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教案(4篇)
【导言】此例“化学反应速率教案(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1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案例分析;方法与思路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也受到了广泛关注[1-2]。开展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注重传授化学知识,强调实验结果或结论,却忽略了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探索,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态度[3]。化学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选好、设计好和利用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品质是化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影响化学反应快慢因素的探究”为研究课题,探索了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1案例与分析
1.1问题的提出
根据提出的研究课题,我们针对化学专业学生在进行教育实习中的课堂授课情况进行汇总,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案例,三个案例中均针对以下五个问题进行:(1)探究判断化学反应快慢;(2)探究反应物本身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3)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4)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5)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
1.2教学案例
1.2.1案例一[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探究的问题依次演示以下四组实验:①锌粒分别与1mol/LHCl、1mol/LHAC反应;②双氧水在热水浴中分解、在冷水浴中分解;③锌粒分别与1mol/LHCl、0.01mol/LHCl反应;④双氧水在不加任何其他试剂下分解、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学生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实验,得出每组实验由于反应条件不相同而引起了反应速率不同。[教师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学生得出结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有反应物本身、温度、浓度和催化剂。[教师讲解并总结]主要有要点两个:①反应物本身性质、温度、浓度的变化、合适的催化剂等都会影响反应速率的快慢。②教师分组进行实验时用到的科学方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等。1.2.2案例二[设置问题情境]教师通过PPT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钢铁生锈、溶洞形成、牛奶变质、火药爆炸、天然气爆炸等,体会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教师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明确探究任务]首先教师根据可能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向学生提供4组试剂(锌粒、1mol/LHCl、1mol/LHAC;双氧水、热水、冷水;锌粒、1mol/LHCl、0.01mol/LHCl;双氧水、二氧化锰)。每个小组只拿到一组试剂,按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做实验。教师请同学们思考:通过什么说明化学反应的快慢?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交流研讨]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流程课堂上对以下四个问题进行交流:①教师給你们小组提供的化学试剂是什么?②你们小组预测的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有哪些?③通过什么现象说明化学反应的快慢?④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学生得出结论]通过讨论,每个小组都能发现一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共同讨论找出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部分因素。[教师总结提升]最后教师对学生交流得出的结果进行总结提升:①生成气体冒气泡的快慢、生成沉淀的快慢、颜色变化的快慢等都可以来说明化学反应的快慢。②反应物本身性质、温度浓度的变化、合适的催化剂都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③教师进行分组实验时所用到的科学方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等。1.2.3案例三[设置问题情境]元宵节燃放烟花时五彩缤纷的场景和敞开口盛放了一周时间已变质的牛奶为例,对比感受生活中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慢之分。提出问题: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呢?[教师提出问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会有哪些?[确定探究的任务]①请预测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②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试剂有:Zn、1mol/LHCl、1mol/LHAC、0.01mol/LHCl、双氧水、热水、冷水、二氧化锰、Na2CO3粉末、块状大理石。③学生分组自由选择实验试剂,然后设计实验方案。④学生思考如何处理有多个影响因素的情况?⑤学生思考通过什么现象说明化学反应的快慢?[展开活动]学生依据探究任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教师提供的材料:用来保鲜食品的方法、酸雨对建筑物腐蚀逐年加剧、固体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工业上催化制氨等。[交流讨论]按照教师事先提供好的汇报框架,实验结束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①你们组预测的是哪个(些)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②你们组选择了哪些试剂?③请写出你们组的实验方案?④你们组是通过哪些现象证明化学反应的快慢?⑤当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时,你们组是如何处理的?⑥你们组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分别是什么?[得出结论]通过探究活动和交流讨论,每组将至少能够发现一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的小组会完成的特别好,找到了3~4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小结]教师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进一步明确探究的结论,强调科学方法及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将结论应用于生活生产的实际中。
1.3对案例的分析
第一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占主导作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通过观看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多数学生注重的是实验的成败,而对实验操作的规范与否不加以考虑。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实验,学生直接得出结论,与直接灌输给学生答案差别不大,学生的思考能力没有得到发挥。第二种教学案例中,教师按照“提出问题说明原理给出结论实验证明”的程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明确而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也容易控制。同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相对简单,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普遍喜欢采用这种模式。仔细分析,这种模式还是传统课课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组合,只是验证了一个结论。第三个教学案例,实验的设计是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独立操作完成实验,教师对实验的教学方式和教材资料的编排顺序均做了改变,这样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和动脑,设计实验,参与讨论,把生活中的、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与自己的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多年来,化学实验教学实质上是化学理论教学的附属,实验成为理论知识的验证。这种“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主要的问题有:实验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性不高。文献表明[5],约72.41%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演示实验的实验教学方式,有27.7%的教师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式,只有少数的教师采用科学探究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仅仅把以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手段,熟练掌握实验操作作为实验的目的。教师在设计探究实验时,时间上会比较难以控制,有时一节课后,教学内容还没完成。新教材容量过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实验探究。教师在课堂上重结论、轻过程。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在实验过程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实验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方法不恰当。学生对化学实验存在着好玩的心理,没有重视其教育意义,纪律涣散,随[]意操作。总之,如何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在促使学生知识内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验精神方面的优势,是每位化学教师面对的实际问题。
3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思路
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从转变实验教学入手,我们应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增加其探究程度,设计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方面,我们应把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转变为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一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教师要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心。教师应将技能的训练融于实验探究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探究活动上,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形成化学实验技能,使实验技能的训练成为实验探究活动的结果。
4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一方面,我们指出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提出了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思路。通过对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我们指出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实验教学形式较单一,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验证性实验在课堂上占主导;实验教学重结论、轻过程,能力培养不全面;实验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方法不当。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是把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转变为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化学实验教学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接轨的重要方法,而化学实验教学的实现需要在学校、教师、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下才能实现,以上提出的一些方法与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有效,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更专业的研究人员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龙生.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反思[J].化学教学,2005(11):50-52.
[2]董丽梅.浅析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6):44.
[3]吕宏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品质的理论与实践[J].化学教学,2006(4):41-44.
[4]陈芳英.实验激趣探究创新:科学课中开展实验探究的尝试[J].教学月刊,2007(3):45-4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这4篇化学反应速率教案是来自于山草香的化学反应速率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范文2
关键词:大学化学 案例教学 氢氧化合反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84-01
大学化学是一门涵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丰富知识的基础课程,知识点多、面广。作为我校的一门全校性公共基础课,除少数文科专业的学生外,绝大部分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这门课程。因此,学生构成比较复杂,既有高中学理科甚至参加过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也有高中阶段几乎没有学过化学的学生。授课中学生反映,部分学生习惯于高中学习阶段化学少而精的知识学习模式,对大学化学信息量大、知识点多的授课特点不适应,学习上面临着困难。
针对大学化学课程的这一特点,以及目前学时数的限制,在化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将课本上很多的知识点通过一个典型例子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18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首创,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3]下面以氢氧化合反应为案例,来联系大学化学中的多方面内容,从而对该案例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就学习过的简单的化学反应,以之为例可以联系大学化学课程中多个知识点,使同学们更好地联系和掌握大学化学中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氢氧化合反应方程式:
1 与化学反应热力学的联系
(1)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1 mol标准状态的某物质B完全燃烧(或完全氧化)生成标准状态的生成物的反应热效应称为该物质B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用符号表示。所以此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就等于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2)水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标准压力下,在进行反应的温度时,由最稳定的单质合成标准状态下1 mol物质时的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符号表示。所以此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就等于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3)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如何?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可以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用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
则=;
用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则:
。
(4)该反应室温下(298 K)标准状态下能否自发进行?
等温等压条件下,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时,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判断的标准是其吉布斯(Gibbs)自由能变是否小于零。即
2 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联系
(1)这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反应,为什么两者混合的气体在室温下长时间也观察不到水生成?
尽管氢氧化合反应在常温下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反应,但是由于两者的反应的活化能非常高,因此,室温下的反应速率极其小,几乎不反应,以至于在长时间后也观察不到水的生成。
(2)为什么点燃后能迅速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通过点燃,使氢氧混合物获得初始反应的能量,氢气解离成两个自由基,这种自由基具有非常强的化学反应活性,成为反应连续进行的活化中心,从而进行快速的热-链式反应(也叫链锁反应)。如果氢气和氧气混合物的比例在氢气爆炸界限范围内(4%~74%),则可能发生爆炸。
3 与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联系
(1)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氢气是还原剂,被氧化,氧气是氧化剂被还原。
(2)可做氢燃料电池,半电池反应如何?电池符号如何表达?标准电动势是多少?
任何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现在利用氢燃料制备氢燃料电池是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如下:
负极
正极
电池总反应,
与氢氧化合反应方程相同。
电池符号可用下式表示:(―)C|H2(p)|KOH(aq)|O2(p)|C(+),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cell=φ(+)-φ(-)=(-)=,也可以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计算Ecell = V。
(3)在电池中不能点燃,如何解决氢氧化合反应速率慢的问题?
可以通过催化法,提高反应的速率。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组成均不改变的物质。所以在燃料电池中,为了便于进行电极反应,要求电极材料兼具有催化剂的特性,可用多孔碳、多孔镍和铂、银等贵金属作电极材料。
(4)燃料电池中能量转换效率如何?
燃料电池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与传统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不同,燃料电池能量转化效率不受卡诺(Carnot)循环的限制,而是取决于化学反应的吉布斯(Gibbs)自由能和反应热。燃料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由于电极极化损失、内阻和燃料利用率等因素影响,燃料电池的实际发电效率可以达到60%~80%,远高于传统的发电方式(发电效率不超过50%)。则标准状态下,298 K时氢燃料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为。
4 与军事应用的联系
火箭发动机是运载火箭等航天飞行器和各种战术战略导弹系统的动力装置,而推进剂则是火箭发动机中的能源。双组份液体火箭推进剂由于氧化剂和燃料分别装在两个独立储箱中,使用比较安全,是目前火箭、导弹动力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液体推进剂组合。其中氧化剂使用的较多的是液氧,而液氢是其最常用的燃料之一。氢气和氧气在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进行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产生高温高压气体。这些气体在喷管中进行绝热膨胀,把释放出的热能转变为动能,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该案例很好地将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燃料电池、火箭动力)等知识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该案例还可以引入物质结构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本科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自觉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引入简单的例子,而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联系多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增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俊辉,曹旭华,王富忠。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模型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36-37.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范文3
关键词:化学反应速率;活化能;微型化实验;探讨
DOI://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条件的微型化探讨,具有非常大的研究意义。大部分的书本和参考资料上提供的实验设计方案,使用的实验试剂基本上都是过二硫酸铵和碘化钾[1]。根据书本和参考资料上提供的实验设计方案,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实验过程中过二硫酸铵很容易分解,第二个问题是实验过程中实验试剂的用量太大,并且废水处理很困难[2]。基于以上问题,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条件的微型化探讨就显得尤其有必要进行。
微型化实验是一种新的实验,它的主要优点有节约实验的费用、减少实验过程产生的污染、实验快速[3]。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条件的探讨,实验过程中的现象非常明显,但是实验试剂的用量过大,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非常严重[4]。为实现化学教学的绿色化发展,运用微型化的思想和微型化的原则对当前教学中通用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条件的探讨,实验过程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如实验试剂容易变质、实验试剂的用量过大等都进行了准微型化和微型化的探讨,其中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需在10℃左右的温差就可以进行实验的探讨,这样的实验设计方案,改变了以前必须在一定的严格温差下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使实验的操作更简化,实验效率得到了很大地提高[5]。
本文从实验药品的微型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进行了微型化学实验设计,从而对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条件进行了探讨。
1 仪器与试剂
秒表;水浴锅;烧杯;量筒;温度计。
碘化钾、淀粉、硫代硫酸钠、硫酸铵、过硫酸铵、硝酸钾、硝酸铜等不同浓度溶液新配。
2 实验方法
常规实验数据
在常规实验中,我们分别从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等方面探讨了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的条件探讨。为了便于实验数据的对比我们同样也做了常规实验。
微型实验探讨
为了进一步验证数据我们将试剂的用量改为原来的十分之一来进行实验。
试剂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首先保持所用的实验试剂的浓度不变,将实验试剂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用吸量管量取相应的溶液倒入到50mL的烧杯中。将实验数据记录于表2中。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求出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常数。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按照同样试剂的用量,通过改变实验的温度,同样的实验方法、步骤进行操作。记录数据于表3中,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求算出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常数。
根据上述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求出反应级数和反应活化能,将求出的数据分别填入下面的表4和表5中。
3 结 论
本论文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活化能的测定”这一经典实验的实验条件的改进,通过常规实验的实验结果与微型化实验的实验结果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微型化实验的实验结果是准确并且可靠的,并且微型化实验中实验试剂的用量很小,可以节约实验资源,产生较少的污染。正因为微型化实验具有节约实验的费用、减少实验过程产生的污染、实验快速、数据准误差较小等优点,所以适合在学生实验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广,杨晓丽,万照。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实验的微型化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2]张秀丽,程志国,秦好静,杨志强,姜浩,刘晓鸿。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测定实验微型化[J].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3).
[3]张秀丽,程志国,秦好静。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测定实验的微型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03):237-238.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范文4
关键词:教学设计;行动研究;学生发展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1-0043-02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早期提出“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勒温。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进过程,勒温则认为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计划、发现事实及实施三个阶段。[1]
化学概念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观的倡导下,如何在概念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教育宗旨,渗透STS教育,最终促使学生的自我发展?我们以行动研究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思路的探索。
1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以概念的讲授和实验探究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反思
收获:以概念讲授展开教学,注重概念的内涵和教学的逻辑性,教师容易控制课堂。
问题:以概念传授为目的,教师讲授活动多而学生思考探究活动少,教学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兴趣,除概念知识外学生还能有什么收获?
这一课中除了让学生知道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和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知识外,学生还应学会什么?化学除了其本体学科知识的功能外,还能发挥什么作用?从STS教育理念出发,应从生活、生产中选取教学素材,从学科中心回归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社会实际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带着这些想法,对本课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
2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实践反思
收获:从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以工业合成氨为例计算反应速率,将概念的教学与生活、生产有机结合,凸现化学学科的社会功能;让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实验内容教材上已设计好,学生只是验证得出结论,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为了突现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对本课进行第三次教学设计。
3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实践反思
收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究,自主构建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加固体铁的量能否改变反应速率、洗涤剂起什么作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物O2的检验和催化剂都只是加快反应速率吗?课堂生成的这些问题也成了生成性资源加以利用。
问题:学生活动过多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并非每个学生都动手实验。
教育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那么在以学生活动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学习的心理如何?学生面对问题时的本源性认识是什么?哪些活动是学生需要的?哪些内容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在前设计的基础上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将概念知识教学和学生探究活动整合再次进行了教学设计。
4 具体教学环节的探索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教学活动的设计探索
在学生对反应快慢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合成氨这一实例,运用具体的数据对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定量计算,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将新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计算学生能清晰地得出同一个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可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意义相同,且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物质对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内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活动的设计探索
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第一次教学设计,实验按照教材上的顺序进行,仪器和药品只有一套,每次只有几个同学在做,其他同学在焦急等待结果。教学实践后发现教学机械化,耗时过长,实验只是少数同学参与,这与新课程的理念相悖。第二次教学设计,将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实验移至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教学之中,通过实验得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差异。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探究浓度、温度和催化剂三种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实践后发现参与实验的学生增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但仍然是按教材内容实验,无创新内容。第三次教学设计,将学生分五组提供相应药品和仪器,增加:铁片、铁粉、稀盐酸、浓盐酸、试管和胶头滴管,探究增大固体和液体的用量,将固体粉碎增大接触面积能否改变反应速率。教学实践后发现参与实验的学生增多,学生的探究学习积极性更强,实验中和实验后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虽然受学校实验条件的影响,五组同学在做不同的探索,但同时实验提高了课堂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4.3 活动记录表的设计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讨论中,都能有所收获,充分发挥合作和讨论的功能,设计了活动记录表。在活动记录表中,包含4部分:我的实验内容、我的观点、小组其他同学的观点、小组讨论后的共识。使用活动记录表,有如下收获:
①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了明确的任务,能保证讨论的效率;
②讨论有详细的记录,能体现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
③通过活动纪录表,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做出差异性和发展性评价。
本节课在福建省高考命题专家、高级教师郑昌福的指导下,在福建省漳州市一中分校高一年级进行实践。通过这次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让我在实践中享受教学研究的乐趣,体会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
参考文献:
[1]陈柏华。 论课程行动研究。外国教育研究[J].2001(04).
上一篇:捉迷藏幼儿教案通用4篇
下一篇:渴望春天教案【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