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设计【通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七年级语文下:《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设计【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
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感情
过程方法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精神
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会比喻说理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所限,对于散文仅能初步了解,而对于说理性强的随笔杂文类的散文就很难理解。虽然本文是1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然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现代较为久远,且作者的革命豪情和审美意趣非同寻常,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不容易深透理解和体味文字背后蕴含的隽永意味。而且由于说理性强,学生也不太感兴趣又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着力引导,以达到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豪壮情怀
揣摩语文浩荡雄奇的语言及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探究分析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学过历史应该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这其中有过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跃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辉煌;也有过艰难挫折曲折坎坷。尤其是近代以来,我们更是陷入外强入侵、内乱不断、民生凋敝、国破家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可以说是灾难深重。殷忧启圣 多难兴邦,正是在这一艰难的国运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其中就有中李大钊,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著名说理散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3、介绍本文写作背景(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临阵脱逃,垂头丧气,悲观失望,彷徨苦闷,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这是摆在每一个革命者、每一个有爱国心的正直的人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必须作出抉择,必须作出明确的回答。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极大的振奋。
4、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一 (xiè )千里 险 (jùn)
丛山 (dié)岭 阻 ( yì )
逼 (xiá) 奇趣横 生
(qí qū) 浊 流滚滚
旅 行_______ 李大(zhāo)____
5、解释词语
逼狭:形容很狭窄。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阻止、抑制。
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亦复如是:同样如此,也是这样。
雄健:强健有力。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6、朗读课文归纳本文的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课件出示课文结构写作思路)
a.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第二篇】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体会并领悟到文章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的比喻。
3.激励学生用雄健的精神克服困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反复朗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其为其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的比喻,从中表现出作者的情怀。
教学构想
本文适于朗读,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品位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把握比喻,及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
一、 新课导入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问学生你是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和“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
在正如歌词所言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20世纪20年代,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李大钊创作了1篇震撼人心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他对畏难者,怯懦者,歧路徘徊者的警戒和鞭策,对奋勇前进的革命者的深情地送颂赞和鼓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李大钊先生所提倡的雄健精神。
二、 整体感知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五四运动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在黑暗中徘徊,苦于找不到光明,精神疲惫。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雄健的民族精神,在当时,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
三、 由题入文,朗读体味
1.课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是要本文的内容:一是叙说我国当时的国运——艰难;二是强调我国国民并具备的精神——雄健。自由朗读课文,他的文章是如何写国运的艰难和国民需要怎样的雄健的精神的。
艰难的国运——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2.选择一些你最有感触的语段和语句反复朗读,并向同学说说你的感受。
比喻: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的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泻千里——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中华民族所逢的艰难国运
扬子江、黄河穿越沙漠、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千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革命必胜、民主必兴。
3.齐读课文,加深感受
四、 质疑探究,反思总结
1.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试结合当今的时代、生活或自身谈谈对这种趣味的理解。
讨论明确:
这种“趣味”,其实是经历艰难险阻之后的趣味,是一种战斗的快乐,是一种奋斗的幸福。
2.反思总结: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但是,我们只要拿出这种雄健的精神,那么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挫折不能经受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也拿出这种雄健的精神,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可以屹立于世界。
五、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体会和理解。
2.试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段话,要求说明一个道理。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逼狭、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爱国精神
2、能力目标
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通过一系列比喻进行生动形象的说理的写作手法
2、德育目标
以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感受李大钊博大磊落的英雄气魄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
2、学习本文借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导语
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国主权不断受到资本主义殖民者的剥削,人们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高呼人们起来反抗,以赢得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他们有的手持钢刀,用敌人的血来祭奠那逝去的灵魂;有的愤书疾笔,希望唤醒人们麻木的灵魂或者痛斥侵略者的不良行为……因此,无数的英勇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无数的优秀篇章流传至今,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其中的1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一起来感受作者那满腔的热血与豪情。
(二)作者介绍2
(三)写作背景介绍3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封建复古势力也再次对新文化运动进行疯狂的反扑,中国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那些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懦弱的人和奴颜卑膝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或化敌为友、为虎作伥,或者畏惧斗争循迹而去。而大多数正直的爱国志士则在黑暗中徘徊,精神不振。
针对这种情况,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期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救民事业变成全民性的事业。
生字词(见图片4、5)
学习课文
1、朗读课文,并归纳各段大意。(6、7)
全班同学朗读文章,在朗读的时候思考下每一段的文章大意,等下请同学上来回答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必须在奇绝壮绝的境界中才能感受到美的美趣;
(4)国运艰难,需要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2、思考:“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8、9)
第四节开头的一句: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第五节中间的一句: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由此可见,“艰难的国运”有两个方面,一、是时代性,“现在”“目前”——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
3、试阐释文中所表现的“雄健的精神”?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先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然后进行回答什么是'“雄健的精神”。(10)
课文中“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魄势”、“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是勇于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是积极乐观、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不断奋斗的革命精神。
4“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11)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情入境:
1、出示诗歌,提问:有谁知道这诗的作者,谁能讲讲这诗的意思。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2、走近作者李大钊:
李大钊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1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3、课文背景: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丰富,激情澎湃。
二、自渎感知,整体把握:
1、积累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从中选四个词语写一段话。
逼狭 崎岖 阻抑 险峻 一泻万里 奇趣横生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2、体会文章应用镇养的语气来读。
明确: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3、抓住割断的关键词来看作者的行文思路:
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史路——中华民族的精神
4、说说本文的各段段意:
第一段内容: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第二段内容: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第三段内容: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内容: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内容:用扬子江、黄河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战斗风貌,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5、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再读课文,解题探究:
1、怎样理解“艰难的国运”?
明确:包括两个方面:①自然:逼狭,崎岖,险阻。
②国运:处境艰难(帝国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怎样理解文中“雄健”的含义?
明确:包括两个方面:①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②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3、“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明确:雄健的精神: ①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
②奋斗中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成功,必然会更加感到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这种快乐和幸福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可以体会到的。
5、这篇文章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第二段语意的重点是逼狭险峻的境界,第三段语意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二段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美趣。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气势磅礴,铿铿有力。
2、语言运用的技巧:运用比喻说理。
3、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①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②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③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④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⑤曲折回徊,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⑥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⑦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⑧艰难的国运:“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⑨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⑩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板书设计:
4、比喻的作用:此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层层设喻,步步推理,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丰富了文字的含义和作品的意蕴。
5、作者的情怀: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和强烈爱国主义的情感。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间,学生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3、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4、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下一篇: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