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专业【精选18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应涵盖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专业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1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难点: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生活当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不同的数字打交道,想一想我们在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字。(打电话、人民币的面值等)
师:都读完了吗?我想请同学来讲一讲古代的人是怎样来计数的?(学生介绍)
你总结的真好!
师:谁能对古代人的`计数法做一个评价呢?(学生发言)
太棒了!
师:因为这些方法给我们带来的许多不便,所以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用计数符号计数
(出示ppt)
师:这些计数符号我们就叫做数字。谁来讲一讲,都有哪些数字?(生:说三种数字)
师:和以前的计数方法比起来,感觉怎么样?(方便了很多)
师:有一个罗马人,他来到中国想买茶叶,于是他走进了一家店铺,掌柜的问他,你想买多少斤呢?于是他把一张写着罗马数字茶叶斤数的纸条拿给中国的掌柜看,你们说中国的掌柜看到这张纸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不知道买多少斤)
师:我们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出示ppt)像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1等等我们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生答:自然数)对吗?刚才他读的时候你发现,这里面没有发现谁的身影呢?(生:没有0)
师:请问0表示什么呢?(生: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用)
师:同意吗?那0是不是自然数?是!非常好!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师:在生活中啊,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比亿以内的数还要大的数,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ppt,在我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当中一共这么多人,这个数字怎么读呢?(生读)
师:你能这么块就把这个数字读出来了啊!介绍一下你的方法!(生: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一级,分三级读出来)
师: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数字都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生回答)
生:是这样的吗?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我们先在亿位上播一颗珠子,表示1个亿,一起接着数,播到第10颗珠子了,该怎么办呢?(亿位上珠子都播回去,在十亿上播一颗珠子)
师:亿和十亿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生:10个一亿是十亿
师:再请同学说一说
师:还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呢?生:百亿和千亿
师:再请一为同学来读一读。
师:现在再来读这个数字就容易了对吧!再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请问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9呢?这两个3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吗?
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这样的关系吗?咱们一起仿照这种形式开火车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像这样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师:找一找这句话当中哪两个字最关键?生:相邻。为什么?
师:介绍关于十进制的资料
师:生活中不光只有十进制计数法,还有其他进位制的计数方法,我们来看一看,介绍资料
师:学习了这些知识,咱们可以用它来解决问题了
练习题
这个数的最高数位在什么位上?这个数大吗?
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
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交流学生作品后,课件出示。
60米 30米。
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20=1800,60×20+30×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0米 ( )米。
原面积 增加的部分 。
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
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 )米 ( )米。
原面积 增加的部分。
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讨论: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三)借助图形,逆用模型。
1、出示计算题:
(50+6)×25、8×(25+125)、102×45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看着这些算式,结合刚才长方形的面积模型,你想到了什么?
2、46×25+54×25、98×20+98×80。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过程,教师大屏幕演示。
(四)借助图形,拓展模型。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着算一算。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可以把所求问题想象成是两个长方形,沿着宽重合,然后求出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大屏幕演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新规律呢?
师板书:(a-b)×c=a×c-b×c。
三、科学练习:
略
董笑。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1、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1、第102页第1题。
填一填:
(1)成人脚的长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个成人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米。
(2)看图:左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3)苹果和梨的单价分别每千克4元和3元,买x千克的苹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
2、第102页第2题。
看图选方程。学生填在书上。
说出你的理由。
3、第102页第3题。
说出“?”等于多少?
选两题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4、第103页第4题。
5、第103页第5题、第6题。
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103页第7题。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
第(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5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
1、知识与能力
学会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并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分析、比较并概括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2.让学生观察发现前两组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它们的大小不变,后两组小数中的小数没有变,小数点的位置变了,它们的大小是不同的。
3.得出结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从而引出课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1.创设情境:孙悟空打妖怪。
2.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观察金箍棒的变化。
(板书: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
(三)辅助学生,试探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1.引导观察整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1)让学生观察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并思考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倍数关系。
(2)提醒学生“扩大了10倍”和“扩大到原来的10倍”之间的区别,规范学生的用词。
2.联系新旧知识,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的秘密。
(1)让学生把这些数量改成用米作单位。
(板书:米,米,米,9米)
(2)提问学生把以毫米为单位的数转化成以米为单位的数,那金箍棒的长短发生变化了吗?引导学生9毫米和米的大小是一样的。
(3)通过整数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4)观察小数的倍数关系和小数点移动两者之间的规律
(5)提问学生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五位?小数又会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6)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7)四人小组讨论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的方法
(8)观察整数,由整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得到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观察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和小数点移动两者之间的规律。
(四)引导学生,自探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2.引导学生从下往上观察。
3.小组讨论参考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的方法从而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4.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5.交流讨论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五)小结归纳,感触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1.让学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和向左的规律。
2.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一个小数点的重要性。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6
(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米尺、彩带、磁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会用邻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利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过程与方法:
在利用计算器探究的过程中,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利用临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2689÷45=34837+2689=3416。
独立操作。
交流方法答案。
既复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又对加减乘除关系进行运用。
一、开放引入。
(一)监控选择题1.理解题意。
2.计算器的演示过程展示。
补充图示的算图,让学生学会看图。
示。
小结:灵活使用计算器。
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用。
二、核心推进。
(一)用计算器计算4386+5237+2705。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先估再算。
(二)乘除法计算尝试用计算器计算小结:先估后算。
独立操作。
过程中发现。
方法。
尝试练习交流反馈。
在经历学生的自主学习后,由学生的资源,发现总结方法。
尝试用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乘除法混合运算。
三、灵活运用。
(一)使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书p7t2。
小结规律。
(二)找规律。
(1)5×7=55×7=。
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
98765×9+3。
9876×9+4。
根据上面的发现,直接写答案。55555×7=。
555555×7=。
5555555×7=。
987×9+5。
98×9+6。
9×9+7。
小结:观察发现规律。
独立记录本。
记录。
思考发现交流反馈。
独立练习。
同桌讨论、交流。
生独立练习。
让学生通过已有计算器操作经验,操作中掌握方法,并不断观察,从操作到自主写出答案,发现规律。
掌握方法巩固练习。
四、拓展延伸。
计算器的灵活使用与生活运用(网上资料)。
观看。
多层面了解计算器的使用。
反思。
板书:
用计算器计算。
利用关系灵活使用先估后算经过观察。
验证结果估整十、百、千发现规律接近。
练习:
一、运用加减、乘除关系,用计算器验算,并写出正确结果。
二、找规律。
(1)5×7=55×7=555×7=5555×7=。
根据上面的发现,直接写答案。
55555×7=555555×7=5555555×7=。
987×9+598×9+69×9+7。
三、用计算器探究为什么会还原?探究p44。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8
我们之前拨数,从3到30,到300,3000,30000,结束了吗?还有300000,3000000,30000000,现在结束了吗?相应的数位表呢?在千万位的左边,还有什么数位?这都留给我们以后再去学习。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9
1、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测量实际生活中的物体
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自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电子课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3、出示课件,师读题: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说出阴影部分两个图形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说出是怎么知道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2、测量的面积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测量的?
4、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看到这里你们觉得长方形面积与边长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5、师小结:这个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那么你们可以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6、学生说,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巩固练习
p 98做一做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p99第一题
(四)、拓展
1、你们真能干,知道了怎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在你们身边有长方形的物体吗?想知道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分小组合作)
2、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5、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课堂作业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认识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教学重点: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提出学习目标。
师:故事中也有数学信息哦,看谁的耳朵灵!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在他无意中遇到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见他愁容满面,于是问到:“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不开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年轻人说。
老人由衷地说:“穷?你很富有啊!”
年轻人问道:“富有?我怎么不知道?这从何说起?”
假如去掉你一一只手,给你10000元,你愿意吗?”老人问道。
“不愿意,”年轻人肯定地回答。
“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你愿意吗?”
(师:小朋友们,你说年轻人愿意吗?)“不愿意”!
“用1000万来换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吗?”“当然不!”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微笑着说。年轻人恍然大悟。
亲爱的同学,如果现在用1亿元换走你的爸爸妈妈,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是啊!看来我们的生命和父母是多么的珍贵啊,用再多的钱也是换不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师:故事讲完了,你听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80、1000、100万、1000万、1亿等。
(师适当表扬: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你听得真仔细!……)。
(预设)学生举例。
生1:中国的人口有13亿多。
师:对,你了解得真多!
生2:房价和车价等。
师:是的,你很会选择信息。
(二)想一想:你们想知道什么有关大数的数学知识?(提出学习目标)。
1.计数单位的认识,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学习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3.掌握数位顺序表。
二、交流互动,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自学例1,做一做。
2.学习小组互相帮助、质疑问难。(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帮助、相互探讨)。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1)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a: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也是计数单位。
b:我们知道了每相仿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因为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十个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十个百万是千万、十个千万是一亿)。
c: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d:一个数还可以分成个级、万级、亿级。
e: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
f: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冲突。
a:你是怎么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
师:大家已经知道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象你们在教室里有座位,到电_去看电影,要买票买个座位(如果不安排座位会怎样?)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是它们的数位。
b:从数位顺序表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知识?
c:为什么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4)学生自由提问质疑、激发冲突。
三、检测学习成效。
(一)判断题(用手势表示)。
1.从右边起,第九位是千万位。()。
2.万、十万、百万、千万是计数单位。()。
3.十万里有10个千。()。
(二)填空:(独立完成,再校对)。
1.千万位的右边一位是(),左边一位是()。
个十万是(),1亿里有10个()。
是一个()位数,位在()位,9在()位上,表示();2在()位上,表示()。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猜数。
信息:是个六位数。
它的位上数字是9。
它的十万位上的数字是5。
它的千位上数字比百位上数字多2。
你能根据给出的信息猜出它的价钱吗?先独立完成,再同桌商量商量,说说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猜得准!(反馈)。
45764576078007800097540000100000000。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五、教师总结。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11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会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便利,发展符号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用简单符号语言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经历由数字表示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有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学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和学生交流植树的事情,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未知数量。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一)1.结合“盒子里放小球”的例子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初步感知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
2.通过练习引出含字母式子的简写形式并适当练习。
(二)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年龄问题让学生深入感知含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三、组织练习,实践应用。
完成学案中训练卡的1、2题。
四、总结提高,深化新知。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字母-----------未知数任意数。
字母式----------运算结果数量关系。
教学反思。
本课时“字母表示数”是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总体上讲本节课着重围绕三个问题:一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二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明白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三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年龄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用字母、含字母的算式怎么去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在设计本课时我尽可能多地创设一些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了解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基础上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感受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从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经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这一课的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数学认知上从数向代数的一个转折,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而本质上的目标是要教给学生一些抽象化后的表达方式:即学生只有在这节“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上真正掌握一些技能后,他们才会在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中用数字和字母、符号建构起一些数学模型来。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用简易方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对于“用字母表示数”,除了内容比较抽象以外,其中的规律探寻也有一定难度。教学中,首要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一开课创设和学生一起去植树的谈话式导入。其次,借助所学知识字母表示运算律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另外,课上通过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1、课堂节奏把控不到位,学生没经行独立练习。
2、小组合作的方式没能完全带动起来,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教学方式没能充分发挥作用。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12
当购买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购物小票作为购买凭证,可以用于退换货。如果你无法提供购物小票,就难以退换,非常不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初级用法2】:精细记账的凭据。
相信很多精于理财的女人们,平时都有记账的习惯。但每个人记账的习惯,都会略有不同!
有些人是随手记(实时记账),而有些人是凭记忆汇总账,还有些人是依据“信用卡对账单”来记账。
其中,随手记(实时记账)较为麻烦;凭记忆记账,则容易出现偏差;信用卡对账单,则只有消费金额和消费地点,但对所购之物没有明确标示。以上三种记账方法,都存有潜在的bug!
所以,请暂且保留好购物小票,无论是超市消费的,还是商场购物的。在完成记账精细说明后,再妥善处理这堆购物小票。
【中高级用法】:只买折扣商品。
姑娘们肯定都有过小编接下来描述的类似经历吧?!
刚刚买完某件奢侈品大牌家的衣服,几天后再去逛商场时,你会愤怒地发现那件衣服“居!然!打!折!了!!”(而且折扣幅度很大!)。
而自己刚买的那件,早已剪了标签…穿过2次…洗过1回。想退换,那真心是没办法啦!瞬间整个人哪儿都不好啦!心里各种觉得那叫一个亏!
所以,请暂时保留好你的购物小票!
此时无需再愤怒啦!你只需让营业员包好那件已打折的、跟自己之前购买的那件一模一样的衣服,然后用折扣价,把它买下来!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你是不是脑子进水啦?!
不,重点现在才开始!——然后,退了它!(退货时,使用购买之前那件——非折扣衣服的购物小票!!)这样你就能得到非折扣的退款啦!
如果文字描述你没看明白的话,请看图示说明(如下图所示)。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13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角以及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写上加强了大量的操作活动,便于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积累经验。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平行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体验,对学习几何图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受图形空间观念和动手技能的影响,有部分学生学起来还感到吃力,动手操作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平行、相交及互相垂直。
2、理解掌握画垂线的方法,能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1、教具:电脑及课件,投影,三角尺,铅垂线等。
2、学具:三角尺,正方形的纸或长方形的纸,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小盒等。
一、导入:
请同学们在准备好的白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画完后在组内交流,看看自己与其他同学画的是否相同?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画法,投影展示。通过辨析请学生说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顺势启发: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相交,平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相交。(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新知:
(一)认识“互相垂直”
1、动手摆一摆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直线相交得到四个角,将这四个角标上序号,互相说说各是什么角?当其中一个角是直角时其它三个角是什么角?(汇报)
2、引发思考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书的.角去比……)(课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多名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3、揭示概念
(课件出示)两条直线开始相交,然后一条直线转动,成直角,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板书: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师: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用字母o表示垂足)同桌选一个自己刚才所画的图标上字母互说。
4、辨析质疑
(1)“互相”是什么意思?
(2)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什么?(相交成直角)
(3)互相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二)加深认识互相垂直
1、折一折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2)怎样验证你的折痕是相互垂直的?(动手尝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2、摸一摸说一说
以小组为单位,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上的那些边是互相垂直的。说一说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3、画一画
师指导画垂线的两种情况:一是过直线上的一点画一条与这直线垂直的直线;一是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与这直线垂直的直线。
三、实践应用
1、p22练一练第2题
2、测身高、比赛跳高(量高度)
3、p23小实验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实验等活动,感受到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红、黄、蓝星星各一颗(纸星星)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神秘嘉宾。
2、验证——出示柯南图片。
二、新知教学。
1、2个条件。
(1)师:现在柯南手里有两颗智慧星,一颗红的和一颗黄的。
出示:左手藏的不是红星星。
你能根据这个信息确定柯南左手和右手分别藏的是什么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尽管小朋友思路不同,但都用上了“不是……就是……”这样的词语。
教师小结推理方法:我们在进行简单推理的时候,可以根据提示排除一个确定另一个。
(2)快速抢答,猜一猜。
课件出示:
小兔和小猫在玩捉迷藏,躲在房子后面的不是小猫,就是?
星期天小头爸爸带大头儿子去吃肯德基,不是在白天,就是在?
小明生日了,爸爸妈妈给他买了皮球和小汽车,皮球不是爸爸送的,就是?
2、3个条件。
师:其实柯南带来的星星里还有秘密呢,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红、黄、蓝星星各是一个数:9、22、30。
红:我不是22。
黄:我不是22,也不是9。
蓝:
师:现在你能确定吗?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说。
(2)反馈交流:
师:你觉得这里的那条信息能够直接确定一个数?为什么第一句不能马上确定一个数?
师小结推理方法:当我们碰到一些复杂的推理时,可以先找出关键句,然后根据提示排除一些情况,使问题变得简单。
(3)如果黄星星说:我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是3,你会从哪句开始分析。为什么?
3、送儿歌。
“我是一名小侦探,根据线索猜得准,能确定的先确定,确定哪个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从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陈老师通过两个猜测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很好地掌握了简单推理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习有趣味的数学,并让他们及时地学以致用,这正是当前的新课程理念。老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营造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气氛活跃、和谐。
有了前面最简单的推理的学习,学生学习例3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解决此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和扎实地掌握简单推理的思维方法。为了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多重条件的推理。练习的逐渐深入和拓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15
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16
1、理解并掌握减法的运算性质,并利用性质进行有关的简算。
2、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及综合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概括减法的运算性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学生汇报。
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三种方法。
师:请你告诉我他们的结果。(只板书最后结果)。
结果相等,那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等于号)板书。
2、请你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师总结。
(生如果说不出,可以引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是不是所有的从一个数里面连续减去两个数,都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呢?请大家试着在草稿纸上举例验证。
学生汇报。
师:像这样的式子你能举得完吗?写不完怎么办?
(生:用字母表示)。
a-b-c=a-(b+c)a-b-c=a-c-b。
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可以先减第二个减数,再减第一个减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减法的运算性质”
生齐读。
3、这三种解法都是正确的,你喜欢哪种呢?为什么?
生汇报,大部分人应该会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
师总结:凑整。(两个减数能凑整)、去尾变整(被减数和一个减数有相同部分)。
二、巩固练习。
1、请你说说哪个小朋友最会运用今天所学知识使计算变得简单了呢?
=354-(74+26)。
=254。
=154-(54+79)。
=21。
=346。
=158-(63+58)。
=37。
=868-(52+48)。
3、我来当法官。
=427-(127+73)=144-(56+12)。
=227()=88()。
=427-(127+73)=144-(56+12)。
=227()=88()。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17
1.(屏幕上出示一个计数器)这是什么?计数器。
在计数器上,我们可以用珠子拨出大小不同的数字,但每个数位上最多能拨出几个珠子?
如果其中一个数位上摆满了十个珠子,就应该怎么样?
也就是满十进一。
拿出手中的简易计数器,用绿色的小纸片来做珠子,准备好了么?
第1个数:3。
第2个数:30。
第3个数:300速度越来越快了,是不是找到了一点规律?
第4个数,我不说,你们自己来拨。是多少?
同样是3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拨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4.假如再要求你拨出第5个数,会是多少?(课件出示30000)。
在这个计数器上,能不能拨出30000这个数?
那么,如果怎样做,就能拨出来了呢?你有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质疑,纠正。)。
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1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过。
一、复习。
1、出示准备题,用竖式计算。
(全班练习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