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方案实用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方案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事业单位改制方案1
关键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现代企业;法人治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2
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否定之肯定、肯定之否定的客观规律,一个组织,一个团体甚至事业单位,其发展道路也无外乎这个客观规律。事业单位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在计划经济时期基本附属于党政机关,一切由主管部门决定和安排,经费由国家财政统一安排,尽管经过了多次改革尝试,比如转变事业单位职能,实现自筹自支等类似企业管理形式的改革,但毋庸讳言,一般情况下这种做法的效果还是差强人意,基本上属于“换汤不换药”。随着我国行政体制、经济体制等各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政事职责不分、社会化程度不高、财政负担沉重、缺乏竞争机制和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暴露出来。不仅如此,多年来事业单位问题积累的太多以至于盘根错节,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效益,难以很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作用和竞争力,同时还加重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的负担,也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过去我们对事业单位的转制、改制,多数停留在理论探讨之中,对于如何实质性操作,本人就涉及到的各个政策和法律要点提出一些思路看法,希望能够为目前进行转制、改制的事业单位提供一点帮助。
一、事业单位改制操作的基本程序
根据一些地方事业的单位改革的操作流程,参考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政策、程序和要求,事业单位改制的操作程序一般要经过如下四个阶段。
(一)筹备阶段
(二)审计评估阶段
改制单位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展开资产清查工作;主管部门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改制单位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审计评估结果在改制单位内部公示。行政主管部门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并以正式文件出具审核意见,连同公示材料一并报财政厅(局)备案,涉及政府房产或土地使用权的,应按规定评估后报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如有不良资产,按有关规定程序进行核销。
(三)实施阶段
(四)登记注册
新创立的企业,应持行政主管部门对改制方案的批复、财政厅(局)对净资产处置的批复、劳动厅(局)对调整职工劳动关系和接续社会保险提留费用的批复、国土部分对划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处置的批复、产权交易机构对国有资产转让的报告等文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和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创立公司制企业的,还应按《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提交相应的登记材料。
二、事业单位改制操作的核心要件
(一)依法办理清产核资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事业单位转制、改制过程中一项基本原则。必须规范整个清产核资的操作程序,依法维护国家、集体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律监督和控制,才能有效地保证清产核资工作的正常开展。
首先,上级主管部门应履行对清产核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的职责,在改制单位申请资产评估立项后,应该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改制单位进行资产评估。
其次,对涉及到改制单位产权界定、产权交易、资产处置方案的制订、改制单位的股权结构设置、资产转让等行为,应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确保整个改制、转制流程的合法性。
第三,加强民主监督,管理是重要环节。资产的评估结果、处置方案等须交由职工大会审议。
(二)坚持“三公”原则,实行民主管理
同国有企业改制一样,事业单位在改制过程中涉及的改制、转制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事先将改制方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一是要重视并积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让职工群众真正理解和支持改制,主动参与改制过程,保证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应依法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对于清产核资的结果、改制方案等交由职工大会做成规范的决议。
三是在改制过程中切实注意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决定应交由工会和职工大会讨论并形成决议。
(三)根据单位不同情况决定企业组建形式
由于事业单位具有分布较广、类型复杂等特点,因此,在转制、改制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或“一哄而上”,而是要根据各个单位的不同特点来决定其改制的形式。从股权设置角度来说,国有资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有退有进,在鼓励经营者持大股的前提下,有选择地保留部分国有股份。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注册资本要求较低、设立程序简单、出资方式灵活、治理结构设置灵活、改制成本低等特点,比较适合于那些参股人数较少、企业资产不是很多的企业。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从产权制度改革上一步到位,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层、主要经营者和业务骨干持大股。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形式,属于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壮大,目前许多股份合作制企业正走向规范的股份制。除了特殊情况,一般不采用这类组织形式。
对于那些资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股份有限公司则是最佳的选择。在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我们认为有必要保留部分国有股份,同时也应积极吸收社会上的各种投资基金的介入。有选择地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进来,以优化股权结构,为更好地建立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打下良好基本,这样既能有效地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也能更深地加强企业同资本市场的联系,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三、事业单位改制操作的目标与要求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目标
事业单位改制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实体,那么在改制过程中就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保证企业未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正常运转。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计要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各行其权。“新三会”相互配合制衡。现实中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后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普通存在的严重“内部人控制”、国有股权人格缺位、董事会与监事会监督功能弱化、甚至监事会形同虚设等问题,往往容易导致企业内耗不断产生,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事业单位改制,在改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设置上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格按《公司法》要求,建立完善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制订具有明确可操作性的企业章程和议事规则,首先从制度上保证公司治理结构得以顺利运行。
第二、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必须分离。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要分设,应严格限制董事会中的经营人员人数,防止形成“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第三、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机制。董事会成员中应包含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有条件的还可设独立监事等,依法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对经营层的管理和监督。
(二)建立新型用人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内在要求
用人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着重在建立新型人事关系和分配激励机制等方面创造性逐步推广和开展:
第一,建立新型的人事关系,明确企业与员工的权利义务。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行岗位管理制度、按岗聘用、竞争上岗,突破原有的事业单位国家干部身份制、等级工资制等等。
第二,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对于企业经营者,要将短期激励报酬同长期激励报酬相结合,可以采取年薪制或股票期权等方式;对于职工,除实行岗绩工资制度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实行职工持股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立波。论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转化――现实描述与理论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5(02).
[2]李定清。论现代事业制度及其基本内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3]尉俊东,赵文红,万迪。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与治理模式――基于受益人特质的非营利组织分类管理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06(02).
[4]刘振山。非营利组织承载公共职能的路径分析:以政府职能改革为视角[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2007.
[5]徐衣显。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机理矫正与机制创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6.
[6]高辰年。法律保留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
[7]孙婷婷。行业组织在行政法中的定位[D].苏州大学,2003.
[8]盛学军。政府监管权的法律定位[J].社会科学研究,2006(01).
[9]梁学轩。事业单位改革目标与路径分析[J].市场论坛,2005(12).
[10]王明聪。事业单位改革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6.
[11]张树义。行政主体研究[J].中国法学,2000(02).
[12]张强。七个结合:强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J].干部人事月刊,1996(10).
[13]扬帆。我市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N].无锡日报,2005.
[14]李阳宇。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研究[D].郑州大学,2003.
事业单位改制方案范文2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档案 创新途径
1 概述
事业单位即为了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教育、文化、卫生、科学等方面需求,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机构的重要分支,事业单位以其特殊性吸引着各种人才的聚集,人事档案的管理是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用以记录和反应人才品德和经历的表现,用以考察的资料和文件,是事业单位人才的学历、个人经历、社会关系、业务能力、思想品德、奖励处罚以及工作状况的原始记录,做好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对于组织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管理制度的缺失、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水平的参差不齐、管理信息化程度落后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也称为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改革的头等大事,下面,笔者就根据在工作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创新改革内容,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 事业单位人事体制的改革
由于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还存在着种种的不足,如机构臃肿、人员膨胀、资源配置不科学、运作机制不合理、预算失控等等,虽然近年来各个事业单位也在加强人事管理的改革步伐,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未建立起完全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人事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很多事业单位还在沿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因此,继续加快事业单位人事体制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来看,具体的改革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聘用制人事制度的建立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大
多已经破除了干部身份终身制的制度,引入了完善的人才竞争机制,并将聘用制作为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这种聘用制度的建立,可以实现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从传统的身份管理转变到岗位管理,由以往的单纯行政管理转变为法制管理,因此,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也得到了科学的流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事业单位的竞争力。
分类指导的实行 事业单位涉及着社会的教育、文化、卫生、科学等方面需求,种类十分繁多,情况也较为复杂,因此,国家也根据不同种类的事业单位制定了不同的指导策略,分析不同事业单位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并根据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配套政策的制定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涉及的要点较多,与各种相关配套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相关配套政策滞后,必然不利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为此,国家也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政策。
3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途径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来面对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一种集档案信息开发、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于一体的全新档案管理制度,全面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要以人为本 在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聘用制度之后,事业单位内部人才的变动较大,人才的管理也从传统模式下的“单位所有”转变为新形势下的“社会所有”,为了适应这种“社会所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必须要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机构,保证人才的管理可以进入正确的轨道中。为此,必须要明确事业单位人事部门以及人才服务机构所肩负的职能,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对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进行科学统一的管理。在现阶段下,我国的相关制度规定,没有经过政府人事部门认可的人才服务机构没有管理人事档案的资格。此外,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档案管理原则,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各级档案管理人员要按照原则依法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对所有收档的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鉴别,防止不符合规定的材料流入档案中,严禁私自或者允许他人擅自抽取、涂改、伪造以及销毁事业单位内部的档案材料。对于利用事业单位的漏洞,制造假学历、假档案、假职称以及其他虚假材料的个人,要严格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根据情节予以纪律处分。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研究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促进人事制度的科学化。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要立足社会 人才不仅仅关乎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进行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中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解放思想,积极地探索一种灵活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要将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的重点放在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之中,尤其是在人才的开发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地与社会联系,做好全面的人才调查工作,确保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社会以及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需求有清晰的脉络,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好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库,做好档案保存工作,为事业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正确的数据支撑。此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资源要由传统的封闭管理走向新形势下的开放性管理,将人才档案作为社会化的共享财富,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实施“人才租赁”制度,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与人才租赁机构联系,提出选择人员的条件、标准,由专业的人才租赁机构为事业单位提供相关信息,通过这种“人才租赁”机构可以很好地实现技术的交流以及人才互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完善的人力资源基础。
大胆探索,创新人事档案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档案除了要维持其严肃性、真实性以及保密性以外,还要借鉴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人才业绩跟踪系统,提升档案的实用价值。这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完善人事档案的内容,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及人才流动的规律,将适合的人力资源配置到利于其发挥作用的岗位中,改革人事管理档案的核心内容,促进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这可以借鉴国外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在人事档案中加入人才的现实表现、人才业绩以及诚信内容,建立完善的工作变动以及年度考核制度,在档案确认无误后列入人事档案中;其次,引进专业化的档案管理软件,对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进行动态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与维护,建立电子档案,并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建立共享性的人事管理档案,实现人员档案网络信息查询系统的专业化。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档案管理事业的改革,要实现人事管理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必须要培养一批在档案科技开发以及档案学理论研究都有着扎实理论的高水平管理人员,这类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基本的外语交流能力和社会公关能力,快速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从封闭性转化为开发性,并促使实体档案管理转化至虚拟档案管理之中,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4 结语
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下,人事档案管理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来适应事业单位的迅速发展,除了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外,还要扩大档案的收集渠道以及收集范围,弥补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发展人才、组织人才。总之,事业单位的改革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适宜本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策略,不断弥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2]袁双盛。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8(15).
[3]张荣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管理水平关系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9(18).
[4]高爽。浅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应对之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05).
事业单位改制方案3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途径
在我国社会行政体系中,事业单位是我国行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党和国家行政服务职能发挥的重要机构。在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档案管理是一项管理性、服务性、政治性的工作,是服务于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活动。受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事业单位发展需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并完善档案管理体系。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及现代档案管理理论,指导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1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意义分析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在现代事业单位的发展中,档案管理是及时、全面掌握单位整体情况的基础,是分析事业单位运行情况基础。随着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理论研究及经验的丰富,事业单位必须加快档案管理的创新与改革。以此满足地区经济发展中对事业单位工作的需求,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改革后的运营管理需求。
2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途径
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的掌握确定工作方向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完善中,首先需要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以此为基础确定档案管理创新途径及内容,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事业单位应首先对自身的档案管理进行调研与分析,发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为基础确定工作方向。以具有针对性对策制定与执行,保障档案管理创新途径的科学性与适用性。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现代化管理方式应用不足、档案检索及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档案管理的创新途径及方向应针对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制定,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
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分析与评价。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需求及管理制度评价结论,确定档案管理制度创新方向与内容。针对事业单位档案内容及岗位机构设置情况,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改进。同时,对档案管理制度中的内容进行创新,结合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应用情况,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
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手段,提高事业单位档案利用率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档案利用率较低,影响了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应注重服务手段的创新,利用事业单位内部局域网制作档案部门网页,并增强网上信息检索功能。模仿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与运用方式,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档案使用率、提高档案服务手段及服务水平。另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还需要建立在线服务系统,针对现代办公自动化现状,提供在线服务功能,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事业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创新档案资源共享,提高档案管理服务能力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许多事业单位需要信息的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因此,现代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创新中还需要加强档案资源的共享。针对事业单位间的合作需求、建立联合目录及共享体系。通过联合目录方式的应用,使事业单位间能够了解相互档案资源情况。并以互联网数字化档案管理实现信息的互通,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服务能力的提高。
创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提高档案管理能力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我国事业单位还需要创新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结合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实施现状、结合档案管理工作时间,建立以网络培训为主、实体培训为辅的培训机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及管理技能的培训,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及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
强化保密机制创新,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保密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化、现代化、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面临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创新需求。根据数字化、信息化档案管理带来的安全需求,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保密机制。通过信息拷贝、信息传输等相关制度的建立,规范档案管理人员保密工作。同时,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的使用等进行强化,避免数据库及网络安全问题带来保密问题,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3 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方案评测体系,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中,必须建立创新方案评测体系。通过创新方案评测体系的建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创新内容等进行评测分析。确保创新途径及创新内容的科学性及适用性,避免创新方案编制不合理、内容不合理等影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使用人员、单位精英管理人员的参与,保障评测体系能够对创新方案进行有效评测,确保档案管理及使用目标的实现。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创新奖励机制的建立,以奖励刺激使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积极发挥创新主动性,保障创新方案及创新内容符合实际需求,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能力的强化。
4 结论
在我国现代事业单位改革脚步不断深入的今天,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何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加快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是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针对现代档案管理理论发展情况、针对数字化网络化档案管理需求,事业单位应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培养。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及服务质量,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方案4
关键词:企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会;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102-02
企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已成为各项制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与单位因制度变革过程产生的矛盾不断增加,如何有效的化解矛盾,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工会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可以充分发挥其参与、监督、调节等职能。将对人事制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企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方面
(一)不断创新的用人机制。企业单位存在着人员“出口不畅”问题,是长期制约企业单位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不仅无法形成人员的合理流动,并且增加了企业单位的用人风险。因此,企业单位必须对原有的用人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许多企业单位进行了用人机制的创新和探索,如人事制度、劳务派遣、以完成某个项目为聘用期限的长短期相结合的聘期管理等方式,这为企业单位形成人员“能进能出”的新型用人机制创造了条件。(二)逐渐探索的分配制度。绩效工资的实行,势必要打破企业单位以往按职称、职务、年资等惯例的分配方式,对于相同的工作内容也应该按照工作的质和量来给予绩效奖励,对于工作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应在工资中增加特殊贡献津贴等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留住并发挥人才的作用,必须做到人才的收入与他们的贡献相匹配,用人制度的改革客观上也必然要求分配制度的创新,企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必须按照岗位的不同给与不同的报酬。(三)逐步完善的考核制度。绩效工资的发放是以公平、有效的考核结果为依据的,现行的年度考核,只能是对职工工作的泛泛的总结,已经无法对职工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进行全面、准确、系统的评价,因此,考核制度创新是人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只有考核制度的创新,能对企业单位教职员工的工作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发挥分配制度的奖励、激励作用,才能更好的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企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容易引发矛盾的几个方面
三、工会在企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
企业单位教育工会在企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维护权益、民主管理监督、参与决策、做好宣传决策落实、解决争议。因此,企业单位工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建言献策,参与制定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企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涉及用人、考评、分配多方面的内容,改革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资源,激发职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性,为企业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在人事制度改革初期调研、改革方案的草拟过程中,应发挥企业单位工会作用,强化源头参与,通过职工代会等方式,积极调研,充分讨论,倾听广大职工的心声,充分了解广大职工的意愿,参与改革方案的拟定和修改,使方案在初步拟定时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维护职工的正当权利献言献策。以人事制度改革中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为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企业单位对职工在一段时期内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是企业单位依据自身发展定位对职工行为具有导向性意义的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的初期,更多的是绩效管理概念的普及、理解及灌输,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如果先由基层提出,由工会负责组织不同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的职工代表,从自身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出发,提出绩效考核方案,经单位有关职能部门汇总、专家论证,再反馈回基层进行补充和修改,再由单位下发执行,经过工会组织参与,反复的沟通形成最终方案,既可以避免因方案缺乏群众基础而引发争议,又可以使方案在实行过程中运行顺畅。(二)调解争议,建立争议调解组织。随着企业单位用人机制的转变,社会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提高,企业单位与职工之间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因合同、福利待遇、职务评审和考核引发的争议。职工作为个体在与单位的劳动关系和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充分保护职工的利益,就要求工会成立争议调解组织,建立公平公正的调解机制,面对职工与单位的争议时,要充分了解争议产生的原因,争取以非对抗的方式有效化解各类争议问题,并积极开展宣传、疏导工作,在保证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基础上,促进单位的各项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以人事制度改革职工职称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评定过程中出现的争议为例,职称、职务是关系到职工个人事业的重要因素,由于评审机制改革等因素,部分职工可能会对评审结果产生异议,因职工岗位、从事工作的性质、教育背景的不一致,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模式,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是必然的,企业单位工会要通过建立争议调解委员会,面对产生的争议,一方面要与职能部门沟通,深入了解单位的政策原则和组织目标,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层,重视职工个人的想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调解职能,使纠纷得以公平公正解决,促进和谐社会文化建设,同时工会组织应积极探索一套适合企业单位人群的争议调解方法,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以至于更广泛的方面发挥作用。(三)民主监督,保障制度公平公正实施。企业单位工会是企业单位职工的代表,具有代表企业单位职工的权利,也有维护职工利益的义务。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过程中,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建设,工会应当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职能,包括选拔干部程序是否透明、考核评价结果是否准确、奖励分配方案是否公平等工作进行监督,充分依托和发挥职代会的作用,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以企业单位奖励分配方案的制定为例,工会不仅要参与制定,做好职能部门与职工之间沟通的桥梁,还应当发挥其民主监督职能,代表职工对方案的制定过程进行监督,使方案的制定过程更加民主,最终的方案能够真正代表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使集体的成果能够惠及广大职工。企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它有利于职工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益,有利于增强单位的综合实力,但是,由于与企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政策不完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不够解放等原因,改革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仍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会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可以起到积极的辅助和推动作用,可以利用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参与、维权、监督等作用,为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单位:李晓群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总部
刘凯峰 丁胜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事处
上一篇:范例教学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