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选  幼儿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设计14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通过有趣的测量活动,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参与?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选”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选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荐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初步懂得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铅笔、长条积木、吸管、纸条等)、笔、记录表、黑板、粉笔、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引题:小猫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它想去吃鱼,这有两条路可走请小朋友为它找一条更近的路。(小朋友用目测的方法回答了问题)下面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来检验你们用目测法判断的是否正确那就是自然测量。

二、量一量

1、教师用纸棒(测量工具)示范量一下。

师:刚才小老师是怎样测量的谁会说说。

生:用一个小纸棒

师:你说了老师想说的了,这个叫测量工具。

师:还有谁看仔细了,请他来说说

生:对着那条路量的

生:有做记号的

师:你们都说得更好了,观察得更认真了,都看到我有做记号了,还有要补充的吗?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发现。

师:那老师来告诉你

2、师再演示,一边讲解一边操作(强调注意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测量时工具要和被量的物体一边要对齐,每次测量都应做记号,测量中不能留有间隙,也不能重复测量)。这就要自然测量。

3、出示记录表,讲解如何使用并记录次数。

4、幼儿用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师:请小朋友用纸棒这个测量工具量一个桌子的长和宽,并在记录表上记录。

(1)幼儿尝试用铅笔测量并在表(一)做记录。

(2)请全班幼儿展示记录表,集体验证测量结果。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长量了几次?宽量了几次?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桌子长所以量的就长,宽更短就量得少

师小结:刚才这个小朋友说得很好,动脑筋了,当我们用同种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次数多的较长,次数少的较短。

5、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黑板的长度。

师:老师这还有许多的不同的测量工具,请小朋友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1)幼儿尝试选择三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在表(二)做记录。

师:小朋友都量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咦,大家的结果都一样吗?为什么

师:对,结果不一样,因为你们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

(2)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工具,各测量了几次

生:我用了毛线来量,量了4次

生:我用笔来量,量了6次

师:我们来比一比这两个工具 ,你发现了什么 ?

生:毛线长,笔更短

小结:原来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6、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测量工具?

三、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的时候用自然测量的办法量量家里家具电器等。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荐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

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基于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的理解上进行学习的,同时需要学生对体积、容积概念的明确理解。所以在进行教学前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让学生提前预习,即自主看书去理解教材中所展示的测量方法,在新课学习中我们将重点放在操作验证以及探究测量原理上面,这是因为考虑到课堂上让学生们讨论出测量方法的不实际性做出的决定。

在导入部分通过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引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探究热情,然后分组进行操作验证,让学生经历操作感受测量方法的原理,即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同时在学生们理解了算法之后提出类似的问题:如何计算1粒黄豆的体积,如何计算1粒玉米和花生豆的体积等,让孩子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在最后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求孩子们通过画图来解释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加深对测量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提升孩子们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想象力。

总体的探究和问题的解决还算不错,但在最后问题的拓展中学生虽然有了思路,但是语言的表述不够简洁明确,不能清楚反映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另外想象期望是美好的,但实际操作中的数形结合特别是图形的绘制还是需要练习巩固,立体图形的绘制不是很规范,虽然是草图仅供说明问题,但基本的立体框架要正确,还是需要不断的引导和示范,规范画图,树立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意识。感觉自己有些急于求成吧,算是完成本节学习任务后给孩子们的提高训练吧。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荐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的次数多?谁测的次数少?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个人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 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荐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并进行记录。(技能、认知)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技能)

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技能,可以和目标2进行综合)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测量的基本方法。

物质准备:

1、场地:四人坐一张大长方桌。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彩带、水彩笔、冰棍棒、吸管等),每组一套。

3、记录纸(四分之一大的A4纸)、记号笔,在黑板上画好大的记录表。

4、直尺、卷尺、皮尺等。

重点:了解测量的方法(首尾相接)

难点:掌握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情景游戏,导入活动。

1、教师创设情景:幼儿园运动会进行跳远比赛,咱们班谁跳得最远?

2、请个别幼儿从起点线进行立定跳远,引出比较方法测量。

3、讨论:你想用什么办法量?怎样量?

4、小结:测量时,使用的工具一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一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才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基本部分

一、幼儿操作,学习测量的方法。(重点,通过操作、探究、发现来学习测量方法,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如目测,工具测量、脚步测量、借助一定物体如铅笔、书进行测量)

1、教师:请你量一量桌子的边有多长?你想选择哪种工具?为什么?

2、幼儿选择测量工具并操作:测量桌子的长边和短边。(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也可以用自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巩固进行测量的正确方法。

二、、更换测量工具,记录测量结果。(难点,讨论法能将幼儿的问题抛出来,通过大家交流来感知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也不同。尽量让幼儿去总结,尽管不完整,但是却是幼儿的经验体会,教师去补充就可以)

1、介绍记录表格: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引导: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家具,用不同的工具来量一量其中的一条边。

3、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教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三、集体交流,了解生活中的测量。(教师抛出有一问题引导幼儿课下继续关注生活中的测量,将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1、引导提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测量?人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2、观看视频,了解测量的工具尺子。

结束部分: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测量的方法了解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不管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都要方法正确,才能量准确。

延伸活动:在益智区投放多种工具(毛线、木棍、铅笔、回形针等),以及记录再次测了教室中物品的长短。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荐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2.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3.探索测量工具长度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对物体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

感知测量工具长度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若干测量的自然物,如:铅笔、吸管等,初步懂得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测量物体。

2.知识准备:已认识物体的长、宽;以及记录的经验。

3.材料准备:记录表10张;粉笔2人一根;铅笔、吸管、水彩笔等测量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引入,引导幼儿说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有个任务,要去做一块新黑板,我先量一量旧黑板。糟糕了,没有尺子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哪些物品来测量旧黑板呢?

(二)介绍测量工具及记录表。

(三)第一次体验:幼儿用筷子测量活动室的物品。

1.结合图示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师边讲解边用正确方法测量黑板)

(1)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起点。

(2)测量工具要沿边缘测量;

(3)在测量记录表格中记录次数。

(4)提出操作要求: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并作记录;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测量、一个人记录,轮流进行;操作时保持安静有序。

2.幼儿自由操作,师观察幼儿测量与记录情况。

(1)重点指导幼儿必须一次一次的连着量,中间不能留空,也不能重叠。

(2)提醒幼儿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如果测量物的长度不是测量工具的整数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3.教师提问,幼儿自由交流:测量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量的?为什么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结果不同?

4.师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开始。

(四)第二次体验:幼儿再次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两种以上的工具测量同一种物品。

3.讨论:为什么记录表中相同的物品,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呢?

4.师幼共同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五)活动延伸:请客人老师一起测量教室的其他物品,再次感受体验测量工具长度不同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幼儿初步掌握了用不同的测量物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做记录,活动中,部分幼儿对于测量方法的记录并不是能正确地掌握好,在幼儿自由操作的时候,教师适时地介入引导;在感知不同的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时,幼儿能充分利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并做记录,这个环节幼儿的兴趣较高,在掌握测量方法后,对于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幼儿更自主,活动更积极。在小结环节中,幼儿通过记录表,初步感知了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自主地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索。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荐 篇6

本次数学学科研讨活动在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开展,每次学习,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先是两位小组老师的现场展示,再由小组成员进行集体研讨,本次研讨内容围绕大班有趣的测量展开,两位老师都作了精心的准备,下面就结合两位老师的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两位老师的教态非常亲切,组织语干练到位,都能以“幼儿操作在前,教师引导在后”的教学理念为前提,层层递进,思路正确,要求提出明确清晰,现场秩序一点不乱,总结语四字一组,郎朗上口,归纳到位,而且是从孩子中来,不是老师给的。另外,从整个活动过程看,芮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真是精彩,课堂驾驭能力强,组织形式开放,自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把更多的探索时间和更多的交流空间都留给了孩子,特别是操作前商量的一个小细节,也是注重习惯培养的一个亮点,培养幼儿做事要先计划,再实施,让孩子真正在活动中发展。

两个活动下来,也带给大家几点的启发和思考:

1.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应该更多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的积累,难度的挖掘,如芮老师的测量活动中,可能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所以孩子的兴趣不是一直保持的那么浓厚,测量的方法孩子是掌握了,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比较吃力,最好前面可以设计一个过渡环节,稍微减点难度,那样会更完美。

2.孩子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发展,材料的提供与活动设计与生活的关系,也就是数学活动的有用和有趣性,如果太抽象的概念,孩子是无法理解的,数学知识必须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尝试解决一些日常问题,徐芳老师这次选择了用积木量手表,在有用性来讲,可能不大,生活中的手表是用不着测量的,所以数学活动的操作材料的选材还是很重要的,既要考虑有用,又要考虑有趣。如何提供生活中的材料给幼儿提供更多更大的支持。

3,关于活动中的整合问题,每一门学科不是一个单独的,比如数学活动,不是一个单独的数学活动,活动与活动之间是有联系的,数学活动可以渗透更多的其他的内容。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荐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

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个人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以上是关于幼儿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设计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感谢您的阅读!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荐 篇8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新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从小朋友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孩子常见的东西为工具,以孩子身边的实物为对象,设计了《学测量》这个活动,让幼儿用各种测量工具来学习测量身边的事物,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体会到数学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的尝试用各种工具学习测量。

2、认识标准与非标准的测量工具,选择适合的工具去测量不同的事物。

活动准备:

尺、回形针、牙签、毛线等人手一份,测量作业单人手一张。

重点领域:

计算

设想和意图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引出课题。

1、教师讲故事一遍,提问: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办法来帮助这三兄弟呢?

二、认识测量工具,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请幼儿说说可以用哪些东西来测量?

2、教师介绍标准与非标准的测量工具、讲解测量的方法以及相对应的记录方法。

3、教师分配任务,幼儿自由操作。

4、小结。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测量什么的?用什么工具测量的?

三、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请幼儿讨论:测量到最后,不能正好量完,有的多出一点,有的不到了一点,这样该怎么来记录。

2、回到三兄弟分土地这一点。问:他们的土地是圆形的,我们应该用什么什么工具来测量?

四、活动延伸。

表扬鼓励幼儿的表现,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故事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是让幼儿认识各种测量工具,通过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进行测量,每个幼儿都能大胆的运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

第三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知道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通过测量三兄弟的土地,让幼儿明白在测量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工具,这样才会更方便,更有效。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荐 篇9

设计意图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的次数多?谁测的次数少?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活动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

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 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荐 篇10

活动目标

1.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并能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问题。

2.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测量记录用纸、木棍、铅笔、吸管等、A4纸人手一份、班级幼儿用的桌子八张。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能用多种工具进行测量

2.难点:学习并掌握简单的测量方法并能记录测量结果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看看,我们班级有好多桌子,我们学习吃饭都要用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你们想不想量一下他们的长度?

二、探索用多种工具和多种方式测量桌子的长度

提问:

1.你刚才使用什么工具测量的桌子?你是怎么测量的?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2.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没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说一说)

3.师幼共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测量。

三、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请你用和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长度,然后把你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幼儿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

1.你是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测量的?(请幼儿出示测量记录表)

2.请你对比两次测量结果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两次测量结果会不一样?)

3.虽然测量工具不同,但是测量出来的桌子长度都是一样的。

四、介绍常用测量工具直尺和卷尺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荐 篇11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2.难点:(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教案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荐 篇12

设计意图: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的愿望。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测量物体。

2.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的关系。

3.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感。

二、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小号胶棒、棒冰棍、纸牌

统计表、袋鼠图片、课件

三、活动过程:

1、 师:今天森里里呀可热闹了,它们在干嘛呢?原来小动物们呀在比尾巴呢?它们呀都认为自己的尾巴是最长的,那你们认为谁的尾巴最长呢(幼儿……..)

2、师:哎呀,刚才你们是用小眼睛观察,通过目测的方法看出了谁的尾巴长,那除了用眼睛看,我们平时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谁的尾巴最长呢?(幼儿…….“量”)

3、哇,小朋友说的真棒,我们平时还以通过量一量的方法来测量长度呢。森里里的熊奶奶也想到了用测量的方法来测量小动物尾巴的长度,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熊奶奶会用什么来测量呢。(幼儿….)那用树叶怎样测量呢?谁来试一试。(幼儿….)

 小结:熊奶奶呀用了大小一样的树叶,帮小动物进行了测量(师幼一起讲述每只动物尾巴用的叶子个数),通过熊奶奶的测量谁的尾巴最长呀(幼儿….)

1、 师:那你们知道熊奶奶是怎样测量的么?(个别幼儿)那熊奶奶的测量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我来告诉你们吧。

2、 (师讲解测量方法:瞧!我把小袋鼠呀,也请到了我们教室,那小朋友可要仔细看了,熊奶奶到底是怎样测量的呢?(边讲边操作:我先找到袋鼠尾巴的起点,用树叶测一次就在尾端用笔做上标记,在测量时就从标记这里不留空隙继续测,首尾相接边测边数:一片、两片…七片,哦,袋鼠的尾巴有7 片叶子的长度呢。

3、 师:诶,刚才我是怎样给小袋鼠测量尾巴的呢?(幼儿…..)哇!你观察的真仔细表扬你,我呀要先找一找袋鼠尾巴的起点到底在哪里,然后用小树叶从袋鼠的起点开始,测一次做一个标记,边测边数然后做上标记,这样袋鼠尾巴的长度就测量出来了

4、  师:谁来用这个方法再来试一试呢(个别幼儿)

5、 师:熊奶奶呀刚才用了小树叶来测量了小动物的尾巴,其实呀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很多工具都可以用来测量,那一会请你们在桌子上选一种测量工具给我们的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帮忙,并把测量结果写在对应工具的旁边。(幼儿动手操作)

6、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测量结果(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选的测量工具并验证)

7、 活动结束: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结果和工具的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测量工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活动结束之后找一找在告诉我吧。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荐 篇13

活动目标:

1.能选择自然物进行测量,初步掌握“首位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3.明白测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测量材料(积木、水彩笔、雪糕片、磁力片)记录单、音乐、桌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为桌子测量长短,做新桌布”,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二、第一次测量,初步掌握“首位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1.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测量桌子的长边,并记录结果。

测量要求:幼儿两人一组,分工进行测量,每次只能选择一种工具进行测量。

2.分享、展示、交流测量结果。

3.小结:测量时做到首尾相连,能让测量结果相对准确;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越长的测量工具,测量次数越少,使用数量越少;越短的测量工具,测量次数越多,使用数量越多。

三、第二次测量,探索移动测量的方法。

1.测量要求:幼儿两人一组自由选择一种测量工具,每次只能选择一件进行测量桌子的短边,并记录结果。

2.分享、展示、交流测量结果。

3.小结:运用一件测量工具测量时,可以用做标记的方式进行移动测量,测量时记好数量,做标记可以帮助减少误差。

四、感受无实物工具时尝试使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体验其中的乐趣与实用性。

1.提出问题:无任何实物工具材料时,可以怎样进行测量?

2.尝试使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体验其中的乐趣与实用性。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设计意图含反思推荐 篇14

设计意图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测量是认识量的**,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的次数多?谁测的次数少?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活动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

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20 3891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