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精编3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1

之一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1、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板书:16、司马迁)

2、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决心努力。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第三段(4):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四段(5):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

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4、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二、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

(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2、出示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句子。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他为什么想雪溅墙头,了此残生?

(2)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3、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四、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这段,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组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作业

1、完成文后习题4。

2、朗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

历史辉煌耻辱讲述专心致志

记载搜集研读悲愤飞来横祸

2、“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

二、复述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出课文的段落大意。

3、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4、指名复述课文,评价。

三、总结课文

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2、故事的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

3、齐读课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板书:

司马迁 父亲的影响与嘱托 专心致志

发愤写 受酷刑 克制自己、发愤写作《史记》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资料2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贤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编写《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3

教学目标

1、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好父亲临终前的话语和描写司马迁的遇难后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2、理解品悟:创设情境,启发想象,体会小司马迁倾听英雄故事时的激动,承诺父亲嘱托时的决心,遭遇飞来横祸时的忍辱负重,进而理解“发愤”的含义。感受司马迁在遭遇飞来横祸后的悲愤交加的心情,理解他不顾个人耻辱和痛苦,发愤写《史记》的执着。

3、主动性:积极参与读书实践活动,能主动与同学们交流,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4、创造性:能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想象司马迁听了那些故事?写书时遭遇那些苦难?说说哪些伟人是靠发愤取得成功的。

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第一课时的准备

1、自学本课生字,体会课后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梳理文章的思路,用标题形式归纳主要段落的意思。

3、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4、布置搜集有关司马迁和《史记》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在要下课的时候,大家提出了两个问题,还记得吗?

投影出示:(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2)司马迁是如何发愤写《史记》的?

齐读这两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品悟“发愤”

(一)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划出有关语句,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见解。

(2)交流。学生可能会交流到这些内容:

a、“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从这句可以看出司马迁从小生活的环境,黄河被称为我们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在这里衍生。从小就有机会观察黄河,了解黄河,受到黄河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 周围的父老乡亲对他有很多的影响。)

听着父老乡亲给他讲述的古代英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他要把英雄故事记载下来传给后人,他也想当英雄成就一番事业。)

你很会读书,善于从书中得出自己的见解。

b、“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从这句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受他当史官的父亲的影响很深刻。)

司马迁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从“专门掌管”、“立志”、“3000千余年间的历史”等可知,司马迁的父亲同样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令人敬佩。在司马迁眼里,父亲就是值得崇拜的偶像。)

是的,司马迁从小努力读书,20岁的时候就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历史故事。虽然年龄尚小,但掌握了大量的历史知识,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如果不将之载入史册,岂不是太可惜了!

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要写《史记》的?

c、“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父亲的遗愿。)

(1)为什么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会有这么大的力量?请同学们深情地读一读司马迁父亲临终时对他所说的话,你能从父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中感受到些什么?(遗憾、殷切希望)

(2)司马迁深知这份嘱托饱含着父亲的血泪,也饱含着对儿子殷切的希望。你能想象出生命垂危的父亲拉着儿子的手老泪纵横的场景吗?边读边想,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父亲临终时的这份特殊的嘱托。

a自由读

b指名读、评读:我听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我也感受到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司马迁一定会牢牢记住父亲的话,永远不会忘记。

c 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份满含热泪而又沉重的遗嘱。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正当司马迁立志要成为一位伟大史官,立志一定要完成父亲遗愿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他遇到了什么?

(1)提问:横的读音hèng,查字典理解字义。这飞来的横祸指的是什么?(原来,司马迁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知道这位将军是谁吗?他就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李陵出兵攻打匈奴,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消息传到朝廷,汉武帝非常生气《》。当时司马迁想到李棱一贯的为人,便仗义执言,称李陵投降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汉武帝便迁怒于司马迁,对之动用了酷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陵事件”。)

(2)师简介酷刑: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他使司马迁从一个殿上臣成了阶下囚,从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成了一个半男半女的太监,这是身体的摧残,更是人格的侮辱!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

(3)所以他——悲愤交加;所以他想——血溅墙头;所以他要——了此残生

a理解悲愤交加,他悲什么?他又愤什么?

b能不能把你的悲愤之情送进去,好好读读这句话?

c从你的朗读中,我充分体会到了司马迁当时是多么绝望。

过渡: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他在如此巨大打击面前,作出了异于常人的选择。再看看课文,他为何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出示:“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a对于这句话,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的?(指名说,师点拨)

b同学们,在司马迁看来,如果当时他为了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了,那他的死就——,心里装着责任、想着别人的人,他们的死就重于——

c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蕴含哲理的话,一起来记住司马迁在逆境中所悟出的这个人生道理。

d小结:因为想在有生之年干一番事业,他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所以他要把个人荣辱、痛苦埋在心里,所以他要发愤写<史记>,所以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两个“一定”体会到了司马迁的坚持不懈,司马迁的坚定和执着。)

磨难是块试金石。面对耻辱,面对困难,司马迁虽然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没有退缩,没有逃避,他选择了忍耐,选择了坚强。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好好体会一下司马迁的内心。

过渡 :请看书中的图画,看看图中的司马迁,此时,在他的脸上,我们已经看不到痛苦和绝望,只看到责任和使命。因为,他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a老师引读:“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b让我们齐读这句话,体会司马迁顽强的毅力。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文中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整整13年时间, 52万字)

(2)什么叫前无古人?

老师质问:在此之前,有没有人用13年时间写一部书?

在此之前,有没有一部书记录了2600年的历史?

在此之前,有没有人像司马迁一样,写出52万字的史书?

是啊!没有,从来没有!这就是——前无古人!

(3)齐读最后一段

三、全课小结,拓展“发愤”

1、.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现在我们想想“发愤”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2、还有哪些发愤的人和事呢?

3、用两三句话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学生写好后大声朗读)

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是从“发愤”一词走进了司马迁的内心,从“发愤”一词卡到了一活生生的司马迁。可以这样说,没有司马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辉煌巨著《史记》;没有司马迁,我们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没有司马迁,我们就看不到一种发愤的可贵精神。

四、作业

你还知道《史记》中哪些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板书设计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年少立志

忍辱负重

坚持不懈

20 1398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