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总10篇)
本教案围绕课文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呢?以下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有关资料,生活体验来感悟,交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家乡的爱恋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教学准备:豆腐的相关资料
主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起豆腐,同学们都不会陌生,大家都来说说吧!
2、让我们一同去品味黄苗子的`《豆腐》吧。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文章写了些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听写词语,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
(1)辨析多音字
和héhuóhuhú
喷pēnpèn
供ɡōnɡɡnɡ
(2)理解词语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眉飞色舞:形容人非常高兴,得意的神态。
2、理解内容:
第一部分(地~2自然段):写几位在英国多年的华侨一起聊天时说起了家乡的豆腐。
第二部分(3~12自然段):介绍有关豆腐的传统小吃,豆腐菜的加工与制作,营养价值及桐城特产“叫豆腐”。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再一次点明豆腐容易勾起中国人心头的一种特殊的滋味。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读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作者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具体怎样写的?
(1)学生自读,小组交流。
(2)班内汇报。
2、作者仅仅是向人们介绍豆腐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1)学生自读开头、结尾部分,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①“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这是很自然的。”
②“的确,作为一个中国人……体味到生活的多彩。”
3、你有这样的体会嘛?联系生活体验说说吧。
四、理解、升华感情。
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照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断。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绿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从中懂得人类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自作聪明,否则将适得其反。
运用:拟旅游须知。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的探索精神。
一、揭题导入
师:大自然有无穷的秘密
出示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的图片。
请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说说你对加拉巴哥岛岛的了解。
相机出示:太平洋绿龟图片
(通过了解背景资料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师:课文为我们揭示了大自然什么秘密?
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相机出示一组幼龟、老鹰、海鸥、鲣鸟等图片。
(目的是让学生融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
相机出示:
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理解:这里的道指什么?
改板: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生口头填空。
师提示:弱肉强食这就是大自然之道,大自然的规律,也是大自然的秘密。
(为理解课文的中心句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作铺垫)
三、感悟中心
出示: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愚不可及的意思(愚蠢至极点)
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呢?
默读课文第3节至结束。
相机出示:
一只成百上千
欲进而止争先恐后
踯躅不前鱼贯而出
(结合理解内容积累词语)
出示: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遇到危险。
向导为什么而悲?
引读课文第11节
(以读代讲,注重情感体验)
师:如果幼龟会说话,它会如何谴责我们人类?
出示:一只死里逃生的幼龟悲愤地说道:
生写句后交流。
(借幼龟之口谈认识尊重个性化体验)
相机出示课文最后一节。朗读。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你还有什么疑问?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生合作学习后交流。
(课内外结合,拓展学习;培养探究精神)
四、拓展练习
出示:
为了保护加拉巴哥岛的幼龟,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请你代岛上的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拟一条旅游须知。
生完成后交流。
(以写话代总结,并创设运用语言的情境)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体会到乐趣所在,有所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
3、找到你最能体会作者心境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4、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要用细心的人能够将他们记录。有的时候自己高兴的事儿,越回味越觉得心情愉快,非常想告诉他人,今天这么高兴的人就是老舍。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的快乐吧!
板书: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1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一
1、读准字音:拼读,读生字,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纠正字音: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如:置之不理,置,放。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理睬。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
(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五、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
老师板书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3、想想自己喜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二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三
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
板书设计:1、为什么养花;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教学反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可以说,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则是创新的成果。因此,教者要注重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文采的质疑,大到联系全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更不可越俎代疱,应让学生去讨论,适时加以点拨,使学生获得“质疑,而后答疑”的快感。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好“配角”,要起好“主导作用”,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中,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 篇4
教学内容:习作1
教学目标:
1、围绕主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2、让学生学会资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的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
2、难点:能根据主题收集、资料,学习写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四课时
主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做调查,获取资料
1、确定调查专题。
1)“小学生最喜欢的……”如: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
2)“小学生最不喜欢的.……”如: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
2、确定调查对象。
1)本校同学。
2)本班同学。
3、设计问卷,调查。
4、回收问卷,得出结论。
最喜欢或最不喜欢……有多少人,比例是多少。
5、从结论中谈自己的发现、感受。
二、指导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格式。
2、出示,引导习作。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初稿
二、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组织互读。
2、学生评议,推荐组内优秀者。
3、全班交流。
1)由各组推荐的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交流评议。注意格式、内容。
3)教师点评。
三、修改
1、学生各自修改。
2、组内再次交流、评议。
3、再次修改。
第三课时
一、抄写习作
1、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2、清楚认真地抄写在本上。
第四课时
教师根据学生习作情况讲评。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理解什么是生活?怎样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充分理解第三节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理解诗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朗读诗,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的第二、三节,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第二节的适当地方,补上几句结合自己生活的诗句。
2、难点是理解第三节诗句的含义。
(二)疑点
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第三节的含义。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诗歌。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板书设计、思考题等。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谈话,课件导入新课(6分)
1、激趣谈话
2、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图1、图2、图3……。
这几幅图画的是什么?分别介绍图意。
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多有意义!他们和你们一样都很热爱生活,说到生活,使我想起了一位诗人曾经写了这样一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位诗人,他叫何其芳,是我国的诗人,他于1941年在延安写下了这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好,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板书:1生活是多么广阔
请孩子们齐读一遍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
孩子们,你们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样的广阔?生活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们来看看这位诗人是怎么说的?请打开书第163页。先读一读这首诗,看谁读得好,读得认真,看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二)整体感知(8分)
1、自由朗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学。
2、指名读诗。纠正读音(“藏”是多音字)。请大家评议读得怎么样?
3、齐读。提问:(1)这首诗分为几节?(2)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4、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再读探究,突出重点(师生共议)(23分)
1、指名读第一节。
第一节讲了什么?(第一节讲了诗人对生活总的感受——生活无限广阔。)
2、生活是怎样的广阔呢?指名读第二小节,(1)师生共议,边议边板书。
板书:
参加歌泳队演戏
建设铁路做飞行师
生活丰富多彩坐在实验室里写诗
生活多么广阔滑雪驾船
探险搜集植物
露宿…………
孩子们,你们在课外做些什么呢?长大以后你们想做什么呢?孩子们,我们也来学习当一当小诗人,请你们来为第二节补充几句反映自己生活的诗句。把自己的生活写成诗,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让孩子们思考大胆地说。
你们都说得真好,看,我们的生活也是多么丰富,多么广阔。生活的广阔蕴含于什么之中呢?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呢?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小节。
3、学习第三节。
(1)齐读,分小组读。
(2)师:你们读了这一小节,看看你们读懂了哪一句?还有哪些没有读懂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3)板书:
过极寻常的日子
寻常的日子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生活的'快乐
善于生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和宝藏
以心发现心
(4)师生共同讨论这几句诗的含义。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意思是不要刻意追求生活的轰轰烈烈,惊险离奇;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意思是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去发掘生活的意义;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意思是在生活中我们将自己的热情与希望传达给周围的人。
“去以心发现心”,意思是用心去感知与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注意向别人学习,从别人身上受到启发。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4)师总结:第三节说明在极寻常的日子里,只要善于生活,也有快乐和宝藏。
3、学习第四节。
(1)齐读第四节。问:这小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与哪一节相呼应?
(2)师:第四小节是总结全文,讲生活不仅无限广阔,而且十分美好。同第一节呼应。
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结构是怎样安排呢?
第一节:总起——引出“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二节:分述——拓展“生活”边界
生活是多么广阔第三节:升华——“广阔”蕴含于“平凡”之中
第四节:总结——有……就有……
师总结:这首诗通过描写“生活是多么广阔”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孩子们,你们学了这首诗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呢?
(4)请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配乐)
(四)扩展(3分)
1、课外延伸:请孩子们也来学写诗,把自己生活中发现的事物也用诗的形式写出来,写好后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孩子们,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刚见面,又要分别了,刘老师想一首诗送给你们,作为我们这次的见面礼:
我为晏阳三小的孩子们歌唱
我为孩子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孩子们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板书设计
1阅读段段通结构图示
第一节:总起——引出“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二节:分述——拓展“生活”边界
生活是多么广阔第三节:升华——“广阔”蕴含于“平凡”之中
第四节:总结——有……就有……
2、板书:
参加歌泳队演戏
建设铁路做飞行师
生活丰富多彩坐在实验室里写诗
生活多么广阔滑雪驾船
探险搜集植物
露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 篇6
教材分析
一些普通的几何图形,不同的人看到它,会有不同的理解。由图形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从你的视觉去感受它,描述它,或者把对几个图形的`联想组成一个小故事。
表达提示
⒈可以选择一个也可以选择几个。
⒉把你想象的故事写具体。
⒊可以模仿童话或寓言的写法,写出点启示。
授课时间:累计节数:
习作指导
一、选材指导:
表达要求选择自己善长的角度,不要毫无意义的乱想乱写。
二、写法指导:
不论写什么都应该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特别是要好好写一写感受最深的地方,从这件事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得到哪些启示。同时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先说一说,再动笔写。
四、要充分运用生活积累,把所选的景物的独特之处写出来。
五、互评草稿,受到启示。
六、修改草稿,再读。
七、征求同学的修改意见后,抄在作文上。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 篇7
制作班级纪念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生活为本,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说写结合,完成两篇小作文。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好吗?
二、范例及讲评。
你为什么用这张照片?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想一想,谁愿意说一说?
讲评重点:有吴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要清楚。
三、练习。
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四、小组交流。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的特点。
五、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六、相互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七、小结。
八、把小作文修改、誊清。
第二课时(照片中的“他”)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向大家介绍你的同桌。
二、范例及讲评。
你的.同桌叫什么名字?他有什么特长?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他都取得了哪些成绩?你怎样评价他?
讲评重点:层次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
板书:介绍一个人,要层次清楚地突出他的特点。
三、小组交流。
哪件事能表现出他的特点?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同学的特点。
四、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五、征求对方的意见,修改。
六、小结。
七、修改把小作文誊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 篇8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学生读题,再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抽学生说。
三、细读课文
1、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xx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学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学生活,也许触景学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学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学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3、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学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四、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1、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xx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xx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五、小结
板书:
灯光
灯光(多好啊)幸福学生活
火光(多好啊)学生命换取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场面写具体的。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向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学会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那么大家读过
《红楼梦》吗?
你知道《红楼梦》中的哪些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在作品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刘姥姥。关于她还有一则歇后语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刘姥姥的一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撑”“揉”“捶”是翘舌音,注意读准字音。
对文中出现的不能理解的词语重点画一画。例如:塞馕、促狭鬼。结合书下注释理解。
2、默读课文
(1)动笔画一画,文中除了刘姥姥之外,还出现了哪些人物,把人物的名字画出来。
(2)小组合作
(3)名汇报,补充。
3、课文是分几层写的?每层写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层后说一说。
4、学习生字
指名读生字,记忆生字,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深入读课文
出示问题:课文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笑,请你比较一下他们的笑有什不同?请你从每个人的笑中,推测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教师作适当引导。
2、先是刘姥姥的一番话,重点是“众人”的'大笑:都出现了那些人物?
湘云、黛玉、宝玉、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丫鬟们。他们都是怎样笑的?
3、反复阅读众人的笑,想象一下:他们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4、汇报,补充。
5、在上有什么特点?
(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文中人物栩栩如生)
四、拓展延伸:
1、浏览《红楼梦》原著,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读完整。
2、了解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和三进荣国府的内容。
3、讨论:通过走进《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你对的四大名著有了哪些了解?
五、课堂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著作,里面的人物众多,你想更多地了解里面的人物吗?那就去把它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妙语老刘,老刘……众人大笑
刘姥姥人各有笑
笑中有笑
妙语鸡俊、蛋俊众人笑(总写)
贾母之笑(特写)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 篇10
【设计理念】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这是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1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作者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蕴(yùn)含奥(ào)秘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犬吠(fèi)湛(zhàn)蓝衬(chèn)托仪(yí)式
凝(níng)望树冠(guān)吟(yín)咏恩(ēn)泽(zé)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津津(jīn)乐道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_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