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人员请假制度优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读】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社区矫正人员请假制度优推5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社区矫正人员请假制度【第一篇】

为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管理,避免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脱管和重新违法犯罪,根据《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等法律和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理由正当合法。

社区矫正对象因下列情形需要离开社区矫正执行地的,应当提前三日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一)本人就医、结婚、离婚、生育、参加考试等需要离开执行地的;

(二)涉本人的仲裁、登记、许可、调解、复议、诉讼等活动,确需本人赴外地参加的;

(三)法定节假日需离开执行地探亲、祭祖的;

(四)本人近亲属婚嫁、病重、亡故等,确需本人赴外地处理的;

(五)因生产经营等工作需要,确需本人赴外地处理的,不包括赴外地务工;

(六)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确需本人离开执行地处理的其他情形。

二、证明材料齐全。

请假前和销假时应提供能够佐证上述外出正当理由的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通知文件、食宿和交通票据、照片、视频、实时定位图、通话记录等。对因正常工作或生活需要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应提交去往市县名称、时间、频次等相应的工作、生活的证明材料。

三、审批程序合法。

申请外出时间在七日内的,由司法所批准,并报县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备案;超过七日的。,由县社区矫正执法大队批准,且每次批准外出的时间不超过三十日。

四、销假手续规范。

外出期限届满后,社区矫正对象应及时到社区矫正机构或者司法所办理销假手续,同时应如实提供外出期间取得的食宿、交通票据以及其他与外出事项、地点相关的文字、照片或者视频等证明材料。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期返回,需要延长外出期限的,应当通过电话、微信或者由近亲属代为履行报告手续,按审批权限审批。

五、监管措施到位。

对于批准外出的社区矫正对象要通过电话通讯、实时视频、实地查访、手机定位、移动端APP、微信等方式实施监督管理,核查外出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情况和行为表现。

六、处理措施落实。

对社区矫正对象不假外出、逾期不归、未履行销假手续、外出期间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等行为的要按照“违规必查、违规必罚、过罚相当、依法处置”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别处置,依法使用电子定位装置,或者列为重点管理对象,依法落实训诫、警告等处罚措施。

社区矫正活动方案【第二篇】

为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根据和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20XX]49号文件《关于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缓刑、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假释及监外执行五种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不仅有利于落实党的改造罪犯政策,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更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推行社区矫正工作,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充分运用社会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五种罪犯管理和改造的一条重要途径。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二、指导思想

社区矫正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合理配置行刑资源、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促进社会治安秩序的良性循环为目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加大对非监禁刑罪犯的教育、矫正力度,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为“构建和谐城关,实现奋力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三、工作原则

1、开拓创新原则。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吸收并借鉴国内社区矫正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我镇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依法规范原则。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要在法定权限、法定期限内,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3、密切协作原则。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国家司法、刑罚执行、治安管理、社区管理、群众工作等诸多层面,有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各方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整体合力。

4、公开监督原则。社区矫正工作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群众监督,以促进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有效开展。

四、适用范围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我省社区矫正工作适用于下列5种罪犯: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裁定假释的;

4、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5、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女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当作为重点对象。

五、主要任务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和监督。

2、安排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政策形势、行为规则等方面内容。

3、组织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体、技能状况,安排一定时间的社区公益劳动,公益劳动情况记入档案,作为考核与鉴定的依据。

4、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正。根据矫正对象的需求,结合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制定心理矫正方案,进行心理咨询引导,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六、工作要求

(一)建立社区矫正组织。镇成立由镇党政领导任组长,综治、公安、司法、民政、财政、劳动、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由城关司法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

(二)建立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立由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社区矫正工作者是指司法所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社区矫正志愿者是指工作(居住)在社区内、热心于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团体人员、社区服务人员、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教师、矫正对象的近亲属和原工作单位人员等。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由镇社区矫正办公室组织批准并颁发聘书。

(三)各有关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责。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1、公安部门要配合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考察。对实施社区矫正期间,违反监督、考察规定,不服从管理的社区矫正对象,根据具体情况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对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的减刑、撤销缓刑、假释和收监执行的书面意见,及时进行审核,提出建议,通报原判人民法院,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办理;对下落不明的矫正对象,及时进行查找;对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对象,及时依法处理。

2、司法行政部门为社区矫正工作主管部门,要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衔接、矫正执行、监督管理、考核奖惩、矫正解除、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要严格执行《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流程(试行)》、《安徽省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工作规定(试行》、《安徽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试行)》。

3、民政部门要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矫正对象(特别是伤残、家庭困难人员)纳入低保范围。

4、财政部门要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标准:按五种罪犯上年人数每人每年1000元列入财政预算),保障社区矫正工作正常运行。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级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作用,积极为符合条件、就业困难且有就业愿望的矫正对象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6、工会、妇联、团委等单位要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

七、实施步骤

社区矫正工作从20XX年10月起全面推开。

(一)动员阶段(20XX年10月)。 召开社区矫正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

(二)启动阶段(20XX年10月)。 镇成立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组织开展社区矫正业务培训;明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形成运行机构;组织协调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衔接工作。

(三)实施阶段(20XX年10月以后)。 镇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组织,招募志愿者,制定工作计划;正式接收社区矫正对象,并为其制定矫正方案,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和相关台帐,开始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八、工作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大意义,把社区矫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平安太和”建设之中,加强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司法行政部门切实保障。要配齐配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的培训,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要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的启动经费和专项经费,将社区矫正工作的专项经费单独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要认真执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办事,定期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请示报告制度。社区和村一级党的基层组织、各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和协调社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社区矫正人员请假制度【第三篇】

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应当享有人格不受侮辱,人身安全及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享有辩护 申诉 控告 检举以及其他未被剥夺的权利,但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管理;

2、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3、参加学习教育和公益劳动及公益活动,服从安排,遵守纪律;

4、定期到司法所汇报自己的思想活动情况,确因身体状况不能出行,可委托亲属或协助帮助责任人以书面形式代为汇报;

5、迁居或离开居住区域时,须经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批准;

6、未经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7、遵守会客的。规定;

8、遵守其他监督管理规定。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矫正对象,同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①在指定医院接受治疗;

②确因治疗需要转院或者离开居住区域的应当报司法行政机关,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③治疗疾病以外的社会活动,应当报告并经批准。

注:此《规范》在社区矫正宣告时发给社区矫正对象。

社区矫正人员请假制度【第四篇】

一是明确审批权限和程序。外出时间在七日以内的,由司法所长、辖区社区矫正中队长审批,报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大队备案。外出时间在七日以上一个月以内的,由司法所填写《社区矫正人员请假外出审批表》,司法所长签署意见后报辖区社区矫正中队长、社区矫正大队、分管局长审核,由局长审批。

二是明确担保方式。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县,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请和相关证明,并由其近亲属和本村(居、社区)干部出具书面保证。

三是明确监督措施。司法所通过信息技术、通讯手段和跟踪管理等方式和途径,对外出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考察和教育管理。社区矫正人员返回后,应当在24小时内到司法所当面报告,并在《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审批表》上注明销假时间。

四是明确处罚方式。发现社区矫正人员违反外出期间管理规定的,责令其立即返回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罚;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违规外出的,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安徽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罚。

社区矫正活动方案【第五篇】

20XX年度全镇社区矫正工作要以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扎实工作、狠抓落实、齐抓共管,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水平,努力实现我镇社区矫正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贯彻盛市、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为中心,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整体水平,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的职能作用,为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维护郑楼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二、工作原则

坚持按照“依法规范,积极稳妥”的工作原则,推进全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坚持以“矫正为本”的原则、教育、矫正、转化每一名矫正对象。

三、工作目标

一是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管,确保社区矫正对象漏管率不超过2%、脱管率不超过2%、重新犯罪率控制在%以内。二是规范和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社区志愿者队伍。

四、工作措施

1、镇村(居)两级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健全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完善工作保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

2、坚持“矫正为本”的原则,规范矫正对象的管理教育,按规定组织矫正对象开展警示教育、心里咨询、公益劳动、技能培训等专项教育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引导社区服刑人员的认罪伏法;依法维护矫正对象的权益,从解决矫正对象的实际困难入手,不断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的研究,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个性化矫正体系。

3、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落实专职工作人员,镇司法所配备2人司法行政编制工作人员;加强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相关知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分期分批的学习培训,培训率达到90%以上;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业务检查和指导,建立矫正对象和社区矫正工作的考核机制,规范矫正对象档案、工作台帐、文书材料的制作、管理、传递和使用。

4、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加强社会帮扶力量,进一步组建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并实行动态聘用制管理。

5、加强安全保证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早建立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三是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落实审批责任,消除管控盲区。

6、加强社区矫正示范点建设,要按照承担三项任务(课题研究、形成示范、创新经验)和实现五个突破(理论研究、形成特色、提高质量、完善制度、形成体系)的要求,制定措施,加大对示范点的检查、指导力度。

7、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镇村(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考核,以促进各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8、要发挥社区矫正工作调研的引导和信息的宣传作用。总结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成功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65 238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