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行为艺术通过身体作为媒介,表达个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挑战传统艺术界限,激发观众思考,是否能重新定义艺术的本质与意义?以下是阿拉题库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行为艺术(最新5篇)文章,欢迎您借鉴参考。

行为艺术【第一篇】

笔者问:你知道品牌投影和品牌拟人吧?你觉得如果你见到一个人,你怎么样了解他的为人呢?

企划部长沉思一下:我好像明白你的意思了,了解一个人有两个办法:一是与他接触的直接经验;二是听周围朋友的评价。

笔者说:对头了,哈哈。你们的企业就是一个人,你的各个I,都是被动的统一员工的认识,想让消费者通过认识员工来认识企业品牌,但是I毕竟是自我的成分更大,太过被动吧?

企划部长拍案而去,抛下一句话:明天再聊!

我们把企业比作一个人,营销和公关活动都更像是表面化的名字,功能逐渐退化到让消费者认识你,而不足以被人了解。我们的做法可以称为:B-BI,无意制造概念,但是也保留对于这一概念的所有权。有兴趣的企业可以联系我。

B-BI可以理解肢体语言行为识别,或者意译为企业行为艺术。

企业行为艺术阐述

企业的行为艺术不是新鲜的概念,目前来看过去承载这一功能的是公关活动,但是随着公关越来越为了商业而商业而失去了吸引力,这各功能需要另外的载体。于欣烈先生在《环球企业家》2007年的2月刊上曾经提出过这个概念。但是仅仅是从企业销售人员的选秀活动上说起,思路稍显狭隘,但是足见其思想的新锐。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企业行为,除了企业的促销活动和公关活动之外,还有什么是企业行为呢?

一、 招聘行为:各种招聘会、招聘广告、包括已经消失了的“绝对挑战”都是企业展现自身文化、推荐自己产品的绝好机会,但是很多企业的招聘活动完全有失水准。

二、 员工活动:包括做广播体操和集体旅游。

三、 企业总裁:很多媒体很喜欢和企业总裁接触,不论是经理人还是所有者,这个时候企业的总裁不过是一个符号,很多CEO,比如王石登山、黄明开博都是企业符号的凝结,归做企业行为。

四、 公益活动:案例-美国的鸽子事件。

五、 促销:促销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价格战、打折、买赠、人员促销,一切在终端进行的为了增加产品销量的活动都是作品牌的绝好机会。

六、 员工的社会活动:

七、 出书:很多国外的企业喜欢这一招。

八、 讲演。

九、 组织市民参观企业。

十、 企业建筑风格。

十一、 企业博客。

十二、 打官司。

十三、 售后表现。

十四、 ……

企业在面对消费者的时候,完全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个求职者和一个业务员,从一些个体行为上吸取一些优点� 值得注意这个理论目前看用于建设企业形象和体现企业文化比较适用。

不要放过行为艺术的每个细节

行为每个人都有,只有有性格的人才会被人记住,只有有实力的人才会被人称道,只有艺术的行为才会产生艺术效果。比如?比如什么?比如GOOGLE、比如NIKE、比如ADIDAS的办公室的网络曝光,绝对是运作高手的得意之作。不仅让人议论、更让人向往。

实践者总是理论者的源泉,很多企业冠名节目、举行比赛都是企业行为的体现,只不过企业自己不这么说。

但是这些活动现在看来太过凸现商业目的,就像生活中一个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目的太过明显的话,得到的人际关系也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不会有好的朋友,企业也是一样,得到的是想来占便宜的,不是长期的忠诚顾客。

这样一来,企业更应该注重一些细微的细节,海尔的服务就是相对成功的企业行为艺术。

需要注意的:企业的行为要和自己的文化定位、产品定位、顾客定位相吻合,你的目标客户都是比较老持成重的不惑之年的人,你的企业行为偏偏玩时尚、大范围举行员工的街舞大赛,就很让人担心了。你什么时候见到奔驰厂家赞助篮球赛而不是高尔夫呢?

行为艺术【第二篇】

从讨论的主题来看,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期待其讨论结果的研讨会。年轻艺术家与前辈批评家的“对话”行为出现在这样一个场合,相比上一代的行为艺术家,这样的语言要显得轻松、幽默与“合法”。有评论认为,行为之所 而行为艺术不仅仅是关于行为的艺术,同样也是关于行为规约的艺术,也因此而具有泛政治化倾向。行为艺术以参与性、日常性和事件性体现艺术社会的民主精神,这种性质和意向,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对博物馆、美术馆展览、收藏机制的反叛,对权力与资本合谋下的资本主义市场意识形态的嘲弄和疏离。在发展中国家则多与社会政治、道德规范、法律体制等因素息息相关。而包括行为艺术在内的当代艺术,实际上在本土面临着合法化存在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在行为艺术与意识形态及其展览机制之间,构成了压制与疏离的话语紧张,这点在国内的九十年代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关涉到行为艺术自身从策略到语言的自我完善问题。

譬如2011年3月,艺术工作者成力在北京通州一艺术馆以展示作为其行为艺术展,而后被警方带走,并因“寻衅滋事”被处劳动教养一年。警方认为,成力在公共场所进行表演,引发多人围观,造成现场秩序混乱。尽管成力的律师称“成力行为属于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所、面对特定人进行表演的艺术行为,其场所不能被认定为公共场所……不适合对成力实施劳动教养。”尽管还有观点认为,让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对这种挑战传统道德的行为,公众不仅可以甚至应该口诛笔伐,但公权力则应该依法、公正地对待。

如果说这是一个失败的行为艺术,那么2004年七零后艺术家陈光在实施作品“人种”时则要幸运得多。方式是作者本人和一位高龄、且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老人(1924年出生于北平,汉族,1932年受私塾教育, 1948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1977年起曾在北京某高等美术学院任普通职工)发生,并作录像记录。关于这个作品,作者可能要面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拷问或谴责,不过至少没受到法律上的“制裁”。

稍后的诗人在市区书店朗诵时后被拘留事件(2006),人大学生面对记者访谈事件(2010),不时让行为艺术成为艺术爱好者们的入门级谈资,似乎不裸、不被抓就不足以“行为艺术”。当这个词被滥用时,一方面可以看成大众对此的调侃与戏说,另一方面也不乏对艺术家提醒:对自身和作品的把控程度。

常被介绍为“中国最受争论、禁书最多的作家”的阎连科在谈论禁书时写到:世界上有无数作家都曾遭过禁,但之所以仅能记起这个队伍中少数的名字,不仅仅是因为被禁,更是因为他们写出了被禁的优秀而伟大的作品。对于行为艺术也一样,关键不在于其是否“犯罪”,而是作品本身是否足够优秀,足够跨越国度或政治甚至时代的局限,被禁或争论并不等同于一个优秀作品的尺度与标准。扯远了,回到论坛事件,暂且不言其他,至少可以看做是一场关于行为艺术的艺术行为。(文/张宗希)

行为艺术【第三篇】

一、行为艺术概述

所谓行为艺术,是采取很夸张的表现手法,用行为来表达人对世界的感觉与看法。这些行为有些是美的,有些是丑的,但不是人在正常状态下有的,� 即使在其发源地的西方,也因其流派、观点的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关于行为艺术的争议,至今也没有停止过。有

当今国内行为艺术表现形式纷繁复杂,千奇百怪,褒贬不一,然而行为艺术在我国艺术领域和法律领域分别处于非主流化和半合法化状态,还无法像京剧、芭蕾舞或诗词、交响乐、国画、书法那� 对于行为艺术的规范问题艺术家与法学家态度不一,多数法学家认为当前行为艺术急需立法规范,而艺术家大多则认为行为艺术的灵魂在于自由,法律不该界入。毫无疑问,艺术追求自由不受约束的本性,与维持社会常态的法律秩序之间存在巨大的张力。

二、当代行为艺术的分类

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方位接轨世界后在经济政治包括文化艺术方面受到全面的启蒙后,行为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当然由于国内行为艺术发展时间还较短,研究和规范也不成熟,艺术人士与社会大众在审美意识上还有较大区别,公权力与私权利还存在较大冲突等因素,籍于国内对此分类还未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根据行为艺术在审美观,主体和表达思想等方面的不同,笔者将行为艺术分为“美”的行为艺术与“丑”的行为艺术,艺术家的行为艺术与大众的行为艺术,个人行为艺术与公共行为艺术。

“美”的行为艺术指通过创作者的灵感和创新能给受众带来审美上的愉悦的艺术表达方式,它是符合当下社会一般公众的审美观的,比如西湖边的行为艺术①;“丑”的行为艺术即那些并未给社会公众带来一般的美感的行为(甚至可能包含一定程度和范围的暴露,和暴力等,由于社会大众与艺术人士的审美观存在区别,因此有些“看上去不美”的艺术形式同样有着特别的价值,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属于合法范围),比如艺术学院艺术事件②。随着社会的多元化,美与丑的界限也日益模糊,过去人

艺术家的行为艺术是指主要由艺术专业人士进行的表达思想深度超越普通公众的艺术创作,例如着名的拯救地球行为艺术③。而大众的行为艺术是指由普通社会公众参与或进行的表达行为,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和公民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以及面对社会压力逐渐增加,公众逐渐通过善意的幽默讽刺来表达无奈或宣泄情感,比如近年来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地铁中出现的鹿头人、蝙蝠侠、木乃伊到高达人、公鸡兄弟等个人行为艺术④。这些普通民众制造的行为艺术轻松恢谐,让平时枯燥单调的生活也增添了些趣味,释放了人们日益增加的生活和精神压力。而另一些基于特定的事件而作出的特定表达主观也许无意,但客观上可能形成了特定的行为艺术形式,当下也可称为草�

个人行为艺术与公共行为艺术主要是从所表达的思想有无涉及公共权利与利益来区分,只表达个体心理和精神而不涉及公共利益的行为一般可称为个人行为艺术;而表达行为同时关注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关系范围的行为可称为公共行为艺术。许多更纯粹于艺术的艺术家的创作主要是个人行为艺术,它们的艺术性和小众性更强,比如“暴力感”⑥;由于当前国家民主法治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侵犯公民私权利与公共利益的行为屡屡发生,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在法律等正式渠道解决不畅时,许多公民有意无意的通过行为来表达着自己的诉求,“锦旗哥”事件和“最牛钉子户”事件引起的社会关注更多集中在维护权利上面,然而当事人自身无意的行为却产生了艺术化的效果。

三、行为艺术的法治价值

从主观上来说,艺术的创作需要自由的空间。艺术家在创作时不仅要表现自我对自由的向往,也要形象地表现自由的精神。人作为人本身,可以像萨特所说的“人是自由的,自由就是人”。黑格尔也指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由于人有思想”⑦。“思想和行为是人类专有的特征,所有的人都具有这两个特征”⑧。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谁能左右谁,指挥谁。歌德说伟大的艺术是在限制中表达自由。对于自由的渴望是艺术、文学和戏剧作品表现的一个普遍的主题,自由是人的完美性和高贵性的另一个代名词,为人类呈现了探索人的神秘世界的另一扇奇妙之窗⑨。

从客观上讲,社会要有民主自由的空气,这也是我们的社会所应该加以营造的艺术氛围,一个没有民主自由气氛的国度是不可能产生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大师的。时所谓的“主题先行”、“两结合,三突出”等艺术思想的泛滥,正是违背了艺术创作的规律。统一的思想,强大的政治压力和不自由的环境消解了艺术家们的自由视角,当一种强力意识形态以”革命的名义”剥夺了艺术家的独立人格与创作个性时,使一种艺术风格以国家意识的形式而大行其道,那么它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这一点,着名思想家密尔通过“社会暴虐”的论述,作了最清楚的交待,在它看来,自由的根本就是个性自由的实现,个性展示了人的独特性,也代表着人的创造力,这才是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所唯一可以凭借的力量。⑩

行为艺术体现的自由如此重要,社会对自由的态度更加重要,那就是宽容,社会宽容包括了“确信地肯定他人——而且在真理的问题上——把他人当作是一个相同价值的人类……”豘。对于多元社会里的人际关系……只要一个人的自由不妨碍其他人的享有同样的自由,他的思想言行就应该得到尊重。换言之,社会对于标新立异,不同于主流价值的种种奇特言行应当加以宽容,除非这些言行对他人造成伤害,否则社会不能以多数的压力禁止之或谴责之。豙在这方面,法律仍然是以“反面界定(法不禁止即自由)”的方式来保证人的自由的。作为保护公民权利的根本大法——宪法更明确规定了艺术自由,豛西方法治国家对此� 即使个人的行为有些出格,社会也必须给予宽容,人的长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试验试错,所以,一个宽容的社会应当对人的创新性实验性行动给予容忍。而在一定程度上,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因为我们也可能会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试验,毕竟人生没有一个铁定的法则。豜

行为艺术表现了人的独特性,人的独特性也为行为艺术的法治价值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人性的基础。法律不是要取消人的独 特性,而是正视人的独特性这一事实。对于专制的法律,多以禁止性规则来确定人们不得行事的范围,而对于现代的法律,则更多的是以授权性规定来允许人们在社会和法律的容忍度内,选择自认为合适的行为及其方式。总之,法律不是要取消人的个性,而应当在保持法律统一性的同时为个性的发展留有余地。豝

四、行为艺术的法律限度

行为艺术【第四篇】

前卫艺术是一种迷恋意义观念的艺术形态。它不拘泥于传统的架上绘画,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表达创造者的情感。近年来多次出现的以自虐和

1行为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困境

前卫原本是一种异质精神,它随着时代、种族、阶级、性别的差异而凸显着不同面相。中国的行为艺术是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中向西方拿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从1985年新潮美术时期它就已出现。一些原来属于绘画专业领域的“第本文由收集整理三代”和“第四代”优秀画家,如北京的徐冰、汪建伟、王晋、赵半狄,广州的徐坦,山东的高氏兄弟等都介入了行为艺术。对他们而言,由于架上风格论的教条和艺术的法则,已经不能完全承载他们的艺术诉求,与此对应的一支“城市游击队”——80年代学成,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的自由艺术家,如张洹、马六明、张大力、王惠敏等,大都以身体为创作媒介,结合现实语境来探讨社会、经济、政治、心理诸多紧要的、临界的问题。

80年代,行为艺术进入中国。最开始的行为艺术总是以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表现形式出现,挑战国人精神的承受极限和撞击国人的感官,让大众敬而远之不能接受。在大多数人看来,行为艺术不过是一种小团体性质的行为,是社会非主流的意识。如今,这种曾经前卫的、小众的、先锋的、充满哲学意义的艺术形式,已经蔓延到各个圈子,融合了各个领域特色,以变幻的面孔出现在人们面前。文艺圈、娱乐圈、公益事业、宗教领域等都借 但其表现形式,大都与血腥、裸体、暴力相关,所以引起不少人的反感。

事实上,包括行为艺术在内的当代艺术。在本土面临着合法化存在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在行为艺术与全权意识形态及其展览机制之间,构成了疏离与压制的现代性话语紧张。另一方面,关涉到行为艺术自身从策略到语言的自我完善问题。我们并不能要求或幻想行为艺术能像唐诗、交响乐或京剧、芭蕾舞那样精湛、深邃,灵光而微妙地成为另一种经典艺术形态。而且任何所谓经典之原始都要受到权威的质疑和受到主流的排挤,在夹缝中慢慢找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其中必然充斥着对抗与妥协、真理与虚妄。既然行为艺术近几年在中国以群体或个体的形式发生和存在着,作品不断产生,作品在产生和完成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学术现象或者反映出的艺术问题,显然是不容批评界回避不谈的。

2关于行为艺术的争论

关于该领域艺术的争论主要集中点是针对于在2000年前后举办的几个展览,包括“后感性”展、栗宪庭策划的“对伤害的迷恋”等等。无法接受这些展览中过分血腥暴力的表现形式的批评家们纷纷发表文章来“讨伐”这些艺术家。栗宪庭、冯博一等批评家通过肯定该类型行为艺术意义的论证来反驳这些否定的言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对于进行自虐和伤害行为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给予了有力支持:

(1)批评家抨击血腥化行为艺术的最主要的理由之一,是这类艺术触及了人类的道德底限,艺术通过激发热烈奔放的情绪而达到个体主观的内心自由,而道德价值的问题却要用善与恶、对与错这样的伦理概念来判定,伦理观念的核心不是自由而是自律,是以对个体主观的束缚为前提的——来驳斥他们的观点。

(2)大量批评者认为行为艺术家是想通过此种方式达到自己利益或者更高地位的实现。而鲁虹在文中就用艺术家在创作该类艺术作品时是否出于对于功利的要求来判定� 我认为讨论这些艺术家自身出于对什么的追求做这样的作品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毕竟,也没有人去讨论鲁本斯的杰作是不是为了迎合王宫贵族的趣味。作者认为行为艺术的价值好坏更多的是它对观者以及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3血腥前卫艺术在中国的意义

我认为虽然不乏大批艺术家打着行为艺术家的噱头哗众取宠,但行为艺术这一艺术形式是应该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有一席之地的。

行为艺术【第五篇】

关键词:行为艺术;审美;艺术批判;道德

中国的行为艺术始自80年代,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史的85新潮美术运动时期。行为艺术在中国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争论,其中主要是中国的某些行为艺术“个人至上”以恶心、血腥、暴力或变态等极端的方式挑战别人的承受极限,认为越大胆越前卫就是行为艺术,但是有很多 中国的某些“行为艺术”实质上是打着艺术的旗帜,进行着一种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以盲目的全盘照搬国外的某种方式去与国外的所谓主流艺术接轨。

以下是笔者对当代中国行为艺术的审美思考和看法。

一、从艺术与美的关系来看中国行为艺术的艺术属性

艺术是人所创造的,任何事物它首先是美的才能算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的瞬间都可以是行为艺术,总之,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代中国悄然出现的某些行为艺术并不具有多少艺术性成分,《开枪》(行为)唐宋、肖鲁,在1989年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现代艺术大展”开幕当天,用一只左轮手枪对着他们1988年制作的装置作品《对话》发射两发子弹,这次开枪事件是艺术家对自己已经完成的作品进行的颠覆性破坏,标志着艺术家与过去的一种决裂。这次枪击事件造成了“现代艺术展”的停展,并很快引起了中外媒体和全社会的关注。实际上正是枪击事件在反艺术、反现实上走得太远,所以它才有特别大的影响,成了中国艺术史上一个有名的行为艺术展,这件作品也因此成了新潮美术谢幕的标志。艺术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借助特别的行为方式和身体行为,来与人们熟悉的人的身体和行为构成对比。没有真情实感的艺术作品绝不是没有倾向性的艺术作品,而是非艺术作品。阿尔芒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亿万电视观众的睽睽目光中,在贝多芬第15号弦乐四重奏《伟大的赋格曲》的伴奏下,他奋力将一把大提琴摔得粉碎,然后将大提琴的碎片粘贴在木板上,再添上几笔油画颜料,前后不到一分钟,就此完成了他的一件作品,他的这一摔令许多中国人困惑不解一这也算艺术吗?经过这次的艺术表演之后,在85新潮艺术期间,中国的一些激的青年艺术家觉得在画架上画画不过瘾,表现不出内心的想法,所以当他们看到西方的行为艺术可以用身体、出垃圾废料等作为工具来表现艺术时,中国的艺术家的想法也被激活了,也想模仿西方的行为艺术。

二、当代中国行为艺术的道德失衡

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当代的行为艺术,有些已经偏离艺术、偏离道德的行为,这对中国艺术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以极端、辛辣的风格来表现艺术,以力、乱、狂、怪的面目出现,以生肉、动物、尸体等� 在中国前卫艺术行列中,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是其主力军,而特别是 所谓的行为艺术家们以艺术的名义在人身上烙印、放血、割人肉、食人肉、喂人油、玩尸体、在长城上裸奔、在外国驻中国大使馆表演、自杀、将整车苹果倒在池塘中。他们究竟是在“创造”艺术呢?还是以艺术的名义将某些“异常行为”强塞进艺术行列,从而以这些“行为”来挑战社会道德呢?闹市区惊现一具“男尸”,众人报警,这名“男尸”在被送到医院急诊时,竟然自己撕掉身上的塑料袋穿上衣服跑了,只是穿了一条裤衩,白漆涂满全身。很多人会说,这年头,病人怎么都从医院跑出来了?但行为艺术家则认为这些都是有策划的行为艺术。行为艺术的道德底线在哪?公然展示,显然是一个既无突破,也无美感更没有考虑观众的感受,所以这不叫行为艺术,这冲其量只是哗众取宠。当代艺术的广度已非个体的单一行为,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行为。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为艺术以个人至上,急于求成地恶搞,弃公共道德于不顾,严重污染到旁人的眼睛。一位艺术评论家指出,无论社会怎么开放、怎么自由,新潮美术中最核心的字眼还是艺术吧?至少不能违背社会规律,不能污染公众视觉。观念大于风格,手段服务于目的,有什么样的观念和目的就产生什么样的风格和手段。艺术在今天已经脱离了现代艺术那种形式革命,从自身的功能追求、价值判断、形式语言上都力求超越为形式而论形式的形式主义,进入到以“理论”为立足点的创作与批评上。

三、中国行为艺术的未来

中国新潮美术的出现是直接道源于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但这种本土艺术被外来艺术完全取代,这不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中国的某些行为艺术打着“一切都是西方好,只知西,不知东,已� ”现代艺术的基本精神是“反对模仿,表现自我”;而中国的新潮美术恰恰与现代艺术的精神背道而驰。各国艺术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学习本是世界艺术史上极普遍的现象,但中国的行为艺术缺少创新,照抄西方的外在形态。中国新潮美术家的反传统不是理性的反思,而是情绪上的反抗,真正找到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结合点,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现代艺术的创造之路。事实上对传统的盲从和对西方的盲从都是缺乏理性的表现。模仿与发明的差别是不言而喻的,模仿局限于复制,发明力求有所创造;模仿造成雷同,发明导致另类;模仿探寻连续性,发明追求新奇性。行为艺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不能因为一部分人的自虐暴力,挑战生理极限而全盘否定,中国的行为艺术之路还是光明的。

四、结语

当代艺术的广度已非个体的单一行为,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行为艺术在很多时候突破观众的心理底线,更重要的是当这种行 真正的行为艺术应具有更加亲切的特质,它应该更加接近我们的生活。泰戈尔能在最普通的生活中发现最感人的故事,我企图把行为艺术和老庄思想联系在一起,因为我觉得对人们最有影响力的还是要靠老庄思想。行为艺术表现的目的或者在新潮美术活动中所造成的效果应该是美好的。Ⅲ艺术家要想产生伟大的作品,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艺术家那种自发的、独特的情感必须非常强烈,且能毫无忌惮地表现出来,不用害怕受到批判或是指导;第二,艺术家的周围要有同道中人,要有艺术的共鸣。王广义直言道“艺术家必须对现实抱以热情,只有这种热情才能在广阔的场景中发现艺术的问题”。笔者渴望国内的行为艺术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创造出真正有创意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

[2][美]・佐亚科库尔。《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王其钧。《新手法的比拼―当代潮流》.[M].重庆:重庆出版社

[4]王端廷。《从现代到后现代:西方艺术论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法]罗丹口述,葛赛尔记录。 《罗丹艺术论》.[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6}李培雷。 《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反思》.[J].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7]舒可文。《相信艺术还是相信艺术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上一篇:'+res.title+'优推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65 3519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