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推荐5篇】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促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呢?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语文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7个;通过选择解释条,区分“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
2、继续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像,理解“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梅兰芳刻苦练功;并且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为了……为了……”说说梅兰芳练功的具体事例,从而感受梅兰芳刻苦勤奋的毅力。
4、明白只有成功源于顽强的毅力;初步感受梅兰芳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
教学重点: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为“蜚声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难点:通过对梅兰芳言行的描写中体会到他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而成为一代京剧宗师。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引出课题
1、播放梅兰芳的京剧片段,引出梅兰芳。
刚才大家欣赏的这是什么戏呀?
对,这就是(京剧),“京”是后鼻音,谁来把它读准了。(指名读——齐读)
唱这段京剧的是一位(有名的京剧演员),他就是(梅兰芳照片)梅兰芳。
让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名字,特别注意“芳”的笔顺。(梅兰芳)
2、反馈预习,了解梅兰芳艺术成就。
已经预习了课文,大家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请用一句话来说说看,谁先说?
关注三点: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小时侯不是学戏的料子(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蜚声
这个生字是第一声,我们一起把它读准了。
预习课文时,借助课后注释,我们知道了“蜚声”是什么意思?(扬名)
蜚声海内外的意思就是(扬名海内外、名扬海内外)
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以前学过的两个词语。(举世闻名、世界闻名)
众多的演员中有一定成就,能够脱颖而出的,才能成为一名——(艺术家),这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才称得上是——(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是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许多人是这样赞美他的?请你轻声读读。
(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美的化身。一位非常卓绝的,非常难得的京剧大师。)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他——齐读。
3、引出课题,理解题意。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功”指的就是功夫。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练的基本功就有好几百种,大致分为四类,统称四功。
请大家自己来读读看。
(唱功 念功 做功 打功)
旁白:唱腔、念白、表演动作、武打和翻腾,那做工中又涵盖了许多种类
(水袖功 翻功 跌功 跷功舞功……)
今天我们就学习梅兰芳练跷功的故事。
这个“跷”字,从字形上看,指的是哪里的功夫呢?
预习课文时,我们看到课后注释是这样说的,谁来读读。
(跷功:京剧称旦角踩着有踏脚的木棍表演走路、舞蹈叫“踩跷”,表演时踩的木棍叫“跷”,这种功夫叫“跷功”。)
(图示——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京剧艺术家,一起来学第20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为顶尖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
这里的“硬”是什么意思呢?请教了字典以后,我们知道“硬”有这样四个解释,请你轻声地读读,然后选择一个。
(跟“软”相对。
(意志)坚定。
勉强。
质量好。)
2、课文哪几节向我们介绍梅兰芳在练过硬的.跷功呢?快速地默读课文找找看。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读5-7节。
我们读课文,都要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读读5—7节,然后交流一下自己有哪些地方不懂?
3、指名分节读5-7节,听听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变成一个京剧艺术大师的?
三、问难质疑,感受“顽强的毅力”
1、提出疑问,分类解决。
通过小组讨论后,我们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呢?
一炷香
请大家注意这个炷的字形,与什么有关?对,用火烧香。这是古代人的一种计时方法。(图示——一炷香)点上一炷香,完全燃尽就表示15分钟。
怎么浇小冰场的?
两个“硬”各是什么意思?(刚才已经解决了一个,另一个我们读文时再来解决。)
梅兰芳:为什么要站那么高练跷功呢?
什么是一日不练三日空呢?
为什么跷功有长进了,他还不满足?
为什么硬是咬牙坚持着?
跌倒了马上爬起来?
吴先生:吴先生严格,为什么又让梅兰芳休息?
小结:大家真会动脑筋,提了那么多的问题。我们对梅兰芳这么做,这么说,不理解;我们对严厉的吴先生却会让梅兰芳休息不明白。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2、学习第5节。
(1)梅兰芳为什么硬是咬着牙坚持呢?请大家默读第5节,思考“跷功”难在什么地方呢?梅兰芳是如何练的?(第5节)
交流。
(2)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作业,让大家回家静立5分钟,要一动不动,然后把自己的体会记下来。现在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交流。
(3)那么梅兰芳当时呢?谁能结合课文里的句子再来说说看。
(出示——练跷图、一炷香图)
交流泛红:
板凳砖半米高的高跷——高、站的地方很小
一炷香——15分钟,时间很长
不准休息——连续15分钟
慌张
腰酸腿疼
腿肿
说得很好,让我们读好这些句子,来体会梅兰芳硬是咬牙坚持练功。
(4)说话训练
梅兰芳练跷功,比我们难多了,苦多了。你能想像他当时的情景吗?书上只用了一句话来介绍,老师请大家借助这个提示来具体说说吗?
出示——
起初,梅兰芳一站上去,就。不一会儿,就。你看,他的头上,脸,全身的衣服。眼看快要坚持不住了,可他心想。
同桌对练。
交流。
适时点拨: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谁能联系第2、3节的内容说说看。(2、3节)
默读2、3节再想想看。
交流。
谁能把这个填空连起来说一说。
梅兰芳在(凳上站)立练跷功,却一声不吭,硬是咬牙坚持着。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顽强的毅力)
3、过渡:
这样,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练了整整一个秋天,他的跷功——(大有长进),从一炷香,到两炷香,甚至三炷香,梅兰芳站得越来越稳,腰腿也就越来越有劲了。吴先生也——(连连称赞),但是梅兰芳却不满足,刚才有同学对此不理解,读到这里,你能联系第2、3节的内容谈谈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是啊,梅兰芳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又想出在冰上练跷功,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为了学好京剧,板书——冰上跑
4、研读第7节,解决学生疑问
刚才还有同学提出:吴先生很严格,为什么又让梅兰芳休息几天?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联系第7节思考一下。
5、默读第7节,思考。
交流。(先生心疼)
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倒。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引读:冰面像镜子一样——(光滑),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寒冷的冬天,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了,但梅兰芳还是——(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平时要求严厉的吴先生看见了——(心疼极了,劝他休息几天)。联系前面,先生让梅兰芳站在凳上练跷——(一炷香的时间),现在却劝他休息——(几天),可见先生实在不忍心了,梅兰芳就是这样不满足,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他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
刚才有同学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关键是理解这个“空”的意思?(没有结果)
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读好这句话。
教师总结——这就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6、运用“不要说……就是……”的句式说说连跷功的不易。
都说在练功的过程里,要算跷功最苦,最不容易了。从凳上站到冰上跑,梅兰芳想方设法要练好跷功。
你能否用我们刚才学过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在出示刚才的句子)
练跷功,不要说踩着高跷在冰上跑,就是站在凳子上练上一炷香的时间,也是很不容易的。
7、引读5-7节
让我们一起配合着来读读5-7节,再来回顾一下他苦练跷功的情景。
刚开始,吴先生教梅兰芳在凳子上练立跷功,他为什么硬是咬着牙坚持着?……练了一个秋天,他的跷功大有长进,连先生也连连称赞,可为什么他自己还不满足呢?……所以连先生也不忍心了……梅兰芳却说……
8、在教师引导下练习的概括节意。
梅兰芳苦练跷功,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简单地说说。
梅兰芳苦练跷功,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为了是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他想方设法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在上面跑跷。
交流。
这就是用简洁的话来介绍5-7节的内容。
引说:
正是凭着这种……从小不是学戏料子的梅兰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又在众多演员中脱颖而出,成了……在艺术家中,成了……
学到这里,你对成功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顽强的毅力——梅兰芳硬是咬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身上还常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坚持——梅兰芳不是常说:一日不练三日空?
勇气——摔倒了爬起来,也不怕疼
9、梅兰芳的成功中,不禁让我们回想起以前学的一些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先请大家自己轻声读读记记。
从来就没有人,能够轻易获得成功。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读读。
10、听记小结。
虽然祖师爷没有给梅兰芳这碗饭吃,但是凭着顽强的毅力,梅兰芳终于成为了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这里有两个我们今天学的生字,让我们自己先看看记记(凭着蜚声)
让我们拿出听记本,一起来听记这句话。
齐读。
四、课外拓展,升华主题
1、引读板书:
虽然梅兰芳——但正是凭借着——,梅兰芳成了——,不仅称得上——,而且最终还成为了一名——。
2、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要练的功夫有许许多多,跷功只是做功中的一个,更不要说还有其他的……(唱功、说功、打功)。梅兰芳在他60余年的学艺生涯中,一直在,真是不容易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课外阅读中去看看,梅兰芳是如何练眼功的?
3、梅兰芳表演艺术打动了许多人,不仅我们中国人民喜欢他,连很多外国人都喜欢他。大家请看所以呀,他成了世界上非常有名的艺术家。(媒体)
梅兰芳,真像一位散花使者,他把美撒向人间!
4、激发探究:
京剧是中国的国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 许多人都很喜欢它。(梅兰芳男演女角)。如果你也对京剧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到课外去找找资料。
语文教案 篇2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雨是我们生活中最平凡最常见的自然现象,而作者赵丽宏笔下的山雨却优美动听,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今天我们来学习《山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二、自主自悟:
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山雨的?重点写什么?
三、探究释疑:
小组合作探究:作者在雨前、雨中、雨后分别写了什么?突出了什么特点?
四、拓展延伸:
课文中的.山雨优美动听,生活中的雨有什么作用?
五、巩固练习:
通过仔细观察,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的雨。
板书设计:
雨前
山 山林 鲜
雨中 喜爱
雨 雨声 美
雨后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掌握本课的生字及生词,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准多音字。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青蛙的好品质,懂得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课文及生字生词。
教学难点:
正确的理解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朋友”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冬冬读课文”。在课堂上,丁丁帮助冬冬读好了课文,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出校园去一个新的地方!看,这是哪儿?(板贴池塘美景图)
2、在池塘边也生活着一对好朋友:青蛙和小鱼。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来学习1篇新课文。
(出示课题)指"塘":这是今天要认识的生字朋友,大家一起读一读。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 范读: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72页,把你们的小手指到课文上,听老师来读一读。边听边注意你不熟悉的字老师是怎么读的。(配乐)
2、 自由读:特别注意把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读
(1)课文有几段?指名读课文。
要求:这些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用手指着每个字。来当小评委听听他们把字音读准了吗?
(2)学生互评:小评委们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
(3)师对读书的学生及参与评价的学生进行评价。
4、认读生字
(1)下面我们把生词朋友从故事中请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
同桌互读。师巡视。重点检查。
(2) 小组活动:各组的小组长拿起生字卡片,看看你们组的同学谁交的`生字朋友最多。有不会的字互相帮助多读几遍。
(3) “词语接龙”游戏:第一个同学读字,第二个同学组词。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把生字记的最牢!
5、多音字检查
(1)现在有几个生字朋友回家了,谁想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两句话
(2) 谁再来读读这几个词?(“好奇”、“好办”、“背上”、“背着”四个词语变色)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强调:这是两个多音字,在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们不同的读音。
三、 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 承上启下,过渡指导
(1)出示小鱼的话:小鱼好奇地问:“岸上什么样:我从来没去过。”
(2)从小鱼的话中,你知道了它有个什么愿望呢?
第一次朗读指导:是呀,它多么着急想知道岸上的事呀!应该怎样读?其他同学好好听,听他读的怎么样!
(学生评价: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
第二次朗读指导: “从来没去过”什么意思啊?(“从来”变色)那你读的时候就把小鱼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师随即范读) 指导学生再读。
2、 小鱼这么想知道岸上的事,那作为好朋友青蛙帮他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课文。小组长赶快从桌洞里拿出头饰发给大家吧。同学读的好就夸夸他,读错了帮他改过来。(小组活动)
3、 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哪两个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下面的小评委听听他们把小鱼、青蛙的语气读的怎么样?(读后生评)
(2) 根据学生读书的情况,有重点的指导对话部分朗读。。
(3)全班来合作读,老师加入旁白这一组。(带头饰)
4、语言情境渲染,师边板演边描述:同学们,看,(板贴)太阳渐渐的落山了,月亮悄悄的爬上了天空,池塘边慢慢的安静下来,听,只有青蛙发出“呱呱”的叫声,那是他在给小鱼讲故事呢!
(1)(教师走到带青蛙头饰的学生面前)拓展提问:这只小青蛙,你正在岸上给小鱼讲什么样的故事呢?
(2)其他的小青蛙你又给小鱼讲了哪些岸上的故事呢?
(3)可爱的小鱼们,听了小青蛙讲述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你一定很高兴吧?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青蛙朋友说些什么呢?(教师相机引导:使学生的发言不仅仅局限于感谢的话。)
四、情境表演,深入体验。
1、小组合作表演(每组六人分角色扮演青蛙、小鱼、蝴蝶、小草、小花、小话筒)。师巡视指导,引导每个角色都能根据情境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指小组上台表演。(配乐)
3、拓展提问:看到你们这么出色的表现,小鱼也想和你们交朋友。(课件,小鱼画外音)小朋友们好,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聪明的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帮我了解岸上的事情呢?——引导学展开想象,引起讨论。
五、总结下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鱼和青蛙的故事。希望你回家能把两个好朋友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听爸爸妈妈对你说什么。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会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请谁怎么样”以及“什么时间干什么”、“谁请谁干什么”等句式说话。
2、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记话、说话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把别人的话听明白,快速准确地传递别人的口信,并学会两种传话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改变说话传话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报通知,揭示课题。
上课铃声响后,老师迟一点进去,一学生急急忙忙冲进教室。(同学们,我告诉大家一个通知:星期天晚上七点钟,在学校开家长会,请你爸爸或妈妈来参加。)说完后转身走了。
这时候,教师走进教室,就会看见有学生举手。问:“××同学,你有事吗?”“刚刚进来一个人,告诉我们一个通知。”“说是开家长会。”“七点钟。”“在学校里。”“请爸爸或妈妈。”
老师转身板书:捎口信。
(二)明确要求,复述通知。
1)明确要求
讨论:怎样才能正确、清楚地捎好口信呢?
板书:听得明白,讲得清楚。
2)复述通知
①先四人小组讨论(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什么事)。
②学生复述(根据复述情况,个别纠正)。
3)改说通知
①告诉学生回家后不能按照原话讲,讨论应该怎样对爸爸、妈妈说(同桌讨论)?
②全体学生各自练说
③指名说
④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说
⑤表演
4)小结
我们要传好通知,必须做到:
a、要认真听,听清通知讲的时间、地点和事情。
b、能正确复述通知。
c、能把通知正确传达给爸爸、妈妈,有些话要能改变说法。
(三)看图,练习说话。
(1)看插图,练说话。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捎口信比赛。
①明确比赛规则:不能离开座位,传话声音轻,不让别人听到,没有轮到的要守纪律。
②游戏过程
a、第一次比赛,男女同学比。男同学的内容是:今天傍晚我值日。女同学的内容是:今天晚上开联欢会。请优胜组的代表说说为什么能得优胜?
小结:别人说话要认真听,听明白,要记住这句话,说话时口齿要清楚。
b、第二次比赛,每个小组参加比赛。
内容:明天早上请你家长来校,老师有事。(比赛程序一样)
(四)总结谈话,明白道理。
小朋友们,我们做了捎口信的游戏,大家很开心,老师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都学到了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听明白,才能正确,清楚地把口信捎到。
板书:
20 捎口信(听说训练)
听得明白 讲得清楚
说课:
本课教材由两幅图及两个听说训练组成。一是听读通知,然后进行复述。在这一环节中,我故意让一位其他年级的同学来说通知,这比起老师读通知更有新意。同学们在上课铃声响后,静等老师来上课之时,突然闯进一位陌生人对他们讲了一些话,同学们会很有兴趣很自然地记住它。等老师进来之后,说给老师听,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了第一个内容。二是捎口信。我用游戏的形式来捎口信,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这样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进行比赛,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会表现得更好,在寓教于乐中轻松学习。
这堂课的各环节在可行性上应该说一般地课堂都可以可以尝试,比较实用,对于小班化的班级更好。如果人数比较多,那么很容易引起课堂气氛比较乱。
这课教材着重训练学生能正确地听话、传话,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记忆力。初步养成听话时集中注意力,安静地听的习惯以及听懂内容简单的几句话。我运用在轻松的、活跃的气氛中练习说话、听话、记话,觉得效果比较好
语文教案 篇5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俺就捉不到鱼了。
生:俺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假如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同学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俺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俺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俺也认为这样。小小朋友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俺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协助了他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协助他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
小朋友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加,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动身,让同学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同学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