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通用4篇
【导言】此例“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通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归去来兮辞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 、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背诵全文。
一。作家作品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注意几点:
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2.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严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3.本篇写在作者辞官隐居之前,不是像课本注释中所说的写在辞官归隐之初。也就是说,本文是辞官归隐前的想像之作,不是写实之作。这是许多选本和鉴赏文章都弄错了的。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有《陶渊明集》。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篇而已!”“归去来”写诗人辞官归隐,“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毛庆蕃评《古文学余》),现今一般说法认为“来”是助词,兮,语气词。归去来兮,类似现代汉语“归去吧”“归去啊”之类。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三。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归去来兮辞》是在艺术上精心结撰、刻意求工的力作。
“辞”即“赋”,要求铺张扬厉、用韵并讲求辞藻色彩和骈偶。在这样多种形式的要求下,陶渊明运笔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形式很好地为内容服务。本文旨在说明“今是而昨非”,而对“昨非”一笔带过,而竭尽全力突出“今是”,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则极尽铺陈之能事。三、四两段都是描写“今是”的,包括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而且行文注意对仗骈偶:“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保持了辞赋的用韵并讲求辞采华美的特点,又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弊病,增强了赋的抒情性和感染力,使辞赋具有了抒情诗的部分功能。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而强烈。作者有感慨,有追求,有遗憾,有满足,但这些都不是空发议论,而是借助景物的形象描写。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就是动人的例证。全辞富于情趣,情真意厚,沁人心脾。
语言清新典雅,鲜明流畅,音节铿锵,和谐悦耳,具有音乐美,可称是一首散文诗,或是1篇押韵的抒情散文。作者遣词造句字斟句酌,锤炼推敲,精心选择一些自《诗经》以来诗人惯用的双声词,如“惆怅”“崎岖”,叠韵词,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遥遥”“欣欣”等,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辞赋兼有诗的艺术魅力。
结构严谨而周密。辞赋向来讲究章法结构,汉赋甚至形成了公式俗套。本文虽属抒情小赋,但也很注意结构安排。本文的写作事出有因,不能不交待,但用辞赋说明事情的原委,结构会臃肿不堪,费力不讨好。因之作者用散文体的序说明本文写作的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况,而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使二者各得其所,两全其美。辞赋的段落安排也十分巧妙。第一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照应序文,形象地表达他对“今是昨非”的深刻认识。二、三段为本文中心,借物抒情。山川花木,处处皆春;饮酒赋诗,其乐无穷。末尾一段带有总结性质,准备乐天安命了此一生,抒发的是一种知足保和的消极情绪。全文首尾贯通,中心突出,松菊节操,田园情趣,得到充分的展现。(选自李景华《松菊节操田园情趣》,北京出版社《阅读和欣赏》)
四。朗读指导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总之,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五。疑难文句,本文涉及到的几个典故:
会有四方之事: 意思是恰逢奉使之事,出自《论语•子路》:“使于四方。”这里指陶渊明为建威参军时自江陵出使京都建康这件事。
眷然有归与之情:“归与”,回去吧!语本《论语•公冶长》。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本句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虽不可挽救,而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谏,止,此处解释为挽救。语出《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乃瞻衡宇:衡,通横,衡宇,横门,隐士居住的用横木为门的简陋居室。《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代的人们常用“衡门”、“衡宇”指贫贱者的居处。
三径就荒:萧统《文选》李善注引《三辅决录》说:汉蒋诩隐居时,在房前的竹子下开了三条小路,只和求仲、羊仲两人来往,后人就以三径作为隐者居所之称。
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明白狭小的地方也易安身。容膝,仅足容膝的居室,形容住处的狭小。《韩诗外传》:“今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
复驾言兮焉求:驾言,指处游,《诗经》:“驾言出游”。驾,驾车。言,语气助词,无实义。
六。课文译文
我的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加以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离开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但过了没几天,思念田园,归乡的念头就产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痛苦。虽然自己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驱使;于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要急着前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就针对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给这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归去吧,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让自己的心志受形体来驱使,那又为什么还要伤感而独自悲哀呢?我觉悟到过去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而知道未来的却还来得及弥补。虽然走入迷途但还不是太远,现在已经明白了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船在水中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吹动着我的衣裳。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程,只恨早晨天色朦胧,还不十分明亮。
我一看到自己的简陋家门,就高兴地奔去。家中的僮仆前来迎接,孩子们都在门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已经荒芜,只有松树和菊花却还依旧存在。搀起孩子们的手进入屋里,酒已摆好。端起酒壶来自斟自酌,看着院子里的树木感到非常愉快。身体依靠着南面的窗户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简陋的居室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每天到园子里散散步,自有乐趣,屋子虽然有门却经常关着。拄着手杖到处游息,有时抬起头来向远处眺望。天空的云彩自然地从山峰边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自己回来。日光慢慢暗下去太阳快要落山了,我还抚摩着独立的松树徘徊着不愿离开。
归去吧,让我断绝与世俗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的情志相违背,我还要驾车出游追求些什么呢!跟亲戚们谈谈知心话使我感到愉快,弹琴读书能够使我消愁解忧。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到西边的田地里去耕种。有时乘了有篷帘的小车,有时划了一条小船。有时经过曲折幽深的山沟,有时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看到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地流淌。我真羡慕自然界万物正生机勃勃,感叹自己的生命即将终止。
算了吧!人生寄身于天地之间又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着自己的心意而任其自然?为什么整天心神不定又想到哪里去呢?富贵荣华不是我的心愿,神仙境界也不可以期待。遇到好天气就一个人独自出去游览,或者把手杖放在一边做些除草培苗的工作。有时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有时在清澈的水边吟咏赋诗。姑且随顺着大自然的变化以了结此生,抱定乐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七。整体把握
1.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时所写。时间是晋义熙元年(405),作者41岁。序中写了就任彭泽的心境及弃官归田的缘由。全文流露出对仕宦生活的鄙弃和归隐田园的乐趣。
2.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至“恨晨光之熹微”为第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和归家时的急切心情。
“乃瞻衡宇”至“感吾气之行休”为第二部分,主要写归家隐居后的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和劳作之乐。
其余文字为第三部分,主要表达了年寿有限,应顺天应命,不必遑遑追逐的人生态度。
3.本文叙事思路:
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4.本文的情感思路:
(一)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
(二)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 抵家
(三)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 --劳作之乐-- 出游之乐
(四)综述情志,乐天安命:如何度过余生
5.深化理解
本文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尤其是第三四段鲜明地展示了陶渊明的性情,是深刻理解文章的主体。
第三段表示要与世相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在这个基础上,第四段抒发了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张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死惴惴不安呢,展现出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
6.分析评价
对本文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我们不能笼统、简单、肤浅地打上消极二字就算。陶渊明的思想确实消极了些,我们不宜倡导这种思想。但是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这应该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的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庸俗,映照出归隐后平民生活的质朴、真率、自然、自由。作者确实愤激于官场的龌龊,眷恋自由自在的人生。而且,在作者看来,官场那种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种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可是我耽误太久了、久违了。这种思想感情是一种真率的抒发,是一种复杂的感慨,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体验 。作者并没有自命清高,自命高蹈,而是直抒胸臆。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的矫揉造作的高义谈玄更有意义。
八。巩固练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生生所资,未件其术:
② 遂见用于小邑:
③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④田园将芜胡不归:
⑤ 奚惆怅而独悲:
⑥ 载欣载奔:
⑦ 将有事于西畴:
⑧善万物之得时:
⑨ 曷不委心任去留:
⑩时矫首而遐观: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④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⑤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
⑥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⑦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
⑧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3.填空
悟已往之不谏,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
4 .本文序文说,本文写在乙已岁十一月。但具体的时间有争论。有人说本文写在陶潜辞官归隐之初(如课本注释就如是说),是追叙和实录之作,到家前是追叙,到家后是实录;有人说写在辞官归隐之前、将归之际,也就是说,本文是在萌生退意后但未退之前的想像之作,写完本文不久作者才辞官归隐的。请你推敲一下本文的写作时间,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合理?
。
5.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6.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悦亲戚之情话。亲戚, ;情话, 。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有事: 。
(3)既窈窕以寻壑。窈窕: 。
7.指明句中词类活用
(1)眄庭柯以怡颜:
(2)园日涉以成趣: 时矫首以遐观:
(3)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4)乐琴书以消忧: 悦亲戚之情话:
8.对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云无心以出岫(xiù) B.舟遥遥以轻飏(yáng)
C.眄庭柯以怡颜(miè)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zhòu)
9.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恨晨光之熹微(光线微弱) B.云无心以出岫(云彩)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急急忙忙,心神不安的样子)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向往中的仙境)
10.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请息交以绝游 B.农人告余以春及 B.既窈窕以寻壑 D.木欣欣以向荣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 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
12.从句式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王之蔽甚矣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鸟倦飞而知还
13.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②奚惆怅而独悲: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曷不委心任去留:
⑤胡为乎遑欲何之:
14.归纳下列词语的词义
①行
② 引
③乘
④策
⑤之
⑥以
⑦兮
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
⑧而
⑨来: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15.以下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求之靡途(mí)犹望一稔(rèn) B.舟遥遥以轻飏(yáng)恨晨光之熹微(xī)
C.眄庭柯以怡颜(miǎn)或棹孤舟(zhào)D.云无心以出岫(xiù)或植杖而耘籽(zǐ)
16以下句子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l)A.眷然有归欤之情(眷然,依恋的样子。) 情在骏奔(骏奔,骑着快马奔跑。)
B.非矫厉所得(矫厉,勉强克制。) 眄庭柯以怡颜(怡颜,欢颜,高兴表现在脸上。)
C.当敛裳宵逝(敛裳;收拾衣物。) 悟已往之不谏(不谏,不能挽回。)
D.倚南窗以寄傲(寄傲,寄托自足自得之心情。) 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拐杖。)
(2)A.时矫首而遐观(矫首,抬起头来。)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深远曲折。)
B.三径就荒(三径,院子里的三条小路。)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只能容纳双膝之屋)
C.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将要完结。) 怀良辰以孤往(怀良辰,爱惜美好的时光。)
D.寓形宇内复几时(寓形,托身于天地间。) 聊乘化以归尽(乘化,顺应自然之变化。)
17、比较下列句子中一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1)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舟遥遥以轻飏。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③不同 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1] [2] 下一页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第二篇】
学习目标
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
2, 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3.掌握“胡”“奚”“焉”“曷”“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来”文言虚词用法
重点难点
1.通大意,掌握文言字词,进而理解背诵。
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学习过程
预习案
一。课前预习
1.有关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诗歌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归去来兮辞》就是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时
2、有关“辞”的知识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楚国,又叫楚辞,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富有浪漫气息,便于抒情。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3.查字典 . 给下列黑体字的注音。
荒芜( )惆怅( ) 衡宇( )盈樽( )轻飏( )熹微( )眄庭柯( )
壶觞( )矫( )首 盘桓( )崎岖( )出岫( )西畴( )窈窕( )
4.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息交:断绝交游。
b.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亲戚:包括父母亲朋在内的亲人。
c.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耕种之事。
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行休:将要得以休息一下。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b.《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都是陶渊明的诗。
c.陶渊明的诗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很大。
d.“辞”作为一种文体,古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古体诗歌的一种,一种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又称赋,或辞赋。
6、阅读序文,完成下面问题
(1)下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给 靡 惮 稔 敛
ī mí dàn yàn liàn
ǐ mǐ dàn rěn liǎn
c.ɡěi mǐ dān rěn liǎn
d.ɡěi mí dàn niǎn liàn
(2).对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①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②心惮远役(怕)
b.①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②犹望一稔 (谷熟指一年)
c.①眷然有归与之情(依恋的样子) ②非矫厉所得(勉强去做)
d.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②因事顺心(就)
(3).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
a.不足以自给 足以: b. 会有四方之事 会:
c.遂见用于小邑 见: d. 心惮远役 惮:
e.何则?质性自然。 何则: f. 因事顺心 因:
(4) “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同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崇尚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想等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7、认真阅读课文,做出具体说明
a.陶渊明去做官的原因:
b.陶渊明辞官归去的原因:
8、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从下列语句中找出来,翻译全句并表明这些词语的含义。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②奚惆怅而独悲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曷不委心任去留
⑤胡为乎遑欲何之
探究案
第一课时
(一).解释下列词语
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 奚惆怅而独悲? 奚:
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 乃瞻衡宇 衡:
问征夫以前路 以: 恨晨光之熹微 恨:
载欣载奔 载: 引壶觞以自酌 引: 以:
倚南窗以寄傲 倚: 景翳翳以将入 景:
审容膝之易安 审: 时矫首而遐观 矫: 遐:
园日涉以成趣 渉: 策扶老以流憩 策:
请息交以绝游 息交: 以:
复驾言兮焉求 言: 焉:
悦亲戚之情话 之: 农人告余以春及 以:
或棹孤舟 棹: 善万物之得时 善:
木欣欣以向荣 以: 感吾生之行休 感:
已矣乎 已: 寓形宇内复几时 寓;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胡为: 之;
帝乡不可期 期: 或植杖而耘耔 而: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 追:
(二)解读课文,内容梳理。
(1)整体感知
1.作者归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第一自然节回答。
2.作者回归到哪里?用一词回答。
3.作者的归隐路线是:请就括号填空。
决意辞归-----回归途中--------( )-----( )------( )----外出----纵情山水-------乐于天命。
4.作者的情感线索是:自责,自悔---------( )-----------( )
第二课时
赏析
1.阅读第二节,探讨问题:
①给本节划分层次,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作者行踪:
②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境界?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少于两个词语。
③本节重点描写了作者的行为,请列举出这些动作,品味其情感。
动作:
情感:
④本节中有两句,既是美景的刻画,又是自喻情感的流露,这两个句子是:
2,阅读第三节,探讨问题:
1作者描写隐居生活是,描写了那些生活乐趣?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作者情感。
生活图景:
作者情感:
3研究性学习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三。课堂巩固练习:
(一)梳理本文基础知识
1、写出通假字:
乃瞻衡宇( ) 景翳翳以将入( ) 曷不委心任去留( )
2、辩明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 眄庭柯以怡颜( )
倚南窗以寄傲 ( ) 审容膝之易安( )
园日涉以成趣 ( ) 乐琴书以消忧( )
或棹孤舟 ( )
3、一词多义:
心 因事顺心 ( ) 夫 问征夫以前路 ( )
既自以心为形役 (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故 故便求之 ( )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以:既自以心为形役( )
求之靡途(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四方之事( ) 余船以次俱进( )
感吾生之行休( )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
何陋之有( ) 木欣欣以向荣( )
马之千里者( )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
怅恨久之 ( )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
奚 奚惆怅而独悲(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而 门虽设而常关( ) 觉今是而昨非( )
时矫首而遐观( ) 鸟倦飞而知还(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
委:曷不委心任去留 ( )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 )
教化从来有源委 ( )
委命下吏 ( )
4、古今异义,写出古意:
(1)于时风波未静 (2)尝从人事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4)悦亲戚之情话
(5)幼稚盈室 (6)于是怅然慷慨
(7)恨晨光之熹微 (8)将有事于西畴
5.指明文言句式:
(1)皆口腹自役( ) (2)复驾言兮焉求( )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5)将有事于西畴( ) (6)农人告余以春及 ( )
(7)乐夫天命复奚疑( ) (8)情在骏奔( )
(9)寓形宇内复几时( ) (10)稚子候门( )
(11)遂见用于小邑( )
(二)积累陶渊明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饮酒》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 《杂诗》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读山海经十三首》
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少无适俗韵, 。 《归园田居五首》
晨兴理荒秽, 。道狭草木长, 。《归去来兮辞》 实迷途之未远, 。 《归去来兮辞》
木欣欣以向荣, 《归去来兮辞》
枯木逢春犹再发 。
(三)查古典汉语字典,积累下面四个实词
行: 乘:
引: 策:
训练案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去宥》①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於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
荆威王②向沈尹华学习典籍文献,昭釐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③。佐制者,为昭釐谓威王曰:“国人皆日: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 ④不得进,令昭釐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 ⑤,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卷十六)•先识览第四》)
注释①宥:通“囿”,局限。“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去掉人的主观偏见。②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③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⑤旱:通“悍”,勇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子不说 说:说话
b.将奋于说 奋:用力,尽力
c.以为奸人除路 除:清除,打通
d.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 悖:蒙骗,蒙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王因藏怒以待之 诸侯以惠爱为德
b.文学之士不得进 悟以往之不谏
c.人皆在焉 复驾言兮焉求
d.其皆甚有所宥邪 其皆出于此乎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 ②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③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④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
⑤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子,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就在惠王面前诋毁谢子,说谢子只是东方善于辩论的人,是来取悦秦惠王的。
b.那个中谢一句话就让楚威王疏远了沈尹华,让楚威王学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使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嫠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
c.齐人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真可谓“利令智昏”,这也从反面揭示了“去宥”的必要性。
d.文中秦惠王、楚威王、邻人、齐人都是认识有局限的人,因他们内心产生了主观偏见,认知蔽塞,所以容易做出“不智”的行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
(2)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3分)
(3)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第三篇】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过程等方面阐释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归去来兮辞》是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的话题是“走进自然”,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1篇而已。”这篇文章照亮的不止是一个时代的文坛,陶渊明不仅自己“走进自然”,而且也使后世无数文人的文学创作和人生态度“走进自然”。诗人辞官归隐,菊花、清酒、素琴中是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恬淡和愉悦中反照出的是社会官场的黑暗。在今天社会的喧嚣与浮躁中很有必要引领学生跟着诗人“走进自然”,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身心疲惫时懂得去寻找一片宁静的生活天空。
二。说目标
本课特点是寄情于事、融情于景,本课重点在诵读、体会情感。根据这一特点和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重要文言词语,了解作者和“辞”的文体。巩固第一单元文言词语梳理的方法。
(2)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理解大自然在人们精神家园中的地位。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表达能力。
三。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诵读、提问、讨论、讲解点拨等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预习法、梳理法、诵读法、讨论法等方法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预习的积累梳理到内容的解读,再到写作延伸,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五。说过程
课时安排:两课时。 这两课时的设定依据新课程教学目标当中的“感受、鉴赏、应用与拓展”的目标要求展开。
预习设计
结合课文注释积累梳理词语句式,疏通文意,熟读课文。具体方法指导是:读、画、评。读:要读准字音,注意押韵和反问句、感叹句、写景句、双声叠韵词语的抒情性。画:画出自己认为重点实虚词、句子并整理到笔记本上。评:自己提出问题,包括词句的理解,作者的心情分析,人生态度的点评。老师将重点词语解释、句子分析制作成学案,学生预习后完成预习学案。
第一课时
完成两个目标:一是积累词汇,二是分析情感及作者人生追求。具体环节如下:
★★课堂环节(一)巩固词语
学生小组讨论预习学案、纠正错误、提出问题,对出现的疑问师生共同解决。然后指导学生对照学案进一步整理补充预习时的笔记。
重点词语有九个实词(生、靡、寻、去、恨、引、策、棹、乘);五个疑问代词(胡、奚、曷、焉、何),三个虚词(以、而、之)。掌握三个句式①被动句(遂见用于小邑)。②宾语前置句(皆口腹自役,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惶惶欲何之)③状语后置句(将有事于西畴)
此环节目的是检查预习效果,完成文言知识的积累,通过学案巩固并强调重点。
★★课堂环节(二)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的《渔樵问答》一小段,并用幻灯片展示一个田园画面,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预想答案:轻松、自然、安适、平和、恬静、质朴、优美。老师由此导入:此曲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的《渔樵问答》,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下面我们一起跟随陶渊明走进田园,走进自然。
此环节通过视听,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田园风光有直观的感受,唤起内心审美愉悦,下面诵读、鉴赏环节作铺垫。
★★课堂环节(三)了解作者,诵读全文
学生介绍作者,老师简介“辞”这种文体,补充社会背景:政局官场,“大济于苍生”之志。
诵读时,老师提示学生注意预习中画出的反问句、感叹句、写景句、双声叠韵词语的抒情性。学生读,学生评,老师点评并范读第一节,学生完成其余。朗读时配《渔樵问答》的音乐。
此环节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主要读出归隐田园的喜悦,掌握抒情词句朗读技巧,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课堂环节(四)把握内容(板书:归去、田园)
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学生朗读各部分,老师提出问题加以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探究、讨论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是序和第一节:归因归途
活动(1)学生朗读该部分,思考讨论:结合社会背景在该部分归纳作者归隐外部原因和内在原因。学生在此提示下会找到答案:外部原因——课文中“于时风波未静”,背景中“官场黑暗,统治者相互倾轧”;内在原因——课文中“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违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以心为形役”(补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背景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第三个方面的原因在后文解读中补充。
活动(2)“奚惆怅而独悲”反问句有强调作用,“惆怅”什么,“独悲”什么?结合背景在序和的、第一节中找。学生在提示下讨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质性自然,以心为形役;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多次做官尝试中理想破灭而失望。
活动(3)让学生理清第一节情感变化:惆怅独悲——平静——喜悦。
此时学生有了对全段情感把握,再读一遍第一节,读出情感。
●第二部分是第二节、第三节:田园之乐
活动(1)默读找出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句子。学生经过预习能较快找出词句:载欣载奔、怡颜、寄傲、易安、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活动(2)老师点拨语调、语速,学生在朗读这两节会更富情感。一个读其他同学找出表现田园生活的意象和事件,然后小组分析、讨论所表现的情怀。最后师生交流。
对意象分析,比如“三径”指隐逸情怀,“松菊”象征坚贞高洁节操,“云出岫”表现自由,“鸟知还”比喻自己“归去”(补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景翳翳以将入”表现生活平静祥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是活力、希望、自由的体现。分析过程中老师做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
对生活事件分析:携幼、自酌、眄庭柯、倚南窗、园日涉、策扶老、有事于西畴、命巾车、棹孤舟,对其归纳具体的田园之乐,包括天伦之乐、观景之乐、琴书之乐、耕作之乐、游玩之乐。
活动(3)田园生活如此快乐,与第一节提到的为官时的“惆怅而独悲”对比表现了什么?
这里提示学生对比手法的效果是突出强调,学生分析出作者情感:突出厌倦官场,不与官僚同流合污,突出归隐的喜悦,对田园自由生活的热爱。
活动(4)这两节主要表现“田园之乐”,“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表达的感情与前面一致吗?追问:不一致,怎流露出什么情感?学生根据注释明白作者感慨生命的短暂而伤感。再问:这是否表现作者的消极态度呢?看下一节。
●第三部分是第四节:感悟人生
活动(1)先朗读,再分析开头四句的结构作用。引导)学生明白“结构作用”的思考方向,学生得出答案:“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以反问句强调并承接上文。“胡为乎惶惶欲何之”以设问句强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作用。
活动(2)作者是怎样回答“欲何之”这个问题的?——否定富贵、帝乡,用田园生活作正面回答:“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用反问强调“乐夫天命复奚疑?”追问:这表现什么心境?学生可以答出“坦然”“快乐”之类的词——乐天命)
小结:全文的情感变化脉络:惆怅独悲——平静——喜悦快乐——感慨生命的短暂、伤感——坦然、愉快。
活动(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种思想?(可作进一步提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个学派思想)学生自然想到道家思想。
老师进一步点拨深化:道家思想也是作者归隐的内在原因。儒道思想就像太极的阴阳,仕途顺时儒家思想占主导——积极入世,兼济天下,不顺时道家思想占上风——远离世俗,归隐山水田园。李白被启用时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时则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苏轼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渴望报国的雄心,也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感叹。再回到陶渊明,他既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济世之志,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情怀。陶渊明归隐的另一个内在原因就是到家思想的影响。
活动(4)在理解全篇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师生齐读全文,老师可以用话筒以稍大的声音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在诵读中让学生体会全文。
此环节围绕作品情感去诵读、问答、讨论、点拨,解读作者人生态度,并由作者一人去观照所有文人,走进陶渊明又走出陶渊明。
★★课堂环节(五)小结并留作业:走进陶渊明,走进自然,是走进一种生活方式,是走进一种人生态度,是走进一种精神思想。根据本课时已经理清的脉络背诵全文,进一步理解文章,理解作者。
板书设计: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官场 大济于苍生
归因归途 悲——静——喜
田园 田园之乐 乐——伤 感悟人生 乐
第二课时
完成一个目标:通过写作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具体环节如下:
★★课堂环节(一)听写词语含意,抽查背诵
此环节巩固上节课词语,夯实基础。
★★课堂环节(二)朗读全篇,找出艺术手法
学生边读边找,而后小组讨论,各小组得出结论分别展示,指明例句和手法,老师补充。
预想答案:反问、设问、拟人、对比、叠词、铺排、用典、想象、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议论描写记叙抒情相结合
★★课堂环节(三)运用手法写作,在写作中加深情感
选择手法简单分析其效果,并启发写作。
对比(今是昨非;惆怅独悲——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情景交融(第二三节)想象(作者在十一月想象春天情景)
启发写作:完成1篇小短文《走进五柳先生》。想象“心为形役”具体场景细节表现厌倦官场,在上节课找出的意象基础上合理想象描写达到情景交融,表现田园之乐,这样归隐前后、痛苦与喜悦对比表达你对作者这种选择的看法。
为了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容易入手,可以用几句话作文章开头引导,让我走近你,走进你的痛苦,走进你的快乐……
此两个环节是应用与拓展,在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文章作者的理解。
★★课堂环节(四)学生诵读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在朗读中加深对诗人的情感、对自然的情感。
★★课堂环节(五)作业:各小组评选出两篇出色的文章,张贴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交流。
板书 手法:对比、想象、寄情于景
写作:《走进五柳先生》
归去来兮辞教案【第四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文中陶渊明所述之志。
2、背诵全文。
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过程:诵读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方法:朗读教学法。本文属于辞赋,宜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指导诵读中引导学生鉴赏课文。点拨教学法。以文中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为重点进行点拨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
1、重点: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难点: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归纳实、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作者介绍: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号,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作品有等。
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2、朗读常规指导:本文属“辞”体,多为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以六字句为主,按三拍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另外还应注意语调、语气。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二、导学过程:
(一)、自学问题相互展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隔开的层次和段落,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2、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情地朗读。
3、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含有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4、请从“淡远”与“闲适”,“疏放”与“旷达”,“拙朴”与“清新”这三组词语中选择最适合于本文风格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二)、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2、在文中找出“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的例句并分析其用法。
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
A、寓形宇内复几时?
B、将有事于西畴。
C、复驾言兮焉求?
我的新问题:
学习小结
1、知识:
2、方法:
当堂检测
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③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上一篇: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教案(4篇)
下一篇:八角楼上教案设计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