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实用10篇】
通过故事情节展现坚持与勇气,激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鼓励他们勇敢迈出每一步,追寻梦想,是否能从中获得启示?以下是阿拉小编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相关范例,供您参考借鉴,感谢支持。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学习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议论,也可插话。)《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整体感知
默读文章,组织学生复述课文。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1.学法指导:
⑴ 默读要求:时间、内容。
⑵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即五个“W”。
2.复述抢答:
⑴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⑵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⑶ 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⑷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采取小组加分的奖励方式,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3.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先小组交流,后大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
三、合作探究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
2.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
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3.教师小结:
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四、体验反思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学生练笔,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真诚鼓励)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中国。要在新的中国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生朗读《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点片断,感受文章内容。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呢?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
以上作业,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
2.比较阅读谈中美德教育方式:学生朗读《迷途笛音》回答问题:
文章当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还有什么方式?他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你对他这个人又怎样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这种人吗,请你举例。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认读并理解 “灼、趴、酷热、厌倦、附和、突兀、怦怦、嘲笑、晕眩、哭泣、呻吟、恍惚、暮色、安慰、凌乱、参差不齐、惊慌失措” 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精读等阅读方式,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体会文中 “我” 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 “走一步,再走一步” 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并能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文中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把握 “我” 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心理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理解 “走一步,再走一步” 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并能结合实际生活谈感悟。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领悟人生哲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应对能力和积极态度。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体会其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清晰、准确的讲解,向学生传授课文的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和重点难点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悬崖的险峻,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 “我” 所处的困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问题引导法: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如 “‘我’在爬悬崖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父亲是如何引导‘我’一步步走下悬崖的?” 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想、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如探讨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及在生活中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攀登陡峭山峰的视频,视频中展现出攀登者在面对险峻山势时的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如何一步一步克服困难最终登顶的过程。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攀登者面临的巨大困难,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当你面对看似难以逾越的困境时,你会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走进1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在困境中一步步走出困境,获得成长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 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标注自然段序号,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正音后强调易错字的写法,如 “灼”“趴”“怦”“眩” 等。
通过词语释义、造句等方式,让学生理解 “酷热、厌倦、附和、突兀、怦怦、嘲笑、晕眩、哭泣、呻吟、恍惚、暮色、安慰、凌乱、参差不齐、惊慌失措” 等词语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其中的几个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和运用。
请学生简要概括课文内容,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
文章讲述了 “我” 在童年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我” 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爬悬崖,“我” 因胆小恐惧被困在悬崖上,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我” 一步一步地走下悬崖,最终成功脱险,并且从中获得了人生启示。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 分钟)
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起因(1 - 6 自然段):孩子们玩游戏,决定去爬悬崖,“我” 因身体瘦弱、胆小,在其他孩子的嘲笑下,也跟着去了。
经过(7 - 18 自然段):“我” 在攀爬悬崖的过程中,因恐惧而陷入困境,上不去也下不来,只能趴在悬崖上哭泣。
结果(19 - 23 自然段):父亲赶来,通过引导和鼓励,“我” 一步一步地走下悬崖,成功脱险,并且获得了人生启示。
提问:“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请同学们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将课文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并分别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并明确:
分析 “我” 的心理变化过程
犹豫、害怕(第 7 自然段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恐惧、紧张(第 8 - 15 自然段,如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等语句,表现了 “我” 在攀爬过程中的恐惧和紧张。)
绝望、无助(第 16 - 17 自然段 “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体现了 “我” 陷入困境后的绝望和无助。)
有了信心、平静(第 18 - 22 自然段,在父亲的鼓励下,“我” 按照父亲的指导,一小步一小步地移动,“我” 的心理逐渐从恐惧变得有了信心,最后变得平静。如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提问:“在爬悬崖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圈点批注,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点批注后,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相关语句,梳理 “我” 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板书:
赏析文中的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如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等心理描写,直接细腻地表现了 “我” 在悬崖上的恐惧、绝望等复杂心理,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动作描写:“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等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我” 在脱险过程中的谨慎、小心和艰难,突出了 “我” 在父亲的引导下逐渐克服恐惧,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过程。
语言描写:父亲的语言 “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 简洁而有力,给予 “我” 信心和鼓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体现了父亲对 “我” 的教育智慧。
提问:“作者是如何生动地刻画‘我’在悬崖上的恐惧心理和脱险过程的?请找出文中的相关描写语句,进行赏析。”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描写 “我” 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进行赏析后,小组内交流分享,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赏析描写方法的作用,并进行总结归纳:
探讨父亲的形象及教育方式
父亲的形象:沉着冷静、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引导孩子。当 “我” 被困在悬崖上时,父亲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镇定地引导 “我” 一步一步走下悬崖;他用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话语鼓励 “我”,让 “我” 逐渐克服恐惧,建立信心。
教育方式的看法:父亲的教育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他没有直接把 “我” 从悬崖上抱下来,而是通过引导和鼓励,让 “我” 自己克服困难,这种方式培养了 “我” 的独立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同时,父亲让 “我” 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去解决,这种方法在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冷静,脚踏实地,逐步克服。
提问:“在‘我’脱险的过程中,父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请同学们分析父亲的形象,并谈谈你对父亲教育方式的'看法。”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言行举止等方面分析父亲的形象,并探讨其教育方式的优点和启示:
(四)深入探究,理解主旨(10 分钟)
理解 “走一步,再走一步” 的含义
从字面意思看,“走一步,再走一步” 是指 “我” 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走下悬崖的过程。
从深层含义看,它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方法,意味着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要害怕,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地去克服,最终就能战胜困难,实现目标。就像 “我” 在爬悬崖时,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最终成功脱险。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学习上的难题、人际交往中的困惑等,我们都可以采用 “走一步,再走一步” 的方法,逐步解决问题,不断成长进步。
提问:“文章的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主思考后,举手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题目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
提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你曾经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面对困难要保持信心、冷静分析、分步解决等方面进行交流,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鼓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五)课堂小结(3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通过梳理故事情节,我们了解了‘我’爬悬崖的经历;通过分析‘我’的心理变化和文中的描写方法,我们感受到了‘我’在困境中的恐惧与挣扎,以及最终脱险的成长过程;通过探讨父亲的形象和教育方式,我们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冷静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通过理解文章主旨,我们领悟了‘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运用所学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以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为话题,写1篇 500 字左右的心得体会,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这一哲理解决问题的。
五、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一、故事梗概
起因:孩子们决定爬悬崖,“我” 跟去
经过:“我” 被困悬崖,恐惧绝望
结果:父亲引导 “我” 走下悬崖,获得启示
二、“我” 的心理变化
犹豫、害怕 → 恐惧、紧张 → 绝望、无助 → 有了信心、平静
三、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细腻展现恐惧心理
动作描写:生动刻画脱险过程
语言描写:推动情节,体现教育智慧
四、父亲形象及教育方式
形象:沉着冷静、有耐心、有智慧
方式:引导鼓励,让孩子自己克服困难
五、主旨理解
含义: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逐步克服
启示:面对困难要保持信心,冷静分析,分步解决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的方式去战胜困难。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学习难点: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训诫()耸立()颤抖()嶙峋()凝视()
啜泣()纳罕()头晕目眩()小心翼翼()迂回()
2、解释下列词语。
迂回:灰心丧气:
应付:告诫:
瘦骨嶙峋:纳罕:
3、读课文2—3遍,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学习研讨
1、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复述时讲清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复述。交流复述得失,记录经验。
2、教师指导,进行朗读训练。(要求:用普通话有感情地大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语气语调合适、情感把握准确)
3、合作探究:(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1)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把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走”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4)读了这篇课文,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4、指导多角度阅读。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讨论:
(1)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2)评论杰利(3)评论四个孩子
三、拓展延伸
面对考试失利,面对竞赛的失败,我们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举例说明。“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的方式,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积极意义?
四、巩固提高
临窗看柳
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是可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飞舞。
一会儿,虽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
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地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看窗外,看看柳树,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的。
1、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首段的“窗外”和结尾一段的“窗外”含义是否相同?说说理由。
3、从写作意图上看,第三段中“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一句看似写柳,实际上写出了__________。由此可见,本文明写的是______,实际上写的`是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的写作手法。
4、文章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据你看,作者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日积月累
1、困难到来的时候,有的人因之一飞冲天,有的人因之倒地不起。——列夫·托尔斯泰
2、我过了一些艰难的日子,在回忆的时候唯一能安慰我的,乃是不管怎样困难,我都诚实地应付过来了。——居里夫人
3、谁能用勇气迎接厄运,用笑脸来应付不幸,谁就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
4、困难就像一只砂轮,它能砥砺出勇进者奋斗的利刃,也能磨去怯懦者不多的棱角。
5、困难是懦夫回头的便桥,卫士前进的阶梯。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的朗读课文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并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
掌握复述的方法,学会具体地复述故事情节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我们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呢还是迎上去?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课文后,能从中得到一些人生方面的启迪。
(二)词语教学(检查预习)
训诫(jiè)耸(sǒng)立啜(chuò)泣纳罕(hǎn)
嶙(lín)峋(xún)峭(qiào)壁目眩(xuàn)颤(chn)抖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
默读要求:
(1)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
(2)注意速度,要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看完。
(3)了解课文内容大意,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数字
2、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1)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义?后来又为什么跟着小伙伴们爬山了呢?
(4)“我”在爬山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5)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6)“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具体指什么?
(四)结合以上问题的要点,复述故事情节
1、边讨论边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投影出来,
2、复述要求:
a、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b、其余部分,把握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来组织
c、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复述步骤:
a、把课文分成“爬上悬崖”和“爬下悬崖”两部分,然后分组复述
b、给学生3分钟时间准备
c、在四人小组内复述
d、请两名学生在全班复述
e、请其他同学点评
(五)感悟道理,体验人生
问题设计:
1、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明确: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2、你能用一些名言来表达这个哲理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
(六)课堂小结,教师赠言
◆同学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经受挫折,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么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
◆教师送一首小诗《一步》:一步走不完长征路/长征却少不了每一步/一步登不上高山顶/一步却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请珍重你的每一步/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
(2)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揣摩心理描写的作用,体会记叙周密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阅读文本,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研读重点语段,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1、有感情地朗读脱险部分(分角色朗读)
2、品味文中重点词句
(1)文章题为“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之前,我的心态如何?
(2)“走一步”时是什么心态?
(3)“再走一步”时我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变化?
(4)“走”下悬崖后,我有怎样的感觉?
(5)“似乎”二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找出相关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品读,并且归纳心态,形成板书:
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下悬崖
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我下不去,(“这似乎能(“我能
我会摔死的”)办得到”)办得到”)
◆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有感情的朗读以上三句话
(6)在爬下悬的过程中,“我”曾两次啜泣,这两次啜泣的原因一样吗?
明确:啜泣1:小声地哭,真切传神地写出了特定情况下的恐惧心理。
啜泣2:百感交集,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欢欣,有先前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有战胜困难后的巨大成就感。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的阅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讨论: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或者抗梯子把我抱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4、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三)、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
2、预习作业。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4、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5、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探究文中“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仔细阅读,复述故事情节
2、难点: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生活哲理之后,从友情、亲情等多角度引导,让学生得到新的启示
三、教法、学法:
1、教法:研讨式、启发式、情感式教学
2、学法:多角度探究、创造性阅读
四、教具:
电脑、电视、课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
(1)让一个同学读“导语”。
(2)“导语”补充:“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是怎么能脱险的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说“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2、默读:
默读要注意速度,要求4~6分钟看完。默读后要请同学复述故事情节,复述的难点往往是时间、地点、人物、数字,默读时要注意看清楚。
3、复述故事情节:
(1)复述前的准备——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五十七年前的一个夏天)
——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六个;内德、杰利)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大约二十米高;二十的三分之一米高)
(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
(3)根据复述,检查默读的效果。
4、字词教学:
看课本列出的词语,看注释,查词典,读一读,讲一讲(P10)。
5、朗读训练: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6、课文主旨研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一步一步从山下走下来;面对困难,敢于跨出第一步。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循序渐进;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化整为零,把大困难化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那样只会增加你的恐惧丧失信心使你不敢跨出战胜困难的第一步。
7、小结这次研讨的经验。
(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8、课外作业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P9)
第二课时
1、多角度阅读
(1)学习方法指导:
1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还可以多角度地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老是往一个方面去想,能读得有创意,能提高阅读质量。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关键也在于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举个例子说,“评论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这样的角度课文中很多。
(2)确定角度,探究问题。
范例引导:(先是角度举例,然后让学生先探讨,再做引导和解说作为举例。)
——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样做?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就孩子,孩子自己的能力将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教训孩子的,自己只给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
学生先说,教师启发、整理。
——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
——请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2、语言运用
学习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运用可以从模仿开始,不会说的学着说,坚持不懈,语言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请利用下列格式,在横线上补出词语,表达自己想说的一个意思。
(投影)
(1)时隔年。
(2)我一直牢记着叫我不要的训诫。
(3)向攀爬。
(4)有人啜泣。
(5)正纳罕。
(6)暮色开始四合。
(7)暮色苍茫。
(8)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9)带着的口气说。
(10)我小心翼翼地。
(11)我的信心大增。
(12)产生了一种成就感。
3、分角色朗读表演。(学生分饰父亲和儿子,要求入情入景色。)
4、练笔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一个片段或1篇短文。当堂没有完成的,课外完成。
三、教学后记:
本文学生很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很高,对于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活动很成功,单学生还不善于提问,因此,多角度阅读还存在一定困难。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 “灼”“哄堂大笑”“恍惚” 等。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作者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件阐述深刻道理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信心,学会在困难中冷静思考、逐步克服。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理解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梳理故事情节,理解 “我” 在悬崖上的心理变化过程。
理解 “走一步,再走一步” 的含义,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领悟人生哲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及教育方式,探讨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文学常识和文章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悬崖上的情景,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面对一道难题、一次考试失利或者是一项从未尝试过的运动。当你遇到这些情况时,你会怎么做呢?是退缩还是勇敢面对?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选择的,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悬崖的图片、登山的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2 分钟)
作者介绍:莫顿亨特(Morton 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他的作品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著称,代表作有《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背景介绍:本文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通过讲述 “我” 在悬崖上的恐惧和挣扎,以及在父亲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的故事,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在面对困难时,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地去克服,就能够最终战胜困难。
(三)生字词学习(5 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生字词,学生跟读、正音。
灼(zhuó)、扒(bā)、趴(pā)、酷热(kù rè)、厌倦(yàn juàn)、附和(fù hè)、突兀(tū wù)、怦怦(pēng pēng)、嘲笑(cháo xiào)、晕眩(yūn xuàn)、哭泣(kū qì)、呻吟(shēn yín)、恍惚(huǎng hū)、暮色(mù sè)、安慰(ān wèi)、凌乱(líng luàn)、惊讶(jīng yà)、畏惧(wèi jù)、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哄堂大笑(hōng táng dà xiào)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教师通过提问、听写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整体感知(10 分钟)
默读课文,要求学生不出声、不指读,速度适中,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默读完毕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然后全班分享。
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1 - 6):写 “我” 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爬悬崖,“我” 因胆小而落在后面。
第二部分(7 - 15):写 “我” 在悬崖上陷入困境,既恐惧又无助。
第三部分(16 - 23):写 “我” 在父亲的引导和鼓励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成功脱险。
主要事件:“我” 在童年时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爬悬崖,“我” 因恐惧而被困在悬崖上,最后在父亲的引导和鼓励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成功脱险。
时间: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地点:费城的悬崖;人物:“我”、小伙伴们、父亲。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五)深入研读(15 分钟)
精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我” 在悬崖上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作者是如何描写 “我” 的恐惧心理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我” 的心理变化过程:最初是 “犹豫不决”,在小伙伴们的嘲笑下,“我” 有了 “冒险的冲动”;爬上悬崖后,“我” 感到 “害怕”“恐惧”,尤其是当小伙伴们都离开后,“我” 陷入了 “孤立无援” 的境地,心理更加 “绝望”;后来在父亲的`出现和鼓励下,“我” 开始有了 “信心”,并逐渐 “冷静” 下来。
描写 “我” 恐惧心理的语句及作用:例如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等,通过对 “我” 的心跳、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 “我” 在悬崖上的恐惧心理,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为下文 “我” 在父亲的引导下克服恐惧、成功脱险做了铺垫。
重点研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父亲是如何帮助 “我” 走下悬崖的?他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理解 “走一步,再走一步” 的含义,它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
父亲的做法:首先,他没有直接把 “我” 抱下来,而是安慰 “我”,让 “我” 不要害怕,给 “我” 信心;然后,他引导 “我” 一步一步地走下悬崖,告诉 “我” 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只要把每一步都走好就行了。例如,他说 “你能办得到的。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把它移到下一步。你现在感觉怎样?” 等。
启示:父亲的做法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给予他人足够的信任和鼓励,引导他们逐步克服困难,而不是直接代替他们解决问题。同时,也让我们明白,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地去完成,这样更容易取得成功。
“走一步,再走一步” 的含义:表面上是指 “我” 在父亲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走下悬崖;深层含义是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地去克服,就能够最终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它在文中起到了点明主题、贯穿全文的作用,是文章的线索。
(六)拓展延伸(10 分钟)
小组讨论: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 “走一步,再走一步” 的经历?当时你是如何面对的?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请与小组成员分享你的故事。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启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除了 “走一步,再走一步” 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勇敢、自信、冷静,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七)课堂小结(3 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字词、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变化、文章主旨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次明确 “走一步,再走一步” 的人生哲理,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克服困难,不断成长和进步。
(八)布置作业(2 分钟)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完成课后练习题。
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1篇 500 字左右的作文,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成长和感悟。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速读,把握记述文六要素,训练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的潜力。
2、学习景物描述和人物描述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生活哲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刚,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挺努力,却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等等,应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庄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这天我们就学习这样1篇文章,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二、检查预习
字音闷热(mēn)玩弹子游戏(dàn)不能动弹(tán)全身颤抖(chàn)着眼(zhuó)
卜卜乱跳(bobo)连攀带扒(bā)啜泣(chuò)瘦骨嶙峋(línxún)
常用词语训诫迂回凝视啜泣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留意翼翼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四、默读课文,复述大意
1、这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方法默读。默读就是要求带着必须目的,不出声、十分快速地阅读。它是我们今后学习中用到的主要读书方法。
要求: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中嘴里小声叨念;因为“出声”就影响阅读速度,“手指”同样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
回忆故事要点:
(1)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的还有哪些人?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
(4)故事发生的起因是什么?
(5)故事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6)故事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2、我们此刻根据归纳的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这个故事,注意复述时在事情的经过部分要详细一些。
五、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资料。
明确: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应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
3、“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
明确:“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4、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应对困难、战胜困难。
5、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是恐惧和悲哀,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六、拓展延伸:
1、前面提到的两个“啜泣”与奥运会刘翔、王义夫等运动员获得冠军后的“啜泣”是否相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实现知识转化、延伸。)
2、谈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教育我们克服困难的?
七、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学习景物描述和心理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讲解表达方式和描述的方法。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述、抒情
描述景物描述
人物描述外貌(肖像)描述
语言描述
动作(细节)描述
心理描述
三、心理描述: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明确:课文第二部分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超多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那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最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2、“我”心理变化过程怎样?
明确:最初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随后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巨大成就感
三、景物描述
找出景物描述的句子,说说景物描述有什么作用?
作用:1、渲染气氛
2、衬托人物的情绪
四、找出提示本文的道理的句子。
1、“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
明确:“经验”有两层意思:①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②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就应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2、“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评点)
明确:“屡次”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好处。
三、小结:
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
[板书]
事小实
理大虚
四、体验与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对于我们学习具有那些用心的好处?应对考试失败,应对竞赛的失败,我们的心理时怎样想的?举例说明。
五、作业
练笔:假设自己是故事中“我”的一个小伙伴,以《当同伴陷入困境后》为题,写1篇记叙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8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1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本文运用质朴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在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了57年前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来,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做起从脚下做起,就能战胜它取得成功。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一个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所以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小结出怎样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发挥着灵魂和引导作用。目标的确定要明确、简洁、能达成。每节课的目标不要超过三个,学习目标的定位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太高,造成大多数学生努力也难达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打造高效课堂。】
三、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2、领会文章主旨,感悟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
整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情景导入、快乐自学、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精彩展示、点拨归纳等教学方法,相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具体整合点
(一)利用多媒体了解作者,层层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出示自学和巩固的相关问题,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教学的重点直观的呈现出来,有助于难点的突破。
(四)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更多的获取关于战胜困难的事例,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升华。
六、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⑴字词积累:加横线字注音
啜泣()一堵墙()耸立()
崩土()颤抖()嶙峋()
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⑵查找作者莫顿亨特的资料
⑶分小组预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查阅名人战胜困难的事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他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趣导入:(通过多媒体配乐播放一组作者莫顿。亨特的照片)
同学们,他是一名专写青春励志作品的作家,又是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他在六十五岁那年回忆了57年前的一件爬悬崖的事,写了1篇文章《悬崖上的第一课》,后来被改名选入我们的教材,你想知道他是谁吗?(莫顿。亨特)
大家猜一猜,童年时的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一件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事,为什么还会再提起?下面让我们走进文本,寻找答案。
(三)快乐自学
出示:
1、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
2、运用记叙文六要素复述课文
3、“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在文中什么地方,请你找出来。
4、从文中找出,哪里是“走一步”的内容?哪里是“再走一步”的内容?
5、文中哪句话能体现出这个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四)精彩展示
按照以上快乐自学中设计的问题有选择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像蜻蜓点水一样一点即过。如:本文的生字词有哪些?这样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重难点的突破。如:本课课文长,复述全文学生不太容易把握,教师就得适当点拨,1。难点突破
出示:(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大家想想,这个题目是文中谁说的一句话?父亲
(2)、那是父亲对谁说的?文中的“我”
(3)、父亲在什么时候对儿子说的这句话?父亲在儿子困在半山腰的时候说的。
点拨归纳:我们来给这个事件配上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让它更加具体。我请一个同学将刚才的内容来个小结,如何?
2。朗读品析、合作探究(大屏幕)
分角色朗读:“暮色苍茫......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思考交流:抓住重点词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品味我是如何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又一步的脱离险境的?
小组内交流朗读的语气、品析“我”逐步战胜困难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五)拓展升华
1。学习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课文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提供一个范例:大屏幕出示——
如:十多年前,我走上了讲台,成了一名教师,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跌跌撞撞,每一次生活中出现困境时,每一次想放松自己时,我总是提醒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阴霾总会过去,阳光总在风雨后。
2。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在困境中站立的名人事例:大屏幕出示——
霍金,他因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贫寒出贵子,孝子当院士”——甘肃省通渭县农村的杨子恒,发奋苦读考上大学,出国留学,当选为2006年度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让灵魂保持站立的'姿势”——河北省无机县农村的北京大学大女生的刘默涵,在被不幸和困难击中时,她自强自立,靠勤工俭学,解决了个人生活费用,创立了自己名字命名的助学基金,帮助了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
借助多媒体欣赏完上面的事例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接下来让同学们把在课下整理的名人挑战自己,不怕困难的事例以卡片的形式在小组园地里展示出来,并写上他最让你佩服的理由
3。老师寄语:(播放音乐《隐行的翅膀》)
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当我们感到前途茫茫、灰心丧气时,不要忘了告诉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只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才可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六)轻松演练(出示)
一、下边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啜泣(chuò)一堵墙(dǔ)峭壁(qiào)耸立(sǒnɡ)
B。崩土(bēnɡ)蓬乱(pénɡ)颤抖(zhàn)嶙峋(xún)
C。凝视(nínɡ)嘲笑(cháo)头晕(yūn)目眩(xuàn)
D。陡峭(dǒu)动弹(tɑn)摔死(shuāi)小心翼翼(yì)
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词语:
⑴我听见有人啜泣,正(惊奇,诧异)那是谁。()
⑵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地伸出脚去探那块岩石。()
⑶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告诫,教导)。()
三、你认为文中亨特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及时的进行课堂练习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情感与价值目标:3、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解决困难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这并不困难。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知道这位英勇的飞行员是谁吗?(莫顿亨特)他小时候到底经历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我们从中也能获得启发。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要求:1)默读要注意速度,要求5分钟看完;2)划出不会读,不会认的字词
3)要注意边读边划出一些关键的信息
2、提问,检查默读效果:
1)提出不懂的字词,其他同学帮忙解决
2)快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①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文中记述了几个人去攀爬悬崖?其中两个有名字的`分别叫什么?
③文中提到,孩子们所攀爬山的悬崖有多高?其中的石架又有多高?
3.复述课文
1)要求:注意四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复述指导: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
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
(要注意突出重点:事件可分为冒险和脱险两部分,要着重抓住“脱险”部分)
3)请同学们先小声地复述课文
4)抽生复述
4.分组朗读课文
三、研讨主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确: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个个小困难,困难就变小了。(改编“团结力量大”的故事)
2.我们从中悟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明确: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化整为零)
3.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也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那么,我们该如何把今天学习到的解决困难的方法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解决困难的方法,无论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个个小困难,困难就变小了。
而我们也悟出了生活哲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我们不用畏惧,因为只要吧困难分解开来,最终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正像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让我们面对困难,鼓起勇气,大声地对自己说一遍“走一步,再走一步”。
五.板书
冒险
走一步,再走一步
(化解困难,赢得胜利)
脱险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
同学们,上课时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今天,我们再深入一步研读这篇课文。
结构复习:
1、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四个部分
(一)、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二)、经过(4——15)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16——23)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四)、启示(24)走一步,再走一步
2、请概括解决困难的方法
二、新授
(一)研读文本
文章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的描写方法,比如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
1.找出语言描写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1)“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到,“我没法——”
2)“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
2、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1)“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
2)“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3)“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4)“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
板书:最初:我下不来毫无信心
继而:走一步信心萌发
随后: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最后:走下悬崖产生巨大成就感
(二)拓展阅读
阅读训练: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文中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困在悬崖,你会怎么做?
(由学生自由畅谈,无需评判)
三、小结:
我们要学习作者出色的写作技巧,学会从一件小事中去发现深意,同时掌握如何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同学们经历的大多是小事,所以学会掌握这种手法,对于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四.板书设计
“我”心理的变化过程: 最初:我下不来毫无信心
继而:走一步信心萌发
随后: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最后:走下悬崖产生巨大成就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10
【教学理念】
1、借助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把课文主旨的理解形象化、生活化。
2、借助课文对人生哲理的概括,引导学生把自己朦胧的生活感悟哲理化。
【教学设计】
教材编排的外在线索是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的是按三大板块: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而本课是属第一板块:人与自我。阅读这些课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1篇叙事性的文章。本文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故事,在故事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教学此文章,本着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的原则,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简单入课,在主体部分我设置了感读(默读)——研读―赏读课文三个环节,其中默读也为了复述课文作准备,因此复述课文也做了超多的工作,用填充的形式完成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研读课文中把课文的字词记清为学生学习课文扫除障碍,赏读课文让大家畅所欲言,进而水到渠成的得出文章的哲理性含义。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版块则是对课文的深入与延伸,课文的小结用一句话谈谈体会,使学生对全文有深入的探讨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选用创设情境,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掌握眩、嶙峋、迂回等生字词。
2、潜力训练:注意学习和运用描述心理活动的词语,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潜力。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最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复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泰坦尼克号沉船时的三副画面:
1、船体倾斜时杰克告诉露丝到栏杆外不至于划向大海。
2、船体完全下沉时主人公找到悬浮物(门),并趴在门上。
3、杰克临终时鼓励露丝,不要放下生命。
师:画面上的人们当他们面临危险时,我们心中不免有些心惊胆战,但是他们应对危险时,他们有着自己的处理方式,作为我们能够再为他们提些什么推荐呢
(让学生思考,然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为主人公出谋划策。
师:大家都十分热心用心地替他想办法,此刻让我们共同走进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书中的“我”,最后如何下山的。
(这幅画面的资料与课文联系紧密,创设这样的情境,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能自如、简单地导入新课。
二、感读课文(默读)
默读文章,组织学生复述课文。
复述前的准备:
(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完全后同学们自由发言,根据投影中的显示以及对全文的第一次感觉或总体印象,用这样一种形式来填充)
1、在____(时间)在____身上发生了____事。
2、在____(地点)在____身上发生了____事。
3、在____(环境)下在____身上发生了____事。
师:同学们,能够从三点中选取任意的一项表达自己的`看法。
生: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五个小男孩爬悬崖。
师:五个小孩课本中都提到了谁
生:“我”、内德、杰利。
师:真棒,对于课文的把握十分到位。
生:在悬崖边我不敢往下爬。
师:结果呢
生:在父亲的帮忙下我脱离了险境。
师:父亲是怎样帮忙我的
生: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一小步,你就能办得到。
(让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思考的问题中选题,经过初步的引导,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加快学生复述的步伐。
师:父亲对我的鼓励不是一句就能到达效果了,我期望同学们能用具体的语言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大屏幕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复述故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多媒体显示)首先,要理解文意,明确中心。其次,要理清课文的情节结构。看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资料。重点资料要详述,非重点的应简略。再次,要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最后,还要注意复述就应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学生复述(略)
(先让学生明确复述的要领,复述后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根据评议,改善自己的默读习惯,积累经验。
三、研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圈点标注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读完后,先两人一组自行解决字词疑难点,无法解决的再提交全班群众解决。
教师板书并重点提醒下列字音:
眩xuàn啜chuò迂yū回línxún嶙峋
学生在练习本上现场抄写这几个词两遍。
交流字词中有生提问四合的意思另一个学生回答:暮色从四面合拢,说明天越来越暗。
师:我们用掌声谢谢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
四、赏读课文
1、读课文,标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按照我喜欢___我的原因是___这样的格式来回答(群众交流)
生:我喜欢“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原因是他也就是把大的困难分解,走好每一步,解决每一个小困难,最后就能成功。
生:老师,我喜欢一段能够吗
师:完全能够,请说。
生:我喜欢最后一段,人只有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才能到达目标。
生……
师:记得老师上学的时候刚开学时学校组织拔草,我看见我们的卫生区的草又多地方又大,连连唉声叹气,可我的老师把我们划分了几个小组告诉我们先干这一边再干那一边,结果不一会儿就完成了。
2、师:刚才听大家说你们都喜欢最后一段,其实老师也很喜欢最后一段,个性是它的哲理性耐人寻味。那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由学生的回答可得出人生哲理:
师:在人生道路上,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够化整为零,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
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学们还记得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吗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山姿,视角不同,进入视野的山的形象也就有了差异。1篇文章,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学生提出后教师整理:
1、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
3、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样办
4、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样办
就以上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小组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带给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抓住学生讨论中的最佳契机,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选取、分析语言信息的潜力)
生:我喜欢杰利。在“我”爬上石架,进退两难时,“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齐走了”,之后他把父亲找来,说明他还是挺有爱心的。
生:其他的孩子把“我”丢下不管,甚至还嘲笑“我”,说明他们没有爱心,我不太喜欢他们。
生:因为我一向体弱多病,父亲让我一个人下来,万一我摔下来,他会后悔一辈子的。
生: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走,父亲指导孩子让他自己走下来,是让孩子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觉得父亲这样做是正确的。
生:我不会丢下他一个人在悬崖上,我会想办法帮忙他,带着他一步一步走下来。
生:如果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我会想办法节省体力,等天亮再大声呼救。
生:如果在可能的状况下,我会一点一点自己留意的爬下来。
生:……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能感受到大家都有一颗患难与共的爱心,而且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敢、坚定。文中作者的经历,能给你怎样的启示呢
生:我们的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够一步登天
师:文中的“我”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如果你在生活中也能不断思考,善于感悟,那么,你也将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
六、亮笔点睛
请你模仿黑板上的句子对全文或针对每个人下一个评语。
(显示)文章感人至深。
生:文章耐人寻味。
生:爸爸爱子情深。
生:朋友要肝胆相照。
师:老师感同身受。
(学生交流,教师可随时给一些评语,回味无穷)
七、课外采撷
比较阅读谈中美德教育方式:
学生朗读《迷途笛音》回答问题:
文章当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还有什么方式他为什么会选取这种方式你对他这个人又怎样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这种人吗,请你举例。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冒险
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脱险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讲授中是就应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挥洒他们的学识,也就应走到学生中间一起讨论,算得上真正地切磋,以到达教学相长的目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执教过程基本上体现了这些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我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突破口。如果说要让学生在碧透的素质教育的水流中自由地遨游,那么教师就务必着重哲理的最层次的掌握,要拓展知识的宽度与广度,恐怕就不是又红又专就能解决此刻当下的问题。那么到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我想到了我们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潜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天让学生在三读课文的基础上,他们独自或合作找出要学习的知识点与潜力点,并且从课堂中学生的价值观也得到了体现。培养并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多次阅读、阅读反思和阅读想象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学生学习本课兴趣较浓,且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由此我想到:教师既然是学生的引导者,在课堂对学生的方向引导上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学生之间的聪明才智也能相互感染,迸发出力量的源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