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原始的农耕生活1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⑴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主要代表: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主要包括:距今时间,生活地区、主要农作物、居住房屋建筑的主要特点,原始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⑵学生通过小组方式合作学习,把课文内容转换成问题,举一反三,学会提问题的技巧;通过比较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     ⑶认识原始的农耕生活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提供大量的图片,使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这部分历史。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探究、竞争。     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的认同之心,增强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熟悉的儿歌《悯农》,提问:从这首儿歌中你受到哪些启示?(学生可能从珍惜粮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等方面谈)     师:在第1课中我们学到的原始居民仅靠在野外“采集”、渔猎为生,请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北京人或山顶洞人 生活时期的原始人,你认为仅靠 “采集”、渔猎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生:交流、发言,得出结论:(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 师:那么,怎样才能改善原始人类的这种生存状态呢?     生:议论,…… 解决吃的问题 师:要想有固定的食物,就要进行农耕,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有了农耕,就可以过上定居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二、认定目标: a.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主要包括:距今时间,生活地区、主要农作物、居住房屋建筑的主要特点,原始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 b、初步认识原始农耕生活的发展促进中国远古时代社会的进步。 三、自主先学:(5分钟)     学法指导: 认真看书,用铅笔标划,要求:     ①全:看全书,包括:导入框、大字、小字、引文、图片等课本上的一切信息,标划重点。     ②思:设置问题,提出疑问,以备交流。     教师巡视学生看书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以备点拨(二次备课) 四、展示点拨:     1、小组合作,你问我答[来源:学&科&网]     全班按座位组成四人或六人小组。每组设记录员一人,负责填写小组活动记录。每人轮流向小组其他成员提出问题(必须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否则为无效问题),并由小组其他成员解答问题。问题被正确解答后 再提出下一个问题。问题不能重复,直至小组内无人能提出新问题为止。

小组活动记录表 班级:            小组成员:                            记录员:          问题摘要: 本小组共提出                      个问题,                                               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多,                                               同学回答的问题最多。 本小组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是:                                                                       。     学法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提问题(不要把教师事先准备的问题塞给学生),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引导,最后的合作学习成果是学生围绕着课本内容的提问和解答,并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2、班内交流:     各小组把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向其他组的成员,由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教师适时点拨。     3、综合提 升:     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探究: 探究一:你相信导入框内的神话传说吗?若不信,你认为农耕是怎样出现的? 学生自由发言。 (能认识传说与史实不同,推测: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开始出现了。得出实际的农耕生活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观察、积累的结果。)     探究二 :阅读课本p8《白虎通》的引文——“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农民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各抒己见      师:归纳总结:农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河姆渡和黄河流域半坡的农耕作物品种的不同影响。 课件出示图片p9,指出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种植粟。而这两种作物都是我国最早种植的。 启发学生引申:人类应设法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协调兼顾。 知识的延伸: 课件出示袁隆平的人物图,简要介绍水稻专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不仅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而且在水稻杂交的科学领域内处在世界领先水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对科学的崇尚之心。     师: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而且也影响着居民的定居生活。

探究三: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 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有什么不同?(木结构的地面建筑或半地穴的 土木合筑)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近海湿热或内陆干寒)他们在建造房屋时,各自是怎样考虑的?(通风防潮防兽或抵御风雨保暖)     探究四:观察历史 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历史结论。     师:在黄河流域的下游,在我们山东的大汶口也是原始居民的居住地,请看视频,思考: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会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生:看录像后,简要讨论,贫富分化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私有财产的产生,私有财产的产生是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剩 余产品的出现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得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五、知识整合:     填写下列表格 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生活地区 自然环境特征 原始农耕 原 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 半坡 小结: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案 认定目标 a.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主要包括:距今时间,生活地区、主要农作物、居住房屋建筑的主要特点,原始畜牧业和手 工业的发展情况。 b、初步认识原始农耕生活的发展促进中国远古时代社会的进步。 自主先学(5分钟)   自学指导:认真看书,用铅笔标划,要求:     ①全:看全书,包括:导入框、大字、小字、引文、图片等课本上的一切信息,标划重点。 ②思:设置问题,提出疑问,以备交流 展示点拨     1、小组合作,你问我答: 学法指导:每人轮流向小组其他成员提出问题(必须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否则为无效问题),并由小组其他成员解答问题。问题被正确解答后再提出下一个问题。问题不能重复,直至小组内无人能提出新问题为止。    2、班内交流:     各小组把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向其他组的成员,由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 综合探究见课件 知识整合     填写下列表格 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生活地区 自然环境特征 原始农耕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 半坡 课堂检测:自主命题,同桌互查(5分钟) 自评归纳 自我总结主要收获 、认识,存在的问题(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自评    a (   )    b (    )     c (    )      d (    ) 组内互评a (   )    b (    )     c (    )      d (    )

原始的农耕生活2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案

[学习目标]

1. 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 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重点)

3. 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难点)

[自学导航]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         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            ,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会制造       ,上面的符号是我国           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 ;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           ,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

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不同  b. 使用的工具不同

c. 生活习惯不同  d. 思想意识不同

二、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原始的农耕生活3

课标要求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

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情感目标: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

学习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 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1.自己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生活区域 劳动工具 农作物 房屋样式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2.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学以致用

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古民遗址 ,出土了大量的稻谷 、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

材料二: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 许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

②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探究思考

归纳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3.各抒己见

①观察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复原模型图,看一看它们在房屋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议一议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②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工具简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农业对自然界的依赖程度较高,但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开始了原始农耕生产活动。在当时没有历法的情况下,他们靠什么来安排农时呢?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第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古代居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各小组讨论一下。河姆渡原始居民到底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四、知识整合:

五、巩固练习

1.元谋人和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2.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 )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  )

a.玉米     b.水稻       c. 小麦          d.粟

3.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是(  )

a.种植粮食   b.饲养家禽      c.制造陶器       d.定居

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下图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5. 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是(   )

a.种植水稻    b.猪、狗等家畜    c.半地穴式房屋    d.石斧等农具

6.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

①会种植粮食    ②会饲养家禽     ③会制造陶器    ④会建造房屋

⑤用针缝制衣服    ⑥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

7. 北京XX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六、中考链接

1.(XX年山东聊城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 (XX年盐城市)水稻是盐城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列最早大量种植这种作物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3.(XX年滨州市).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4.(XX年衡阳市)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5.(XX年苏州市)XX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6.(XX年福建莆田市)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7.(XX年菏泽市)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应该是( )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

8.(XX年连云港市).较早种植水稻并居住于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9.(XX年广东省)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参考答案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学以致用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②从生产 和生活方面进行比较。

2.探究思考

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3.各抒己见

①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成因:干栏式房屋,由于浙江地区地势低洼,夏季潮湿温热。架空结构既可通风降温,又可防潮,还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底下还可饲养家畜家禽。半地穴式房屋,黄河流域,地处北方,风大,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此种结构既可防寒又可保暖,具有冬暖夏凉的功效。

②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情况来安排农事。

三、拓展延伸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五、巩固练习

2..b                 

六、中考链接

原始的农耕生活4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 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三。学习方法。

阅读法:仔细、认真阅读全文。

比较法:比较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所反映的原始农耕文化异同。

心灵感知法:通过想象,感受在洞穴和丛林中生活的人们,来到了平坦的原野之后所面临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体会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生产和生活的不同。

四。导学问题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      流域,已经是使用      的石器,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       ,住着      的房子,能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和原始       。

3、生活在      流域     省西安附近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      的石器,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       ,住着     的房子,用箭头、渔钩打猎捕食。事实证明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的国家。他们能够烧制      ,会纺线、    、      。

4、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___ ;地点____;出现___陶和____陶;在后期,出现了_____,原因是:_______。

(二)结合刚才的自主学习,同学们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氏族名称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年代

地理位置

房屋类型

主要农作物

家畜种类

生产工具

烧制陶器

(三)想象一下: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四).假设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秋天庄稼收获后能够互访,你能否利用本课所学知识和下面的出土文物图片(在河姆渡和半坡遗址出土),为他们分别设计一份接待对方一天的日程表,包括一份含两餐的食谱和一天的活动。

猪纹陶器(盛物)         陶釜(炊煮)

陶制酒器

五。 课堂小结。

(一)本课知识梳理

(二)学有所思

学习了本课,我的收获是

学习了本课,我的不足是

学习了本课,我还有以下问题

六。当堂检测。

(一)、选择填充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山顶洞人的生活(   )

a.使用磨制石器         b.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c.会人工取火            d.死后要埋葬

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古巴比伦

3.右图是哪类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4.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最可能吃的主食 (   )

a.面食    b.小米粥    c.米饭        d.玉米

5.代表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的早期人类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6.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陶器为(   )

a.黑陶       b.白陶    c.红陶          d.彩陶

7.以下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                                (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 河姆渡原始居民    ⑤大汶口原始居民

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8.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多年前的原始居民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饲养猪、狗等家禽                           b.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

c.用火把肉烧成熟食食用                       d.使用磨制石器

9.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不同的根本因素是       (      )

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

10.小红家有仿制的鱼纹彩色陶盆,如果是真品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11.半坡遗址考古中,出土了大量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钓,由此可以判断半坡居民(   )

a.主要食物是鱼和其他猎物

b.经济生活中渔猎占有一定的比重

c.主要的休闲方式是打猎和捕鱼

d.主要的生产活动是打猎和捕鱼

12.如果拍摄一部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影片,可以出现的情节包括:

①用石磨盘、石磨棒加工谷物 ②给地里的白菜浇水 ③收割成熟的水稻  ④孩子们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嬉戏  ⑤用玉米做饲料喂养家猪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

(二)、读图题

1.下图中的两种房屋,是我国远古时代,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曾经居住过的。

图一          图二

仔细观察观察上面两幅房屋图,然后回答:

(1) 你知道图一和图二中所画的房屋样式分别是什么吗?

(2)请你分析一下:上图中哪一种房屋适合北方人居住?哪一种房屋适合南方人居住?结合我国南北方的自然条件,简单分析一下这两种房屋各自的优点。

2.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工具简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农业对自然界的依赖程度较高,但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开始了原始农耕生产活动。在当时没有历法的情况下,他们靠什么来安排农时呢?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况、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识读《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点,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房屋构造不同的原因及说明了什么;通过概括、比较,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特点。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成就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原始农业的发展

教学方法

讲述法、历史读图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类的历史,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单纯地依靠采集和狩猎来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足之处?学生回答依靠“采集”为生,有很多局限性,要受到季节的影响,例如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如遇上自然灾害,像水、旱灾等,可能就无法生存;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生活的场所就不固定,那他们将始终过着流浪的生活。学生答后教师指出靠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对原始人类来说是没有生活保障的,然后再设问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他们有固定的食物来源。学生回答具体的解决办法。(使学生认识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

接着教师出示材料分析传说中教人农耕的是谁?引出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原始农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这个传说说明早期人类在非常聪明,有智慧,他们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有意识地种植可以食用的植物,这就是原始农耕的起源。随着原始农耕的出现,远古人类有固定的食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也改善生存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始农耕生活》(使学生知道书本知识是前人在实践中发现、总结的)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本课所学内容。

一、原始农耕的代表

通过学习目标我们知道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是北方的半坡居民和南方的河姆渡居民。

首先教师设问:学生阅读课文6——8页内容,通过小组同桌共同总结半坡居民的居住区域、生活的距今年代和生产生活情况(包括生产工具、种植农作物、定居生活、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学生总结回答后,师生共同完成以下问题。1、教师展示课件先明确半坡居民的空间位置并说明这一地区之所以会发现远古人类遗址,说明这一地区适合人类生存。根据考古发现推断其生活年代。

2、关于生产工具,可以和北京人对比,这种变化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狩猎生活向农耕生活变化。3、农作物的种植说明人类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除此以外,人类还有其它的获取食物的方式,如狩猎、捕鱼、和采集等,是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4、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分析使人类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给学生选项进行选择并分析为什么?5手工业中选择半坡人面鱼纹盆进行讲解,对这一时期的生产生活进行推断,让学生从历史遗物中提取有效信息。在讲述以上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以上关于半坡居民的生活生产情况,我们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根据考古发现证明的。。使学生明白我们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教师总结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成就中,其中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属于物质财富;满足人类音乐、艺术、教育等方面需要的属于精神财富。以上内容说明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那么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简单介绍生产力的概念,也说明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高,并遵循自然规律,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南方河姆渡居民的情况,因为有前面的基础,下面我请同学阅读课文内容,根据教师设问,提取有效信息。1、河姆渡居民的生活距今年代、生活区域和生产生活情况。重点分析骨耜的使用及作用和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陶钵可以让我们提取哪些信息。

2、对比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两个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完后针对不同点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

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

材料二: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河湖泥沙沉积,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当地降水多,气温高……高温潮湿……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的原因?说明了什么?

因为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风大、干旱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御寒保暖。

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湿热,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还可以防蛇虫猛兽之害。说明不同的自然条件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教师指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因为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从而创造了南北两种不同的原始农耕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历史悠久,这和人类的这和远古人民的善于观察是分不开的,他们发现了动植物的习性,开创了我国的原始农业,并推动其发展,那么我们从哪可以证明我国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呢?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我们来解决: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从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和农具的使用三方面考虑)2、原始农业的发展出现的标志是什么?3、原始农业的发展有何意义(影响)?使学生了解何为文明社会和奠定的物质基础指什么?

总之,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一直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小结本课内容:出示课件

板书:

一、原始农耕的代表

北方:半坡居民

南方:河姆渡居民

时间

地点

生产

生活

情况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过程:

2、标志:

3、意义:

20 2987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