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第一篇】

师指黑板课题,指名两个学生读课题。

问:你知道有哪些课本?生:语文书,英语书、科学书。

问:课本有什么用?生:教我们知识,陶冶情操

问:在这本书里,课本指的就是什么?答:大自然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大自然怎么叫课本呢?课本里有些什么呢?为什么叫绿色的课本呢?怎么样打开绿色的课本?

二、新授

1.我们长江路小学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下面我们来学习生字。

出示“锦jin ”。读,正音,出示“棉”和“绵”比较形声字的区别和特点,教师讲解。

出示“云锦”请学生解释意思。师说:课文中说“天空出现云锦”这云锦指的是什么?生答。你觉得这云锦怎么样?太美了。指名读这个词,再齐读一遍。

学生大声读课文。师要求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要注音前鼻音,要放开声音,大声读,自己读。

学生读课文。

生读完,师评价:姿势端正,说明在用心读书。问: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生:这是美的课本,大自然的课本是五彩缤纷的。生答,说不出具体意思,师总结:你觉得很丰富,是吗?

我们一定要跟着诗人走进大自然去品读,去体会。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想,眼前仿佛展现什么样的画面。(生读了20秒)师请生说画面。生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哪个词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画面?(敞开)读好这个词,指名两个学生读,齐读。

接着问:从两个“去吧”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自由读。

生答自己仿佛看到大自然在呼唤我们,师说:是啊,大自然在召唤我们,你能读出这种召唤吗?生读这句话。

请同学们读一读2-5部分,边读边想想,自己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同时板书:看  听  感受)品读的要求明白了吗?好,开始读吧!

2.生读2-5部分。

生读完后,师说:不但要用嘴巴读,而且要用心去读,去品味,去想像。同学们再读一读。生再读2-5部分。

交流一下。生说:我仿佛看到野花……感觉很快乐。出示诗句。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说:……

师: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很多小动物很快乐。

从“洋溢”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每个人都非常的快乐。

我们来读一读,生齐读。

还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粒。

师:你想到了什么?另一生答:我仿佛看到了葡萄,师说:什么样的葡萄?紫莹莹的葡萄。

你有没有去过田野?那里还有什么?生答:白花花的棉花。另一生答:不管是什么,都是金光闪闪的。师:为她鼓掌!生鼓掌。

出示诗句,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绚丽的色彩。生答自己仿佛看到青松,师想到〈〈青松〉〉带学生背诵。齐读诗句。师总结:同学们,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诗歌的魅力。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景。

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生说:从“绿水说前进吧……”这句我体会到“海纳百川”的含义。师点评:他的语调虽然平淡,但说的很有道理,请你读一读这句话。生读此句。

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几句,我站得高看得远,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只有攀登才能看到无限的风光。生:还有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

师:是啊,我们要……勇往直前,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一生读,师说还不够,请另一生再读一遍。全班齐读。

你们把老师也给感染了,同学们,还有一段话,这段话(出示“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请一个同学读。读完,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填空:我看到(   )的天空  我看到(  )的大地  我看到(  )的早晨  我看到了(  )的黄昏

生答:五彩的天空,绚丽的天空,一望无边的天空……                              绿油油的大地,金灿灿的大地……

生齐读本段诗句。

为什么作者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呢?

生: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春天的,春天是绿色的,所以说是绿色的。

师:再想想,为什么说是绿色的呢?

生: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

生:森林是绿色的,这写的是森林。

师:一年四季,大自然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所以说是绿色的大自然。

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生答,:因为大自然是更广阔的课本,那是一本百科全书。

3.生读最后一节和第一节,读完问:现在读和开始读一样吗?生说不一样。

配乐,一二节男女生分读,然后齐读。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大家!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6.这首诗歌是写课本吗?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你能把课题补充完整吗?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2) 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 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

2) 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a. 教字音:生开火车组词读10生字,正确则跟读两遍,错误则请他生帮助纠正后再跟读两遍,突出课文朗读中错误的生字;

b. 记字形:逐字用加偏旁、换偏旁、两字相加等方法记字形,另“馨”、“芬”、“瀚”、“襟”要分别从笔划、位置等方面指导书写,描红;

c. 析字义:字依托词解释,有“温馨”、“洋溢”、“胸襟”,可用联系生活、带到文中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单字分别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破解;

d. 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 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 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

师说:学完生字,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谁能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

有生回答(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诗人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说:哪个更准确呢?

学生比较选择,教师让学生举手表决,结果生大都赞同:(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小结后让生齐读补充完整的题目。

师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举手答读,他生评读,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b. 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

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

生齐答:自然。

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师说: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师随后呈现小黑板:的大自然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课文、看图片等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读课文。

1. 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 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交流第一题答案:

a. 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 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 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 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看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e. 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 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 交流第二题答案:

a. 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b. 生思考、讨论;

c. 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 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 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 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 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 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 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说课【第三篇】

1、说教材分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情趣。全诗共有6个小节。第一小节与第六小节诗内容的反复,首尾呼应,都是写可爱的祖国号召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三、四、五小节写只要少年儿童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他们以丰富的馈赠。

2、说教育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根据课文特色和课标精神,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是考虑到以下三方面:把握诗意;领悟意境;超越课本。在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问、悟、创,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制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四)超越文本,创作课文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因为“错误往往更容易被大家注意到”,所以我设计了在板书课题时故意少写“绿色”两个字,引起学生注意,并能更顺其自然的引出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和“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等核心问题?

然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层层深入的“读”诗歌的语言与情感,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悟”诗歌的意境与情怀。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考虑要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诗歌的结构,再细细的去品读文本内容。然后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我把导入时学生提到的主线问题由浅入深的呈现出来,真正达到学生自读自悟的效果。

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1)自读诗歌,整体品读。

2)补充:(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说说文章结构吗?

3)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自学和与老师的共同交流中,找到(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后,再让学生讨论诗歌结构就成了显而易见的事。读悟第一、第六小节。教师通过讲述,告诉学生这两小节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诗歌里面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这两小节完全一样,但是表达的含义有所不同:第一小节首先描绘了“大自然绿色课本”的美丽神奇,吸引读者走了进去;而第六小节既呼应了开头,又总结了全文。使得学生对诗歌写作的修辞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考虑到“与孩子相处时,我们有必要考虑创造性问题。我们要寻找一些方法来鼓励孩子学习或增强理解力。”诗歌的语言凝练、简洁,跳跃性强。赏读诗歌不能只满足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还要走进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和诗人一道,游览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对诗歌的理解才能不浮于表面,才能真正理解、领悟诗歌的内涵。我设计了第三个的问题,“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学生依据课文诗歌中的内容,分别找出了“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等表示景物的词语。点拨概括,适时指导朗读:“大自然是什么样的?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这时要不失时机的进入第三个“总结激疑,赏读课文”环节。

这里设计了三处激疑,实际就是围绕学生在读题之初提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渗透解决。让学生更有主体意识,更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第一处激疑赏读:“大自然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课题中为什么说是绿色的?”

“同学们用那么多美妙的词语来概括形容大自然,我却根据文题想说,大自然是绿色的。你同意吗?大自然还有其他颜色吗?让我们用诗歌一般的语言来说一说。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超越课本,在用心思考、全面感悟大自然的同时,不但语言能力得到训练,而且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美的认识。进一步提出:那为什么诗歌题目中却用到了“绿色”?要学生认识到绿色代表生命的颜色,大自然是充满生命力,充满希望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富有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啊,你让我们怎能不热爱。我们禁不住要走进您的怀抱,去体会您的美好了。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大自然的美,读出我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第二处激疑赏读:“大自然这课本如何打开?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从文本出发,让学生在自学中明确“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让诗歌原来凝练、简洁、跳跃性强的词语,就变成了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景有情、连贯性很强、立体的、鲜活的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真的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同学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第三次激疑赏读:为什么把自然比作课本?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自然”与“课本”的相同点,很容易地认识到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大自然中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同时,进一步提出“既然说大自然中有知识,那么,你觉得大自然是一本什么样的课本?”扩展学生对大自然认识与感悟,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好奇,对领略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努力。

(四)超越文本,创作诗歌

引发学生思考:“在我们的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绿色的课本等待我们去打开,我们将如何打开更多的自然的课本?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对大自然的理解!进行我们自己的诗歌创作。”

“读得美,悟得真,写的好。”是我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学生们在充分感悟诗情、语意之后,难道不正需要这种笔端的抒发吗?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但加强了诗歌的仿写、创作能力,同时更加深了对诗歌理解,对诗情的领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多么富有号召力的召唤。我们应凭借教材,激发学生的热情,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空间,这既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正如书中说的“没有什么比拥有热情更重要的了。如果你对教学充满渴望与兴奋,学生们就会对学习你所教的课程兴奋无比。我们必须鼓励和鞭策他们,使他们渴望学习,期盼成功。”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立足文本,超越课堂,回归自然,多渠道、多途径地去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

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简单明了,围绕诗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展开学习主线,让学生明了的感受到,我们要跟随召唤,走进这充满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中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去探索更多的秘密。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第四篇】

这篇文章是大自然美丽的呼唤,是祖国热情的呼唤。

本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孙友田是当代诗人。课文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用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现代诗时,我紧抓课题关键词明确教学重点,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 “课本”二字,然后问大家:“同学们,我们对课本再熟悉不过了。平时我们用的课本有什么特点阿?”学生回答:“有很多文章,有很多新的知识。”我接着说:“课本中有许多让我们学习、探究的知识。那课文把大自然比作课本,你是怎样理解的?”一生回答说:“因为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的身上得到启发,发明很多东西。所以把它称为课本。”表扬他之后,我又接着问到:“作者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那么大自然的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刚发芽的小草。”有的说:“枝叶茂盛的树木。”还有的说:“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最后我笑着说:“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是呀,绿色象征着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吧!”于是学生迫不及待的把书打开,大声地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五篇】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145

一、 教学目标 :

1、 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 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 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 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 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 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 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 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 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5、

五、 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 细读文章,

2、 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 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 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 复习导入  :

1、 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 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 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 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 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 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 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 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 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 最后全班齐读。

四、 作业 :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20 3081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