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案实录及评析【参考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清平乐·村居教案实录及评析【参考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清平乐·村居教案实录及评析【第一篇】
辛弃疾写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有名词作,这首词便是其中之一,语言清新平白,充满诗情画意。
在描写手法上,用纯粹白描手法,描绘农村某人家的环境和一个老少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在艺术结构上,全词围绕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活动。该词的艺术构思巧妙,颇为新颖。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司空见惯一般化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显得格有清新优美。这是写景。在写人方面,写一对翁媪,身边有大、中、小三子。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充满着一片生机、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景象,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真是诗情画意,清新悦目。这样的构思,不仅颇为巧妙,而且色彩也显得和协而鲜明,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审美观点。
清平乐·村居教案实录及评析【第二篇】
根据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改写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绿树成荫,绿草铺在原野上,犹如一片无边的绿毯,小山村群山环抱,在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前,有一座简陋但朴实的茅草屋。
小茅草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相互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风烛残年的白发夫妻,老翁持着酒杯,坐在窗边,对老夫人笑着说:“老伴儿啊,咱们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走过近五十个年头,多不容易啊,要好好珍惜。”老妇人听了,微笑着,年上的皱纹舒展了许多,回应老翁道:“你这老头儿,都花甲之年了,还是像年轻时那么开玩笑,”随后笑了笑:“不过,我们也真的应该好好珍惜这段时光,你看三个儿子都长大了,大儿子和二儿子也能帮我们分担了,可爱的小儿子呀,顽皮又淘气,真给我们增添不少乐趣呀。”他们举起酒杯,不由自主地向窗外望去。老人的大儿子拿着生锈的铁锄,带着一顶斗笠,大汗淋漓,顶着骄阳在溪东豆田里认真除着杂草,这给以老翁与老妇人莫大安慰;二儿子拿着竹条,一条一条地编织着鸡笼;最令老人高兴的是他们的小儿子,瞧,他真在趴在溪边顽皮地剥着莲蓬呢。
多么和和睦睦,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啊,他们一定会幸福美满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清平乐·村居教案实录及评析【第三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1。
一.教学目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二.教学时间:2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2.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i.生字正音。
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
ii.理解上述词语。
iii.指名试读课文。
(三)练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听清节奏。
2.学生试读。
3.学生分组齐读。
4.全班齐读。
(四)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齐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上片四行。
(1)学生读。
(2)指名解说,教师补充。
茅檐低小:茅屋又低又小。
溪上青青草:河边上长着青青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吴音指吴地的方言。
白发谁家翁媪: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
(3)小结。
(4)齐读上片四行。
2.学习下片四行。
(1)指名读。
(2)指名解说,教师补充。
大儿锄豆溪东: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
溪头卧剥莲蓬: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吃。
(4)齐读下片。
3.连起来讲说。
(1)各人自练。
(2)同座位互讲。
(3)指名讲说。
(三)总结全文。
(四)背诵全文。
清平乐·村居教案实录及评析【第四篇】
[教学要求]。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插图、筝曲。
2、图中描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3、这幅图就是根据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而创作的。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引入诗,范读。
二、读准课文,理解词义。
1、听课文录音,注意几个字音。
2、布置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板书:读准。
4、检查:
指名读,准音。
“乐”“媚”、“翁媪”、“笼”、“剥”、“莲蓬”
5、简介:词是诗的一种。
6、继续读,想想能够明白什么意思。
7、相机交流、理解:
(2)词牌名与题目的文体知识,“村居”的意思。
8、质疑。
9、几杯酒下肚,老爷爷、老奶奶微微有点醉,心理高兴,他俩就闲聊起来。
想想,他们在聊些什么呢?
10、过渡:
三、体悟意境,内化表达。
1、把这首词读好,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读。
布置自渎。
2、创设朗读情境,自由朗读。
3、激情:老爷爷、老奶奶在茅檐下看看景色,聊聊天。感觉怎么样?
4、齐读课文。
5、展示画面。理清顺序。练习背诵。
6、指名试背。
8、交流文章。
9、总结:就让我们永远记住辛弃疾为我们描写的这首清新宁静的词吧!
齐读。
四、作业:
(1)找几首辛弃疾写的其它的词来读读,品味品味。
(2)也可以寻找其他词人写的词,读读背背,在班级里开展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
读准。
读好。
清平乐·村居教案实录及评析【第五篇】
教学目的:
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1篇散文或故事。
教学过程:
一、题解。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二、自渎,扫清生字。
1、读准字音。
2、解释词语。
三、齐读,指名谈词句的意思或描绘的意境,学生评议。
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构思、写法,讨论下列问题。
1.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2.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
明确:通过翁媪打趣闲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简单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结: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五、学生朗读、背诵。
六、课堂作业:
1、根据词的意境,画一幅田园景象图。
附:学生改写的作文。
这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小村庄,四周青山环抱。村子里绿树成荫,绿草如茵,五彩缤纷的花儿遍地开放。一条小溪穿村而过,犹如碧绿的玉带。
一座低矮的茅屋前,一棵大树巨人般挺立着。屋后,一片竹林枝繁叶茂。门前的小溪,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溪水清澈透明,溪面波光粼粼。溪中,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朵朵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婷婷玉立。有的绽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莲蓬,像小仙女穿着漂亮的舞裙跳起了快乐的踢踏舞;有的含苞待放,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偶尔还有只小蜻蜓落到上面休息。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着。不知是谁家的一对老妇妻,刚喝完酒,带着醉意坐在茅屋前亲热地闲聊。
放眼望去,勤劳的大儿子正在溪东豆田里锄杂草。尽管他戴着草帽,炎炎烈日还是烤得他大汗淋漓,汗水洒在豆田里,滋润着豆苗。但他看到眼前想到秋天的好收成,锄得更起劲了。心灵手巧的二儿子正坐在门前认真地编织着鸡笼,随着他的手不停地翻动,竹条在他手中飞舞着。惟有最受宠爱的小儿子十分顽皮,正悠闲地独自趴在溪边剥着莲蓬呢。
好一幅美丽的村居图啊!
清平乐·村居教案实录及评析【第六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芭。
2、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3、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4、古代的词有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5、齐读课题,读到“村居”,你会想到什么?
二、读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
3、指名同学读文、点评。(正音“剥”、“媪”)。
4、男女生赛读,齐读。
三、读懂。
1、投影“村居”的残缺图。
2、读诗想象:图上缺什么?
3、用自己的话补充图意。(师随机打出相应画面)。
“翁媪”
“茅檐低小……。
“溪上……”
“最喜小……”“卧剥”
“大儿锄豆……。
“二儿……”
4、随机理解:
相媚好、吴音、除豆。
5再读课文,对照图,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
无赖(读句和看图结合起来理解)。
醉 (醉什么意思?谁醉?为什么而醉?)。
四、读好。
1、自由读。
2、指名读。
3、男女对读。
五、背好。
1、方法:一边读词,一边看图,眼珠移动。
2、尝试记忆。
3、指名背。
4齐背。
六、说好。
此时,你看着图,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想法。
七、欣赏。
清平乐·村居教案实录及评析【第七篇】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导语创设情境。
2、简介作者生平。
3、初步了解宋词。
(1)通过课前你搜集的资料,能谈谈你对词的了解吗?
(2)老师课前也去查到了一些关于词的知识。(出示)。
二、读(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教师指导。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
(2)相机理解文中生词:
茅檐:茅屋。
醉里:酒后微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春秋时代属于吴国。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
翁媪:老年夫妻。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有农村来的孩子吗?)。
无赖:顽皮。
村居:乡村闲居。
低矮的茅屋前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着郁郁青青的小草。
不知谁家一对白发老人正用好听的吴地方言在亲密的交谈。
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在家门前编织鸡笼。
最可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正趴在溪头剥着莲蓬里的新莲子吃呢。
3、鼓励学生质疑。
4、指名读课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想(放飞想象,再造情境)。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自由交流。
3、集体汇报。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想)。
四、品(入情入境,培养灵性)。
1、溪上青青草(宁静,优美)什么样的小溪?(溪水,游鱼,荷花,莲蓬)。
2、一对白发老人,他们在谈些什么呢?
3、你喜欢这个贪玩的小儿吗?
a、不喜欢。因为小儿顽皮,不干活。(你希望他跟着哥哥去劳动?)。
(你爸爸妈妈有你这样的孩子真是幸福)。
b、喜欢,因为他很有趣。
五、诵(反复吟诵,积淀语感)。
六、自我作业设计。
1、根据词的内容画一幅画。
2、把这首词改写成1篇散文。
3、背诵。
4、把它推荐给自己的好朋友。
5、搜集更多的宋词。
6、抄写生字词。
7、……。
这节课通过读—想—品—诵四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理解了内容,感悟了意境,发挥了想象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背诵、研究宋词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当然,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可能掌握得非常到位,这有待于课后拓展阅读的引导和巩固。
清平乐·村居教案实录及评析【第八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准备]。
1、投影2、范读磁带3、配乐磁带4、收集辛弃疾和有关“词”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插图、筝曲。
2、图中描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3、这幅图就是根据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而创作的。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引入诗,范读。
二、读准课文,理解词义。
1、听课文录音,注意几个字音。
2、布置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板书:读准。
4、检查:
指名读,准音。
“乐”“媚”、“翁媪”、“笼”、“剥”、“莲蓬”
5、简介:词是诗的一种。
6、继续读,想想能够明白什么意思。
7、相机交流、理解:
(1)“锄豆”、“卧”、“茅檐”、“无赖”、“吴音”、“相媚好”等词的意思。
(2)词牌名与题目的文体知识,“村居”的意思。
8、质疑。
9、几杯酒下肚,老爷爷、老奶奶微微有点醉,心理高兴,他俩就闲聊起来。
想想,他们在聊些什么呢?
10、过渡:
通过朗读和自学就能把意思读懂(相继板书)。当然,不但要读懂,还要把这首词读好。(相机板书)。
三、体悟意境,内化表达。
1、把这首词读好,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读。
布置自渎。
2、创设朗读情境,自由朗读。
3、激情:老爷爷、老奶奶在茅檐下看看景色,聊聊天。感觉怎么样?
4、齐读课文。
5、展示画面。理清顺序。练习背诵。
6、指名试背。
7、读得这么好,大家是不是可以写写什么。人物,环境,感受皆可,有感而发就行。
8、交流文章。
9、总结:就让我们永远记住辛弃疾为我们描写的这首清新宁静的词吧!
齐读。
四、作业:
(1)找几首辛弃疾写的其它的词来读读,品味品味。
(2)也可以寻找其他词人写的词,读读背背,在班级里开展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
读准。
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