在宗教的氛围中。他的父亲戴温德拉纳特对“吠陀”和“奥义书”都很有研究,在当时的社会上被称为“大仙”,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使泰戈尔的诗歌体现了印度宗教文化的大宇宙和小宇宙统一的“梵我合一”的观念,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二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二是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1)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

嗅(xiù)闻(气味)。

罗摩衍那(mó,yǎn)

匿笑(nì)

祷告(dǎo)

沐浴(mùyù)

花瓣(bàn)

(2)现在我们来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师: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生: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成的。

师:“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生: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生: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凋、有信仰的虔诚的妈妈。

(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

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生: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

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舒缓、温馨、深情,带着儿童特有的调皮。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但不同的地方,我们怎样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读不同的地方?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3、4以后学生自由展示)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我们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学生表演读、评点。(朗读指导: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感情处理,体态语言等)

三、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这些美都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能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生: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是受到人们尊敬的,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可能和他们的信仰有关。是为了赞美孩子的可爱,还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同时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花,诗人吟咏此花,本来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创造了一种宗教氛围,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生: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四、小结

《金色花》借助丰富的想像,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一天时间里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在亲昵、亲热的氛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纯真的母子之爱。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节课我还再来做一个小小的调查:你们对自己的妈妈关注多少?你知道你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妈妈喜欢什么颜色吗?你知道妈妈穿多大号的鞋吗?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在这一点上还不是做得特别的好,今天就给你们一次弥补的机会,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妈妈的爱,如果给你一次变化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来回报妈妈?以“假如我变成了……”为题说一段话。

六、作业

将“假如我变成了……”写成随笔。

七、结束语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教学方法3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的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二、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①学习和借鉴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②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教学方法

①朗读教学法,教师范读,自由朗读,学生代表读。

②多媒体演示法,利用音像资料,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4、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5、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㈠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鲁冰花》导入新课)这首歌借鲁冰花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是啊!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母子之情是全人类的共同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情感的散文诗——《金色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9页)板书课题。

㈡作者简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多媒体显示作者资料)师读。

㈢深情的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学生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给文中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

2、结合屏幕上字词的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3、再读课文,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请同学说说以怎样的情感来朗读这首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还应该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4、学生推荐同学读,并说说你推荐他的原因,读后请学生评一评,师生共同探讨朗读方法。

5、多媒体显示难读的句子,一起来分析该如何读,先由学生大胆的试读,再让学生自己评价。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嗔怪、担忧、焦虑、欣喜,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假装生气)

“我不告诉你,妈妈。”(淘气、机灵、撒娇、调皮的语气)

四、大胆的想像

老师在朗读的时候透过眼前的文字,感受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画面呢?结合课文,展开想像用“我看到……闻到……听到……”的句式做恰当描述。

①教师示范

清晨,在开满金色花的林荫中,走出一个美丽而修长的身影,喔!是妈妈,她湿发披在两肩,发丝上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的小草,她悄无声息地走进小庭院,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前,妈妈在做祷告,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好香呀!这香气从哪来的呢?此时,我屏住呼吸,一声不响。

②学生发言。

③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小结:作者描绘了“我”一天三次与妈妈嬉戏的画面,表现了母子间的深情。

五、细腻的感受

①在这一幅幅的画面中孩子和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这一对母子。

板书: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稚气,淘气,孝顺

母亲:亲切,慈祥,关爱孩子

②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参考这几个题目来说。

1、妈妈是怎样关爱我们的?

2、我们是怎样报答妈妈的?

3、你有没有让妈妈伤心过?

4、怎么可以让妈妈不伤心,多微笑?

先小组讨论,再请学生发言。

六、诗意的仿写

1、写法的探讨

在这首诗里我们感受到了母子间的款款深情,但文中却没有一个“爱”或者“喜欢”这样的字眼,那作者是怎样表达这母子间的浓浓情意的呢?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①生:诗人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三次与妈妈嬉戏。②生:为妈妈做事不图回报和作者想像母子间的对话等。

教师明确,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2、仿写

母爱是无私伟大的,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呢?请用“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们对妈妈的爱。

七、诗情的诵读

让我们满怀着对妈妈的爱,充满深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我,与,妈妈,三次,嬉戏

天真,可爱,亲切,慈祥

活泼,稚气,关爱孩子

淘气,孝顺

主题:母子情深

金色花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厚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亲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感受母爱,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味母爱,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点拨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课之前先做一个智力小游戏,激发一下大家的想象力,热热身。给你们两组词,请发挥想象,说一句话,把二者联系起来。(出示多媒体)学生,蜜蜂;妈妈,花。

过渡语: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而奇妙,有一个孩子,他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玩起了捉迷藏,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一起看看吧。

二、走进作者与作品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创作丰富。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此外,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创作对中国诗歌(尤其是散文诗歌)的影响是广泛的。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本质属于诗。它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练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三、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出示要求:扫除字词障碍;有节奏;有感情。(指明男女读,比比谁最棒)

2、学生点评,并明确本文朗读时应用的感情,语调。

3、学生自由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并用“我读出了一位xx的妈妈(孩子)”交流读书感受,并找到文章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四、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1、文中描绘了孩子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场面请找出来。明确:妈妈做祷告时,我就散发香气;

妈妈读书时,我投影书页上;

妈妈拿灯去牛棚时,我回复原形。

2、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明确: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圣洁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这也正是本诗的一种写作特点: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

3、我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我为她做了些好事呢

明确:因为孩子懂得了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这些并不是为了让妈妈夸奖他,只希望妈妈能生活的更快乐、更幸福。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天真稚气,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了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了(同学畅所欲言)

总结:母爱不光是在我们生病或受到伤害时才会体现出来。比如:上学时,母亲会亲自为我们背上书包,送到门口,并且叮嘱:路上小心车,上课注意听讲,放学早点回家;放学回家时,路口总会出现母亲那熟悉的身影,一见到我们总会急着问,冷吗,饿吗;晚上学习疲惫时,母亲就会端上一杯温水,并且心疼的让我们休息;睡觉时,母亲总会轻轻的为我们掖着被角,并默默的注视着我们。

六、创写文章

既然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那么我们也要去回报母亲。那么,现在假如我们也具备了某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动,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呢请以“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段话。

七、教师寄语

母爱是早上出门前的一句叮嘱;母爱是回家之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

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用小草的芳馨,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

我们的母亲。

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八、作业

晚上回家帮妈妈做一件家务并把感受写在周记本上。

附板书

金色花

泰戈尔

妈妈嬉戏孩子

母子之情:祷告散发香气(依恋,关爱)读书投影书页

去牛棚时变回原形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课堂设计以朗读贯穿始终,让每个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更好的感悟文本,读出自己的感受。中间的表演朗读把朗读推向了高潮。各位同学朗读基础不一,可以在比较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朗读的难点是这段对话:“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我让学生试读,又让学生想像人物当时的表情姿态来读,这样的朗读铺垫,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了人物间的情感,最后读出了妈妈当时的疼爱、惊喜、责怪、牵挂等;读出了孩子的俏皮、撒娇、可爱。通过全班讨论发言的形式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并能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弘扬中华美德,使文章内涵得到拓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现场创作,不仅深入理解了诗歌的写作方式,更在构思中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一举两得。

从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来看,这堂课超越了考试的局限,通过正规、非正式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经历,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这就让学生知道:语文有多大的外延,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的预习教案5

三、 巩固•拓展延伸

练习反馈:

读〈〈金色花〉〉全文,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是借助什么来抒发的?

2、当母亲呼喊孩子的时候,孩子为什么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你认为诗中塑造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一个怎样的孩子?

4、在诗中,孩*山草香 *子让母亲嗅到花香、照亮母亲所读的书,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一下他还会怎样做呢?

拓展延伸:

(一)《体会爱心》 高 翔

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

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他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喝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

后来妈妈问她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儿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 “不喝。”

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

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道道缝,农民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

母女俩要回京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到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

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干涸( )挑剔( )晶莹( )鄙夷( )

2.解释下列词语。

(1)干涸: (2)鄙夷:

3.本文记叙的事件是什么?

4.为什么说本文写的这位母亲“特别”?结合现实生活来谈。

5.本文主要运用哪种描写手法写小女孩?表现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

6.“爱心”的含义是什么?

7.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8.从文中画横线句子写的内容你能联想到鲁迅的哪两篇文章?

9.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é tī jīng bǐ 2.(1)水干、枯竭 (2)看不起

3.一位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去体验没有水的感觉。

4.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大多是给子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这位母亲却带着女儿到艰苦贫穷的地方去体验生活,所以说她特别。 5.语言描写天真、幼稚

6.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7.(1)教育父母要给孩子以磨炼。(2)教育人们要尊重和帮助生活条件不如自己的人。(3)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8.《社戏》、《故乡》。9.可畅所欲言,要言之成理。

20 256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