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案【4篇】
【导言】此例“小学品德教案【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品德教案【第一篇】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认知维度;情感维度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品德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品德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和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实现品德课的多维教学。事实上,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只有体现出教学的多维意义,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品德课的重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小学品德的认知维度
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小学品德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实际上是抽象的思维,也是小学生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开展小学品德教学之前,小学品德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制定品德课教学方案,体现出小学品德教学的多维意义。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把品德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品德的重要性。
二、小学品德的情感维度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而且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小学品德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品德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小学品德教师可以到学生的家里进行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品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适度宽容。小学品德教师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小学品德的品质维度
小学品德教学必定具有教育性,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列举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比如:一只蚯蚓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水缸里面,一只小蚂蚁看到了,对小蚯蚓说:“这个水缸太高,你在里面也挺好的,就随遇而安吧,我已经被困在这里很久了,根本爬不出去,所以我也就习惯了这里面的生活。”小蚯蚓看了看蚂蚁说:“我一定要从这个水缸中爬出去,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于是,小蚯蚓就一点一点地向外爬,经过了很多天的努力,小蚯蚓终于爬出了水缸,再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小学品德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案例让学生懂得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小学品德课程的多维化对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参加专业化培训,补充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出小学品德课程的多维化。
总之,品德课程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开展小学品德教学之前,小学品德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制定品德课程教学方案。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列举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把品德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品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适度宽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小学品德教案【第二篇】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 课堂效率 提高 措施 浅谈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主要包括小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意志、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认识,也就是行为、意志、情感以及知识这四个主要的因素,在学生的小学阶段中,思想品德课程就是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最为主要的途径,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课程对于养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以及良好习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够有效地实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以便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了每一名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进行思考和不断探索的根本问题,下面就浅谈如何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想要做好思想品德课程课前准备工作,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走出过去存在的一个误区,很多教师都认为只要在开展课程的时候收集好资料就可以,这种想法和行为直接降低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效率。因此,要求教师首先具有一个敏锐的眼光,在掌握了整个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杂志和报刊的阅读必须要刻意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资料,这样能够很好的为以后的思想品德教学做基础准备。其次,还要求教师所准备的资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资料收集的时候要找到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料,这样能够很好的将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主动性和兴趣提升。
一个优质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所涉及的课程教案主要有两种详案和略案,详案主要为评委以及听课教师服务,略案主要为自己服务,只要教师自己能看懂就可以,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文字来将课程所讲解的主要观点和内容进行标明,还可以采用卡片这种形式,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所存在的过渡性语言记录下来。还要求教师要在展开课程之前做好课件,将现代的教育教学媒体技术充分运用,这样能够将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带入到一个很好的境界之中,促使提升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效率。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具备良好语言表达能力
想要开展优质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原因就在于语言表达能力是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进行美感创造一个不容忽略的方面,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从活着的人嘴里面所说出来的话,不仅仅是单纯的靠它内容来将对方思想感情激发出来,要求必须要有交谈人员兴致勃勃的面孔,还要有在科学丰功伟绩面前所燃烧着赞美火花的眼睛,以及对所做结论正确性进行怀疑的眼睛。霍夫曼的相关研究证明,不仅仅处在现实情境里面他人的表情能够很好的诱发感情,再造情境里面他人的表情也能够诱感。所以,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课堂的时候,不仅仅要注意自己口头语言表达,还要注意自己肢体语言,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结构
对一节思想品德课程质量优劣进行衡量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将重点和难点突出出来,所以,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课程的时候,要注重安排重点难点的时间,着重讲解突破难点和重点的方式方法,一个合理的结构安排是十分重要的,按照常规的顺序来进行授课已经成为了很多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但是,如果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能够突破自己的常规思想,发挥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堂优质的思想品德课程必须要将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很好的体现出来,也就是要将教师做具有的主导作用进行贯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的体现出来,要求学生必须要动起自己的手,如果思想品德课堂不能体现出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那么,这一节课堂是存在缺陷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进行一定的点评,不管学生的表现有没有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都必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点,将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出来。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具备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以及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品德教案【第三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途径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
新课改之后,教育部门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归为综合性课程,
主要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两类教材,主要突出了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思想品德的生活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设置中,主要包含了《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两种教材,这两种教材虽然阐述的是不同的对象,但是都重点阐述了思想品德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教育重在培养小学生直接从生活中学习思想品德,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生活经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新课改的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重要依据。
2.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教学思想
教育与艺术相同,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用源于生活的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生活贴近的事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内心的良知、道德,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强现实与课堂的联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3.行大于知的教学思维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行为教育,尽量做到行动大于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力度,提高掌握程度,进而有效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高素质发展。行大于知的教学思维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知识的课堂教育、知识实践、课堂讨论、日常体验。
思想道德知识的课堂教育主要是不断加强课堂上的道德教育,包括行为教育和思想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行为。
知识实践主要是指在掌握一定道德知识的基础之上,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道德体验,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课堂谈论是在知识实践之后,让学生对所进行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分析、探讨,不断加强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认识。
日常实践是指在进行完思想品德教育后,让学生积极走入生活,不断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途径
就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发展来看,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源于生活,源于社会舆论,受社会舆论监督,人性是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重要指导者。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尽量做到生活化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塑造出品德优良的社会接班人。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引入
生活就是教育,日常生活事例在教育中可以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加入积极的生活元素,将生活中的相关案例进行有效的改造,将社会案例进行具体的分类。在进行正面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适当引入反面案例,产生强烈的反差,有效地将社会案例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激励小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不怕牺牲的精神时,教
师组织学生观看部分《士兵突击》的片段,让学生们认识、学习许三多。
2.生活案例的课堂再现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改善教学课堂气氛,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选择恰当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现实案例的情景再现,模拟社会生活,例如针对扶老人事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相应的取舍,并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相应的解释,然后,教师对课堂表演情况进行点评,对良好的思想进行适当的鼓励、支
持,对那些违背社会道德的思想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思想道德教育的生活化
在日常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设计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近的内容、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思想上不断受到震撼、得到启发,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培养“讲诚信”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狼来了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做人要讲诚信、守信誉,从而有效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课堂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要充分引用生活案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教育探索·视野,2012(5).
小学品德教案【第四篇】
情感:
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满。自己也不愿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行为:
1.未经主任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
2.借东西及时归还,损坏要赔偿。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段“诚实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教育,既是诚实教育,又是文明礼貌教育。向小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儿童时期,不少孩子有过随便拿、随便翻别人东西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有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当然,他们不是偷偷摸摸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归自己,而是未经主人允许就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走。出现这种现象大致是由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的。从心理上讲,儿童一般是出于喜欢别人的东西,眼前急需要的东西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或是对别人的新鲜物品比较好奇,才去动用别人的东西。认为先拿去用一用,用完之后再还给人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有时候就忘记归还,再加上儿童年龄小,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他们往往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想问题,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很难想到自己随便拿了别人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哪些不良后果。这种行为虽然不同于“偷”,但也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这种坏毛病发展下去成为习惯,将会腐蚀孩子的幼小心灵。低年级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导恶则从恶,导善则从善。从小重视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加强自身修养,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具有特殊意义。
教法建议:
1.对本课的教学定位要准,教师应把握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从而明确:他们随便拿别人东西是因为自己喜欢、想玩或需要,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就拿走去用,这与占小便宜,想要别人的东西不一样,更不是小偷、小摸的行为。但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没有礼貌的行为。
2.本课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向学生渗透推己及人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学会分析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认知:
1.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尊重别人、没有礼貌的表现。
2.知道随便拿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3.结合事例说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不良后果。
情感:
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满。自己也不愿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行为:
1.未经主任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
2.借东西及时归还,损坏要赔偿。教学重点:
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使学生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别人会很不高兴)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图画课上你正要给树叶涂上颜色,发现绿色笔被别人拿走了。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2.小结:
当别人随便拿走我们的东西,我们要用时会很着急,对拿走东西的人产生不满,因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麻烦。
过渡导语: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还会引来哪些不好的后果呢?下面让我听一个小故事。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放音频(课文第1段)
1.小组交流:
(1)松鼠欢欢在采松果时,小口袋不够用了,他是怎么做的?
出投影片(课文中的图2)
(2)松鼠欢欢为什么没告诉熊大婶,就拿走了她家的水桶?
2.小结:
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师:松鼠欢欢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请大家往下听
放音频(课文第2段)
1.小组交流:
(1)欢欢拿走了熊大婶家的水桶以后,熊大婶家发生了什么事?
出投影片(课文中图3)
(2)熊大婶为什么这么着急?
2.全班交流:
欢欢该不该随便拿走这个水桶?为什么?
3.小结:
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会使东西的主人要用时找不着而着急,造成麻烦,耽误事情。因此,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为别人着想的不礼貌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是很不应该的。
师:欢欢知道错了吗?它后来又是怎样做的呢?咱们继续听。
放音频(课文最后一段)
1.同桌互相说说:
(1)松鼠欢欢听到熊大婶的喊声后,是怎么做的?
出投影片(课文中图4)
(2)欢欢为什么要道歉?
2.小结: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知道错后,应该立即道歉,求得别人的原谅。
3.全班展开讨论:
如果确实需要用别人的东西,应该怎样做?
4.小结:
别人的东西如果确实需要用,必须要得到主人的允许,而且用完后还要及时还给人家,以免人家着急,给人家添麻烦。
过渡导语:
松鼠欢欢改正了错误,懂得了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请你们帮下面这些同学想一想,遇到这些情况,他们该怎样做呢?
三、看一看。(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看书(“看一看”中的图1)
1.说一说:
这位同学可以把小江的新篮球拿回家去玩吗?为什么?他应该怎么做?
2.小结:
别人的东西即使自己特别需要,特别想玩,也不能随便拿走,因为这东西不是自己的,如果想拿走,必须得到主人的允许,玩完后要及时归还。
看书(看一看中的图2)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1)这位同学可以拿出小琴书包里的画册看看吗?
(2)为什么不能随便翻别人的书包?
(3)她应该怎么做?
2.小结:
随便翻别人的书包,是没有礼貌的行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千万不能这样做。
过渡导语:
咱们明白了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下面请大家当小老师来帮帮小芳。
四、议一议。(加深理解用完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的道理)
出投影片(“议一议”中图)
1.认真看图。
2.讨论:
小芳哪点做错了?
请你告诉她应 该怎样做?
3.小结:
向别人借东西时,不仅要得到主人的允许,用完后还要及时归还,否则会让人家着急,给别人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