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设计【热选10篇】
通过案例分析,结合家庭教育理论,设计互动环节,促进家长理解育儿方法,提升沟通技巧,如何更好支持孩子成长?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设计”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设计 篇1
利用放假时间看了一遍让我受益匪浅,发现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许多不足缺欠之处,能够及时的修正。
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尤为重要。家庭教育中“德”教育为根本,因为“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灵魂,无德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孩子在自己身边健康的成长同时深受为人父母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言传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习性、思路学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坏形成在家庭,表现在学校,表现在社会。学校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专门教师进行全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德”为重,“才”为辅,让孩子心里健康,道德品质好,去适应社会和学校,为孩子在学校有一个好的学习基础和环境,为其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
教孩子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做人,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和面对人、事、社会,知道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做事情要有恒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潜能,在困难面前“我能行”,积极面对,消除畏难情绪,培养他的探索精神,谦虚勇进。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诚实守信,责任心强,知错就改,老老实实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
主要培养孩子以下五方面的良好习惯:
一、自理能力。从小孩开始上幼儿园开始就要求她能够独立“整理书包”、“整理床铺”、“折叠衣裤”等有关培养自理能力的内容,要大量的实践进行,父母包办代替过多,往往抑制孩子的个性发展,阻碍孩子的成长。父母要以长远目标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二、家务和公益劳动。从人生观的角度看,劳动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本钱,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条件;劳动是每一个人的谋生手段,一种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视劳动为美德,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坚持不懈的指导督促,逐步养成和掌握。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使他们成为爱劳动,对劳动怀有一种光荣感和亲切感的好孩子。
三、动手能力。因为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让他们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不但能丰富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他们顽强的意志。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动手,通过动手劳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学会以创造的成果奉献于社会,服务于他人。
四、卫生、生活习惯。一个人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反映了这个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卫生和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身体健康和给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又必须从小养成。明确地规定了看电视的正确姿势,每天入睡、起床的时间,饭前便后洗手,衣着整洁,勤洗头理发等等,这些规定和要求,学校在教学之后只能作定时或不定时的检查评比,平时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家里,孩子的父母亲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体指导和及时督促胜于学校教师的教育,只有家庭与学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五、尊老爱幼。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父母者,同时也身为儿女,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尊重长辈、尊重他人的好习惯,父母就要做好榜样,从自身先做起。比如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就可以趁节假日休息的时候带孩子一起去看望父母,陪父母吃顿饭;父母过生日或重大节日的时候,可以不失时机地买些礼物,还可以经常打电话询问一下父母的身体状况;上下公共汽车时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先上或者先下,车上没有空位时可以把座位让给老人,这些事情也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做,让他也体会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孝敬老人、尊重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孩子就学会了尊重老人。利用睡前十分钟,跟孩子聊聊天,给孩子讲些尊老爱幼的小故事和名人小故事,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我们父母对小孩的教育除了以上四个方面,还要紧记六个“不”。不宠,不惯,不迁,不就,不打,不骂。小孩子不能过于宠爱,让她们觉得我们父母都要以她们为中心。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不能打,不能骂呢?由于现在的小朋友自尊心很强,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越是打骂她们会越是判逆,所以教育小孩我们一定要用耐心,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让小孩从中领悟。
看了《父母课堂》这本书我认识到自己在辅导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不足,深深地体会到: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是维系成长的后盾。家长教育是联系两者的纽带,《父母课堂》是为家长提供正确信息的平台。
希望《父母课堂》可以让家长与老师多方面沟通、交流,家长做表帅,为孩子树立榜样,正确引导孩子。让天下所有的孩子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一文是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说现在孩自制力的情况;二是心理专家对自控力做了跟踪实验;三是该怎样如何做呢?
学员分析
本次家长主要是一年级家长,平时都比较溺爱孩子,当孩子们遇到自制力不能控制时如何是好,所以本次授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帮助家长怎样控制孩子自控力,并引导家长掌握教育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好,首先感谢各位家长的到来。
一、问题导入
这些问题是否让你束手无策?是否让我们做家长的特别苦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家长一起探讨的问题:
二、请家长听一段情景对话。
三、分析对话
(一)案例中的孩子因为不想练字,她发生了哪些变化?
1.情绪上:不高兴
2.行为上:积极性越来越低、不想练字,出现放弃的行为
3.心理上:累、害怕。
(二)这些问题的产生的根源在于孩子的意志力不坚强,如果家长不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呢?
1.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孩子容易出现娇气;脆弱;胆怯;缺乏自信;做事经常半途而废的现象。
3.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放弃的行为。
四、教师讲解
在教师、家长共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培养孩子意志力的重要性:
1.不能坚持、缺乏毅力和耐心是很多孩子都会面对的一个难题。
2.家长如何引导和鼓励孩子坚持下去,是一个重要的策略问题。
(一)什么是意志力
要想了解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和矫治对策,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意志力”呢?意志,是一个人决定达到某种目的所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意志力,则表现为一个人实现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直至人生目标的重要品质,同时,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跨越障碍、解决矛盾的心智力量。这种心智力量越强,你越是能更好得控制自己的行为。意志力强的人表现在:做事情有耐心,不急躁;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把它完成;遇到挫折时,努力想办法解决,直到将它克服;每天都能够坚持做平凡枯燥但是又是必须做的事情。
(二)目前我国孩子意志薄弱的现状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孩子过度溺爱,以
“保姆”式的方法,从衣、食、住行统包到底,唯恐累着、饿着、冻着孩子。那些从磨难中、从艰辛中走过来的父辈们,生怕孩子也受自己经受过的磨难和艰辛,生怕孩子不能过上比自己更幸福、更快乐、更完美的生活,从而就无限制地娇宠孩子,甚至一味地溺爱孩子。这样做的不良后果——造成许多学生的意志薄弱现象。
(三)造成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
俗话说,要想治病,必须得找到病根。要想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必须得找到意志力缺乏的原因。
造成孩子意志力缺乏的原因是什么呢?
⑴与一些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意志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一定关系。
⑵兴趣不稳定。
⑶家长的教育方式。
五、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
在对待孩子缺乏毅力和耐心的问题上,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⑴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⑵父母们在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时候,要从小抓起,首先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上去思考问题,家长要让孩子多参与。
⑶意志力的培养要注重第一次的坚持,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重在监督
⑷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孩子延迟满足的承受能力,并适当进行奖惩,以鼓励为主。
六、家长转换角色,做孩子成长中的有心人。
下面就介绍五种培养幼儿意志力的方法
1.目标导向法。家长应该指导和帮助孩子制定短暂和长远的目标,使孩子有努力方向。
2.、独立活动法。应尽可能让孩子独立活动,如让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完成作业,等等。孩子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克服外部困难和内部障碍,他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过程中,使意志得到锻炼。
3.克服障碍法。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他们提供克服困难的机会,使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有点小小的坡度。
4.自我控制法。家长应经常启发孩子加强自我控制。自我鼓励,自我禁止,自我命令以及自我暗示等都有是意志锻炼的好形式。
5.表扬法。
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要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许。
七、结束语
家长朋友们,学习挫折,工作挫折,生活挫折,感情挫折等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有坚强的承受力,去直面人生的坎坷呢?那就让我们从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做起吧!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设计 篇3
《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颇具特色的1篇文章,它是日本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1篇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通过父母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的曲折情节,告诉我们再优越的条件也割舍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纵然有千万个理由,也不能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进一步体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崇高,让我们窥见的是一颗真挚的爱子之心,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前4篇课文已对学生进行了父爱、母爱、兄弟之爱的亲情教育,本文被选为第5篇课文一是想让学生学习用一波三折的手法有力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二是想让学生通过情感升华获得新的感悟。 因为目前的初中生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但往往忽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很少真切地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因此我希望让他们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切身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能去试着理解、体谅父母。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分三大块: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导入新课这环节我提出一个学生很喜欢讨论的问题,即你们最崇拜的人是谁?提了一些学生日常关注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对父母的注意,唤醒了他们在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我觉得到他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动起来了。从而架起了文本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
二、品读课文,反弹琵琶激疑
这一块我安排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骤:“初读,理情节。”理清故事情节——本文是1篇小说,在小说的教学目标要求来看,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近5分钟的时间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第二步骤“二读,抓神态”在老师 引导下学生找出了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如“难割难舍”、“无精打采”、“失魂落魄”、“ 痛哭失声”。讨论这对父母是否“心狠”,并结合文中这些关键的词语谈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分析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学生可以感悟人物内心世界。
第三步骤“三读,析语言”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语言的词语。我自己认为学生解读文本还是比较到位的,有学生能够从父母的话中分析出换回,要回孩子的理由都出于对孩子的不舍,而且抓住了较关键的词句,如“我觉得他一定会永远记得我们的,想到这儿觉得他可怜的不得了”中的“可怜”一词,这是对孩子的怜爱之情,如“总担心她是不是这样那样”一个“总”字体现了父母时刻对孩子的牵挂。学生找出了能够表现父母内心的语言描写,通过语言、神态去揣摩人物的内心,父母的心不仅是一颗依依不舍之心,浓浓的爱子之心,而且还是一颗痛苦矛盾的心。
第四步骤“四读,明主旨” 学生们讨论,并找出了相关的语句。感受到了这对父母的可怜又可敬。
这一块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对文本的理解立体起来了,大多数学生们走了进这对父母深沉的内心去感受、品读父母亲对子女那难以割舍的至爱真情。
三、拓展延伸,讲故事谈感想。
让学生讲有关父爱、母爱的故事,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内心深处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情感的升华即要珍视亲情、珍爱父母。是情感教学目标的落实,从学生的发言中,我能够感受到,这篇课文对他们来说还是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的,最后一个教学目标也基本达到了。
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在语言的表达上还不够简洁,对学生的鼓励上还缺乏技巧,在个别问题的总结上做的还不到位,学生展示的面还不够广,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但我相信,只有反思才能提高,才会有进步!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设计 篇4
利用放假时间看了一遍让我受益匪浅,发现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许多不足缺欠之处,能够及时的修正。
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尤为重要。家庭教育中“德”教育为根本,因为“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灵魂,无德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孩子在自己身边健康的成长同时深受为人父母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言传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习性、思路学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坏形成在家庭,表现在学校,表现在社会。学校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专门教师进行全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德”为重,“才”为辅,让孩子心里健康,道德品质好,去适应社会和学校,为孩子在学校有一个好的学习基础和环境,为其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
教孩子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做人,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和面对人、事、社会,知道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做事情要有恒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潜能,在困难面前“我能行”,积极面对,消除畏难情绪,培养他的探索精神,谦虚勇进。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诚实守信,责任心强,知错就改,老老实实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
主要培养孩子以下五方面的良好习惯:
一、自理能力。从小孩开始上幼儿园开始就要求她能够独立“整理书包”、“整理床铺”、“折叠衣裤”等有关培养自理能力的内容,要大量的实践进行,父母包办代替过多,往往抑制孩子的个性发展,阻碍孩子的成长。父母要以长远目标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二、家务和公益劳动。从人生观的角度看,劳动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本钱,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条件;劳动是每一个人的谋生手段,一种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视劳动为美德,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坚持不懈的指导督促,逐步养成和掌握。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使他们成为爱劳动,对劳动怀有一种光荣感和亲切感的好孩子。
三、动手能力。因为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让他们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不但能丰富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他们顽强的意志。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动手,通过动手劳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学会以创造的成果奉献于社会,服务于他人。
四、卫生、生活习惯。一个人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反映了这个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卫生和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身体健康和给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又必须从小养成。明确地规定了看电视的正确姿势,每天入睡、起床的时间,饭前便后洗手,衣着整洁,勤洗头理发等等,这些规定和要求,学校在教学之后只能作定时或不定时的检查评比,平时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家里,孩子的父母亲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体指导和及时督促胜于学校教师的教育,只有家庭与学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五、尊老爱幼。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父母者,同时也身为儿女,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尊重长辈、尊重他人的好习惯,父母就要做好榜样,从自身先做起。比如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就可以趁节假日休息的时候带孩子一起去看望父母,陪父母吃顿饭;父母过生日或重大节日的时候,可以不失时机地买些礼物,还可以经常打电话询问一下父母的身体状况;上下公共汽车时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先上或者先下,车上没有空位时可以把座位让给老人,这些事情也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做,让他也体会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孝敬老人、尊重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孩子就学会了尊重老人。利用睡前十分钟,跟孩子聊聊天,给孩子讲些尊老爱幼的小故事和名人小故事,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我们父母对小孩的教育除了以上四个方面,还要紧记六个“不”。不宠,不惯,不迁,不就,不打,不骂。小孩子不能过于宠爱,让她们觉得我们父母都要以她们为中心。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不能打,不能骂呢?由于现在的小朋友自尊心很强,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越是打骂她们会越是判逆,所以教育小孩我们一定要用耐心,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让小孩从中领悟。
看了《父母课堂》这本书我认识到自己在辅导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不足,深深地体会到: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是维系成长的后盾。家长教育是联系两者的纽带,《父母课堂》是为家长提供正确信息的平台。
希望《父母课堂》可以让家长与老师多方面沟通、交流,家长做表帅,为孩子树立榜样,正确引导孩子。让天下所有的孩子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以上是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寓教于乐,让孩子轻松学习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寓教于乐,认识到寓教于乐与孩子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成绩的密切关系。
2、通过指出我校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是严格要求学生去学习与高考有关的科目,造成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无法放下负担轻松学习的现状。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寓教于乐,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20-年从-中学走出来的“美国高考状元”。-在美国SAT(ScholasticAssesssmentTtest,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考试中取得了最高分——数理化三科满分2400分的成绩。为此他先后收到威廉姆斯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威廉姆斯学院,并获得将近160万人民币的奖学金。-的父母只是普通的职工,但他们都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喜欢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学习,让孩子在“乐”中学。
-的父母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他的父母回忆说,-并没有参加过什么音乐、绘画等学习班,也没有专门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去请家教、上培训班之类;相反,我们在他的所有的课余时间,尽情陪他玩,让他的学习、生活充满欢乐。并且从孩子性格入手因人施教,从而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拥有最好的自信心,从而也让孩子在学习上能够对任何科目的学习充满信心,不会产生畏惧感。
结论:正是由于父母的寓教于乐,成就了-的成功。
二、什么是寓教于乐
在我国绵延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前人曾留下丰富的教育心理学遗产,其中一部分便涉及到“乐学”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在《论语》里,就有记载:“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认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人对中学生的忧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在学习方面最大的忧虑是“学习负担过重,精神上得不到满足而感到空虚、孤独”和“考试”两项,占被试人数的64%之多。在某些被老师认为是好学生的内心深处,也隐匿着对过分紧张的学习气氛的不满和厌倦。某中学一优等生在周记中写道:“我实在是厌了,我生来就是一架读书机器„„”。厌学的结果,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智能潜力的发掘,甚至抑制智能的正常发挥。这是极为可怕的事实。
四、家长如何做到寓教于乐,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很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取最温柔、最纯洁无私的母爱和既严格又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父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从而产生稳定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独立、乐观、自信的个性;子女对父母关爱的体验促使他们心身健康成长,孩子纯洁的心灵中也会逐渐滋生爱的幼苗,从小爱父母、爱家庭,在学校中爱伙伴、爱集体,将来爱人民、爱祖国,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青年。父母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二)满足孩子的需要
我们知道人有各种需要,客观事物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决定其情绪积极性的关键:满足需要,产生正情绪;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产生负情绪。因此,在生活中,唯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满足孩子的有关需要,才能使孩子产生快乐情绪,达成“乐学”。
1、满足孩子的求知需要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孩子学习。”这都表明,在生活中对孩子发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知识内容本身。
2、满足孩子的成功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为孩子创设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a、多表扬、鼓励
古语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充分肯定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这对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习困难生来说尤为重要。
b、创设竞争机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超过别人的愿望,想干得比自己的对手更好的冲动,这在小时候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癖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在竞争中的工作都比没有竞争时的工作要做得多些。”这就是“好胜心”。
3、满足孩子的创新需要
心理学家指出,虽然儿童的创造性活动在质量、数量上都无法与科学家相比,但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古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4、满足孩子的活动需要
要参加各种活动是人的天性,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更有这方面的强烈需要。活动中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让孩子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有助于学习。
为使孩子快乐学习,父母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决不意味着“迁就”孩子所有需要。对不合理的需要要加以引导。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精髓所在。
(三)让孩子在玩中受到美德的熏陶
英国的学者菲尔丁说过:“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人们的心里。”孩子们都有模仿的天性,父母应该遵从这一天性,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让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熊文涛的父母经常给他读一些人物的传记,然后选择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家人表演,让文涛在表演中加强认识。另外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完善自身人格,对子女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父母应做到乐观进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情趣高尚(如看书、旅游、帮助他人),营造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四)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的父亲为了使小里根明白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的道理,不惜让他打了半年的工,将赔给邻居的玻璃钱如数还给父亲。在中国的家长看来,里根父亲的做法似乎对孩子太残酷了。但是后来里根回忆说,正是父亲这种做法使他懂得了什么叫做责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表现出没有责任感,这是正常的,因为他许多时候的确不太清楚这样会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父母有责任让孩子懂得具备责任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五)在玩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一个孩子能否具有很好的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习来说,具有良好专注力的学生的成绩绝对是很好的,因为他专注学习,就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消化,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熊文涛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专注力不够时,通过和孩子去钓鱼,以和孩子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和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觉得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六)、从性格入手,因人施教
很多父母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问题时往往有无从下手之感,特别是对于正在上学的孩子。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特征,知道孩子在某个阶段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就可以预期他有哪种行为和反应,在面对问题时就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一阶段的孩子都还是处在青春叛逆期,如果对孩子现在热爱做的事情强制制止,那么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应该找到适合的机会跟孩子进行促膝长谈,争取在道理上说服他,让他心悦诚服。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七)鼓励是让孩子飞翔的翅膀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经说过:“数字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鼓励是家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像养育植物需要每天给它浇水一样,孩子也需要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
面对几代人宠爱的独生子女,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也是家长应努力做到的。教育部门一再重申,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是有其深层原因的。现实中青少年屡见不鲜的自杀案件不能不为我们敲响警钟。家长要教育孩子接受批评,正确面对挫折,于失败面前百折不挠。要帮孩子分析挫折,与他一起笑对挫折,战胜挫折,还可有意识地创设适当的挫折情境,让孩子提前在逆境中锻炼挫折容忍力,使他们在逆境中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炼。可以让孩子隔几天过点“苦日子”,吃几餐粗粮咸菜,对孩子买玩具、制新衣等要求不能有求必应,要求他们进行某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在比赛中有意识安排与强手交锋,利用寒暑假送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炼„„
五、家长畅谈学习感受,交流寓教于乐,让孩子快乐轻松学习的经验。
六、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指出7—12岁是整个儿童期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然而,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学生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厌学现象已很普遍。而大部分厌学的学生都有想学好之心,结果或者是不能约束自己、或者对学科失去兴趣、或者经过短暂努力却没有取得效果就“果断”放弃。因此,帮助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希望能够借此次家校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到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己平时教育的弊端,学习培养孩子学习自信心的方法。
案例来源
《父母学堂》20xx年4月刊的教子良方26页《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案例展示
引言:
师: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这是充满自尊和自信的表现。假如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课件出示主题)
案例:
叶叶从小天真活泼、非常聪明,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都是一个好学生。可自从上了小学四年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她的成绩开始下降,许多以前成绩比她差的同学都超过了她。看见叶叶越来越不开心,父母很着急,不停地鼓励她继续加油,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谁知叶叶非但没有要加油的样子,反倒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了兴趣。以前一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也变了,现在她总是玩到很晚才做作业,有时甚至不完成作业。有几个早晨,叶叶哭着对妈妈说:“我不想去上学。”妈妈不答应,她就哭着说自己肚子疼,让父母很是头疼。
ppt展示案例,出示思考题。
板书: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案例分析
1、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
(4)孩子不会学习。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
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
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2、当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时,你是怎样帮孩子重拾信心的?
小结: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用心,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找出合适的方法,相信一定会收到效果。
出示ppt。
三、组织反思
孩子拥有自信是学习成功的起点;
孩子拥有自信才能战胜困难与挫折;
孩子拥有自信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让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来尊重、信任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和细心呵护孩子们的自信,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为每一个孩子开启自信之门,使他们昂首阔步迎接美好的未来,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四、引导践行
1、话题一:谈一谈学习之后的认识与感受。
2、话题二:结合实际说说在以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在哪些方面加以修正。
3、话题三:讨论有哪些提高孩子学习信心的小妙招。
五、课后拓展
1、家长写学习心得。
2、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推荐阅读《父母课堂》
课后反思
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孩子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动力基础,更是完美人格的核心。缺乏自信是制约孩子健康成长的严重阻碍,犹如拿破仑所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
通过这节案例课,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分析了孩子们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并探讨了提高孩子学习自信心的好方法。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也意识到了自信心的重要性,承诺用最大的耐心一起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迎接更多的挑战。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寓教于乐,认识到寓教于乐与孩子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成绩的密切关系。
2、通过指出我校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是严格要求学生去学习与高考有关的科目,造成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无法放下负担轻松学习的现状。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寓教于乐,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熊文涛,20xx年从长沙南雅中学走出来的“美国高考状元”。熊文涛在美国SAT(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考试中取得了最高分——数理化三科满分2400分的成绩。为此他先后收到威廉姆斯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威廉姆斯学院,并获得将近160万人民币的奖学金。熊文涛的父母只是普通的职工,但他们都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喜欢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学习,让孩子在“乐”中学。
熊文涛的父母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他的父母回忆说,熊文涛并没有参加过什么音乐、绘画等学习班,也没有专门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去请家教、上培训班之类;相反,我们在他的所有的课余时间,尽情陪他玩,让他的学习、生活充满欢乐。并且从孩子性格入手因人施教,从而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拥有最好的自信心,从而也让孩子在学习上能够对任何科目的学习充满信心,不会产生畏惧感。
结论:正是由于父母的寓教于乐,成就了熊文涛的成功。
二、什么是寓教于乐
在我国绵延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前人曾留下丰富的教育心理学遗产,其中一部分便涉及到“乐学”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在《论语》里,就有记载:“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认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忧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在学习方面最大的忧虑是“学习负担过重,精神上得不到满足而感到空虚、孤独”和“考试”两项,占被试人数的64%之多。在某些被老师认为是好学生的’内心深处,也隐匿着对过分紧张的学习气氛的不满和厌倦。某小学高年级一优等生在周记中写道:“我实在是厌了,我生来就是一架读书机器??”。厌学的结果,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智能潜力的发掘,甚至抑制智能的正常发挥。这是极为可怕的事实。
四、家长如何做到寓教于乐,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很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取最温柔、最纯洁无私的母爱和既严格又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父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从而产生稳定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独立、乐观、自信的个性;子女对父母关爱的体验促使他们心身健康成长,孩子纯洁的心灵中也会逐渐滋生爱的幼苗,从小爱父母、爱家庭,在学校中爱伙伴、爱集体,将来爱人民、爱祖国,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青年。父母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二)满足孩子的需要
我们知道人有各种需要,客观事物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决定其情绪积极性的关键:满足需要,产生正情绪;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产生负情绪。因此,在生活中,唯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满足孩子的有关需要,才能使孩子产生快乐情绪,达成“乐学”。
1、满足孩子的求知需要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孩子学习。”这都表明,在生活中对孩子发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知识内容本身。
2、满足孩子的成功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为孩子创设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a、多表扬、鼓励
古语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充分肯定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这对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习困难生来说尤为重要。
b、创设竞争机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超过别人的愿望,想干得比自己的对手更好的冲动,这在小时候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癖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在竞争中的工作都比没有竞争时的工作要做得多些。”这就是“好胜心”。
3、满足孩子的创新需要
心理学家指出,虽然儿童的创造性活动在质量、数量上都无法与科学家相比,但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古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4、满足孩子的活动需要
要参加各种活动是人的天性,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更有这方面的强烈需要。活动中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让孩子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有助于学习。为使孩子快乐学习,父母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决不意味着“迁就”孩子所有需要。对不合理的需要要加以引导。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精髓所在。
(三)让孩子在玩中受到美德的熏陶
英国的学者菲尔丁说过:“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人们的心里。”孩子们都有模仿的天性,父母应该遵从这一天性,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让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熊文涛的父母经常给他读一些人物的传记,然后选择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家人表演,让文涛在表演中加强认识。另外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完善自身人格,对子女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父母应做到乐观进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情趣高尚(如看书、旅游、帮助他人),营造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四)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的父亲为了使小里根明白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的道理,不惜让他打了半年的工,将赔给邻居的玻璃钱如数还给父亲。在中国的家长看来,里根父亲的做法似乎对孩子太残酷了。但是后来里根回忆说,正是父亲这种做法使他懂得了什么叫做责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表现出没有责任感,这是正常的,因为他许多时候的确不太清楚这样会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父母有责任让孩子懂得具备责任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五)在玩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一个孩子能否具有很好的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习来说,具有良好专注力的学生的成绩绝对是很好的,因为他专注学习,就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消化,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熊文涛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专注力不够时,通过和孩子去钓鱼,以和孩子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和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觉得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六)、从性格入手,因人施教
很多父母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问题时往往有无从下手之感,特别是对于正在上学的孩子。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特征,知道孩子在某个阶段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就可以预期他有哪种行为和反应,在面对问题时就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年级的孩子都还是处在青春叛逆期,如果对孩子现在热爱做的事情强制制止,那么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应该找到适合的机会跟孩子进行促膝长谈,争取在道理上说服他,让他心悦诚服。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七)鼓励是让孩子飞翔的翅膀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经说过:“数字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鼓励是家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像养育植物需要每天给它浇水一样,孩子也需要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
面对几代人宠爱的独生子女,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也是家长应努力做到的。教育部门一再重申,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是有其深层原因的。现实中青少年屡见不鲜的自杀案件不能不为我们敲响警钟。家长要教育孩子接受批评,正确面对挫折,于失败面前百折不挠。要帮孩子分析挫折,与他一起笑对挫折,战胜挫折,还可有意识地创设适当的挫折情境,让孩子提前在逆境中锻炼挫折容忍力,使他们在逆境中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炼。可以让孩子隔几天过点“苦日子”,吃几餐粗粮咸菜,对孩子买玩具、制新衣等要求不能有求必应,要求他们进行某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在比赛中有意识安排与强手交锋,利用寒暑假送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炼??
五、家长畅谈学习感受,交流寓教于乐,让孩子快乐轻松学习的经验。
六、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
拓展:父母课堂心得体会
走进孩子的心灵,不是靠怀疑、监视,而是靠沟通。
与孩子合作是父母走进孩子,实现与孩子有效沟通的一种好方法。父母与孩子的合作有利于相互交流,产生共同的话题和兴趣,增进彼此的感情。
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就要靠沟通。良好的沟通能使我们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不量的沟通则会破坏这种关系。
关心孩子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抚慰,让孩子真正拥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与父母合作,父母首先应注意自己和孩子沟通时的态度。为孩子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沟通环境。其次,父母还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所需,做到投其所好。父母在给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时,可适当地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因为选择是权力的体现,这能使孩子在无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地服从要求,这样孩子才能愿意和父母合作。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设计 篇8
45分钟是何其的短又何其的长,这节心理教育课从主题的挑选到材料的收集到课件的的设计,一点一点的“燕子衔泥筑巢”般完成,刚试讲了一节课,现终能静坐桌前反思,从反思中寻取进步的源泉。
一堂心理辅导课,不是说教课,更不是训导课,所以我们教师应注重倾听,注重同感,注重学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体验。不应该对学生作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必要时采用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手段也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注重引导,而不要教诲指令等。在如此种种的路灯指引下,我从课前的一分钟沉默到视频的欣赏讨论到游戏的体验到心声卡的表达到讨论都努力让其顺流而下,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到主题的思想力量。现在总结如下:
一、表面的“顺”
这堂课,总体感觉比较“顺”。这种“顺”主要体现在我所设计的一些问题、知识点等学生都能非常配合地说出我想要的答案。仔细回想,这个“顺”也正是整节课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从表面看师生配合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也略显“平”。例如,每当学生说出我预设的一些回答,我便会急于将学生引入我所设计的下一个环节中,打断了学生的思路,也忽略了很多精彩的部分。把握得好,能够令课堂增色不少。
二、形式上的“游戏”
游戏应该是整堂课的“亮点”和“高潮”,可惜实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虽然我在备课时有一定的设计,例如:叫学生蒙着眼睛为对方送书时,学生走的是直路,“艰难”之感不够突出,学生就难以感受到沟通的巨大力量。另外,游戏之前的提示语言不够明确,让“观众”少了深入的思考,参与和体悟都不够。
三、我的改进:
针对之前所分析的问题,仔细推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需要在课堂中进一步实践。
1、时间的把握。纵观整堂课,在导入的部分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对喝父母产生距离的原因分析放在视频欣赏后讨论总结更好。另一方面,课堂讨论环节中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我的任务是能够抓住其中的几个闪光点加以深入的引导。
2、视频的应用。电影《小孩不笨》的片段对这节心理健康课的主题体现得很好,但,我在课堂上的引用不够淋漓尽致。所以,直接在视频的欣赏后根据片中的人物情节分析归纳与家长产生心理距离的原因。再过渡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与父母的点滴,转入下一个“心声卡”的表达更为自然。
3、关于“游戏”的设计,也可进一步推敲,提供思考的问题明确些,使游戏的目的更加的突出。把送书改为送“心”,两人的角色假定为“爸爸”和“儿子”,直路改为拐弯更能突显游戏对活动主题中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则可根据游戏的进程加强学生的体验,例如:询问两个送书人“爸爸”和“儿子”的感受,访问“观众”的思考寻求方法。
对我而言,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留给我很多思考和提高的空间。整堂课的设计,在很多地方都不成熟,细节之处还需要更多关注。但是,通过这样的一次宝贵的经历我知道了自己的弱项,开拓了我的视野。对于心理课的一些要素,我还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缺陷。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指出7—12岁是整个儿童期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然而,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学生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厌学现象已很普遍。而大部分厌学的学生都有想学好之心,结果或者是不能约束自己、或者对学科失去兴趣、或者经过短暂努力却没有取得效果就“果断”放弃。因此,帮助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希望能够借此次家校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到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己平时教育的弊端,学习培养孩子学习自信心的方法。
一、案例来源
《父母学堂》20xx年4月刊的教子良方26页《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引言:
师: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这是充满自尊和自信的表现。假如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课件出示主题)
案例:
叶叶从小天真活泼、非常聪明,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都是一个好学生。可自从上了小学四年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她的成绩开始下降,许多以前成绩比她差的同学都超过了她。看见叶叶越来越不开心,父母很着急,不停地鼓励她继续加油,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谁知叶叶非但没有要加油的样子,反倒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了兴趣。以前一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也变了,现在她总是玩到很晚才做作业,有时甚至不完成作业。有几个早晨,叶叶哭着对妈妈说:“我不想去上学。”妈妈不答应,她就哭着说自己肚子疼,让父母很是头疼。
ppt展示案例,出示思考题。
板书: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案例分析
1、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
(4)孩子不会学习。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2、当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时,你是怎样帮孩子重拾信心的?
小结: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用心,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找出合适的方法,相信一定会收到效果。
出示ppt。
三、组织反思
孩子拥有自信是学习成功的起点;孩子拥有自信才能战胜困难与挫折;孩子拥有自信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让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来尊重、信任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和细心呵护孩子们的自信,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为每一个孩子开启自信之门,使他们昂首阔步迎接美好的未来,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四、引导践行
1、话题一:谈一谈学习之后的认识与感受。
2、话题二:结合实际说说在以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在哪些方面加以修正。
3、话题三:讨论有哪些提高孩子学习信心的小妙招。
五、课后拓展
1、家长写学习心得。
2、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推荐阅读《父母课堂》
课后反思
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孩子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动力基础,更是完美人格的核心。缺乏自信是制约孩子健康成长的严重阻碍,犹如拿破仑所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
通过这节案例课,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分析了孩子们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并探讨了提高孩子学习自信心的好方法。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也意识到了自信心的重要性,承诺用最大的耐心一起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迎接更多的挑战。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设计 篇10
引言:
师: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这是充满自尊和自信的表现。假如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课件出示主题)
案例:
叶叶从小天真活泼、非常聪明,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都是一个好学生。可自从上了小学四年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她的成绩开始下降,许多以前成绩比她差的同学都超过了她。看见叶叶越来越不开心,父母很着急,不停地鼓励她继续加油,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谁知叶叶非但没有要加油的样子,反倒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了兴趣。以前一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也变了,现在她总是玩到很晚才做作业,有时甚至不完成作业。有几个早晨,叶叶哭着对妈妈说:“我不想去上学。”妈妈不答应,她就哭着说自己肚子疼,让父母很是头疼。
ppt展示案例,出示思考题。
板书: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案例分析
1、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
(4)孩子不会学习。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2、当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时,你是怎样帮孩子重拾信心的?
小结: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用心,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找出合适的方法,相信一定会收到效果。
出示ppt。
三、组织反思
孩子拥有自信是学习成功的起点;孩子拥有自信才能战胜困难与挫折;孩子拥有自信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让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来尊重、信任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和细心呵护孩子们的自信,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为每一个孩子开启自信之门,使他们昂首阔步迎接美好的未来,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四、引导践行
1、话题一:谈一谈学习之后的认识与感受。
2、话题二:结合实际说说在以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在哪些方面加以修正。
3、话题三:讨论有哪些提高孩子学习信心的小妙招。
五、课后拓展
1、家长写学习心得。
2、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推荐阅读《父母课堂》
课后反思
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孩子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动力基础,更是完美人格的核心。缺乏自信是制约孩子健康成长的严重阻碍,犹如拿破仑所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
通过这节案例课,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分析了孩子们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并探讨了提高孩子学习自信心的好方法。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也意识到了自信心的重要性,承诺用最大的耐心一起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迎接更多的挑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