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学反思【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音乐课教学反思【优秀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第一篇】

音的强弱是国家课改教材音乐第二册的内容,我将教学流程分为三块。第一块:敲一敲,感受强弱;第二块:找一找,探究强弱;第三块:唱一唱,表现强弱,在第三块中,我这样做:

“同学们找找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强弱的声音?”

(学生寻找,然后举手发言)

“那我们能不能用具体发出强弱的声音呢?”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生一起探究能使身体发出强弱的声音方式)

“让我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拍一拍,敲一敲,有哪些不同的强弱声音,找的时候,可以与同学合作。”

(学生寻找,拍拍,敲敲)

鲁迅曾说:“纸上得来肤浅,心中悟出始觉真。”建构主义也告诉我们: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有得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本课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得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感受――表现――探究――体会音得强弱,特别是上述描述的环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合作者、积极的旁观者。教室成了自由的天地,欢乐的海洋。探究中,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教师之间在交流,学生在独立思考,在不断反思。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均得到了培养,这便是新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变化与收获。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第二篇】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有一个观点在萦绕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课堂拥有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让课堂成为他们才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在音乐知识降记号教学环节中,针对枯燥的乐理,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呢?我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找朋友》,把学过的音乐记号制成卡片,挂在学生胸前,我和他们一起表演,让学生找出好朋友升记号。这个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形成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同学们认识了降记号,课堂气氛活跃。

2、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歌、或舞,或尽情表现音乐,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有的在表演打雪仗,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来摹仿马蹄和铃铛声,还有的扮演飞马在天空中奔跑,课堂犹如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表现了学生非凡的创造能力。

3、在这节课中,我巧妙设疑,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如:你觉得我们唱得怎么样?你对课堂和老师有什么建议?等等。这些问题激励了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发表见解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歌曲的艺术处理仓促了些,不精细,学生的演唱情感表达不够,应在唱好歌的情况下,再进行表演,效果会更好。

2、学生课堂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进行教育,如拿打击乐器时,学生有抢的现象。

音乐课教学反思【第三篇】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提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趣味、直观形象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音乐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创设多种情境,调动学生进取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自愿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去感受音乐的真谛,体会音乐的魅力。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呢?我就粗浅地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重要生活资料,如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课堂之中,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对所学资料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根据这一教学规律,教师可利用教材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音乐王国,领略音乐知识的乐趣和奥秘。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用d、r、m、s、l、五个音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时,设计了一个“小蜜蜂”采蜜的游戏。请一位学生戴上写有“d”的蜜蜂头饰,其他四位学生则戴上写有“r、m、s、l”音符的头饰,游戏开始时,花围成一圈,“蜜蜂”任意去采花,被采的花跟着“蜜蜂”出来,再由“蜜蜂”供给节奏,如此反复,构成一个乐句。最终让学生自我唱一唱,评一评,改一改。实践证明:富音乐知识于充满兴趣与生机的游戏情境之中,使得旋律创作不再枯燥,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主动、学有所成。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造动机。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构成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诱发创造动机。

如:在教唱歌曲《小熊请客》时。这首歌有三段歌词,客人分别是小猫、小狗和小鸡,学生很容易唱会。为了鼓励学生进一步创编,教师随即问:“小熊过生日还邀请了其他许多的动物,大家猜一猜还有谁呀?”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很多。我立刻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动物,自我创作一段歌词,唱出动物欢乐的心境呢?”于是大家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兴趣高涨。经过这一环节的诱导,设境引情,诱发了学生的创造动机。在这种创编欲望的驱使下,学生的创造力不断被激发出来,创编得像模像样。并且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三、创设探索情境,强化学生自主感悟。

音乐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音乐课堂则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场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我独特的见解。所以,创设一个个探索的情境也很必要。

如:在《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不一样的声响》这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创编的兴趣,增强感受力,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欣赏乐曲的情境:让学生听了几首不一样风格的打击乐乐曲,感受不一样的打击方法所发出的不一样音响效果。然后让学生利用各种塑料空瓶来进行音乐创作,学生有了前面的感受,都跃跃欲试,经过模仿和自我的实践找出“捻、拍、敲、吹、打”等多种不一样的方法。之后让学生自由结合,利用各自的塑料瓶,运用不一样的打击方法,创编一组音乐来表现一个主题。这时,学生十分活跃:有的用吹空瓶的方法来表现刮风;有的用敲空瓶的方法表现打雷;有的用揉空瓶的方法来表现下雨;还有用吹、捻、打的方法来表现火车启动和进站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经过自我不停地思考,在想象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虽然有的同学表现的不太完美,但他们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在这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使新课的教学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群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的创新供给了天地。

四、创设生活情境、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以,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经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并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因为沟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音乐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并且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动手实践本事也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执教《粉刷匠》一课后,我让学生开展创编其它劳动情境和歌词的拓展活动。首先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做过那些劳动小能手,学生纷纷诉说:有值日生、扫地、拖地、洗衣服、叠被子……。之后我就鼓励学生伴着《粉刷匠》的音乐,创编一个自我劳动的情境,学生兴致盎然的活动开了,有的模仿扫地、有的。模仿拖地、还有的模仿洗衣服、叠被子等,劳动场面真是热火朝天。有了这些体验后,我就让他们把自我的劳动成果唱给大家听,顿时那些创编好的同学纷纷站起来进行了表演唱。学生在表现和创造活动中得到了丰富的劳动感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整个课堂完整而又充满了生命力。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音乐的无处不在,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与作用,对音乐产生亲切感,体验到音乐的价值。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能够结合教材、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创设其它的各种情境。例如:讲故事、猜谜、欣赏插图、舞蹈、多媒体画面等。但无论怎样都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不断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音乐的信心。

乌申斯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挖掘,给学生创设各种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尽情探索,让课堂充满魅力、灵性、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音乐课教学反思【第四篇】

[音乐课教学反思]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业的加重,音乐在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一、这是本学期第一节音乐课,学生有些拘谨,尽管我十分热情,极力的鼓动学生,但是收效甚微。真正调动起学生的还是他们参与其中的活动。回答问题只有八班同学一直很活跃,主动积极,情绪放松。一七班、一五班、一一班有些班不敢发言。除了班级同学之间的差异,可能还与我相同内容的不同语气、神情及无意的引导有关———努力找出,积极改正!

二、《月光》。本节课从贝多芬的《耳光奏鸣曲》说起,但是我们都了解的那个美丽的传说却是虚构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就让学生有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所以学生在欣赏《月光奏鸣曲》的时候就格外的。用心,想从中听出作曲家当时的真实感受。同名作品的比较也让学生体会了印象乐派、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不同,也许音乐不用过多的言语,但是经典作品肯定能让学生在听觉大餐中得到很大的精神享受,就连平常比较容易激动的班级都能静下来凝神聆听,可见优秀作品的魅力。但是有一点,对于现在的中学生,任何优秀的作品都不能太长,而且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更能增进学生对(都江堰》教学反思)作品的印象,所以欣赏课其实包含的内容,所要注意的方面就更多。

三、学唱歌曲。兴致高昂,学习积极,教学效果很好。本节课所采用的材料(特别是视频)比较新颖,所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的开头很重要,老师要唱歌,同学都拭目以待,吊足了他们的胃口,摇滚与戏曲的结合更令人耳目一新。激将法(说别的班级用三遍就学会了一首歌),让学生快速认真学会演唱歌曲。游戏又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知识讲解中加进老师的形象表演和幽默的语言,效果会更好,知识讲解放在头二十分钟,遵守学生识记规律。

四、《欧洲随想》。相对于中国民乐和西方音乐学生大部分都喜欢西方的,感觉对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很大的讽刺。客观的来讲,欧洲的音乐作品相比于中国的确实有着其先进之处。但是学生却不懂得、不了解这种先进究竟从何而来,这节课就是让学生来了解欧洲音乐的历史,进而理解中西音乐的发展进程的差异。但是直接讲述效果不好,我就从他们所知道的音乐家入手,从音乐家的故事讲起,让欧洲音乐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再纵观中国同时期的国情,中国音乐滞后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音乐课教学反思音乐课教学反思。对于二年的的学生来说,音乐课应该上升到一定得理论高度。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不同的班级表现是有差异的。有的班级同学们很会学习,主动记笔记,有的班级只是对音乐家的故事感兴趣。

五、《赛歌会》在讨论和欣赏几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阶段,各班情况大致相同,只是在赛歌会上表现出不同的演唱水平和反应速度。特别是第三轮,各班反应的敏捷程度不一,通过讲解舞台礼仪,发现学生对此了解比较少,(不如在台上的站姿和站位)。最后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了合唱能增进班级凝聚力的道理。

六、通过两个班的授课情况,发现学生对民乐趣味索然,决定对课程进行细节调整,变要求听赏、学唱为听辨、考查。聆听也欣赏是否用心与教师语言的引导有关,也与班级的同学有关。有的班级从以上可就死气沉沉,思绪没有火起来,以至于整节课都处在被动地位。通过调整,班内学生积极性有明显提高,但是学唱效果改善不多,究其根源,时间太短,鉴于此类歌曲不太受学生欢迎,不安排一节课全部学会,下节课复习的时候再做提高。继续用激将法,树立信心,加强要求,但不能苛求,会削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的。

七、《走近大师》。"长久以来,艺术大师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的象征,神秘而遥远,高不可攀,实际上,大师也产生于生活的土壤,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有着同样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通过教学,发现音乐课中的严肃音乐不易进入学生内心,而一些幽默搞笑的影片却能让学生在哈哈大笑中理解作品背后的内涵。通过《摩登时代》的观赏和卓别林生平的了解,学生对大师的表演风格、作品内涵、人物刻画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优秀的影片能给人带来精神的享受,更能带来精神境界的提升。

八、《奥林匹克》。学生对现代奥林匹克的了解还是比较宽泛的,特别是一些爱好运动的同学,因为这是一项世界共同瞩目的盛大赛事。开头让学生讲述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共享的过程,有的细节甚至我都不知道,我们的学生还是挺厉害的。但我给他们带来的是古奥运的一些故事,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古今的结合和对比,学生对此了解不多,所以兴趣浓厚。以至于学唱《奥林匹克风》兴致高昂。音乐课教学反思文章音乐课教学反思出自,此链接!。

九、《黄土地的畅想》。一节课如果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一节课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头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找同学表演秧歌,让他们猜在做什么,学生一下就猜了出来。其实学生感兴趣的是台上表演的同学样子,这样就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瞬间集中了起来。再在这样的注意力下,陕北的艺术作品欣赏哪怕不合他们的口味也会让他们静心欣赏的。在他们后半节课注意力又要分散的时候开始

十、《仲夏夜之梦》。授课两节过后才发现只有很少同学知道这个名字,莎士比亚的这部名作没有几个人了解故事内容、艺术价值。当然就别说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了。本来安排的作品曲式结构、动机等等的学习就黯淡了意义,我的授课中心就变成了莎士比亚作品的故事情节和音乐作品的欣赏。又通过同名作品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让学生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含义,不同的作者在相同的故事上也会进行二次创作。比方说影视班的《仲夏夜之梦》,就把一个古老的故事搬到了现代社会中,但是故事背后所透出的和谐、自然、仁爱、信任等精神依然不变,不同的只是表达方式罢了。

21 12494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