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论文范例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水产养殖论文范例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水产类专业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鱼类遗传育种学;实践案例教学法;课程+基地+企业;实训;应用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15-0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政策和学校转型改革的环境下,为了进一步促进水产养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强化水产养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依托四川省“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和校企合作共建“中国白乌鱼”研究所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依托省级质量工程“水产养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探索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建设新思路,经过近5年的建设,努力把该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

一、课程建设情况

自2012年水产养殖专业在我校开办以来,《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的建设就随之开展了,到目前为止,已有5年的建设历史。其发展状况如下。

1.课程建设连续性强,一大批骨干教师得以成长。课题组成员教师专业化发展显著加快,现有骨干教师6人,兼职教师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高级工程师1人。3人晋升为副教授,2人晋升为讲师,项目成员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2.重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开展鱼类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从2013年起,内江师范学院为水产养殖专业开设了《鱼类遗传育种学》理论及实训课程,我们在《鱼类遗传育种学》实训课程开设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课程+基地+企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生产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其教学内容丰富,形象深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教学、生产实践、科学试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融会贯通专业知识。

3.重视资源建设。2016年底即将出版2本专著(目前在出版社排版阶段),分别为笔者主编的《鱼类遗传育种学实验实训教程》和项目组成员合著的教材《四川名特水产养殖》,这两本专著已被作为鱼类育种学选修课程的教材;教材《鱼类遗传育种学实验实训教程》开发和建立校企联合一体化实践教学案例5个。

二、课程改革方面

1.产教融合,校企联合,构建了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基地+企业”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从2013年起,我们开展了“课程+基地+企业”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即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性较强和实践性较强的两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在校内进行课堂讲授,实践性较强的内容移至繁育企业(鱼类养殖、繁殖场)讲授。指导教师除了校内专业老师外,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学生在生产单位实践实训的指导教师,根据育种企业的育种要求,教师和学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并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2.结合生产实践,指导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实验,开辟《鱼类遗传育种学》的第二课堂。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术活动水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鱼类遗传育种学》校企联合教学中,教学团队结合课程内容和企业需求,指导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和创业实训,指导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申报部级大W生创新项目《三倍体白乌鳢的诱导及其生长、性腺发育的初步研究》,与内江江龙水产合作社合作,开展白乌鱼的多倍体育种实践,目前培育出大批量三倍体不育白乌鳢,并在内江地区开始试验性推广养殖,以该项目成果参加内江市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荣获“萌芽培育项目”,同时该成果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在实审阶段。

3.重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案例相结合,强化生产案例教学。鱼类遗传育种学教学的瓶颈在于实践教学案例的匮乏(缺乏),突破鱼类遗传育种学教学瓶颈的关键在于大力开发实践教学的案例[1]。加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就是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2];加强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案例相结合。

三、改革的初步成效

目前已建立了近20个实践实训基地,使学生所学技能真正与行业需求接轨,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强化了育种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综合能力。本课程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以下几项具体成果:①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部,已送出版社排版阶段的专著2部;②带领水产养殖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开展生产案例实训,学生通过实训大都掌握了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等3―5项过硬技术,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一半以上的学生已承担技术骨干的重任。③建立校企联合一体化实践教学案例5个,实践教学平台10余个;④构建了鱼类遗传育种学实践教学的校企联合“课程+基地+企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⑤课题组成员教师专业化发展显著加快,3人晋升为副教授,2人晋升为讲师,2人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⑥课题组教师发表教改论文并指导学生公开20余篇。

四、结语

总之,实践是创新发明的基本,合理调整鱼类遗传与育种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创新精神是创新发明的必备条件,实践教学平台的拓展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发掘,为该门课程教学中满足学生的求异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水产论文范文【第二篇】

底部增氧方式

底部增氧方式是一种立体曝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从充气式增氧技术发展而来的增氧式技术。底部增氧方式的典型机型是微孔曝气增氧机,该增氧机由风机与管道构成。微孔曝气增氧机主要是在水体底部进行增氧,而风机的功率和管道布管的密度大大影响这增氧机的增氧能力。微孔曝气增氧机的安装过程比其他增氧机要复杂许多,第一步是在水体底部铺设微孔管道,然后利用风机对管道进行加压,使微孔中冒出的微细气泡呈现弥散状态,这样微细气泡可以一边上升一边与低溶氧水体进行融合,从而提高水体底部的溶氧水平。

平衡增氧方式

平衡增氧方式是在水体净化技术基础上进行增氧设计的。该设备的典型代表是耕水机,耕水机的缺点是功率小、转速低,增氧能力和瞬时增氧的效果也不如传统的增氧机好。但该种设备也具有传统增氧机所不具有的优势,该设备能够24h不间断地低能耗运行,以使表层的富氧水与底层的缺氧水进行不间断的置换,从而提高水体的整体溶氧水平,缓解水体底部的缺氧状况。

2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现状

机械增氧设备的总量仍然不足

当前我国在增氧机方面增长的速度很快,但是总量不足,现有设备数量难以满足高产高效养殖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增氧机的数量是与淡水养殖的面积和养殖密度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养殖水面越大、密度越高,那么对增氧机的需求量就会越大。但是按照我国现有增氧机的动力效率和有效的增氧面积计算,产量在15000kg/hm2以上的,每的养殖面积至少要配备3kw的增氧机134~167台,现有的设备数量是不能满足如此高产高效淡水养殖的需要的。

设备结构不尽合理

当前的增氧机格局是叶轮式增氧机占主导地位,而其他增氧机的增速缓慢。这是由于淡水水产养殖户的从众心理,他们愿意选择大家都选择的增氧机,而忽略了水产养殖的品种问题。据相关统计显示,叶轮增氧机一度上升到增氧机总量的99%,这就导致设备的现状不仅与名特优水产养殖强劲的发展趋势相背离,其增氧方式也违反了淡水养殖品种的生活习性。

3几种机械增氧方式在池塘养殖中的增氧性能比较

机械增氧方式对增氧性能的影响

叶轮增氧机

叶轮增氧机在清水试验中的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指标要高于水车增氧机和螺旋桨增氧机。这是由于叶轮增氧机在水体中的混合与提升能力较强,能获得较大的氧液接触面积,增氧性能会很好。

水车增氧机

水车增氧机在清水试验中的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指标略低于叶轮增氧机,而高于螺旋桨式增氧机。这是由于水车增氧机在水体的中上层的推流能力和混合能力较强,其氧液的接触面积也会较大。水车增氧的适用范围是水深1m左右的浅池。

螺旋桨增氧机

螺旋桨增氧机在清水试验中的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指标要远低于叶轮增氧机和水车增氧机。这是由于螺旋桨增氧机在整个水体中的推流能力和混合能力较弱,在池塘试验中底层的溶氧值有明显提升,但上下层溶解氧的均匀性较差。

机械增氧方式对不同深度水层增氧能力的影响

由于淡水水产养殖中养殖品种的不同,那么对淡水增氧的方式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叶轮增氧机的性能较好,能够同时提升淡水池塘中不同深度水层的溶解氧;水车式增氧机的优势是能提升水体中上层的溶解氧,而对水体底层溶解氧的提升能力较差;螺旋桨增氧机的突出优势则是提升水体底层的溶解氧,其对水体中上层溶解氧的提升能力则较弱。

4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发展趋势

增氧设备的节能低耗、高效可控发展趋势

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低耗、高效的方向发展。这是由于传统的增氧设备具有高耗能低效率、依靠人工操作的缺点。因此,要致力于机械增氧设备水平的提升和智能操控系统的研究,这将是今后机械增氧技术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混合增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水产论文【第三篇】

上岗前首先要对检测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和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上岗后还要组织检测人员与其他相关单位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到单位进行系统的讲解。另外,检测部门还应具有监督人员,确保检测人员能够胜任检测工作并且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特别明确各检测项目的检测人员、仪器设备的可操作人员,标准溶液的配置人员。

2 检测仪器

检测部门应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及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数量满足工作需要。同时将所有仪器设备统一建立档案并按照规定程序对仪器进行管理。检测部门应密切留意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定期对所有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当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并请专业人员进行修理,应经确认恢复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仪器要每年经过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后才能进行使用,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两次计量检定中间我们通常进行一次期间核查。

3 检测用品

检测用品包括检测用的耗材、试剂和药品,检测用品的质量严重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是要对提供检测用品的供货商进行严格考察和把关,建立诚信商家档案。对购置回来的检测用品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才允许使用。二是定期对试剂和药品进行排查,对于临期的试剂和药品进行标注尽快使用,对于过期的试剂和药品立即丢弃。三是检测部门同时应该对标准物质建立档案,每种标准物质都有相应的标准物质证书以保证可溯源性;购置到货的标准物质应进行验收,并根据其性质妥善存放,在有效使用期内定期进行期间核查。

4 水产品检测方法

检测部门应优先采取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并定期跟踪方法的有效性,确保使用的标准现行有效。首次采用的标准方法,在用于检测前应对方法的技术要素进行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如果发现标准方法叙述不详(此步骤会影响检测结果),应立即将详细的操作步骤提交书面材料,经审核批准后使用。

5 水产品检测环境

由于检测部门经常要接触一些有毒的药品和试剂,所进行的检测试验也会产生一些危害身体的有毒气体和废弃物,所以检测部门必须具备与检测工作相适应的基本防护设施,以确保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检测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配备处理紧急事故的装置、器材和物品,如消防器材、防护用具、急救箱等。检测室应有足够的面积将检测区与非检测区进行区分,检测区应明确标识并进行有效隔离。仪器室的环境条件应满足仪器正常工作需要,有温、湿度控制要求的实验室应进行温、湿度记录。每一个检测室都应该设立安全卫生责任人,负责责任区域内环境条件和卫生情况的监管和记录。

6 水产品检测过程

检测过程包括抽样、样品处置、测试、数据记录、结果报告等。水产品的抽样应严格按照《SC/T3016-2004水产品抽样方法》规定执行,参与抽样的人员应掌握抽样的理论和方案,并在抽样过程中做好记录。收样人应认真检查样品的包装和状态,样品应编号登记,加贴唯一性标识,按照规定进行保存和处置。样品在接收、制备和测试的各个过程中应始终确保样品的原始特性、未受污染、变质或混淆。检测人员对检测方法中的计算公式应正确理解,计算结果应进行复核,并及时进行检测数据的记录。检测结束后检测人员要撰写检测结果报告,内容应包括必需的全部信息和客户的委托合同上列明的要求。文件管理员应将检测报告与相关原始记录归档保存,报告中的每一结果都应附有经过校对的原始记录。

7 小结

水产论文【第四篇】

科学规划

水体环境对社会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科学的规划养殖区域是进行水产品养殖的基础。首先,在进行养殖之前,养殖人员应该对水质、生物进行反复性的调查和观察,了解水区的富营养化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水域环境的特点进行水域功能划分,规划网围的面积、密度,确定网围和精养方式的负载范围,并且通过数据分析来总结养殖水体对水中营养元素的承载能力。最后,根据其能承载能力来确定水质产品的养殖数量,合理的规划是实现养殖水体可持续利用的第一步。

提高耐水性饲料的应用

研究证明,饲料中的原料越多对水体的稳定性就越好,饲料在水中长时间侵泡时,能保持饲料成分不被溶解,不会导致大量的危害物质出现[4]。因此,厂家应该提高饲料中原料的比例,提高鱼料的质量,而常用原料中稳定性比较好的有玉米、米糠、麸皮等,养殖人员在选择饲料的时,应尽量选择新鲜的饲料,再配以粘合剂,容易保持更好的粗纤维和粗蛋白,提高饲料的耐水性。

合理配比饲料合理投喂饲料

饲料生产厂家在进行饲料生产时,一定要结合不同的鱼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养殖方式、不同的水体环境等因素进行生产优质的饲料,并且在进行饲料配比上,要根据鱼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状况来进行科学的配比,以达到增强鱼类体质的目标。养殖人员在购买饲料时,一定要看饲料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保证饲料是新鲜可口的,切忌投放变质的饲料。养殖人员在喂养饲料时,要讲究方法,对饲料的粒度要降低其粉碎的程度。在制粒时,要把握好调制的温度、时间、水分。在喂养时,要注意喂养的速度,切忌喂养的太频繁或者长时间不喂养。

实行绿色药品

在清理养殖区域的其他有害水生动物时,人们往往会使用大量的药物进行清理,药物的化学成分就严重的污染了水体环境,而各医学家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出一种新药物,即利用天然、自然和益生药材研制而成的“绿色药品”,这是一种以人的安全健康为目标而研制出的安全无害的自然药物。因此,水产品养殖场应该积极推广和引用绿色药品,改善养殖动物居住的恶劣环境。

利用能净化水质的鱼类及水生植物

一些鱼类和水生植物原本具有净化水质的能力,因此,养殖厂家应该积极的使用生物学技术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例如,在水产品养殖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饲料喂养导致水中的氨氮过量,引起大量危害水体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出现时,在水中可以适当的放些滤食性的上层鱼类,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降低浮游生物的繁生;养殖鲢鱼有助于净化水质,可以建立一个鲢鱼链;紫萍、芦苇等水生植物能快速有效地吸收氨氮。这是一种简单、生态、实惠的循环资源,养殖户可以多种植水生植物进行净化水质。

利用物化措施降解氨氮

物化措施是通过换水、增氧以及使用改良水质的物质等物理或化学的方式来保持水产物种和生态环境的健康运行。例如,增氧和换水能将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清除;使用沸石粉不仅能吸附氨氮,而且还能为水生生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纳米技术的引用可以对水中的病菌进行杀毒,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利用紫外线具有杀菌的优点,进行水体消毒,并且无二次污染。

污染治理

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残饵相关废弃物可以进行回收和治理,对于底质区域出现污染,则可以根据其污染程度,建立一个污染区域,进行吸泥、撒石灰等方法来改善地质环境,为底栖生物创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利用法制手段进行约束

现阶段,在我国还没有对水产养殖产业实施完整的法律规定,这也增加了水产养殖业户肆意妄为的心态。因此,一定要加强地区对水产养殖业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水产质量标准体系,对水产养殖的环境、饲料、鱼药等产品进行严查监督,如果发现不合理的养殖方式一定要严禁水产品进入市场,并且对养殖户进行严重的惩罚,取消养殖户生产的资格。另外,应该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人们对水产质量标准的意识。

2结语

发展绿色、生态、健康的水产养殖是水产养殖业的根本方向,水产养殖产业一定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如此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水质,而且更能保证优质的鱼产量。国家和政府应该采用法治手段强化养殖户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只有实行多种监管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65 1797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