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彩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游乐园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用已学的加法解决问题比较麻烦时,便渴望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能够取代,这时乘法便呼之欲出了。因此,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难点,由此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主题图。

2.师生交流

(1)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入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不仅为新课铺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

(1)出示问题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一:一个一个地数。

预设二:三个三个地数。(学生在数学书上每3个人圈一圈)

预设三:3+3+3+3+3=15

沟通:哪两种方法意思差不多?为什么?(方法二和方法三差不多,都表示5个3相加)

(4)认识相同加数。

观察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3)有几个这样的数相加?(5个)

2.感受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出示问题二:小火车里共有几个人?

数一数: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多少人?

圈一圈:每节车厢6个人圈一圈,一共圈几圈?

写一写:6+6+6+6=24

说一说: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

观察刚才列出的两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是连加,加数都相同。)

3.加深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1)出示问题三: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3)学生列出算式:

(4)按要求列算式:

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些,需要10个2 相加一共有能做多少人?20个2相加呢?100个2相加呢?你有什么感受?

4.明确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明确乘法的意义: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2)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

①7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可以写成72=14,读作:7乘2等于14,或27=14,读作:2乘7等于14。

②小组内交流:100个2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③独立列式:用乘法算式表示前两问中的两个连加算式。

④介绍乘号的来历。(教材第51页你知道吗?)

(3)比较每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①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突出乘法算式的简洁,感受乘法的必要性。)

②3+3+3+3+3=15与35=15,为什么加法中没有5,而乘法算式中有5呢?

5.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问题四: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板书。

(3)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从解决游乐园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地展开探究,设计自主观察、小组合作、比较分析、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促使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摆一摆,说一说,再填一填。

(2)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先说一说,再填一填。

2.变式练习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3题。

直接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教材第50页练习九第9题。

根据几个几相加的描述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游乐园中哪个问题不能用乘法解决?为什么?

3.综合练习

(1)教材第51页练习九第13题

根据算式画图,都有两种画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种即可。

(2)教材第51页练习九第14题

运用乘法与加法间的关系,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深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深化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四)畅谈收获,总结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

设计意图

通过归纳总结,揭示本课的课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题。

学情分析 :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若干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孩子们,假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大家看这里都有什么呀?

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师:①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4+4+4+4+4=20 同意吗?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 有几个4相加?

②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2+2+2+2+2+2=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

③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3+3+3=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

好,那咱们一起看看,他们这样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

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 师: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

(雨伞,菱形,房子,树,三角形,五角星)

小明摆的是什么?摆了几把雨伞?每把雨伞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分别观察每个同学摆的图形,请同学说一说摆的是什么?摆几个?每个用几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相同加数的算式写左边,不同加数的算式写右边)

(2)分类。

师:仔细观察左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左边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数都一样

师:再仔细观察右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和左边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加数都不相同

师:那这样看来,黑板上这些算式就可以分为两类,是哪两类?

生:??

师:对!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左边每个算式加数是都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师:这么长的算式读时或写时方便吗?麻烦吗?(麻烦)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想出了用乘法计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 “ 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认识乘法、乘号

观察黑板左边第一个算式4+4+4+4+4=20

师:在这个算式中加数是几?(板书 4 ) 有几个相同加数?(板书5) 这个算是表示几个几相加? 表示5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

5 ×4 5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4是什么?相同加数

乘号

这个符号×与我们以前学过的 + 有什么不同地方?

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加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加号,乘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乘号像什么?乘号在写的时候,先写 “/”,再写“﹨”,学生书空。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这个算式读作:5乘4等于20 表示5个4相加 5个4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式4 ×5表示 4 ×5=20 读作:4乘5等于20

你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吗?下面几个加法算式请你自己在练习本上改写

写完后投影展示交流

(4)摆小棒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觉得用3根小棒可以摆什么图形?三角形

老师计时,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摆的多,开始!

学生摆图形,师:摆好了吗?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摆了几个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加法算式写到题卡上,再改写成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三、应用拓展 巩固乘法

1、基础练习:

①、改写加法算式

②、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

③、游戏 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请同学写乘法算式。

④、延伸应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古诗中的字数)、(药片数??)、(小组人数)等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我们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且写成乘法特别的简便。我们以后还会学习许多有关乘法的知识,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运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战胜每一次挑战,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能不能做到?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4+4+4+4+4=205×4=20 读作:5 乘4等于20 4+1+4+1+4

4×5=20 读作:4 乘5等于20

2+2+2+2+2+2=12

3+3+3+3=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5=4×25=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师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动手操作的环节,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乘法的意义。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中领悟。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式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①(出示主题图1)

一天,白兔和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鸡呢?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③谁能用算式表示白兔一共有几只?

2+2+2=6(只)

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④谁能用算式表示鸡一共有多少只?

3+3+3+3=12(只),

这里又有几个3相加,得多少?(板书:4个3相加得12)

⑤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同组小朋友先思考,再互相讨论)

加数都相同。

(2)试一试

一次摆2根小棒,摆5次。

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得多少?(思考,学生回答)

2+2+2+2+2=10

5个2相加得10。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乘法

①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主题图2)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你是怎么知道的?

4个2相加。

2+2+2+2=8

②如果再加入有4张桌子呢?8张桌子呢?

请学生先思考,小组讨论,再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③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

说明: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

(2)感知乘法。

①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

写作4×2=8或2×4=8

②介绍乘号、乘数、积的名称

(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③算式的读法

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3)反思乘法的意义

思考:

①4个2相加中“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表示相同的加数。

“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②4个2相加,是怎么样用乘法算的?

4×2和2×4

③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个2相加。

(4)试一试

出示小鸡图。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列式。

5个4相加。

加法算式:4+4+4+4+4=20(只)

乘法算式:4×5=20(只)??或5×4=20(只)

(5)回顾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知识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写,再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按要下面求摆。

每堆摆3个,摆4堆。

学生摆完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每堆摆4个,摆3堆。

学生摆完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同桌互相读和说;每小组代表相互读和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五篇】

案例1:

在学校课堂教学比武的初赛上有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写加法算式:

师:3个4相加

生:4+4+4

师:5个10相加

生:10+10+10+10+10

师:9个8相加

生:8+8+8+8+8+8+8+8+8+8

师:写得累不累?

生:不累;和平常一样……

老师只好自己说加法比较麻烦,我们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案例2:

第九册数学《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写法》的其中一个片段:

1、写出下面各题的算式。

(1)一本数学书的价钱是元,10本数学书需要多少元?(×10)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千米,t小时行驶多少千米?(×t)

(3)电视机厂每天生产a台电视机,2天生产多少台?(a×2)

(4)一架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v千米, t小时飞行多少千米(v×t)?

(5)一种奶糖每千克是b元,买c千克应付多少元?(b×c)

(6)小红每天吃1个苹果,n天吃几个苹果?(1×n)

2、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点?

3、根据乘法式子中因数的特点分类。

×10           ×t            v×t

a×2                b×c

1×n

4、谈话出示课题:第2类和第3类还有简便的写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5、学生尝试:用简便方法写出第2、3类的式子。

×t =      a×2 = a2     1×n=1n     v×t= vt     b×c= bc

×t = ·t   a×2 = a ·2  1×n=1·n   v×t= v·t   b×c= b·c

a×2 = 2 a

6、问:这样简写对吗?请看书第91页。

7、看书后学生自我纠正刚才的写法,并说明理由。

a×2 = a2,因为数和字母相乘,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1×n=1n,1与任何字母相乘,1省略不写。

8、四人小组讨论简写的条件和规则。

9、反馈

简写的条件: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才可以简写。

简写的规则:(1)乘号可以记做“·”,或省略不写。

(2)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3)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10、乘号可以记做“·”或省略不写,你更喜欢用哪种简写方法为什么?

生:我更喜欢省略不写,因为这种方法更简单,记做“·”会和小数点搞错。

反思:

学习数学在于体验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案例2中的这一片段,10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是一种体验,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在体验中新旧经验不断地发生碰撞,在体验中找到简写的条件和规则。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地教学时,老师要做到三不讲:学生通过自已阅读教材能弄明白的,老师不讲;学生通过自已思考能弄明白的,老师不讲;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弄明白的,老师不讲。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体验的材料要典型

教师提供给学生体验的材料要典型、丰富。案例2中,第一环节让学生写出的6个式子,既有数与数相乘,又有数与字母相乘(包括1和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这样便于学生分类,找出规律。案例1中,老师预设的目标是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加法算式的麻烦,从而引出乘法算式,但实际并未达到预设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不够典型,9个8相加,快的同学10秒钟就写好了,是体验不到麻烦的。如果老师让学生写100个8相加,学生肯定会说太麻烦了,顺水推舟就可以引出乘法。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明确体验的目的,设计的学习材料要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对数学的掌握,不是依*教师“教”,而是依*学生自己的“体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把数学当作现成的理论来教,而要以“体验”为载体,帮助学生架起思维和建构的平台,使之在获取知识、拓展认知结构的同时,更多地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体验学习是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20 3039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