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学反思 音乐课教学反思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音乐课教学反思 音乐课教学反思优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音乐课教学反思【第一篇】

教学后记,又称课后分析,就是任教者在上完课一堂课或一个欣赏作品及一个知识技能后,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教学中的成绩、经验和问题、教训写成书面材料。现在不少教师都坚持写好教学后记,也是著名教师介绍的经验之一。

写教学后记确实是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因为这是一种教学上自我鉴定、自我评课、自我提高的有效措施。通过课后有意识地及时总结教学中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分析原因,研究改进措施,以作为今后改进教学的依据。坚持下去,必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又为日后的教学总结或撰写学术论文储备了宝贵而又说服力的素材。虽然写教学后记费时、费脑,但是,一举数得,何乐不为。

如何写好教学后记,充分发挥教学后记的作用?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一些老师交流的经验,应抓住7个字。

一、心,做有心人。

要有目的、有意义地做好这项工作,课内有心留意,主要教学那几个知识点,重点的、略带的把节与节、章与章、旧知识与新知识此问题与彼问题是否能巧妙地连在一起。用什么形式与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课型多样的特点,分类型记载,象音乐课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以音乐知识为主的乐理课,以游戏为主的唱游课,以知识技能为主的训练课,以听音乐为主的听赏课,以巩固为主的练习课等等,这样记载看起来就更清楚,印象更深。

在教学方法上,一节课的开始、结束,全过程是否简明,层次清楚,音乐知识技能训练是否有机结合,音乐理论以及概念掌握、理解得怎样;在调动学生的感情启发,学生形象思维等方面实施的情况如何;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动耳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如何,以及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有创意,所以要做教学有心人。

二、勤、及时记载。

这是写好教学后记的关键之一。根据记忆规律,在识记以后不久就开始遗忘。因此,写教学后记要趁热打铁,课后及时记载,立即整理归纳,总结分析,记录于册。如果拖久了,课堂教学情况,回忆起来时间反而费长,甚至遗忘。尤其是艺术技能方面的,必须在下一环节加以纠正掌握知识点,才能顺利地往下教学。

三、全,全面分析。

首先要对教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细致全面的回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结构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进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到师生活动,教学效果都要象过电影似地琢磨、反省,归纳出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待进一步改进。在全面分析基础上还应根据教学目标、音美课的类型等,突出重点地总结,记载自己体会最深的“得”与“失”。这样记载才具有较好的价值。全,不是面面俱到,一课一记载要有一得,否则会形成次次记载千篇1律。

四、活,灵活多样。

写教学后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应根据要求和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因课而异,不拘一格。我参考了一些教师的教学后记,有的记在教案旁边,随着教学过程而写;有的记在一节课后面;有的没有专门的教学后记本上;有的全是文字记录,有的文字和符号兼用。总之,不论任何方法、形式,以反映教学情况为准。

五、高,标准要高。

分析教学情况,提炼得失,不能低标准地就事论事,应有一定的高度。这个高度不是自己随心所欲而定,要根据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学原理原则和不同年级不同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学生的年龄、身心特征来衡量。另外,教学后记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高收成。这样的教学后记才是精品,可供自己之用和他人的借鉴。

六、实,实事求是。

写教学后记是教师自觉的工作和自我的要求。因此,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教学后记应如实地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中肯地分析成与败。即使是学校领导要求的,也不应只求形式,只图应付,只为检查,这样,就失去了写教学后记的本来意义。

七、恒,坚持不懈。

许多事实证明,任何工作、任何事情,坚持数年,必有良效。写教学后记也不例外,需要始终如一地长期坚持下去,决不能“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记得了写一写,忘记了搁一边;空时会记,忙时忽略。要养成一种习惯,实际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可以算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我写教学后记的想法和做法,严格说起来,不是经验介绍,而是抛砖引玉,期望有更多的教师来重视和做好这项工作,以求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音乐课教学反思【第二篇】

一个学期已经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 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 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 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 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 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

音乐课教学反思【第三篇】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通过聆听、欣赏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也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为了能让学生深入到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品中,整节课的听赏程序是:分段聆听——整体聆听。兴趣是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所以在开始导入的设计中运用了互动游戏导入,一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拉近师生的距离,二是为了能激起和调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三是在游戏中学到有关音乐的知识。

初听三个音乐片段,(其实是《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的主题、变奏一和变奏二的旋律)并让学生用音乐要素等语言来谈谈片段二、片段三音乐与主题音乐的异同点。这个问题设计的出发点能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找出旋律变化、调式变化、力度变化等方面,让她们理解同一条旋律通过不通的变化,这样的创作手法叫做变奏手法。学生的素质比较的好,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基本能说出异同点。但是在完整聆听之时,让学生用音乐要素的语言来填写音乐表格,可学生边听边犯糊涂了,因为他们不知道音乐在哪里开始时变奏一,哪里是变奏二的旋律。原本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给他们提示,但是,这样感觉又缺少了欣赏音乐的完整性。所以学生只能在一片茫然中在填写音乐表格。之后,老师在分析音乐表格时,重复了上一环节,分段聆听分段分析。我想如果在分段和完整欣赏这两个环节在巧妙一点的设计,就不会出现重复的感觉,说不定也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什么是变奏曲等音乐知识。

一堂课除了精美的设计之外,还有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很重要,所以我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养。

音乐课教学反思【第四篇】

整合具有两方面的涵义:它既是一种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种理念上的整合。在形式的层面上,音乐教育活动的整合是指将音乐教育活动与其他学科领域活动之间的交叉、联系和联合;在理念的层面上,音乐教育活动的整合是指用一种整体的眼光看待音乐教育活动的性质,使音乐教育活动超越于学科本身的视野,赋予幼儿更为丰富的眼光,使其能从艺术的、科学的和人文的眼光来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音乐主题活动主线

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儿情感体验与游戏经验对幼儿的学习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活动前,教师应充分担当起观察者的角色,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包括幼儿获得经验的方式,这样才能寻找到音乐素材的“生长点”,并据此确定相应的音乐主题活动,从而让科学的、启蒙的活动内容与自然事物现象密切联系起来。如我发现平日里孩子们对操场上的哈哈镜非常感兴趣,他们乐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乐着……幼儿照哈哈镜的游戏经验赋予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歌曲《哈哈镜》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说唱歌曲,它体现的是人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选择它作为音乐主题开展的音乐主线。

二、有机整合各领域的内容为音乐主线服务

整合的理念,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它提示我们教育内容要全面,即同一个内容的学习可以实现多种价值,既要关注认识的价值,又要关注情感的需要,避免过于单调的知识传授,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整合的教育内容要适宜,即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整合的必要性,有机整合各领域的内容,看它们是否符合幼儿的现有需要;是否对音乐主线有辅助教育意义;是否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哈哈镜》歌曲教学后,根据活动需要与幼儿的兴趣,汲取各领域相适合的内容,我们整合了语言活动“狮子照哈哈镜”、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和亲子活动“有趣的哈哈镜”等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创编并生成了“哈哈镜”的主题活动。

三、采用整合的教育教学方式让音乐“说话”

要体现整合教育的观念,教师就应该克服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鼓励幼儿从多方面来认识和表现。

(一)让音乐材料“说话”

音乐活动可以利用其特有的艺术性,将音乐的优美旋律、变化的节奏和不同的音色与幼儿生活情境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材料“说话”。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幼儿与各种音乐材料互动,从而提升审美情感。如亲子记录“有趣的哈哈镜”,发动家长协助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哈哈镜,并用图画、标记、文字等方式记录探索结果;引导幼儿把自己照哈哈镜的模样用好听的词汇编成说词,帮助自己记忆……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可以经历一种更为丰富也更为主动的学习。又如,围绕音乐主题开展,我在探索区投放了平面镜、放大镜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索放大镜镜像产生的神奇效果。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拿着镜子在自由交流着:“放大镜一面是鼓鼓的,另一面是扁扁的”“镜子会反光,放大镜也会反光的”“鼓鼓的这一面照的东西变小了,扁扁的这一面照的东西变大了”……在自由的科学探索中,幼儿不仅认识了放大镜镜像变化的特性,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内容。

(二)让幼儿用音乐“说话”

要培养幼儿的乐感,就必须让幼儿自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用音乐“说话”,进行个性化的表现。活动不限定于一次完成,而是在一个连续的过程性活动中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并将经验迁移到新的材料中,让幼儿结合自己对新材料的理解,运用动作、创编和合唱等多种方式尽情地用音乐语言表达个人感受。

1、为歌曲配动作

根据该音乐素材的特点,即双声部说唱的地方有问奏音乐,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听辨歌曲中的问奏,创编照哈哈镜的滑稽动作。借助幼儿间的思维互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么滑稽动作表现照哈哈镜时,幼儿开始只是用诸如踮脚尖、半蹲等动作来表现形态上的变化,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的创意越来越多,从身体动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横生。同时,在为歌曲配动作时,有些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滑稽动作,结果出现了混乱,但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时找到了原因——幼儿过于热衷滑稽动作而忽略了音乐。于是,我肯定了幼儿在动作上的创意,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倾听乐曲,并根据音乐的变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动作,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

2、为歌曲编歌词

根据节奏创编歌词,将创编歌词的学习融人到变化橡皮筋的“魔术”当中,有效地激起了幼儿创编兴趣。如:圆滚滚、胖墩墩,长又细、瘦又高;小小的、肥肥的,高高的、短短的;宽宽的、扁扁的,瘦瘦的、长长的;长又细、圆又胖,高又瘦、短又小;长又长、厚又厚,扁又扁、粗又粗……创编完歌词后,以游戏“照镜子”的形式说唱歌曲。

3、双声部合作演唱歌曲

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组用歌词伴唱,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将歌曲教学画上圆满句号。贯彻整合教育理念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蕴涵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思想,在音乐主题教学组织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审美与快乐”的音乐教育理念。

21 26304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