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精编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1
教学目标
1、识记古代文言实词,积累常用词意义。
2、用自己语言赏析诗歌,体会细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力描绘浪漫的爱情场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关雎》,欣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
二、诵读,熟悉字音,结合注释掌握文意
1、范读正音。老师饱含情感朗诵或播放名家录音。
2、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诵读。
3、解释重点字词,掌握文意(关关、洲、窈窕、好逑、参差、流、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友、芼)。
三、共同研讨文意
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学生创作并个别演示后,老师做总结示范:展示多媒体画面,并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2、《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老师紧接着翻译此句)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3、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见相思之苦。既然如此,那就大胆地去追求美丽的姑娘吧。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展开爱情攻势的。?
明确: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如此煞费苦心先“友之”:亲近她,再“乐之”:取悦她。结果大概可以猜到了,自然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四、文学常识补充
1、“兴”手法的运用。
一开始我们分析场景,大家也许注意到了,这些场景是分散描绘的,基本是一句场景一句叙事夹杂进行。这也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叫作“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开篇先言他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一唱一和的雎鸠鸣叫,引起所咏之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物”与“所咏之词”不是毫无关联,而恰恰是有共通点的。正如上例雎鸠的相互鸣叫与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是一致的。试从文中再找几例并分析其共通点。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时左时右采荇菜的动作和千方百计接近淑女是共通的。
2、重章叠句。
诵读时能发现,许多句子是重复出现的,这种手法有利于反复吟唱,以充分地表达出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例“窈窕淑女”“参差荇菜”等。
五、布置作业
1、选取《关雎》中某一细节描写,发挥想象,拓展成1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力求语言流畅。表现出特定的意境氛围。
2、熟读、背诵《关雎》,掌握课下字词注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关雎》是一支完整的爱情进行曲,那么《蒹葭》就是一场爱情马拉松。谁能告诉我,马拉松运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路途遥远、艰险,需要耐力和持久的决心、勇气,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努力不放弃。《蒹葭》便是描写了对爱人不懈的寻找,让我们来听听这场爱情告白吧。
二、诵读、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1、苍苍伊人溯洄,且溯游萋萋晞湄跻坻采采,未已涘沚。
2、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诵读
三、赏析、思考下列问题组(四人小组合作)
1、诗人心中的恋人不知在何处,诗人寻找了几处地方?
明确:三处“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2、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
明确:“长”、“跻”、“右”。
3、诗人面对如此曲折艰险的路,又是什么态度?
明确:“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四、能力拓展
1、任选《蒹葭》中的一节,用优美的语言重现诗歌的意境。
示例:又是一个霜凝雾罩的清晨,我又来到水边,那苍苍的蒹葭在微微晓风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怠露迷失在白雾之中。我心中的恋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时光,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
2、比较《关雎》与《蒹葭》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1)都用了“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都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窈窕淑女”、“参差荇菜”;“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关雎》和《蒹葭》,或从《诗经》中找篇诗歌,要求配乐,为诗歌比赛作准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
三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雪》
[学习任务]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4、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达标任务]
预习之后,独立完成:
(一)了解作者作品
1、鲁迅,原名 ,字 ,他是现代的 家、 家、 家。
2、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的一部 集。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 》,两部小说集《 》和《 》。
(二)掌握字词
1、给下列字注音。
磬( )口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 )笑 褪( )尽 朔( )方 凛( )冽 ( )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三)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能流利朗读有情感地朗读。
(四)初步感知
1、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请大家找出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3、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五)问题:
课内研讨:
(一) 自学反馈
师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二) 精读课文
1、 仔细研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1)第 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2)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3)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2、学生齐声朗读第4至6段思考:
( 1)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 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从对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个性?
(4)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3、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 “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总结达标]
两片秋叶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 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 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 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 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 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 红的枫叶吗?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 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本文以两片秋叶为线索,写出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
2、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片:
第二片:
3、作者写第二片秋叶时,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
4、 请把你对“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下面。
5、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2.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学习重点:1.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学习难点:说明的条理性。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把握文本内容(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用语言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篇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以问题形式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不能。课文是按照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并用序词标明,使文章条理清楚。--“纬度影响”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欢去海南旅游,因为那里风光正明媚。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分析结构,把握文本条理性过渡:同学们都概括得非常好,那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么多的重要信息的呢?
第4段中结尾有这么一句话--“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 ”“……是……第二个因素 ”“……第三个因素是……”“此外……”“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找总括句:根据经验,这些总括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找设问句:设问句,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绍的内容,也是要重视的信息。衔接各段的连接词语。(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划出来,就能比较清晰掌握文章的内容了。
小结方法:学习说明文,只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理解起来就会方便、快捷和准确。希望大家平时读书看报,经常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培养抓关键词句的能力。
教师小结:本文围绕“物候学 ”这门科学,先解释什么是物候学,再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物候学,这符合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也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体现了说明的条理性。
三、品味语言,体悟文本生动性1.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全文就是围绕“物候”、“物候学”展开的,而且课文提示语也告诉我们“这篇课文就是介绍物候学的”,而标题却不用“物候”,为什么偏偏要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呢?(教师温馨提醒:注意文章开头的提示语)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说明。(学生浏览、思索、作记号)
明确:课文第2自然段末尾和第3自然段开头有句话足以说明:课文采用了形象化的说法,可以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这两句话是:
A.“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B.“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齐读这两句话)
2.课文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那么竺可桢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介绍这些大自然语言的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文章的语言你觉得有什么特点?(1、2节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板书:准确、生动)说明事物不仅要注意准确、科学,而且还力求做到生动形象,而此文是1篇科普作品--要求文字浅显易懂,切合读者对象的实际文化水准,又要贴近读者心态。读起来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所以本文用语形象生动。
四、延伸课外,激发学生情趣教师:“大自然的语言呵,真是妙不可言:懒汉永远看不懂,粗心人怎么能发现。”同学们,你们甘心作懒汉,愿当粗心人吗?
下一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案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