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大全【精彩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大全【精彩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第一篇】
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第四册p106~p108《统计》。
2、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统计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让学生早些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应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又能使学生从部分数据出发,经过分析从中找出规律,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技能等等的要求。
3、教材结构。
分析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节课包含四个知识的内容。即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收集现在(二年级)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把入学以及现在的体重情况统一填写到同一个统计表中;整理、分析表内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但从本地学生情况实际出发,以及条件的限制,所以本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略微的调整,将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改为统计本地区天气情况,也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按照教材的逻辑性将知识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运用信息的手段、新的学习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简单的复合式统计图。
(2)情感目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实例有机地进行家乡情的教育。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教学重点是: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6、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引入法。借助计算机这一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日常生活中鲜活的实物、实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际操作发现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测量体重的活动中,通过小组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为教学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积极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交流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促进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达到举一。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1、填写单式统计表。
(1)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组数据,我们班在一年级时每位体重情况,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统计每段重量的学生数,并教给学生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2)向学生提供我们班在二年级时,学生的体重情况的数据,学生仿照统计一年级时的体重方法,整理和统计二年级时每重量段的学生数。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简单整理数据的方法。
2、学生在能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学会填写和分析复式统计表。
(1)让学生学会怎样填写复式统计表。
(2)会读复式统计表,并能分析。
3、练习,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小题第一小题是能直接根据数据填写统计表,是对本节学习知识的直接运用。第二题根据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第三题分两组统计本班喜欢哪些体育活动的人数,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进行简要分析。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反思。
课上完后,反思很多,在本节课中我重视训练学生,能教给学生学习整理统计数据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现反思如下:
1、更应该注重指导学生统计数据的方法。在完成第一张统计表时,我应该把整组数据出示出来,应指导学生完成体重在15千克以下有哪些数据,16—20之间有哪些数据,我应帮助学生怎样找15千克重以下人数,15—20千克间的人数,帮助学生完成第一张统计表。
2、应该教给学生怎样分析单式统计表。在填写完成第一张统计表后,我应该引导学生知识统计表中数字表示的意义;即一年级体重在15千克以下的有____人,体重在16—20千克之间的有____人。让学生能按这种句式说。
3、应该培养孩子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完成第一张统计表后训练孩子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应问学生,你看完统计表后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尽可能让学生多说信息。然后再问学生,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环节能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为孩子在分析复式统计表时,打下基础。
4、应该明确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在教学中我应提出,如果,我想直接看出,我班在一、二年级学生的体重的对比数怎么办()或为了更方便,我们把两份统计放在一起怎么办。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份单式统计表的相同点、不同点,完成孩子从认识单式统计表到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的过程,明白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并告诉学生复式统计便于对比,更便于观察分析这一优点。
5、应该把重点放在分析简单复式统计表上,我应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一、二年级对比的角度,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用填空式的题卡,让学生自主解决这些问题。一年级时()最多,到二年级又()最多,一年级对体重在16—20千克人数是()人,到二年级体重在16—20千克人数变为()人,到二年级体重在16—20千克的人数增多(或减少),对学生进行分析复式统计表的方法训练,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我应该注重让学生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应该将练习环节中的统计每组学生喜欢体育项目的学生数这个环节,放在认识复式统计表这一环节后面,在活动前提前提出问题,两组中,喜欢哪种体育活动项目的人多或少等,并要求每组有两名或几名负责统计,统计整理数据后,然后再活动。并要求负责统计的学生说一说统计的过程,这样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也体验了统计过程,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7、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学语言的训练,能用最简洁的话说明要表达的意思,训练学生用最直接的数学语言进行数学问题的描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第二篇】
侨声的一个闪光点是什么呢?“图书馆”,侨声人会异口同声地说。知识的海洋是你,文学的殿堂是你,学校的宝藏是你。可能我最爱的却不是你,是那小小图书馆,它在哪里呢?许多人都会摇摇头说:“idon′tknow.”它,它就在班歌——《蜗牛》,班训——《我们就是未来》的初二一班。
小小图书馆之所以是我的最爱是因为它可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书。“那侨声图书馆不是有更多好书吗?”是的,这是优点也是缺点,走进里面就像进入迷宫似的,想找一本自己喜欢的那还可以,看看序言看看目录,其实,一个美丽的书名往往是吸引读者的首要条件。要是知书名不知书处,心里就想着那本书,那真的犹如海底捞针。小小图书馆虽只有一百多本书,可或许一个学期我们还未能看完呢!小小图书馆,小巧玲珑,伴随着初二年一班。
小小图书馆藏着62位同学和吴教师的`宝藏呢!班里的同学都曾打开书橱门去探索里面的神奇,有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傲慢与偏见》等等。哇,太好了,这些可都是我只闻其名不知其里的书啊!这下,我可以一饱眼福了。小小图书馆虽没有侨声图书馆那堆积如山的书,可它是象征着初二年一班,这可是我们的图书馆哦!
“书和人一样,也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这是高尔基曾说过的一句话。一本好书犹如一个好朋友,书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第三篇】
这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小实验,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长的规律。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做这个小实验,并提出实验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适当,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记录等。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同时在教室布置一处实验角,由专人负责。没有黄豆用绿豆代替也可以的。实验7天后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里应该注意,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去请教家长、老师,也可以自己查阅书本。让学生从小就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第四篇】
用圆片摆,1个圆片代表1元,小兔花了2元,第一行怎么摆?(2个)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第二行可以怎样摆?4个2个,列式为:4×2=8(元)。
师:我有个问题,第二行为什么要2个2个的摆?
生:因为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它是和小兔比的,小兔花了2元,就2个2个的摆。
师:你明白了吗?
师:这个同学讲的很好,很善于动脑筋。如果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5倍,该怎么用圆片表示呢?(5个2)。
那么6倍就用6个2表示……,13倍就用13个2表示,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几倍就用几个2表示。
生:画4个6,因为大灰狼花的钱数是老牛的4倍,老牛花了6元,所以要画4个6。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第五篇】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交流。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第六篇】
(2)出示问题,提问生读。
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老牛买了3枝笔用了多少钱?
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钱,大灰狼花的是小兔的4倍,大灰狼花了多少钱?
师:要想解决老牛买了3枝笔的价钱,咱们需要知道哪个条件?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自己能解决吗?
(能!)。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第七篇】
教学目标:
1、学写7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学写生字,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个神奇的瓶子,只要对它说出心愿,就能想变什么变什么。小老鼠想变成什么呢?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
1、老师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把字音读准没有。老师读完后,请你将课文读准确。看看谁能将字音读得最准。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将字音读准。
3、小组内认认课文中的生字,在组长的带领下读课文。比一比谁的字音读得最准。
4、全班集中反馈。
(1)、教师带读生字。
(2)、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指名读生字。
(5)、全班一起读生字。
(6)、教师重点指导个别字音。
如:“瓶”、“想”、“被”、“累”,注意“瓶”、“想”是后鼻音,“累”是边音。
三、再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准确。
1、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将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了。
2、以组为单位读课文,过会儿全班进行比赛。
3、全班比赛读课文,看看哪一组读得好。
4、全班齐读课文。
四、感受课文进行体会。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学习句子。
(1)、小老鼠觉得做老鼠不快活,它想变成别的东西。
(2)、小老鼠想变成什么?
(3)、小老鼠最后还是不想变了。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生字:“瓶”、“想”、“被”、“累”。
2、观察生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被”,注意“被”的偏旁是“衣”字旁。
4、教师进行范写。
5、学生观察后临写,并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6、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六、课堂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五个,并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1)、游戏“变变变”。在游戏中复习生字,进行激趣。
(2)、开火车复习生字,并给生字口头组词。
(3)、齐读生字。
(4)、全班齐读生字。
2、复习课文。
(1)、全班分小节读课文。
(2)、指名代表小组读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整”、“恶”、“糟”。
2、观察生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整”,注意“整”的笔画较复杂。
4、教师进行范写。
5、学生观察后临写,并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6、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三、课外拓展。
1、分小组试着完整地讲述《变成什么好》这个故事。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故事擂台。
3、评出擂主、奖励奖章。
4、小老鼠变了半天最后还是觉得自己好,如果是你,你会想变成什么呢?
5、指名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并说说原因。
6、自己有什么优点,你发现了吗?
五、课堂作业。
把自己的优点写下来。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第八篇】
根据同学口述:每堆有5个松果,在表格中板书。
堆数1松果的个数5那么两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们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汇报,填表。
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你能把松果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吗?
板书:1个5是5,1×5=5或5×1=5。
2个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写,你们会吗?请你们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写,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齐读所写的算式。
有谁知道10×4的积是多少?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还能算哪些乘法题?
大家所说的这些算式都是根据黑板上这9个算式推算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应用,我们将这些算式改编成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
强调几个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齐读5的乘法口诀。
给3分钟记忆口诀。
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很多,老师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
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
你还能编出其它的儿歌吗?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第九篇】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练习知识点。
一、填空。
1、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2、2∶1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3、现在时间是上午7时45分,再过()分是8时正。
4、现在的时间是1∶57,再过3分是()。
5、()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时整,分针和时针重合。
6、现在是11时,再过2时是()时。
7、分针从6走到9,走了()分,时针从6走到9走了()时。
8、钟面上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是()时整。
9、钟面上时针走过7,分针从12起走了30个小格,这一时刻是()时()分。
10、钟面上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是()时。这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11、时针在9和10之间,分针指着7,是()时()分。
12、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14、1时=()分1时-8分=()分。
50分+40分=()时()分1时+15分=()分。
1个半小时=()分1个半小时-20分=()分。
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3、看一场电影要2()。
4、工人叔叔每天工作8()。
5、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15()。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1、计算要过关: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3、应用题要接触:
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仁华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数学课本中那样大。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第十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实物操作,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够比较出角的大小。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知道角有大有小,并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主题图)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有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其实这里还藏着一位新的图形朋友,(课件抽象出角)谁知道它们叫什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角。
1.摸一摸,直观感知角特征。
(1)(出示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在哪里?(学生可能会用手指尖指某一点)老师把这一点画在黑板上,问:这是角吗?(不是)那角是什么样子呢?拿出你的三角尺,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先把你的小手放这里按一下,看手上留下什么?(一个小坑、一个小点。)是的,这儿有一个点。
那我们从这一点往这边摸,什么感受?(直直的)。
再从这个点往这边摸呢?也是……?(直直的)。
同学们,我们摸到的就是角。
(2)刚才我们已经用手摸到了角,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刚才你摸到的角的模样。
师:请睁开眼,屏幕上这几个角以及刚才咱们所摸的角,他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生:都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直的线(课件分别闪烁顶点、边)。
(3)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角的特点,下面老师就依据你们的发现把屏幕上的角请到黑板上,小朋友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画。
师示范:首先画一个点,接着从这一点引出一条线,这条线怎么样?(直直的)然后再从这一点往另外一个方向再画一条直直的线。
师: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了,而且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通常我们还会用弧线来给角作上标记。
2.学一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很早以前,数学家们就给角的各个部分起了好听的名字,我们一起到数学书上找找看,把你找到的答案告诉你周围的小朋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师:由一个顶点引出两条边就组成了角。
3.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
师: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图形,它们是不是角呢?
4.数一数,图形中的角。
还有几个图形朋友也吵着要来上我们的数学课,他们都说自己的身体上也有角,咱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
师:三角形有3个角?四边形有几个角?五边形有?追问:六边形呢?十边形呢?是的,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5.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出示主题图)图上还有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也有角?
6.做一做,创造角。
(出示材料:一根吸管、一根皮筋、一张圆形纸、2根小棒)。
思考一下,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做出角。(学生活动,小组汇报)。
(二)比较角的大小。
1.感知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活动的角,怎样让它变得更大?(把角的两边张开)怎么让角变得更小?(把角的两边合拢)。
小结:看来我们要使角变大,只要把角的两边张开,要使角变小,只要把角的边合拢。
2.比较角的大小(观察法)。
做一个比它小的角,你确信你这个角比它小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
师:我们用眼睛看就能比较出大小,这种观察的方法在数学上经常用到。
3.比较角的大小(重叠法)。
师:当我们用眼睛观察,难以判断大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4.比较角的大小(边的长度)。
这儿还有两个角(出示红、黄角),哪个角大?
(1)老师要帮帮红角(剪短黄角的边),这样红角就比黄角大了吗?为什么?
(2)(拉长红角的边)这样呢?
师: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3)(课件出示放大镜)这样红角就比黄角大了吗?
(4)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吗?
师:这说明角的大小其实只和什么有关系?
5.比较角的大小(捉迷藏)。
辨别两组角的大小,每组只露出角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猜测哪个角大,并交流想法。
三、欣赏总结,走进生活。
回顾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欣赏角(组图)。
师:关于角的奥秘还有很多,只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那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