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教案设计汇聚(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诺贝尔教案设计汇聚(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诺贝尔教案设计【第一篇】

2006年11月30日下午,我和学校几位教师在屯溪路小学观摩了两节由何炳章老师指导的“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研讨课。由于第一次接触这种课型,我们对这种课型存在着很多困惑。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这种课型,回校后,我也开始大胆地尝试用“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进行教学。经过近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对这种课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里我想就我试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诺贝尔》第二课时的教学情况谈一谈我对这种课型的一点浅薄认识。

教学情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几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课文讲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本课我安排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会生字词,使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课文第一段了解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举行的时间、地点的特别之处。第二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自学使他们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的艰辛以及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第三课时指导学生在对全文有了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即为诺贝尔写1篇1百多字的小传。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及本课教学内容,我制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案例。

一、明确自学重点2’。

自学重点:品读课文,从具体的语句中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感悟他的高尚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说明]。

一上课我先以课件形式出示本节课自学重点:品读课文,从具体的语句中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感悟他的高尚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指名学生读后,请个别学生说说这节课的学习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学生说清楚之后再齐读,加深印象。

本环节我安排的时间是2分钟。通过少而精的自学重点的明确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这样能避免一些学生目标不明确、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好走神。

二、围绕重点自学12’。

1、默读课文第3~10自然段,找出每个自然段中你认为非常重要的信息,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2、在自己最感动的自然段旁写下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说明]。

自学重点1的设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找各段重要信息的方法来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自学重点2这一环节的设立旨在创造学生与文本直接接触的机会,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以便于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感悟人物的高尚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感悟、体验,尊重他们的个别差异和独特体验,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

围绕重点自学环节我先用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计划安排的时间是12分钟。课前我预想如果到了规定时间,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学完,我会考虑再延长几分钟,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提前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我会让他们在读自己感动的段落上再多练习几遍。这样做的目的是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同时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自学任务。在他们围绕重点进行自学时我就在旁边巡视,适时给予学生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此环节的设立我还想渗透进行本册书要求学生养成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的训练。

三、讨论自学未解10’。

小组交流。

1、谈一谈:说说你最感动的语句并说明感动的理由。

2、议一议:诺贝尔是个怎样的人?

3、读一读:四人一小组选择本组最喜爱的方式朗读本组同学最感动的两或三个自然段。

4、质疑、求助:就本节课的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求助。

[说明]。

此环节我安排的大约是10分钟,学生就课件出示的几个交流步骤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这种小组交流的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学习的平台,使小组内同学迸发出不同的思维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自主能力,而且又给接受能力不够强、缺乏勇气和自信、不善表现自己的孩子搭建一个“安全”的平台,使他们能在小范围内“大胆”起来。在这一环节的学习安排中,前三个步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解决,我边巡视边提醒各组抓紧时间完成交流任务。为了避免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的无谓流失,到了质疑、求助环节我适时点拨学生,让他们知道哪些问题有价值,哪些问题无须深入探讨,哪些问题该放在课后处理。我俯下身来,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去倾听他们心底的疑问,对于有价值的问题还有需要课后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作了一个总结性的记录。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我最后选择了一、两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全班交流,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诺贝尔精神的深刻感悟。

四、点拨自学得失8’。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你们组最感动的两到三个自然段,读完以后,说说你们组选读这几段的原因。

[说明]。

在这一环节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我没有按照课后练习三题目的要求直接让学生来练习朗读8至10自然段,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展示读你们组最感动的两到三个自然段,读完以后,让小组长说说你们组选读这几段的原因,接着,让其他愿意挑战的小组挑战前一组,读完以后,由学生评价挑战是否成功,我适当点拨引导,让每一组上台展示读的小组在激励、鼓舞中明确今后朗读的努力方向。设计教案时我想学生愿意读什么段落都可以,只要能说出感动的理由即可。但没想到的是上台展示的小组大多数都选择读8至10自然段,而且读的很投入、有感情,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后练习题三的学习任务,而各小组长在陈述选读8至10自然段的理由时,又一次加深了对诺贝尔品质的感悟,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诺贝尔的高尚品质”这些教学目标在点拨自学得失环节中得以落实。

五、巩固自学成果8’。

为了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我设计了这么几题:

1、填空。

(1)诺贝尔一生最突出的发明是______。他最先发明的一种液体炸药被人们称为_______;接着,他发明了一种固体炸药______;后来,他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_______,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还要发明________。

(2)1896年,诺贝尔在遗嘱中表示要将200万英镑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奖给______、______、______生理学或医学、______、_______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2、练习说话:诺贝尔,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

[说明]。

设计填空题(1)是想让学生清楚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设计这个题目时我想到可能会有一些学困生无法很好的完成,所以在上课时我先指名让清楚炸药发明过程的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我随机板书,用箭头表示炸药的发明进程,再齐读一遍,这样,每位学生心中对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都有了一条明确的线索。填空题(2)的设立主要是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诺贝尔遗嘱的重要内容,感悟诺贝尔的奉献精神,同时为下一课时的为诺贝尔写小传打下伏笔。上课前,我设想到可能会有学生记不清这五个领域,所以上课后我先指名让几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回答,然后又指名让学困生说一说这五个领域,最后再齐读一遍。

这两题填空题的设立给学生巩固了已学知识,同时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深入了解诺贝尔高尚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也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机会,最后我设计了一道练习说话题:诺贝尔,我想对您说     。

说之前,我出示诺贝尔挂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诺贝尔在干什么,假如他来到了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我预想到学生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心中一定感慨万千,让他们说说诺贝尔的高尚品质没什么问题,但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发散起来,使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就是一个难题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上课后在几名同学回答敬佩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品质之后,我抓住时机,相机点拨:谁能联系自身对诺贝尔谈谈心中的感受呢?这一点拨使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后来从一些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拨无形中使学生进行了自我教育,升华了学生对课文的感受。

作业设计:

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诺贝尔的事迹,请他们评评讲得怎么样或说说听了之后的感受。

[说明]。

设计这一作业我主要是想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及时巩固已学知识,将学生的感受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同时为下节课写小传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一)。

21 诺贝尔     。

百折不挠       献身科学。

胸怀博大       无私奉献。

板书设计(二)。

……                                ……。

[说明]。

这一课时的板书我开始设计的是(见板书设计一),但上课后我发现学生在练习说话题时畅所欲言、群情激昂,于是我临时调整了板书方案,没有采用事先设计好的板书,而是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板书,板书分为两部分,一列是学生回答中能表现诺贝尔品质的关键词句,另一列是能表达出学生情感的关键词句(见板书设计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看到自己的发言形成了老师的板书,受到老师的表扬,都想将自己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从这份临时形成的不太规范的板书中不难看出学生智慧的火花、思维的灵动、感受的深刻。我想,这样的板书既灵活、直观又有总结性,还能辅助学困生突破课文的重难点,这比按部就班完成预设的板书强的多。

反思。

一、初尝甜头。

1、从课堂实践来看这样的课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开始尝试着用何炳章老师的“引导自学”型课堂进行教学,有种心里没底,生怕学生没学好、没学透的感觉,在刚开始尝试着用这种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时我曾经想:这样上课怎样评估学生的学习所得呢?“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在这样的课型中能很好的体现吗?学生能接受这种课型吗?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研究,课堂实践给了我肯定的答案。何炳章老师的“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这一课而言:

(1)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参与面广。

在这节课上,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学习环境非常轻松。这节课下课后还有些上课举手但没来得及发言的学生跑到我跟前和我交流液体炸药制作的过程,甚至还有同学计算出200万英镑每年的利息,并列出算式给我看,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

(2)学生对这种课型感兴趣。

这节课后我采访了几名学生,问问他们喜不喜欢老师用这种方法上课,没有一个说不喜欢的。我让他们说说喜欢的原因,他们说:“这样学,我的潜能被挖掘出来了。”“这样学能锻炼我的合作精神。”“自己动脑筋想思维就拓展了。”“这样学能提高我预习的兴趣。”从学生的发言不难看出“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3)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拓展。

总体来说,采用这样的课型,我发现学生举手发言的多、自主学习的热情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课后学生探讨活动也很深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深度,学困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增加,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所以我的感受是何炳章老师的“引导自学”型课堂理念与新课标的理念是相通的,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这样的课型明确地确立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过去,我和大多数语文教师一样上课都是根据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逐段分析,一味地“讲深、讲透、讲全”,繁琐的分析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效率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相对较弱。而在“引导自学”型课堂上,教师说的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然后分组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会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多元的理解,并体会其中的含义。经过“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课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前面所提到的不良局面,能使学生主体性突出的同时增加了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教学效率,能使我们语文教师从关注“我要讲什么”到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上来。

二、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精炼,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训练还不够成熟、规范,致使第五大环节巩固自学成果没有在第二课时内完成,占用了下节课大约10分钟的时间。今后,我会在小组合作的规范性、熟练性方面多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个别学困生在围绕重点自学环节学习不主动,自学任务完成不够好。今后在课堂上我应该更多地关心他们,及时给他们更多的关注、鼓励和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也得到更大的发展。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本着这个理念,我会继续尝试用“引导自学”型课堂模式指导教学实践,放手让学生去自育自学,让学生的自感自悟,互帮互学取代老师的讲解,让这种扎实、朴实、平实的教学模式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诺贝尔教案设计【第二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

3.结合课后思考题第二题,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

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1.字词卡片。

2.实物投影。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出示诺贝尔的画像)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

教师介绍生平:诺贝尔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25种,其中炸药就达129种。诺贝尔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等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大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边读边圈出生字,标出小节。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4.两人互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读准字音。

5.读书中的生字词,出示字卡。

6.读识字卡片。

7.看书上的`生字表,同桌互相检查读生字,再组词,可以一人读完另一人再读。也可以交叉读,每人读一个。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的是谁?他小时候怎样?(爱动脑筋)

3.自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小组内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要通过读,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

5.反馈:知道基本步骤,并能说一说。

6.讨论这些步骤,作者是怎样把它们连在一起表达清楚的?体会作者用“接着”“最后”这些词,就能把句子说得又明白又清楚。

7.练习用上这些关联词语,介绍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指导朗读。

(四)小结。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要向诺贝尔学习什么?(遇事不慌,肯动脑筋)

(五)作业。

把诺贝尔将脏盐变成干净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8小诺贝尔

不慌不忙

爱动脑筋著名的发明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读识字卡片(包括会认字和会写字),口头组词,可以组成本课的词,也可以组成课外的词。

2.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二)检查朗读。

(三)学习会写字。

1.读一读本课中的词和字。

2.自学生字,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

3.反馈。

写字时注意“以”的笔顺:竖提、点、撇、点。

4.指导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四)作业。

结合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想一想你是怎样解决的,并练习用“先……接着……然后……“这些关联词语,比较清楚地介绍出来。

诺贝尔教案设计【第三篇】

我们听了许**老师《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大家做一交流。

1、“三步导学,生本课堂”这样的课型模式,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我想:过去我们大多数老师上课都是根据教案按部就班的逐段分析,一味的“讲深、讲透、讲全”,殊不知这样繁琐的分析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兴趣较弱。而在“三步导学,生本课堂”上,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大家回顾,刚才许老师从导入开始便抓住统领全文的一句话“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整个生命”,直奔文中的重点部分3到9自然段的学习,即任务一“聚焦实验,感悟精神”的学习,紧跟着方法策略是“默读3到9自然段,画出最能震撼你心灵的语句,写下自己的理解、体会、感受,而后小组内交流”大家看,目标任务明确而集中,方法策略得当而有效,一条主线贯穿全文的学习,简约而不简单,这都是许老师深钻教材,细读文本的结果。

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在小组长的主持下,“请大家聚焦某段某句”“我来读”“我来交流”交流完后组内补充,再请全班同学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总结,就某一句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小组再来读”以往这些语言都出自老师的口,而如今已变成学生的课堂语言。这样,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交流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我们还看到在重点段重点句的交流中,学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对比谈感受,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谈,抓环境描写来谈,抓数字谈,甚至有的同学不放过一个标点,(比如“,”“!”的体会)重要的地方做笔记等,学生能抓不同的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谈感受,这些方法的习得,都源于老师平时的悉心指导和扎实训练。

所以,学生今天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发言精彩纷呈,与我们老师许多节课的引导是分不开的。许老师的课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关注“教师要讲什么”到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上来。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也是本节课第二大亮点。许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读书,有默读,自由读,小组汇报读,齐读等,读后谈感受,交流感受后再读,读的形式多样,读的目标明确,读的层层深入,在“任务一”交流中,时刻回读中心句。如:在聚焦8、9自然段,震撼心灵的句子后,及时引导小结:“这是一次————实验”。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积累概括能力。然后再完整的读这部分内容。反复的朗读,不断的感悟中,升华了对中心词“整个生命”的理解,在诺贝尔遗嘱和名言补充中,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已矗立在学生心中,预期目标自然而然完成。

3、读写结合在课堂上的落实。

读写结合既是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课改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到写这一表达训练,我们好多老师认为就是将重点写具体详细,其实让学生简练的写感受,写批注,将全文言简意赅的表达清楚,也是小学阶段表达训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许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课后练习“学写人物传记”这一训练点,将读与写落到了实处。如何将一片长长的记叙文改写成100字小传呢?这及依赖于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内化吸收、表达实践,更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点拨、引导。

所以,许老师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回顾:你对诺贝尔有哪些全面的了解?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板书,为“写”的顺利完成做了铺垫,在学完重点部分后,学生正沉浸在对诺贝尔的敬仰之中,老师及时提出:“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人,为他写1篇小传。”并提问:“什么是小传?怎么写?”根据板书提示,引导围绕“国籍、身份、生卒年月、成就、贡献”来写,这样有情境的创设,有方法的提供,有前面阅读的积累,老师找准了合适的写的时机,学生很快在课堂上完成了练笔,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老师评价点拨语言再丰富些,灵动些,再富有激情些,学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我们刚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活动怎样再有序些呢?这些有待我们思考、改进。

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诺贝尔教案设计【第四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1、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1、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生命是短暂的,这世上许多人的名字一一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但有一些人名字却和他们的不朽功绩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景仰之情,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 不被历史遗忘的人――诺贝尔。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许多的发明,其中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是啊,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1、 诺贝尔发明炸药最离不开的就是实验。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诺贝尔一起去亲历他的实验 吧!默读课文第 3-9 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划出相关语句,写下 感受。

2、交流评议。

出示“xxxx年 6 月 3 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 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他没有放弃,就叫―― 父亲被炸成残废,他没有放弃,就叫――(板书:毫不气馁)

这样的执着,所以要说: 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齐读:我们一起来读出诺贝如此坚定的信念。 其实第七自然段中也写出了诺贝尔毫不气馁的精神,你发现了吗? 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 1867 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四个年头”一年是 365 天,那四年就是 1400 多天,从这个词感受到时间之――长。 “几百次”创设情景读:一次的失败,他没有放弃;几次的失败―― 上百次的失败―― 几百次的失败――这就叫――“毫不气馁”

齐读:这四个头年里,几百次的实验,这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啊!把你的感受送到课文中,让我们来读出毫不气馁。

面对这样的诺贝,你想到了哪些词?出示词语:老师也想到了一些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住这些词。 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他毫不气馁,可以说: 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他的毫不气馁,他的永不放弃,都是源自于他对科学的――热爱。(板书:热爱科学)这是一个(指板书)――(热爱科学)的诺贝尔。

这个词让你感觉诺贝尔此时的心情十分的――(紧张、激动)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这种激动,紧张,还包含在哪个标点符号里。 谁来读出这三个感叹号包含的意义。

读的好: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读的不够:问:离什么越来越近了?危险,那应该读的一次比一次惊险。 其实,标点符号也是一种语言,也需要我们用心去揣摩它的意味。

齐读: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出示:“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引读

过渡: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告诉我们,诺贝尔是不能幸免于难了。可是,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诺贝尔,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读)出示:“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 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 “满身鲜血”:你关注到了诺贝尔的外貌,真了不起。板书:外貌 激动万分的诺贝尔,你从哪里看出他很激动。 “高举双手”:你关注到了诺贝的动作。

诺贝尔教案设计【第五篇】

发现过程中“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的过程,发现“意”的密码,解读文本内容思想;发现“言”的密码,解读文本言语形式。这其中,对“言”的关注,尤其需要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在教学中,从“得意”转换到“得言”时,我们通常就是以“请大家再留意一下这句(段)话,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开启“言”的解读。“发现什么”就是对文本语言文字的一次再咀嚼,就是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沉浸到文本中,换一个视角来解读文本的言语形式。就像歌德说的那样“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来一同探究发现这个秘密,其实是一种很有意思,很有挑战性的活动。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阅读课上,当我们给予学生探究发现的空间后,收获到的是学生思维的极大活跃,以及关于“言意”认知水平的全新提升。

生(唐天立):我最欣赏第三个历程:发明威力最大的炸药(第8、9自然段)。因为这两个自然段重点写出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实验过程,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生(马瑛):我也欣赏这两自然段,作者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实验场景画面等写得非常形象逼真,读着读着,就好像亲临实验过程一样。

生(方子月):老师,我看出来了,前两个发明炸药历程,作者是概括描写,而第三个历程是写得具体生动,伟人形象独特高大。这就叫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结合!

生(赵佳颖):我发现课文中有好多重复的词语,他们看似重复,而意思却不是重复。如“近了!近了!”第一个“近了”是说离危险近了,第二个离危险更近了。还有“成功了!成功了!”就强调了诺贝尔为实验成功越来越狂喜,忘记了满身鲜血,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师:真是不错!还是读这几段话,注意别忘了标点!

生(陈旻希):这里还有标点符号“!”的反复,“近了!近了!”连两个“!”表示危险越来越近,也可以表示诺贝尔认为离实验成功越来越近,他的心也越来越激动。

生(芮超):“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不管是词语还是“!”都有着不同的意思,一是人们为诺贝尔的安危担心,二是为诺贝尔的献身科学而遗憾、伤痛!

……。

老师引导学生从课文重点段的“言语形式”切入——“第3—9自然段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3个历程,你最欣赏哪个历程?为什么?”引发学生探究发明炸药三个历程的不同谋篇布局的特点:一是第3—7自然段概括描写;二是“第8、9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诺贝尔的动作、神情、外貌以及当时实验场景画面,语言具体、生动,实验场面震撼人心,伟人形象独特高大。接着话锋一转,发散全文,学生随性而读而说: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语言文字,你一定会有新的认识?从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伴随着学生的每一次言语特点的发现,老师需引导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朗读,在朗读中,来加深言语形式的体验。为了凸显文本中的言语形式,引导学生注意标点,来强化言语形式的不同体验。同时又为以后“言语内容”的解读教学做了铺垫。

附教案设计:

诺贝尔教案设计【第六篇】

凡是科学家,都具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诺贝尔也不例外。

《诺贝尔》这篇课文是1篇震撼人心的文章,震撼人心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发明了炸药,把奖金和专利费的利息奖给物理学、化学等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更在于他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竟然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这是最让人感动与钦佩的。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回答了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颁奖。第二部分3~9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及不断探索的品质。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与佩服之情。这一部分是需要学生重点学习和体会的。第10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揭示了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诺贝尔奖。文章于朴实中见真情,一种是对诺贝尔本身发明炸药促进了科学进步的情,另一种是对诺贝尔用自己的钱激励后世科学家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士对事业孜孜以求的情,钦佩之情,崇敬之情,自然流露,合而为一,铸成了对诺贝尔的真挚的纪念与怀想。学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的心灵都会为之震动,并会将这份震动长久地保留下去。诺贝尔,不止是一个名字,更代表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盛会”、“风行”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并能简要地复述。

3、练习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4、感受诺贝尔身上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不断探索、造福人类的精神。

5、能整合全文内容为诺贝尔写1篇1百多字的小传。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诺贝尔身上的精神,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2、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原因,理解“盛会”。

3、再读第2自然段。除了书上的两个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此处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诺贝尔,为什么这个盛会举办的时间和地点都和他有关系?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而为学习下文打下伏笔。)。

二、品读释疑。

1、指读第3~10自然段,纠正读音。

2、再读第3~10自然段,选择自己有信心的自然段,读正确,读流利。

3、每位同学把3~10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除了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个盛会的举办时间和地点都跟诺贝尔有关。

(这个问题的答案第10自然段中有,安排在这里问主要是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前面的疑惑。如果学生能自己关注到这一自然段,当然最好;如果学生是联系3~9自然段诺贝尔发明炸药来说,那么我首先会肯定学生很会读书,因为他在读的过程中已经记下了诺贝尔最突出的成就,其次我会引导:为什么他发明炸药就和这个盛会有关系呢?他和这个奖的联系到底是什么?对于第10自然段里的内容,学生也许会提出疑问,如:什么叫“遗嘱”?可以请其他同学解释;又如“200万英镑”是多少钱?因为这不是探求的重点,而老师解释关系到计算的问题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所以可安排同学若有兴趣,课后作探究;至于什么叫“利息”,可给予现场解决,学生不知道的话,由老师说明;再有如若学生提出有6个领域,那么要向学生清楚地讲明:生理学或医学属于同一个领域。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在思考,他在求索,值得肯定和鼓励。老师要做的,是要分清哪些问题有价值,而哪些问题无需深入探讨,以避免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的无谓流失。)。

4、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结合课文中关键的词句说说理解。(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

(1)用笔勾出哪些自然段是具体写诺贝尔的。

(2)细细地读文章,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一写,并圈出或者划出相关的词句。

(3)交流。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相机板书学生回答中揭示人物品质的词语以及学生口头表达中的好词。

(板书下揭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可为后面的总结服务;板书下学生表达中用的好词,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直观地积累,另一方面可激励学生积极地表达。交流中,我会安排学生结合理解相机地读书,练习有声有色地朗读,通过读好自己找到的关键词句突出人物品质。另外,我会利用板书展现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理解整体化、条理化。对于学生的回答,说不定会有一些另外的想法,如:为什么诺贝尔的研究要牺牲家人?这个时候可引导学生关注第5自然段,其中有这么一句:“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哥哥也作研究,那么后面他们发生意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为什么诺贝尔做实验时不能离炸药远一点,而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如果有学生提这样的问题,可先放手让其他同学帮忙解决,解决不了再老师引导:因为他要观察。而从这里,引导学生体会:也更能体现出他为科学的奉献精神。)。

(语文学习既需要咬文嚼字地理解,也需要整体把握。这一环节的安排,除了可以锻炼学生复述的能力,也能强化学生对课文重点的把握。)。

三、升华中心。

1、诺贝尔除了自己发明炸药促进人类的进步,还激励后世的科学家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也要为人类的幸福作贡献,真让人不由得要对他肃然起敬呀!

(话不在多,意到则灵。老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激发学生对诺贝尔的钦佩与敬仰。)。

(不论是诺贝尔还是诺贝尔奖,距离学生都比较遥远。怎样让学生在对诺贝尔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中心有进一步的领会呢?拉近学生和诺贝尔的距离,可以让学生多一份向往,多一份努力。)。

作业设计:

1、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1篇1百多字的小传。

2、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诺贝尔的事迹,请他们评评讲得怎么样或说说听了之后的感受。

3、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全世界共有多少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以及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

板书设计:

诺贝尔。

液体炸药。

目标专一。

固体炸药持之以恒。

不畏艰难。

雷管不断探索。

造福人类。

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奖励成就突出的人。

(改进:目标要简明化;详说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的字词句上要清晰地表述;升华中心部分请学生设想自己是科学家的环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距离,不如让他们想象假如看到诺贝尔的像会说些什么。)。

诺贝尔教案设计【第七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引领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是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举行授奖仪式的日子。请大家打开书,用书上的语句来回答人们这样做的原因。

2.师引读课文第二小节。

3.从这连着的两个设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人们深深地怀念与敬佩诺贝尔,所以以此表达大家对他的纪念。)。

人们为什么如此深深地怀念与敬佩诺贝尔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走近诺贝尔,去触摸,去感知这一个伟大的生命。

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内心。

1.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2.指名读句子。(接连请几人读。)读着这句话,我发现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突出了“整个生命”四个字。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全部的生命,所有的一切。)。

对,一个人用他一生所有的一切去投入的,一定会是他最挚爱的事物。而诺贝尔用他生命的全部去投入的,就是发明——炸药。齐读句子。

3.请同学们捧起书,认真地默读课文4——9小节。不放过一个词,一句话。

去用心地感受诺贝尔是怎样把他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发明炸药的事业中去的?要前后联系起来看,重点字词可以圈圈点点,还可以在带给你感受的句子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感悟。好,开始默读吧!

(4分钟,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4.师生交流。

第4小节:(他从小就树立了发明炸药这一远大的志向。当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是那样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还说明诺贝尔的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大众的关心和同情。小小年纪,就懂得关心劳动者,令人感动、敬佩。)。

指名读。

第5小节:(有了志向,诺贝尔更把它化为行动,与父亲、哥哥一起投入了艰辛的发明工作中。)补充:这项艰辛的工作,诺贝尔年仅14岁就开始了,真不简单。

第6小节:(当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重伤,面对这样惨痛的场面,诺贝尔毫不气馁。他毅然继续实验,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1)(出示句子。)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高度的危险,乃至牺牲、死亡。)。

(2)现在,实验室被炸得无影无踪,5名助手牺牲了,其中还包括自己的弟弟埃米尔,父亲也成了残废,而且老人经受不住这件事的沉重打击,没过多久也去世了。不仅如此,邻居们呢还把诺贝尔称为“科学疯子”,出于恐惧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这样政府就不准许他在市里进行实验了。

(参考答案:父亲成了残废后,整天唉声叹气,他用微弱的声音劝告诺贝尔说:“孩子,看来我们的实验的确太冒险了。算了,弟弟已经去世了,不能让你再牺牲了!不要再实验了!……”;而人们万分恐惧地看着实验室的废墟,惊慌失措地说:“天哪!诺贝尔在这儿实验,我们迟早也会被炸死的!”有的气愤地说:“这样真是胡闹!诺贝尔简直就是疯子!不行,我们要向政府控告他。”……)。

(3)同学们,你们看,对硝化甘油进行研究,不仅意味着高度的危险,还将承受着什么?(人们的指责,内心的孤独、伤心、委屈、不理解。)。

但诺贝尔退缩了吗?一起答。(没有!)此时此刻他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弟弟已为科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亲也去世了,我更要继承他们未尽的事业,完成他们的心愿。我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研制出安全炸药。)。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诺贝尔遇到困难真是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对科学是如此的痴迷与执着。)。

指名读,再齐读。

第7小节:(政府不让在市内搞实验,诺贝尔就在偏远的湖上搞实验。以前的失败没有使诺贝尔丧失意志。)。

(出示句子):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一年365天,四年就是一千四百多天,放弃假日、没日没夜地实验,实验,

再实验。透过这两个数字你有什么感受?(虽然面临失败,但他没有气馁,没有退缩,他把每一次的失败都看成是下一次成功的起点,坚持不懈,终于获得了成功。)。

指名读,再齐读。

第8、9小节:(已经成功发明了固体炸药以及雷管,但他没有满足,连续不断地实验,为了减少伤亡,所以还要继续研究。说明他热爱人类,醉心于科学事业。)。

(为了验证炸药是否具有更大的爆炸力,他是那样地专注和忘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出示句子):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专注:亲自、紧盯、仍然盯着)。

如果是你,你会有诺贝尔这样的勇气吗?指名读。

(出示句子):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实验成功: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滚滚浓烟,涌出来,满身鲜血)。

此刻,诺贝尔的表情是怎样的?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的神情呢?(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喜不自胜……)诺贝尔为什么这样欣喜若狂呢,是他又有了发明专利,是他又能赚钱了吗?(他是为人们劳动时能既安全又省力而高兴。)。

是的,在全身负伤的情况下,诺贝尔首先没有想到去医院,却这样的欣喜若狂,是什么力量使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去如此投入的实验呢?(是造福全人类的美好理想,使他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痴迷于科学的精神是多么可贵。)相机指导朗读。指名读,再齐读。

5.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投入,现在老师就奖励你们做一回诺贝尔。诺贝尔们,你们好。我是你的崇拜者,现在有几个我内心的困惑想请你们来解答。

6.(出示句子):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同学们,请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此刻,你一定有了新的体会,就把你的感悟融入到你的声音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1896年12月10日,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一生的诺贝尔,由于心脏病突发而逝世于意大利桑利玛。

3.大家想看看如今诺贝尔奖颁奖时盛况空前的景象吗?(出示图片。)。

这是举行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大厅;难得一见的瑞典国王一家都全数出席这场盛典;这是国王在向诺贝尔奖获奖者颁奖;这是颁奖仪式后举行的有一千多人参加的盛大晚宴,长长的餐桌,华丽的装饰,一对对的服务员端着各色美食在人群中穿梭。

4.好一场名流云集,气派非凡的典礼啊!我们真是享受着一场十足的视觉盛宴。所有这些都强烈地让我们感受到什么?(诺贝尔奖真是世界性的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

5.告别盛会,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诺贝尔奖创立者的长眠之地。伟大的化学家、发明家诺贝尔就长眠在静谧的斯德哥尔摩郊外墓地。同学们,感受了诺贝尔他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决心,经历了诺贝尔冒着死亡威胁研制炸药的忘我,更目睹了盛况空前的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庄重华贵,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歌颂长眠于此的诺贝尔呢?(出示音乐)。

请把你心中的碑文向着青山说,向着大海说,向着先哲的在天之灵说吧——。

6.想知道真实的诺贝尔墓碑是怎样的吗?(出示文字)。

这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10棵小柏树环绕着的石碑正面刻有“nobel”几个金字和他的生卒年月:1833年10月21日至1896年12月10日。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日期。地上,则插着普通的编号牌。墓碑上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一幅诺贝尔的肖像,甚至没有只字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

墓碑为何如此的朴素?如果诺贝尔在天之灵会说话的话,你知道他想说些什么呢?

(诺贝尔说过这么一句话: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你真是诺贝尔的知音哪!)。

6.最后,让我们以这句诺贝尔的名言来结束这节课。

齐读后,请全体起立,再深情地读一遍。

孩子们,记住这句话,并用你的生命去努力实践这句话吧!这是向诺贝尔表达的最崇高敬礼!

板书:                     诺贝尔。

百折不挠   无私奉献。

诺贝尔教案设计【第八篇】

1、生命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世上许多人的名字一一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被后人遗忘,鲜为人知。但有一些人名字却和他们的不朽功绩一起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流芳百世。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深入地去了解这位不被历史遗忘的人——诺贝尔。(齐读课题)。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初步的解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根据自己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完成下面的填空:

诺贝尔是____________的化学家。他一生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___________。他先后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炸药。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________________。

二、精读感悟,诠释生命的内涵。

1、课文中又是咋样讲到到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付出了他的整个生命?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语言,把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画出来,并在文字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评议,适时点拨。

同学们,那么你们知道吗?这三次发明的成功,是跟诺贝尔平时不断干什么是分不开的?(实验)。

预设a:

那我们就跟随诺贝尔一起去亲身经历其中的一次实验吧!

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

(1)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当时的情景。(千钧一发,惊心动魄)。

这样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场面,如果请你来读,你将怎样读,想一想,练一练。然后指名读。

(2)、指导感悟和朗读:

a、文中的“亲自”和“紧盯”“仍然盯着”表现了诺贝尔的置危险于不顾,全身心投入、全神贯注的样子,说明他为了炸药研制的成功,不肯轻易放过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b、“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从火星离炸药的越来越近和三个感叹号,可以感受到危险在一步步靠近,死神随时都可能降临到诺贝尔的身上,所以要有层次地读,读得一次比一次惊险。

c、从“怦怦直跳”,我感受到了现场气氛的紧张,情况的惊险,让人喘不过气来。

师导:“怦怦直跳”表明此时的诺贝尔的确非常紧张,你们认为他在紧张、担心些什么呢?(可以是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更可能是在关心着这次实验究竟能不能成功)。

预设b。

过渡:正在他的心怦怦直跳之时-----引读。

出示:“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师点拨:读了这段文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因为“巨大的爆炸声”和“滚滚浓烟涌出来”无论是在听觉还是在视觉上,都给了人们无比的震撼,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当然都认为诺贝尔必死无疑,于是人们惊呼道——引读)。

(2)指导读好这段话,读出人们的震惊和担心。

预设c。

出示: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虽然“满身鲜血”,但仍高举双手呼喊着,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听着这样激动人心的话语,围观群众也被震撼了,此时他们会对诺贝尔说什么?

师:是啊! 诺贝尔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想到的只是他的实验,,一心为的只是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襟啊!

过渡: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虽然诺贝尔几乎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他仍然欣喜若狂。可是就在几年前的一天,一次实验却让诺贝尔刻骨铭心。

出示: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指名读。

(2)面对亲人的离去和伤残,此时的诺贝尔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呢?

(非常伤心,悲痛欲绝)品尝到了什么滋味,就怎么样地来读一读。

(亲人的牺牲白费,液体炸药炸伤的人越来越多。他肩负着父兄的期望,以及他对劳动人民的爱和对科学的热爱,使得他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人生百味,尽上心头,请同学们读出诺贝尔此时复杂的情感来。

5.像这样为研制炸药,诺贝尔亲自做的危险实验总共有多少次?我们已无从查考。但是仅仅为了把液体炸药研制成固体炸药,诺贝尔就做了多少次实验?请你去课文第七自然段找一找,用其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出示:“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2)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6.总之——为了发明炸药,为了劳动人民,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1)结合整篇课文,你觉得这里的“整个生命”具体指哪些东西?

(所有的精力,所有的热情,所有的时间,所有的普通人应有的悠闲的生活,包括享受他的亲情,他的爱情)。

所以,我们可以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仅仅是为了发明炸药吗?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三、学习遗嘱,升华主题。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面对这一切,有人也许会问诺贝尔,你所做这一切值得么?想听听诺贝尔的回答吗?那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

出示诺贝尔遗言。(略)。

问:从中,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

(一颗热爱劳动人民的心,一颗献身科学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一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心……)。

师:课文学到这,我们都知道诺贝尔是多么热爱科学,多么热爱人民,多么无私奉献的啊!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对诺贝尔的敬仰之情一起的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他写1篇1百字以内的小传。

五、总结全文,诵读诗歌。

师:诺贝尔为了人类、为了科学,做出巨大的贡献,他是多么的无私啊!于是他的名字被人们永远铭记。出示诗歌《永远的名字》(略)。

板书设计:

热爱科学。

诺贝尔        热爱人类。

无私奉献。

20 3003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