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案通用2篇
通过分析云南的歌会,探讨地方文化、民俗传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展现多样性与共融性,如何促进文化交流呢?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云南的歌会》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云南的歌会》教案优秀 篇1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学习运用“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等成语。
⑵ 了解沈从文及其创作概况。
⑶ 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情民风。
2、能力目标:
⑴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 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⑶ 延伸拓展,横向比较,体味各地民谣民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向社会,增加知识储备。
3、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
2、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朗读法:
这是1篇极富情趣的散文,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教师宜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心品味,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与作者直接交流。
3、讨论点拨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中三个唱歌场面的内容与特点,感受文中浓郁的民风民情;深入研读,把握主旨;赏玩品味,揣摩语言,探究文中优美的意境,学习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技巧;延伸拓展,沟通课堂内外。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沈从文先生是从湘西地区的灵山秀水中走出来的,因而一直自称是“乡下人”的“京派”文人群的首席作家。今天我们学习沈先生优美的散文《云南的歌会》。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去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
蹲踞(jù):蹲或坐。
酬和(hè):用诗词应答。
熹微(xī wēi):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譬喻(pì):比如。
淳朴(chún):诚实朴素。
即物起兴(xìnɡ):开头先咏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悠游自在:悠闲自在。
龙吟凤哕(huì):龙在吟啸,凤在鸣叫。
2、学生练习表情朗读,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
3、教师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展示了云南浓浓的民族风情。
4、学生齐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云南歌会淳朴自然、浑大壮观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旨趣
1、提问: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想一想,这三种场合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这三种场合分别是: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
“山野对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这一场面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以优美环境映衬唱歌的女孩及其优美的歌声。
“山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览。这一场面重在写唱歌的盛况,有全景描绘,有局部刻画,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2、提问: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特色?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明确: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泥土的芬芳,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那里的灵山秀水赋予他们美的歌喉,美的情趣。
作者借写云南歌会,传达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而出。
四、赏析品味,揣摩语言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读后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
学生指出各自喜欢的句段,教师择其精要,与学生一起探讨品味。
(多媒体显示)
⑴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⑵ 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最有意思的是云雀……赶马女孩子……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教师点拨学生从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角度反复品味其精妙。
提问:第⑴段文字在人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阅读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翠翠的有关片断,试着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多媒体显示)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学生细品两段文字,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第一段重写实,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牙齿、衣饰,细致生动,如在目前。
第二段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显得飘忽灵秀,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
两段文字各有千秋,代表两种不同的写法。
提问:作者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与“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默读这段文字,展开想象,沉浸在文章优美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创设的氛围。
明确:这一段是“山路漫歌”,写“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这些写景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子的歌唱”交相应和,互相辉映,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2、学生齐读这两段文字,背诵,增加语言积累。
本文依照在反复的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
教学的重点:欣赏文中人物的基础上学习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同学状况分析:同学对云南的风情并不了解。
以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同学思路、激活其思维。充沛激发同学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
《云南的歌会》教案优秀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沈从文的资料和《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的原文资料,了解沈从文写《云南的歌会》的初衷。
2、让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初识歌会的特色,深入理解《云南的歌会》的艺术魅力。
3、体会歌会的精神内涵,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通过深入研究这篇文章,走近沈从文先生,感受到他的散文风格。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我们来欣赏几张照片。知道这是我国的哪个省份?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她们以歌舞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倾诉爱慕,或劳动热情,或表达丰收的喜悦。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的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云南去!让自己在纯净的大自然中体验另一种自我;到云南去!领略云南高原湛蓝的天空,呼吸清新的空气;让滇池柔媚的微风吹去您的忧伤;到云南去!把俊秀挺拔的石林、“风花雪月”的大理、丽江典雅的音乐,香格里拉的悠闲自得,雪域风光的清雄险峻、热带雨林的苍翠一一珍藏。)
今天就让我们收拾行囊,跟随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精妙笔触做一次云南之旅。
二、走近云南看歌会
1、思考:默读课文,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
云南的歌会:演唱会:
在草丛里、森林里、山野里、山路上、村寨里唱;舞台上唱
即兴演唱,想唱什么就唱什么按照节目单唱
作用是传唱,老一代把记忆中智慧的东 我对于赛马兴趣并不大。……可是当时我实另有所会心,只希望从那些装备不同的马背上,发现一点“秘密”……所谓秘密,就是想趁机会在那些来自四乡装备不同的马背上,再仔细些探索一下究竟。结果明白不仅有犀皮漆云斑,还有五色相杂牛皮纹……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
——摘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三、走近歌会赏魅力
1、通过材料我们知道,沈从文先生去云南本来是想去参加云南的跑马节,去研究马鞍上的花纹和传统的油漆工。细心的同学从注解(1)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可是到了那里,却被更新的发现引诱了过去,“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那么“这一回”中,有哪些更新的发现呢?请同学们由“这”出发,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这”字?
第2段: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
第3段: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第4段:“在这种环境气氛里(这条路……这种鸟……)
第5段: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
师:同学们,我们读懂1篇文章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用这种方式:抓几个关键句,抓一个关键字,就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来了解文章内容、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尽量读懂它,哪怕有一方面的收获也不错!如果觉得这种方法不错,还可以运用它去读其他文章!接下来,我们就由这几句关键句出发,看看云南这里更新的发现是什么?云南的歌会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如此吸引作者呢?请你也打开智慧的双眼,用欣赏者的眼光,赏析云南歌会的艺术魅力。
2、请大家赏读有关描写歌会的段落,边读边做批注,用“云南的歌会,______最美,因为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想法。
预设生发现答:
(1)云南的歌会,歌最美。
情歌酬和,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
(2)?云南的歌会,人最美。
年轻女人的美:外貌描写、唱歌态度从容、轻松,(和“这种年轻女人”相照应)
赶马的女孩子美:淳朴本色美
传歌的老人美:不因年老而沮丧,将文化传承
七十岁的吹鼓手美:
(3)云南的歌会,“文化”最美。
老一代把记忆中智慧的东西传给下一代,传歌——文化传承
(4)云南的歌会,景最美。
山路漫歌中的景,和“这种环境气氛里(这条路……这种鸟……)”相照应,衬托唱歌的女孩及其优美的歌声。
四、走出歌会探内涵
(选择时机讲):在《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这篇文章中,也就是本文的删节部分,还有这样一句话: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引自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1、你从这句话中读出沈从文的云南之旅还有哪些更新的发现?最为有意思的是什么?
预设学生的回答:生命的颂歌,活
上一篇:枫桥夜泊教案【热选1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