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教案精编4篇
【导言】此例“《早发白帝城》教案精编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早发白帝城》教案1
早发白帝城(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本学期要进行古诗诵读比赛。最近,老师看到很多同学没事就背古诗呢,真好!燕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这么喜欢古诗,能说出历史上哪个朝代的诗歌最有名吗?(唐朝)
唐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唐朝,先后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你们能知道哪些唐朝诗人的名字?
你们刚才所说的诗人中有一位被称为“诗仙”,他是谁?(板书:李白)
(出示李白画像)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请用一句话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生根据资料自由谈)
李白一生经历很曲折。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曾经深受皇帝青睐,经常出入宫廷。但是,由于受权贵们的排挤,他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只好离开京城长安。后来,因为受到牵连,他蒙冤获罪,要从湖北江陵被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声音低沉)江陵地势险要,只有沿着水流湍急的长江三峡逆流而上。(点击课件,展示小船慢慢移动的画面)一路上,他的心情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当小船慢慢地,慢慢地行到白帝城时,李白突然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声音激动)他被赦免了,可以重新获得自由了!欣喜若狂的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决定清早就从白帝城出发,返回江陵。(动画显示小船迅速返回)途中,他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早发白帝城》。(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就和我们班同学一起学习这首——(齐读)《早发白帝城》。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李白清早从白帝城出发。)
二、读通诗歌
1、请大家看着大屏幕,静静地听老师来读这首古诗。(课件播放古诗,范读。)
2、想自己读读这首诗歌吗?请看着大屏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指名读诗歌后评价: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4、诗中有好几个多音字,你们看见了吗?(根据学生回答先后点击“发”“朝”“还”“重”“间”几个字,引导学生用多音字的不同音组词。重点理解“朝”在读“zhāo”时的意思,理解“发”在题目中的意思。)
谁愿意再来读?
5、一起来读吧!(齐读)
三、感悟诗意
1、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把书翻到47页,一行一行认真读,看自己能读懂什么,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一定会有好多收获。请在小组里说一说,也把不明白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
(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充分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组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同时给予指导。)
3、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哪个同学来跟大家说说你读懂的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你刚好有不懂的词语,你可以向他请教;如果你跟他意见不同,就赶紧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根据学生汇报学习相应诗句并出示相应资料,学生先回答哪一行诗句,便先学习那一行,但是应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并根据“离开时”和“沿途中”来体会,不能孤立地学习某一行。)
①“朝辞白帝彩云间” (早晨诗人辞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你读懂了什么?(该生回答后,问其他学生:这句中你有不明白的吗?可以向他请教。重点理解“辞”的意思,以及白帝城的高好美)这一行写的是李白离开白帝城时看到的景象。能不能用手中的笔将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呢?(生在纸上画,指名上黑板画)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么画?(学生介绍,与诗句对比,抓住“彩云间”来感受白帝城的高和美)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白帝城的照片(课件展示白帝城图片1)白帝城在山的什么位置?(山顶,山的最高处)请你读出城的高来!(指名读,比赛读)(图片2)红日初升,苍翠的群山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彩色的云霞环绕着这个位于高山之巅的小城,那么迷人又那么壮丽!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朝辞/白帝/彩云间↗↗)
②千里江陵一日还 (诗人乘着船一天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一生说完自己的理解并与有疑问的学生交流之后,教师介绍)白帝城在重庆奉节县东,江陵在湖北,两地相距 1200里,因此诗中说“千里江陵”(板书:千里)“还”是指什么——“回来”,“一日还”(板书:一日还)是说——(一天就回来了),千里之遥一日就返回,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船行得很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回江陵的急切心情。)试着把船行之快和诗人的急切心情读出来(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③两岸猿声啼不住 (三峡两岸,猿猴的叫声不绝于耳。)(交流之后投影出示“啼”字)这个字念什么?在哪里见过它?怎么记住它?“啼”就是——叫。“两岸猿声啼不住”,你从这不住的声音中感受到了什么?(猿猴很多;船行很快,来不及看清楚两岸的景物,只听到猿猴的叫声……)各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老师建议你把这行诗和下一行联系起来读,你应该会有新的感悟。(自由读三、四行诗)
谁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说说?(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有落,小船已经飞快地驶过万重青山)可见诗人的小船是多么的快!
④轻舟已过万重山 还能从哪个词语看出船很快?(点击“轻舟”)怎么读出船的轻快?请大家想象着飞快的小船再读一读这行诗,看能不能感受到诗人的心情。(诗人很高兴)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轻舟”一词)可以把这个词换成“小舟”吗?(不行,因为小舟只能说明船很小,不能说明船轻快,更不能说明作者的心情。)是的,轻舟比小舟更能表明作者的心情是——(轻松、高兴、欢快……)那我们就带着高兴、轻松的心情来读读这行诗。(指名读、范读、齐读)
真有一万座山吗?(这里是指山很多,数不清,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你真了不起,都懂得夸张手法!在李白的诗中常常用到这样的写法,谁能举例子说说?(学生说)同学们的诗词积累可真丰富!(课件出示并齐读以下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有意把事物说得比实际大很多很多或者小很多很多,这就是夸张。这里诗人用“万重山”来突出地表现三峡两岸一座山连着一座山,绵延不断的壮观景象。(板画:山)能读出山的多吗?
(播放三峡录像)看,这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两岸重峦叠嶂,危峰兀立;山上林青木秀,郁郁葱葱;林间猿猴攀援长啸,叫声在空谷中回荡,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孩子们,想象着你就是一千二百多年前重获自由的诗人李白,正乘一叶扁舟,从这幅美景中飞快地驶过,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轻松、愉快)
那就带着你的高兴,带着你的轻松,再读读这两行诗!(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小结:这两行诗歌写出了诗人返回江陵途中看到的景象,让我们既感受到了三峡的美景,又体会到了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板书:轻松愉快)
好心情给诗人带来了灵感,也成就了这首千古名诗。带着高兴和愉快的心情把这首诗再完整地读一遍!(齐读)
四、质疑解疑
刚才你们做记号的地方现在都清楚了吗?谁还有不懂的?(师生再次交流)
五、想象意境
1、带着我们交流的感受一边轻声吟诵,一边想象诗歌中描写的景象。
2、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讲给大家听听吧。(指名几个学生自由描述诗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把话说完整。)
闭上眼睛想象!
(配乐描绘)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彩色的云霞如同群山的美丽花衣,眼前的景象是那样的迷人,却留不住诗人那颗似箭的归心。他挥手向云间的白帝城说一声“再见”,任奔腾而下的江水推动着小船朝着千里之外的江陵飞去。三峡两岸青山连绵不断,景色是那么优美,诗人竟无暇顾及。当猿猴的叫声尚在耳边回响时,轻快的小船已越过万重青山。
你感受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
让我们伴着优美的乐曲,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配乐齐读)
这么美的诗,能背诵出来吗?像古时候的小学童那样摇头晃脑地背一背。(自由背)
谁想自告奋勇地背这首诗歌?老师为你配上乐曲。
一起背吧!
六、拓展延伸
1、总结学法:今天,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谁想把自己的收获对大家说说?(学生简单谈)学习诗歌一方面要把诗句读懂,一方面要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这样才能感受到诗歌的美。
2、“走近李白”:老师这里还有一首诗歌,是李白回到江陵之后和他的朋友夏十二向南游览岳阳楼所做的。想看看吗?(指导学生利用拼音和查字典识字,自由读诗歌,指名读,体会诗人情感后齐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喜欢李白的诗吗?谁还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学生自由背诵)看来大家非常喜欢李白啊!李白的诗歌很多很多,课下我们要继续走近李白,多背李白的其他诗歌,组织一个“李白诗歌朗诵会”怎么样?
上一节扎实的语文课——《早发白帝城》教学谈
《早发白帝城》是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遇赦,返回江陵途中所作的一首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全诗运用夸张的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抓住具有特色的回荡在耳边的猿声,以及飞越过万重山的轻舟,形象地描述了长江三峡水流之湍急,两岸景色之奇美,小船之轻快,诗人心情之愉悦。诗歌气势豪放,画面明丽,情感欢愉,意蕴畅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
这首诗原是人教版四年级的课文,现编排在北师大版二年级课本中。课程标准在“阶段性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从编者的意图可以看出来,本首诗歌的学习重在积累,重在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内容则退居其次。
因此,本课的教学中,我从谈李白切入、讲述背景、导入新课;又以鼓励学生“走近李白”、积累李白的诗歌收尾结束本课。教学中,牢牢把握住“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这一原则,学生喜欢哪一行,就从哪一行学起,抓住重点词句,以学定教,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在读中想象,感受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所有学生能够熟读成诵,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一、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散文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字、词、句的学习和积累,让学生感知到语文的学科特点。
这首诗生字不多,学生基本都认识,所以除了“啼”和“帝”随文对比教学以外,主要把识字部分的重点放在认识多音字上。本课多音字较多,在学习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和课堂学习需要,对五个多音字进行了不同的处理:“重”“间”“还”只用不同读音组词,“发”和“朝”不仅组词,还引导学生通过所组词语感受这两个字读不同音时的意思,尤其是在诗中的意思。学生通过读字组词,懂得了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和含义,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目的地积累。
虽然《课标》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是,《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就这一点具体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堂上涉及到相关的语法知识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
“夸张”是常见的语文修辞手法之一,也是李白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怎样理解“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万重山”?教学时我问学生:“真有一万座山吗?”在学生无法准确答出时,引导学生朗读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等其他诗句,初步认识到“夸张”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某个特点而有意夸大或缩小;体会到诗中正是以“万重山”来突出长江三峡两岸重峦叠嶂、绵延不断的壮丽景象,结合上下文,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小船行驶之快、诗人心情之愉悦。从这点来看,“万重山”的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二、重视培养基本技能。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如:在学生交流对第一行诗的感受之后,我及时借助多媒体,出示白帝城的两幅图片,让学生从远景图中感受白帝城的高,从近景图中感受白帝城被彩云缭绕的美,边看边想象,自然而然地将“彩云间”读得婉转而响亮;学生将“千里江陵”读得比较快,我笑着提醒他们:“这哪儿有千里,最多也不过一里嘛!”随即,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两地距离,板书“千里”“一日还”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千里之远,一日之快,诗人心情之急切,读的时候有意识将“千里江陵”读得较慢,将“一日还”读得欢快而急促。
学生对“两岸猿声啼不住”最感兴趣。当我问“你读懂了哪一行诗”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认为自己已经明白这行诗的意思,他们简单地认为这只是在写三峡两岸猿猴非常多。我没有否定学生的个人感受,但是提醒他们把这一行与下一行连起来读可能会有新的感悟。在他们对诗歌所描写的景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却无法准确将其中的兴奋、喜悦读出来时,我请他们观看了一段三峡风光片,并将“危峰兀立、林木苍翠、高猿长啸”的景象用语言加以渲染,让他们想象自己就是一千多年前重获自由的诗人李白,正从三峡上游飞舟而下……学生入情入境,重新与文本对话,与诗人进行心灵的碰撞和交流,很快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
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鼓励学生用自己本节课获得的经验自学有关诗歌,把教与学、学与行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享受到成功快乐的同时,增加诗歌积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从而自主地在课外学习古诗。
所以,学完诗歌之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根据学生的发言简单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他们尝试学习。接着出示了李白所写的与这首诗歌背景、风格极为接近五言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让学生在“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诗句中,进一步感知诗人遇到赦免后的高兴心情。然后鼓励学生课下继续走近李白,搜集李白的其他诗歌背诵,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遗憾和不足。
一是缺乏有高度的引领和总结。比如,二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知到的画面,肯定不会很美、很完整。几个同学说过之后,作为老师有必要用优美的语言将诗意描绘出来,将学生头脑中断断续续的画面,有机地串联起来,成为一幅完整的画,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的情感,这样自然会在课堂上掀起一个朗读的高潮。
二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更加丰富。古诗是前人语言高度凝炼的典范,因此古诗教学应该给学生以美的启迪,让学生充分感知到语言美。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幽默、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我觉得自己今后需要在这方面加强。
总之,本课的教学力图体现课程标准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认知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与品味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热爱古诗,热爱语文。
《早发白帝城》教案2
一、说教材
《早发白帝城》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远行》这一主题单元的1篇主体课文,同时也是一首流传古今的佳作。课文是一首七言绝句,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
1、认识本课六个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
1、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行船途中的喜悦心情。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说教法 我会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为手段,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
三、说学法 我采用的是“探索研究式”的学习方法,即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主认识生字,自由朗读诗句,自觉探索诗意。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各小组之间的交流是学生展示自我风采、获取更多知识的主渠道。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自学环节
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背诵课外古诗,激趣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背诵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的吟诵,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学生在争先恐后的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激趣。并在温故中为学生明确本课的新目标。
2、点明学习方法,指导自主识字,读通诗句,了解大意。
我为学生提供了四步学习方法:
①、轻声读古诗,利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学生已掌握看拼音、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猜字、查字典等多种识字方法,此处放手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②、放声读诗,为古诗划节奏。
(扫清字词障碍之后,学生便可以大胆、放声地朗读古诗了。七言绝句学生们已积累很多,基本掌握了停顿方法,此处让学生自己为古诗划节奏,目的是让他们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既激发学习兴趣,又锻炼动手能力。)
③、结合插图,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结合插图想诗意,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课本上的插图形象清晰地反映了古诗所讲述的内容,相信学生通过看图,发挥想象,能够感知古诗大意。)
④、质疑解疑
(古诗中许多词的意思与现代有所不同,学生在自学中定会产生许多疑问,设计这一环节,为有疑问的同学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
其次是量学部分
在自学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互相解疑,已经对古诗意思有了初步了解,在量学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感受诗人的感情,达到熟练朗读、背诵课文的目标。
我设计的问题是:
1、和小组成员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意见不同之处,讨论解决。
2、说说诗人当时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
3、小组内比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接着是导学部分
在学生进行汇报展示时,我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诗中重点词,如辞、啼、万重等词语的意思,进而结合插图弄清作者的出发点、目的地、所想所感,深入了解故事内容。
在学生进行朗读展示时,我计划适时为学生们讲述古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诗人的情感了解得更清晰,朗读时自然更有感情。
最后,我计划用配乐集体表演+朗诵的形式结束导学,进入用学和测学。
在用学部分,我计划出两道基础型的习题:
1、为文中的多音字“朝”、“还”、“发”、“重”选择正确读音(目的是指导学生读准诗句)
2、补充诗句。
测学部分也出两道题进行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主要是检测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2、提供李白另外一首诗《望天门山》,供学生们朗读,积累。
习题设计由浅入深,由课内延伸至课外,适于各个层面的学生。
《早发白帝城》3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63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6、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
《早发白帝城》教案4
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2、领会诗的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并会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对于诗歌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
1、有关三峡景色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惧有关李白的资料。
3、准备生字卡片。
4、适合诗歌朗诵的音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察诱情。由情入文,老师利用音像资料或挂图将三峡美景展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景时产生赞叹之情,再由情入文,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看到就是我国著名的”三峡“,这里的景色美不美,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又怎样呢?我国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李也到过三峡,当时他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情绪中他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你们想学一学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朗诵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书下注间,通过上下文猜字,借助字典等方法)自己解决。
2、正音,指名读古诗,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发,朝,还,重。
3、互检,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识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找出来带大家读一读并组词。
2、游戏巩固。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一读“找一找,利用字卡,你读我找。
(三)写字
1、观察。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对学生认为的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他的字学生照书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大范围评价,如全班评。
(四)练习
1、读读我们写过的字。
2、这些词语应该怎样读,试着讲一讲它们什么时候怎么读。
重量重复重要重叠
归还还是还有还原
出发发现理发发明
“重“在形容词前读重,表重复读重,还在副词时读还,作动词用读还,发在名词中读发,在动词中读发(学生可从词的角度式意思来认识,不必讲解语法知识,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说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早发白帝城》,谁能把它读一读,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
(一)解题
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早上从白帝城城出发)白帝城;地名,在原四川省今重庆市城东边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二)交流
1、自读。自读全诗,画了不理解的句子,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2、合作学习。
(1)组内汇报自学的情况。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3、汇报交流,以最的形式汇报朗读,提出还有疑问的地方全班交流(此时可能还有学生有个别问题,如为什么叫“还”,江陵那么远怎么说“一日还”,程度好的学生可交流,老师也可做适当点拨。)
4、诵读悟情
(1)诗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试着说一说。
(2)听录音诵读、感受。
(3)试着和你身边的人互相读一读,注意感情。
(4)用你喜欢的方式给大家读一读。
5、背诵
(1)老师发现这首诗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很孰了,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已经背下来了,是不是?那就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给大家听一听。
(2)你们背得很好,老师也想背一背,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背,好吗?
下一篇:《十五从军征》教案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