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精编数学教案精编范例【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精编数学教案精编范例【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数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课后小记
小学数学教案【第二篇】
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和教学后记等7部分组成。其中教学过程由旧知铺垫(或情境创设)、新知探究、当堂测评和课堂总结4部分组成。
2、整个教学去掉了以往的“作业布置”环节,使学生课堂紧张,课外轻松。提高学习效率。
3、课件内容融于教案之中。
4、注重情境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5、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及课时 :
第一单元:位置 共2课时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共12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共13课时
第四单元:圆 共10课时
第五单元:百分数 共13课时
第六单元:统计 共2课时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共1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第三篇】
求百分率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 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考过程的主要步骤,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口答:
1、24是50的几分之几?
2、13厘米是43厘米的几分之几?
3、10千克是45千克的几分之几?
提问: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怎样求?
每个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审题,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2)掌握什么是达标率。
(3)怎样求达标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疑难。
3、学生逐步汇报。
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100%
120/160×100%
=×100%
=75%
(二)教学例1(2)
学生自学85页教学内容,了解发芽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提问:
什么叫发芽率?(发芽率是求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这三种。种子哪种。种子的发芽率高?(大蒜发芽率高。)
让学生感知发芽对农民伯伯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
(三)其它百分率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了解:
出勤率=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成活率=成活棵树/种植棵树×100%
命中率=命中球数/投球总数×100%
岀粉率=面粉重量/小麦重量×100%
出油率=油的重量/花生的重量×100%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二十的1至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1、 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2、 从达标率到出油率,拓宽知识面。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本第98页复习题。(口答问题)
问:已知工作时间,怎样用分数表示工作效率?
已知单位时间完成了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时,如何求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
可以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
用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板书课题:工程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0。
(1)出示例10: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2)让学生自己解答,指名板演。
(3)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要求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就要先求出两队的工作效率和,再求两队合修的时间。)
(4)具体让学生说一说3010和3015求的是什么?这两个商加起来,得到的是什么?再用它们的和去除30,得到的是什么,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算的?
(5)小结。
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6)问:如果我们去掉长30千米这个条件时,还能不能解答?
(7)引导学生解答:
问:这里的工作总量是多少千米没有告诉,那么工作总量用什么表示?
工作总量是1。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可以求什么?怎样列式?
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可以求什么?怎样列式?
甲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乙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可以求什么?怎样列式?
(8)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这道题应怎样列式解答?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天)
答;两队合修6天可以完成。
2.对比小结。
(1)从这两道来看,不同点是什么?不告诉具体工作总量的,工作总量用什么来表示?
工程特点是:不告诉具体的工作总量,而用单位1来表示。
(2)从解题过程看,工作怎样表示?
工作效率是用分率来表示(不是具体数量)
(3)所用的数量关系相同吗?
都是用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98页做一做题目。
四、作业。
上一篇:高一物理教学计划优质4篇
下一篇:高二生物教学计划(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