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的经营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酒店管理的经营3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酒店经营管理1

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工作重心是做好服务工作。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成员之一,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在服务行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将针对现代酒店在经营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一些有建设性意义的策略。

关键词:

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特点;策略

前言

酒店经营管理是指在酒店企业内,管理人员以本酒店制定的经营目标,有意识、有统筹,有规划地开展各类管理、运营活动的总称。现代酒店业是服务行业的支柱之一,纵观酒店业的发展从最初的“推客”到市场经济的“等客”、“无客”,再到最为阵痛阶段的“抢客”已然让现代酒店管理人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酒店业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起来,但是现代酒店现阶段仍然停留在照搬模仿的初级阶段,酒店成长的创新意识与灵活性欠缺,因此,酒店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这种陈旧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快提升现代化酒店的经营成效。

一、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特点

1.整体性。

现代酒店的整体性体现在酒店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正常运转是围绕着酒店的经营目标和任务进行日常的经营活动,保障酒店的各个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都要满足各层次的需求,从而推动酒店实现盈利,实现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2.涉外性。

酒店,顾名思义,是供外来人员有偿居住的地方。因此,不管是国内的顾客,还是国外的顾客,酒店都应满足客人的需求,尽量做到既适应客户面广而又具有自身特色,尽可能地满足各类人群的住宿和服务要求。

3.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进步,现代酒店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客源,其客源的多样化,决定着现代酒店在酒店管理方面要具有多样性特点,不仅要满足不同客人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不同客人的精神需求,使他们在精神及物质上同时得到享受和满足,让每一位住店的客户都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现代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面临行业竞争激烈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十三五”计划逐步的开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的疲软,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将发展趋势对准了服务行业,其中有一部分人将酒店行业的发展列为改善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对酒店行业的审批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目前仍然处于扩建阶段,缺乏充足的理性思考与分析。近年来,先不说有多少星级酒店和不入流的小宾馆,就说有知名度的连锁式酒店,Inn模式的精品酒店等,就在全国各地迅速扩建,使得酒店业的发展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尴尬境地,加之酒店行业本身就缺乏行业内的有序监管,直接和间接地导致酒店的经营管理面临着行业竞争的挑战。

2.面临酒店管理人才缺失的挑战。

在当代的酒店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高级管理人才严重流失等现象。首先,在当代酒店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致使酒店的服务质量大打折扣,使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逐年下降。其次,随着改革开放与时代的进步发展,高校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人才大都属于“理论家”,真正能够参与到酒店管理的高材生寥寥无几,当这些“理论家”参与到酒店管理的实践工作中的时候,大都表现的是纸上谈兵,不能切实地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再次,近年来,连锁酒店、经济型酒店等迅速的扩张,我国的酒店管理教育的专业书籍,大部分还都停留在传统的酒店业发展阶段,针对连锁酒店、经济型酒店的相关培训,也都是简单的经验传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书籍和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培训,这样就导致了现代酒店缺乏高级管理人才。最后,关于人才的利用,很多现代酒店都是将其他酒店的管理者高薪聘请过来,在管理方面属于照搬硬套,缺乏个性化和具有特征性的经营模式;从对管理者负责的角度上去看,管理者不能在同一个岗位上发挥其才能,而是从一个酒店跳槽到另一个酒店,这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

三、现代酒店经营管理发展中的对策探讨

1.规范酒店行业监管,贯彻“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现代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政府与酒店行业协会等管理组织机构相互配合,明确市场目标。第一,在数量上要加强监管和审批条件。不应当盲目的扩建,要有针对性,要有市场调研报告,明确市场需求。第二,在服务上要有针对性。酒店行业协会不仅要将酒店分为不同星级和不同档次的酒店,而且也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客人,按照提供不同服务标准的服务型酒店。比如,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应考虑到其身体条件,听力、视力、心脏、血压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服务;再如,自驾游、探险游和自由行的客人,配备停车场、常备药品、游乐设施等服务,从本质上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酒店管理服务。

2.加紧完善系统化、专业化酒店管理人才培训体系。

现阶段,我国酒店管理人员主要还是根据星级酒店人才需求为标准,大部分管理者只具备比较单一的管理技能及方法,只有其中较少一部分管理者能够达到一职多能、单人多岗的管理技能。所以,导致我国现代酒店缺乏相应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实际经营管理工作中,在分析人才队伍状况和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存在的差距,科学制定培养计划,从而提高酒店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首先,我国的高校可以根据经济型、连锁酒店特点,开设针对这样酒店的专业课;其次,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将实习列入学生的日常考核管理中,让酒店管理人才在工作之前就可以适应酒店管理的工作,为自己的职业做规划,将创新思想更早地融入酒店管理中去;再次,酒店方面,针对人才的培养,要有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高管应当为酒店员工制定职业蓝图,高薪留住管理人才,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在岗位上发挥出更大的能力。

总之,现代酒店经营管理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难点,使酒店在生存与发展两者中长期徘徊。作为酒店管理人来说,应当迅速找出解决办法,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酒店经营管理理念,强化酒店经营者的管理理念,培养高端的酒店管理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具有特色的酒店服务,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展开酒店工作,在酒店服务的改革与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酒店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充分发挥酒店管理人的能动性,提高机会成本,为酒店创造更大的利润。

作者:王汝慧 单位:山西焦煤集团北京办事处

参考文献:

[1]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现状和概念界定及特征描述[J].科研管理,2005(02)

[2]徐德斌。试论提升我国酒店经营管理水平的途径[J].科技资讯,2006(30)

酒店经营管理2

关键词: 《酒店经营管理》 教学模式 教学对策

目前,酒店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包括酒店服务意识、服务技能、人员聘用情况等方面。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顺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加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1.《酒店经营管理》课程概述

《酒店经营管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重点向本科阶段的学生讲述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内容主要包括酒店的起源、发展、定义、特点和性质,酒店业务部门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酒店营销管理、酒店设备管理、酒店薪酬管理、酒店的前景及发展等。

该课程向本科阶段的学生展示了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框架,使学生对酒店管理有一个全面、多层次的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生。

2.《酒店经营管理》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并总结了如下教学模式:

(1)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方式:①作业展示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酒店业的相关专题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②课堂讨论,以案例为基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不同观点与看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情景模拟展示,将酒店业的一些突发事件或服务案例进行模拟展示,考查学生的现场发挥水平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④毕业论文环节,鼓励毕业生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写出与之相关的毕业论文或社会调查报告,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课外可以采用以下方式:①专业见习,主要是针对大一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去酒店进行考察,让学生首先对酒店业有一个直观感受,并写出相应的见习报告;②专业实习,主要是针对大二学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去酒店进行实习,以广交会作为让学生进行认知实践的契机,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写出相应的专业实习报告;③毕业实习,主要是针对大三学生,利用半年的社会实践时间,让学生进入酒店进行社会实习,熟悉酒店业务内容和操作流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形成竞争优势,并提交相应的毕业实习报告。

(3)在社会环节方面,我们经常积极地邀请来自酒店业的不同岗位人员来我校进行相关知识讲座,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交流学习和工作经验;邀请毕业生回校进行相关宣讲活动;积极邀请酒店来我校招聘,使学生学有所用。

3.教学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在教学中受益匪浅,也在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论教学时间紧迫。《酒店经营管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每周现为三个课时,三个学分。总课时除了进行理论教学外,还需抽取七八个课时作为实践教学,因此,课程的所有理论知识如果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则时间比较紧迫;有关实操的酒店业务,我们只能选取其中一些基本项目进行实践操作教学,不可能全部的业务项目都完成。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更加合理的教学探索,合理分配课时。

(2)实训环节欠缺。虽然我们已经安排了课时进行实践教学,但实训设备尚需开设。尽管已经有了设立酒店实训室计划,但一切都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学生对于酒店业务能力、服务技能等一直未真正进行训练过。进入酒店后,学生还要从头练起。

(3)学生实习效果欠佳。我们每年都要为各年级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尤其是大三学生的半年毕业实习,更是为了让大家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的一次实践。虽然上交上来的实习报告里不少学生提到了进入酒店实习的体会和感受,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实习报告的抄袭情况比较严重,不少学生存在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行为。

(4)社会人士水平有限。不论是酒店的长期在职人士还是刚进入酒店工作的毕业生,其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些良好的意见我们可以吸纳,有些社会黑暗面的东西往往会被夸大,从而在学生中间造成不好的影响。

4.对策与建议

(1)保证足够的理论教学时间。我们一直在强调培养的是能够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这并不代表忽视理论教学环节。如果过于强调实践操作,而不重视理论教育,那么和其他技工型学校就没什么区别。如果学生没有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就像练武之人缺乏内功一样。我们培养的不是技工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在学好理论知识基础上的,能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理论教学时间一定要得到保证。

(2)完善实训环节。着手建设相关的酒店实训基地,对于如何接待客人、客房的操作、餐饮服务技能等实操性很强的业务要重点进行培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能力。并且比其他一本、二本具有实践操作方面的优势,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这是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3)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严格把关。对于学生的实习情况,尤其是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可以每月定期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实习答辩或者实习汇报,部分老师作为评委进行考察,对于那些不合格的,企图蒙混过关的学生,扣除其相应的学分,并要求其利用其他时间进行重新实习来获取学分,使学生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完成实习及实习报告。

(4)对酒店业人士的宣讲内容进行适当筛选。对于邀请来进行宣讲的社会人士,我们要强调并鼓励其对酒店的一些真实情况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酒店业的现实状况。并且,讲座结束之后,有必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对讲座中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和价值观看待这些现象。

总之,在《酒店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老师需要不断探索,各方面共同协助,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相关讲座与实习等多管齐下,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丁新。饭店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现代旅游饭店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酒店管理的经营范文3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酒店业;经营管理;品牌

一、研究背景

酒店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是旅游业经营和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与此同时,酒店又是各种文化要素汇集、碰撞、影响、交融的重要场所。酒店经营管理的真正内核事实上也是文化。文化问题是酒店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

中国酒店业经历了风风雨雨30年,走过了起步、量的扩张、粗放经营的初期阶段,正在实现创建品牌的质的提升。酒店高层管理人员逐步认识到品牌创建在树立形象、开拓市场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纷纷付诸行动:有的在谋求加入国际著名酒店联号,有的在谋求创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品牌。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正在融入国际酒店业大家庭。越来越多的跨国酒店公司进入中国,而中国的酒店业也在不断地走出国门,尝试跨国经营。中国酒店业的国际化一方面会带来各种发展机会,但另一方面也会使我们面临国际化中不可避免的各种风险。

在旅游学术界,与酒店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也产生了质的提升和飞跃,研究主题、研究水平、研究的国际化程度等各方面都在体现这一提升。例如,2008年以来在广州、深圳等地由旅游学术界和实业界共同举行的提升酒店经营管理和创建酒店品牌方面的几次国际研讨会就是典型的例证。

认真研究和探讨中国酒店业在经营管理提升和品牌创建方面的文化问题,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无疑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酒店业经营管理和品牌创建中面临的文化问题

问题一:跨国酒店公司一方面对投资东道国和整个国际酒店业的发展,对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管理手段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以至政治等各领域也在产生一系列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如何用好跨国酒店公司这把双刃剑,就成了摆在投资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前的一项严峻课题。

问题二: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国际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现代技术也提高了酒店业国际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强度和速度。互联网实现了酒店客房预订的全球化,可以使一项最新研发的先进管理技术传遍每一家酒店,但也可以使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到全球每一个角落。

问题三: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全球一体化和酒店企业文化的多样化如何同时发展的问题。一方面,国际酒店联号在全球各成员酒店使用统一的商标、统一的器具,执行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财务制度,遵守统一的运营规则;但另一方面,各地的成员酒店又在体现自己独特的风格。目前,中国正有越来越多的酒店加入世界著名酒店联号。如何做到一方面身为该联号的成员,另一方面又体现出独树一帜的中国文化特色?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文化一方面是酒店重要的无形资产,是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但另一方面,酒店经营管理中出现的社会文化问题也越发凸显,可以认为已经到了不容低估的程度。

问题四:酒店业是中国最早与国际接轨,最早接受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行业,但是中外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在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管理思路、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和摩擦却始终未能有效地解决。这在人治思想和法治思想的差异,注重群体作用和注重个人作用的差异,对解决矛盾冲突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等方面都能找到足够的例证。

问题五:随着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大型跨国酒店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来华投资。他们能否有效地融入中国的文化环境,站稳脚跟?中国酒店业如何有效地与他们合作?与此同时,他们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要素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对中国会构成哪些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我们能否有效地应对这些影响?

问题六:随着中国酒店业的强大,也会不断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我们同样也会遇到与投资东道国文化的差异、冲突、沟通与融合问题。中国的跨国酒店公司同样面临在投资东道国能否站稳脚跟,能否有效经营的问题。

问题七:中国酒店业正在努力创建自己的品牌,品牌的核心是文化。响亮的酒店品牌是各种优秀文化要素的结晶,而制成这种结晶的关键技术就是跨文化管理研究。因此,对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经营管理提升和品牌创建中的应用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三、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业经营管理提升和品牌创建中的应用

在酒店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中,有两个起到支柱和核心指导作用的理论基础,这就是旅游学基础理论和旅游人类学理论。跨文化管理研究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活动运行中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的发生及发展规律、主人和客人的不同文化在行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体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冲突及其规律;应用研究是在上述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对酒店业经营管理和品牌创建中各种文化问题的解决对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跨文化管理研究能够实质性地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实事求是地讲,中国酒店业的从业人员,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为了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始终在做着不懈的努力。从管理制度制定到服务动作设计,从经营战略构思到岗位应知应会,从学习北京建国饭店到突出自身特色,从加入国际酒店联号到创建民族品牌,能想到的全想到了,一些酒店的总经理真可谓绞尽脑汁。但是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些措施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是中国旅游业和酒店业喊了30年的口号,但服务质量却始终没能实质性地改观。究其原因,这些旨在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措施陷入了3个误区:一是就事论事,治标不治本:二是盲目照搬仿效,与本酒店实际情况不符;三是着眼点始终局限于经济方面。

事实表明,在很多情况下,服务和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并不在经济方面而是在文化方面。服务的对象是人,管理从实质上说也是驾御人际关系,而人是文化的载体。酒店的客人和跨国酒店公 司的员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使他们表现出迥然不同的行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客人对酒店服务有不同的要求,来自不同国家的酒店员工自然会有不同的工作表现。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服务和管理的核心是文化,而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正好能够有效地解决酒店经营管理和服务中主人和客人之间,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问题。应当使我们的员工和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酒店的高级经理掌握跨文化管理的知识和理论,并且将其转化为实际能力,在酒店运作中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根本上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2、跨文化管理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酒店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

改革开放以后,酒店业是中国最先与国际接轨、最先利用外资、最先实行国际合作和接受外国管理的行业。我们在这方面受益匪浅。但是30年来,始终有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这就是在酒店的国际合作中经常是难以合拍,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障碍。经常会有一些中外合资酒店的双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不欢而散,经常会有一些国际酒店联号的外方经理与中方人员发生冲突。也经常会有一些外国酒店公司的管理制度在中国酒店的员工中遭遇无声的抵抗。

这种无形的障碍就是文化障碍。在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中,中外双方的文化是有着明显差异的。文化差异具有两面性:如果处理得当,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可以形成一种融各方优点和精华的新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双方的合作。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形成文化冲突,最终很可能使合作归于失败。

跨文化管理研究能够有效地解决酒店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中中外双方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问题。利用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可以有效地鉴别合作各方所属的文化类型、文化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文化差异的性质和程度,探寻导致文化冲突的原因,巧妙地设计防止或解决文化冲突的对策。利用跨文化管理的研究成果可以使我们将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生成一种全新的酒店管理文化,促进酒店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

3、跨文化管理研究能够优化酒店产品营销

根据市场营销学的原理,每一种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市场,特定的顾客群体。企图用一种所谓通用的产品去满足所有的顾客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为此要进行市场细分。

中国酒店业在市场营销和市场细分方面曾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也在探讨不同类型客人的不同需求,力争提供适销对路的酒店产品。但是在以往的酒店产品营销中,我们经常是仅注意到或仅能理解表面现象,而没能有效地看到顾客不同需求的实质。例如,酒店的餐厅可能知道某些国家、某些民族人民或某些宗教信众的饮食偏好或饮食禁忌但不知原因何在。酒店的客房可能一般性地知道西方人的作息时间和用房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但不知道同属西方的欧美各国在这些方面也是有区别的。酒店经理可能一般性地知道西方客人对个人私事,尤其是个人隐私都比较看重,但却不知道同属西方的德国人和美国人对个人空间的确定范围有明显的不同。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酒店服务工作总是出差错。

跨文化管理研究可以使酒店的经营管理人员在酒店产品营销中逐步学会将文化作为市场细分的一个重要标准。逐步掌握不同文化、不同亚文化的顾客群在消费行为、消费习惯、产品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根源。由于这种掌握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因此,酒店人员能够根据客人所属的国家、民族、社会阶层、职业推断出客人的行为模式和对产品的需求,从而能够有效地针对来自不同文化、不同亚文化的顾客,有的放矢地开发和提供客人愿意接受的酒店产品。

4、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硬件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硬件设施是酒店向客人提供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酒店业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真正是付出了大量心血。大楼一座高似一座,设备一家比一家精良,内装修一处比一处豪华。甚至在官方的星级酒店评定标准中也将硬件设施作为首要标准。有些外国游客和业界同行惊叹:中国不少酒店在豪华程度上已经远远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

然而,上述行为又未免陷入了误区。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过分看重了酒店有形的硬件,却忽视了客人需求的文化差异,也忽视了作为酒店硬件设施灵魂的文化内核。正确的做法是:大到整个酒店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小到一间客房或餐厅的陈设布置,都应重视客人的文化差异。尽可能经过适当调整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客人的需求,至少不能违犯客人的文化禁忌。然而更重要的是利用文化差异的吸引力来建设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酒店。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用于指导酒店硬件设施的建设。当然,这里可能同时会用到建筑心理学、建筑美学、建筑艺术以至宗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

5、跨文化管理研究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随着酒店经营的不断国际化,跨国人力资源管理越发成为酒店人力资源总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总体上看,跨国公司的外派经理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文化差异的态度曾经历过3个阶段:早期是惧怕阶段,认为是跨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谈之色变。其后,随着经验的积累,进入可驾御阶段,他们逐渐感到可以采取某些手段,有效地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难题。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跨国经营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扩大,随着先进管理理论的传播和应用,他们对多元文化人力资源进入追求阶段,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酒店业的高管人员,特别是人力资源总监或总经理也必须学会应用跨文化管理研究的成果于自己的业务运作中。无论是国内酒店聘用外国员工还是中国酒店经理派驻国外经营,都会越来越多地面临跨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跨文化管理的理论知识,研究来自不同国家员工各自的文化背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的行为特征和可能的工作表现,努力发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的优势和劣势、强项和弱项,努力建设多元文化经营管理团队和工作团队,创造特色管理文化,提升酒店的经营管理效率。

6、以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指导特色项目的设计运作

近10年来,国内一些酒店纷纷在设计和创办主题酒店、主题餐厅、主题活动等特色项目,例如健康主题酒店、科技主题酒店、茶文化主题酒店等不一而足。创办者旨在通过这些特色活动吸引顾客,同时创建自己的品牌。在主题酒店的经营实践和理论探讨中不乏成功的例证。例如,田玉堂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尝试运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创建不同类型的主题酒店,先后撰写了《21世纪瑞海姆国际旅游度假村经营模式》、《度假村的理念与操作实务》、《温泉文化:主题酒店操作实务》等专著。魏小安也出版了《主题酒店》等专著和论文。

各类主题酒店、主题餐厅、主题活动的灵魂都是特色文化。但是以往的失误在于我们对文化的理解过于泛化,似乎什么都可以冠以“文化”,似乎只要与“文化”沾边,贴上“文化”的标签就准能成功。事实上文化人类学理论对文化的概念和层次早已有非常清楚的论述。文化的核心是它的精神层而非器物层。各类主题酒店、主题餐厅、主题活动真正要宣传的,并通过这种宣传吸引顾客的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意识形态。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此类活动的创办者看到问题的实质和精髓,抓住活动的灵魂,利用文化差异理论、文化传播理论、文化涵化理论指导项目的设计和运作。

7、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对外投资中的应用

随着酒店业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和中国酒店业的不断强大,中国的酒店经营管理者正在不断地走出国门,寻求海外发展的机会,寻求建立自己的跨国酒店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的成果可以帮助我们的酒店经理人尽量少走前人走过的弯路,较为顺利地实现跨国投资经营的目标。

首先,在投资东道国考察、筛选和确定各环节中,应将文化调研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对计划中的投资东道国作文化类型识别,根据这些国家的文化类型判断其普通国民,特别是我们的主要业务交往对象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据此推断出其思想和行为模式。尤其要注意分析投资东道国和中国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通过这种鉴别和分析,预测在该国的投资经营前景。

第二,我们需要对外派的酒店经理人进行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的系统培训,使他们在投资东道国缩短文化冲击的适应过程,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第三,外派的酒店经理人应当利用所掌握的跨文化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不仅要尽快适应异文化环境下开展业务,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驾御文化差异,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将多元文化化作一种资源,将本国文化和投资东道国文化之精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经营管理特色和品牌。

8、以跨文化管理理论指导酒店的品牌创建

酒店品牌响亮的基础是优质、特色以及声誉的强大影响,体现在酒店的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产品和服务等各主要方面。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力。

我们可以运用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促成中华文明和其他各种不同文化中优秀要素的有机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我们也可以运用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为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亚文化背景的客人提供他们欣然接受的酒店产品,这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会在顾客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65 748381
");