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案3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窦娥冤教案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窦娥冤》教学设计1
一、设计依据
1、课标依据
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新课标”第四部分“课程内容”中“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和教学实际,希望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后,能在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独特之美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经验和语言表达,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并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情感态度和观念,同时也提升自身思维品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教材依据
戏剧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样式,产生过许多激动人心、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古代戏曲作品的能力,华师大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在第一册学习古典诗歌和古代小说,第二册学习乐府叙事诗的基础上,在第三册设计了第六单元即“词曲及鉴赏”单元。其中《窦娥冤》、《长亭送别》作为元杂剧,可算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范例,而《窦娥冤(节选)》作为高中阶段唯一1篇古代戏曲文学必修篇目,在教学上有其标本意义。
3、单元依据
本单元主题为“宋词元曲及其鉴赏”,共5篇课文,其中关汉卿《窦娥冤(节选)》和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杂剧。本单元作为高中阶段唯一涉及中国古代戏曲的单元,在该方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了解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大致脉络和线索;能够借助对戏曲剧本情节的梳理,以及对人物语言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进而体会作品情节设计的匠心;使学生掌握阅读古代戏曲文学的基本方法,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4、文本特点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悲剧成熟的标志和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窦娥冤(节选)》作为该剧的高潮部分,其张弛有度的情节安排、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本色自然的语言唱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深刻入髓的主题思想都是值得细品探究的。以其强烈的悲剧性为切入口,紧扣悲剧故事情节、悲剧人物形象、悲剧产生根源、悲剧艺术效果逐层深入地去体味鉴赏探究,以期加深剧作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基引趣。
5、学生情况
高二(17)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自身知识杂而无序,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戏曲知识,无论是兴趣还是相关知识点,都不成体系。又因时空距离、概念差异,学生到高二才第一次接触中国古代戏曲。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上会有较大障碍,存在相关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的缺失。在前期整合必要的知识以激发其兴趣基础上,利用学生已有的课本剧排演经验,令其在“演”中研读文本,在“研”中批判理解,在“看”中思考人生。同时教师给予学生一定品鉴赏析方面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不同解读方式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也可以达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逐步实现审美体验,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古代戏曲文化的门。
二、教学目标
1、分析窦娥悲剧形象,挖掘窦娥悲剧根源。
2、探究悲剧艺术效果,逐步深化审美体验。
三、教学方法
情境法、表演法、点拨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
1、资料准备
导学案、教学设计、PPT、戏曲视频资料、拓展资料
2、活动准备
(1)课前预习:熟读文本,查阅有关《窦娥冤》资料。
(2)课本剧排演:学生自主报名、自行选编课本剧内容并进行排演。
(3)情境创设:课前播放春晚戏曲联唱视频,使学生直观体验古典戏曲魅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
1、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故事情节梳理
(1)学生活动表演、观看课本剧。
(2)教师活动(问题1)结合课本剧剧情,速览本课课文,请问什么字眼出现得最多最频繁?
学生活动迅速浏览课文并圈画出文中高频词闪现处并回答。
明确怨、冤(12处)
(3)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情节内容。
明确(板书)情节情感
押赴刑场由冤生怨
冤婆媳诀别由冤生悲怨
临刑誓愿由冤生恨
明确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设计目的通过课本剧的角色还原帮助学生理解剧情,实现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高频词以把握剧情情感基调,根据剧情张弛节奏来梳理情节。
2、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人物形象分析
(1)教师活动请大家结合课文说说窦娥身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有哪些?学生活动快速跳读,勾画要点,思考交流,师生共同归纳。
明确传统美德:善良、孝顺、坚贞、正直、勤劳、淳朴……
反抗精神:坚强、刚烈、不屈服、敢反抗……
(2)教师活动这样一个年轻美好的生命却要被冤杀,在她走向刑场的时候应该有许多话要说,集中体现在课文哪些地方?
明确[端正好][滚绣球]和三桩誓愿
(3)教师活动窦娥对主宰世界的天地持什么态度?
学生活动齐读[端正好][滚绣球],圈画回答问题。
明确反抗、不满、愤懑、责问、控诉、无奈……
(4)教师活动这个美丽柔弱的生命被逼向了死亡,她此刻的愤懑还不是最强烈的,最强烈的声音在何处?
明确三桩誓愿。
学生活动根据课文完成相关表格并交流。
内容典故应验时间应验范围监斩官态度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抗旱三年
教师活动(追问1)三桩誓愿看似临死前随兴而发,那么可以互换吗?
明确不能,因为三愿层层深入递进。
设计目的通过诵读和对文本圈画分析归纳人物性格,运用表格理清文本信息,寻找相关细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之联系起来理解文本,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悲剧性特点。
3、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根源深入挖掘
(1)教师活动假设给窦娥一次重来的机会,那么她的悲剧可以避免吗?
请以“假设窦娥……,她就不会死”的假设命题格式,结合剧中已知现实条件进行推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交流发言。
明确(PPT)悲剧的实质,在于冲突,即在于人心的自然欲望与不可克服的障碍之间的冲突。(别林斯基)
设计目的借由假设某前提,预设窦娥不会死,再与文中导致窦娥悲剧的主客观因素相对应后产生矛盾,无法成立,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该悲剧产生的根源及其不可避免。
4、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艺术效果探究
(1)教师活动就表现主题而言,你觉得下面三种结局哪一种最好或最不好?侧重一点说说原因。
为更好表现主旨,有导演认为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最利于表现主题,于是让戏在高潮处(第三折)结束。
原作结局: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中状元后。作为巡吏,到地方查案,窦娥鬼魂显灵,托梦父亲,最后洗雪了冤情。
明代人叶宪祖改编《窦娥冤》为《金锁记》:窦娥丈夫并未夭折,而是赴京赶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明确可以有不同看法,但要求说明理由,自圆其说。
(1)教师活动(追问1)从全剧结局看,窦娥的三桩誓愿有两桩当场实现,第三桩三年实现,最后连冤情也得到昭雪,为什么我们依然觉得这是一出悲剧?
明确(PPT)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
教师活动(追问2)将现实生活中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美好结局通过艺术作品来实现,是什么创作手法?
明确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局更能激起观众对剧中人物强烈的爱和憎,而这正是悲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
设计目的通过三种结局的比较阅读和分析,理解作者所运用的浪漫主义手法,及其强化的悲剧艺术效果。
(三)总结(师生共同概括)
1.窦娥形象概括
2、课文主题概括
3、教师归纳总结
六、巩固拓展
1、巩固性作业
你如何看待窦娥的第三桩誓愿?让楚州百姓受苦的“亢旱三年”是否与窦娥善良本性矛盾?(300字短文)
2、拓展性作业
阅读张燕瑾《<窦娥冤>的悲剧价值》、胡琳《浅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梳理读书提纲,做好书摘记录。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窦娥冤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窦娥冤》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无杂剧的一般知识,了解了《窦娥冤》的剧情。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窦娥是怎样一个窦娥,她的冤又是怎样的冤。
二、分析人物性格
1、本文节选的第三折共可以划分为三个场面,那么在这三个场面中各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呢?流露出什么样的情绪?
(1)第一场景:指斥天地
①为什么要指斥天地?
天道不公,平白受冤,内心悲愤因而指斥
②流露出她怎样的情绪?
怨愤、埋怨、控诉
③表现出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坚强、具有反抗性格
(2)第二场面:决别婆婆
①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
善良、孝顺
②哪些地方表现出她的善良?
绕后街而走,怕婆婆伤心
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
临别对婆婆的劝导和嘱托
(3)第三场景:三桩誓愿
①为什么要了下三桩誓愿?
不甘心平白受冤、想要昭示冤情、惩罚世道
②表现其怎样的性格呢?
表现其反抗性格
③为什么发下三桩誓愿就表现了她的反抗性格呢?
因为她表现了窦娥对现实的不满,惩罚世道,更是其反抗精神的体现。
④首尾表现出的对天地的不同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
前者是无助之下的怨恨,实质上怨恨的是现实的社会。后者是无助之下最后的依靠和寄托,是中国人思想深处最后的精神依靠。
因而,前后的所指不同,二者并不矛盾。
(4)总结:
通过三个场景的分析我们看到窦娥的性格中表现出两部分,一部分便是她善良的一面,这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是她的反抗性格,这是她的突出性格。
三、主题
①题目叫作《窦娥冤》,为什么不写她怎样受冤而写她的善良呢?
突出社会的黑暗,善良的人遭受冤屈,更能表现社会的不公。
②写她的反抗性格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呢?
突出她的冤,这样的人要进行反抗,要发下誓愿惩罚世道是因其蒙冤的深重。
③这样善良的窦娥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命运是谁造成的呢?
其中有:张驴儿的陷害,
有昏官陶杌的无能和草菅人命
蔡婆的引狼入室
窦天章典卖女儿
这些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因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社会的不公、昏官恶霸的横行、善良人蒙受冤情是社会原因造成的。
四、写作手法
1、用三桩誓愿明冤为什么?
希望昭示自己的冤情,希望上天主持公道。
2、用一桩不行吗?三者什么关系?
不行,三者是递进关系,感情越来越强烈。
誓愿意义时间空间情感
血溅白练不落红尘当时当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
六月飞雪清白高洁之后楚州若窦娥我委实冤枉
亢旱三年惩罚世道三年楚州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
3、总结:
三桩誓愿都昭示冤情,不仅要昭示冤情,还要报复和惩罚。一个善良温顺的子女子产生这么大的仇恨是因为其冤情的深重,让人无法承受。
4、这些誓愿在现实世界里能实现吗?
不能
5、那为什么在剧中一一实现?有什么好处?
这是作者想象的奇特和夸张,表达了惩恶扬善的愿望。
6、总结写作手法
想象和夸张还有神话是浪漫主义的特征,因而本是现实主义和浪漫方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
指斥天地:坚强、反抗性
诀别婆婆:善良、孝顺社会原因
三桩誓愿:反抗性格
血溅白练不落红尘
三桩誓愿六月飞雪清白高洁想象、夸张、神话
亢旱三年惩罚世道
六、作业:
仔细阅读[滚绣球]曲牌,思考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进而思考戏曲的语言特点。
窦娥冤教案3
教材分析:
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经过描述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终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进取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一样种类、不一样主角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
1、元曲的分类:散曲
元曲小令
剧曲(杂剧)
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主角:
旦:女主角。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主角)、小旦(少年女主角)四类。
末:男主角。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主角。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主角。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主角主唱)、和“末本戏”(男主角主唱)两类。
三、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
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立刻》)、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杯具之一。
四、检查预习: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
五、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怨天(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情节结构见蔡婆遗嘱(窦娥告别婆婆)
在刑场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六、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首先要了解元杂剧的知识,关汉卿及其创作情景,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以上这几方面,我们要用心掌握。
七、布置作业:
1、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通读节选部分,掌握字词。
附:板书设计
窦娥冤
元杂剧关汉卿
指斥天地
情节结构告别蔡婆
发下誓愿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赏析第一、二场戏
具体步骤:
一、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节选部分情节结构
二、阅读欣赏第一场戏
1、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
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资料起到什么作用
答:描述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
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
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
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我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能够动地惊天。窦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3、阅读“滚绣球”
教师范读这支曲子。
问: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资料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窦娥先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但封建社会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转化一声悲泣。即:
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
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简析:这两句,是作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词。
三、阅读第二场
1、指名朗读“倘绣才”;问: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
答:“怕则怕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见到后让婆婆悲痛。
2、讨论: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温顺善良的一面,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另外,这一情节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
3、学生默读接下来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鲍老儿”,看科介和唱词在资料上有何联系
答:都诉说了自我的冤屈,立下了遗嘱。
点拨: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资料为“曲白相生”。
4、简析艺术手法:这场戏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悬念:哀告走后街
巧合:怕见婆婆偏偏遇见婆婆
曲白相生: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四、课堂小结:
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温顺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五、布置作业:
背诵“端正好”与“滚绣球”二曲。
预习“三桩誓愿”疏通文字。
附:板书设计
诉说冤屈
赴法场怀疑质问怨(反抗精神)
揭露社会
彻底否定
哀告走后街(悬念)
(怕见蔡婆)
见蔡婆遇见蔡婆(巧合)悲(温顺善良)
白
立下遗嘱(曲白相生)
唱
第三课时
教学资料:第三场戏的阅读鉴赏、总结、练习
具体步骤:
一、复习检查背诵“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试述前两节中窦娥的感情变化、所表现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第三场戏
1、指句朗读第一桩誓愿的相关段落,思考: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什么
剧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
这桩誓愿的实质是什么
2、学生回答: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作者以曲白相生的手法,反复表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窦娥发下这桩誓愿,实质是期望刑场上的人能了解她的冤屈。
3、学生举一反三,自读以下两桩誓愿,填写下表:
誓愿顺序誓愿资料所用典故誓愿实质
第一桩血溅白练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期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桩
第三桩
3、思考讨论: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
为何第一场戏中“怨天”,那里又寄期望于天怎样理解这一矛盾
明确: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我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坚决反抗,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也是全剧高潮。
窦娥的诉说中,“怨天”和依靠于“天”的情感始终交织在一齐,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作家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他经过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批判了封建统治者,表达了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他虽关心人民的疾苦,但不能从根本上看到救民于水火、变革现实的道路和期望,最终还是要借助“天”来为窦娥昭雪冤枉。
三、总结全文:
1、窦娥的感情发展:怨悲恨
2、窦娥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
3、主题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窦娥反抗精神
4、语言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四、布置作业:
1、总结元杂剧的知识,记忆字词、典故;
2、学习本课后,你体会最深的有哪些写1篇剧评。
参考题目:《谈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评窦娥冤的情节结构艺术》
上一篇:春季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